明代版的“隆中对”:生死血战陈友谅

从此以后,在朱元璋的统一战争过程中来了个战略性的大转变。大约自1360年起,在刘基等知识分子的影响下,朱元璋的统一运动进入了第二阶段,即实行战略性大调整,采取了先西后东的策略,将原先作为经常性攻击对象的张士诚暂时放一放,集中精力对付西线的陈友谅,最终花了大致4年的时间,消灭了南方各起义军中拓地最广、实力最强的一支武装力量,实现了长江流域大部分地区的统一。

悠久历史的回顾――肃慎与女真

海西女真大部居住在吉林扶余(伯都讷)以北的松花江大屈折后的江南,以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东边的阿什河流域。建州女真分布在长白山北部、牡丹江、绥芬河流域。野人女真则遍居于从精奇里江下游直到库页岛的整个黑龙江南北广大地域。历史上有名的赫图阿拉城,便坐落在这群山环抱的谷地之中。这谷地,方圆不过二三十里,然而,它却是建州女真逐渐强盛,最终开创了有清一代276年天下的基地!

怎么看待方孝孺的死?对社会的进步毫无意义

方孝孺的事迹,现在讲述的人很多,再加赘说,难免有“炒冷饭”之嫌。>>然而,方孝孺的死,除了使我们看到专制皇权暴虐之外,究竟使社会获得了多少益处?>>方孝孺是为朱允尽忠的臣子,他的死,对社会的进步毫无意义。可叹的是,士人偏偏高调赞颂方孝孺,替皇帝赞美方孝孺。实际上,那种选人制度,不论方孝孺痛骂朱棣,还是后来的皇帝表彰其忠,都于事无补。方孝孺维护的则是的孙子还是另一个儿子当皇帝,这于国于民没有意义。

明朝的薪俸是如何确定的?

后人一直说,明朝官员的俸禄太低了。联系到明朝后期,官员大肆贪污受贿,似乎在告诉人们:薪俸低,会导致贪污。>>薪俸是如何确定的?但他并没有把俸禄薄视作明朝贪风之炽的单一原因。黄仁宇《十六世纪明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也多次提到明朝的俸禄,提到腐败。薄俸必致贪渎之说,俨然已是一些学者的结论。贪腐的根本原因是制度的因素,是体制问题。

宵衣旰食的朱元璋与朱氏子孙的奢靡

>>但政权稳固后,朱元璋这种俭朴生活有了根本改变。的邱仲麟先生,在明人笔记中发现了洪武十七年六月某天午餐的一份菜单,由这份菜单的内容可知,坐稳了龙椅的朱元璋已经不再节俭了。在酒宴上,鸽子、斑鸠之类的山珍野味并不鲜见。饮食器皿也打破了原来的规定。明宫饮食,原料多为贡品,但也有采办自民间的,再由尚膳监的膳夫烹调而成。宵衣旰食的朱元璋,只能代表初握权柄的一代帝王,他的子孙怎样作为,他丝毫也代表不得。

明朝的穿靴戴帽:对各色人等的穿着打扮有明确规定

以前读《儒林外史》,见两个戴方巾的秀才痛打王义安的场面,觉得那是小说家言,当不得真。>>当时朝廷对各色人等的穿着打扮有明确规定,那两个秀才正是由于关心国家大事才有那样的过激行为。禁令规定,所有文武官员,除了本等纱帽外,遇到雨天,可以戴雨帽。公差外出,允许戴帽子,入城则不许。以后的人虽然没有这样直白地说出来,想法和做法却和他们出乎意料的一致,其中就有朱元璋。《儒林外史》里的王义安也就很自然被打。

明穆宗朱载传:朱载大事记以及生平故事介绍

>>公元1572年,明穆宗去世,>>世宗有过8个儿子,但其中5个夭折,只有二于朱载壑、三子朱载重、四子朱载圳长大成人。一年后,严嵩下台,代替他的是徐阶,徐阶则为朱载在世宗面前多方圆承,拼命维护朱载里的地位。公元1566年,已经30岁的朱载终于熬到了即位称帝的那一天,世宗因服食丹药而中毒身亡,朱载即位,是为明穆宗。俺答在得到孙子安全的消息后,便向明朝使者表示,要求封他为蒙古王,并允许进贡称臣,开放边境贸易。

魏忠贤:呼腥风、唤血雨、奸阉专权阴谋家

行凶东宫,事关重大。光宗的死因又挑起党争,东林党人认为崔文升医术精湛,不应开出加重光宗病情的药;而所谓“仙丹”,不过是女子经血所炼,也不应危及人命。正是在这场混乱之中,魏忠贤成了在呼风唤雨,奸阉专权的一代阴谋家。魏忠贤的媳妇姓冯,不久生了个女儿。魏忠贤饿极了,就去找富家子弟开赌。>>魏忠贤四处打听消息,得知一个老太监的家里需要添些仆人。

宦官王振:的故事:一篇文章让你全面了解王振

王振想的就是有了学问,做官发财。他立下法令,不许宦官读书识字,不许兼外臣文武职衔,官位品级不得超过四品。这个规定在洪武时期,基本得到执行,没有发生宦官干政的弊端。>>明成祖当政的永乐时期,宦官的情形发生了变化。太监们对王振的地位非常羡慕。在仁宗皇帝的儿子中,襄王以贤德著称。朝中官员知道其中底细的,对此议论纷纷。站在殿旁的女官一拥而上,将刀架在了王振的脖子上。

孙承宗传:戍边功臣 戎马帝师

孙承宗是东林党人,因此,他的军国大计受到魏忠贤的多方掣肘。天启五年九月孙承宗麾下的大将马世龙出师受挫,被魏忠贤弹劾,孙承宗也不得不解甲归田。孙承宗率家人和全城乡民奋起抗击敌人,最终城破被俘,誓死不投降,被清军处死。在这样的时代,这样的社会环境中,孙承宗出生了。第二天,他将事情报告给皇上,神宗皇帝立即下令审理此案,严加追查凶手。现在,案件进展到这种程度,显然,郑贵妃涉嫌陷害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