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家

羅睺羅出家緣記

不一會兒,侍女返回稟報:「佛陀派遣使者來,要度羅睺羅出家做沙彌。」乍聞這消息,耶輸陀羅立即帶著羅睺羅登上高樓,並吩咐守衛緊閉所有門窗。耶輸陀羅向目犍連尊者表達懺悔與感謝,她牽挽著羅睺羅的手交給目犍連尊者。佛陀讓阿難尊者為羅睺羅及五十位王公貴族剃髮,命舍利弗尊者為他們的和尚,由目犍連尊者擔任教授和尚,為他們傳授沙彌十戒,成為出家沙彌。

釋尊姨母大愛道出家記

後來,佛陀又再次遊化到迦維羅衛國,大愛道又像前次一樣向佛陀懇求出家,佛陀還是不答應。大愛道便帶著想要出家的所有女眾,在後追尋佛陀而來,終於,她們在一條河岸邊,遇到了佛陀,大愛道立即向前頂禮,再度懇求出家。大愛道只好頂禮佛陀,繞佛而退。由於一路上奔波跋涉,大愛道一行人現在只能在門外赤著腳站立著,滿臉的灰垢,衣服也都破損污穢不堪。此時大愛道終於忍不住悲傷哭泣起來。

阿那律跋提出家緣記

三千年前的佛陀時代,釋迦王族有二位王子,一位是摩訶男,一位是阿那律。但阿那律不停地以種種方便勸說:「我能不能出家,就全靠你了!」禁不住阿那律一再心懇求,跋提最後終於答應了。跋提雖然得到應許,心中還是放不下世間的五欲之樂,希望能多享受七年再出家。

臨終十念生天福

當時,毘舍離城有一位大長者名為毘羅先,他雖然擁有富可敵國的財寶,卻生性慳貪吝嗇,毫無仁惠布施之心,他一心享用過去世所累積的福報,卻不肯再修善造福。這天,食時已到,世尊身著袈裟手持缽具,與阿難進城乞食。

大迦葉尊者隨佛出家

正當此時,世尊預知迦葉正要前來竹林精舍,觀察他過去生的善根因緣成熟,於是前往度化迦葉。風塵僕僕的迦葉便在多子兜婆這個地方與佛陀相遇,當迦葉見到佛陀尊貴非凡的相好威儀,立刻合掌恭敬朗聲說道:「世尊實是一切種智,實是慈悲濟眾生者,實是一切所歸依處。」隨即五體投地,頂禮佛足,稟告佛陀:「世尊是我的導師,我是您的弟子。」如是三番表白。遙想迦葉尊者不染世樂,捨離富貴榮顯而成就道果,樹立了千秋萬古的修行典範。

與兒期早行喻

從前有一個人,在某天夜晚對他的兒子說:「明天一早,你陪爸爸到某個村落去拿取東西。今晚早點休息,明天可別賴床了!」隔天一大早,兒子一覺醒來,沒有知會父親,就迫不及待地衝出大門,獨自動身前往父親所說的村落。兒子拖著疲憊無力的腳步回到家中。就像那個愚癡的兒子走了許多冤枉路,讓自己精疲力竭,卻空無所獲一樣。不求明師諮受道法,落實修行,只是外表像沙門,卻無法得到出家沙門的利益與成就。

功德天女與 ... 天女

過去,三祖商那和修尊者欲傳衍法脈,入定觀察,發現堪受大法的憂波毱多還未出世,於是他便前往毱多長者家結緣。商那和修尊者入定觀察,發現堪受大法的憂波毱多已經出世一段時間,便來到憂波毱多所叫賣的市集前。最後滿七日時,憂波毱多發現自己的心已非常淳淨,容器內只剩下白石頭。當時,在摩突羅城有一位...,名叫婆須達,非常善於邪媚妖術。長者向國王稟報此事,國王便下令逮捕婆須達,並將其手足、耳鼻截斷,丟棄於墳墓間。

到第六個孩子為止

佛住世弘法時,有一位住在彌絺羅國中的婆羅門婦女名叫婆私吒,因為第六個孩子剛剛喪命的緣故,悲傷過度而神志昏亂,在路上無法自主地裸形狂奔。過了一陣子,婆私吒第七個孩子也不幸身亡,不過這一次婆私吒不但沒有憂愁苦惱,更沒有喪失心智而裸形狂走。婆私吒的丈夫聽聞之後,即與法相應而請求出家,佛便應允為其剃度。由於他出家之後精進用功,所以在三天中就證得阿羅漢果,並得到佛陀的印證,名為善生。

阿育王弟本緣

虔信佛法的阿育王,有一個弟弟名叫宿大哆。之後,阿育王脫下王冠、王袍及瓔絡寶珠,入室沐浴。而阿育王也說出事情的原委,表示一切都是為了讓弟弟信受佛法,絕對不會傷害他。典故摘自《阿育王傳》省思世間的眾生,常為外境所迷惑,而失去對心念的審察。

龍樹菩薩出家因緣

龍樹菩薩為南天竺國一大富貴人家之子,於樹下誕生,因入龍宮而悟道,故以「龍樹」為名。龍樹菩薩年少聰慧,於襁褓時即聽聞梵志們誦持《四韋陀》;該典籍廣博,共有四萬偈,每偈三十二字,龍樹菩薩皆能了解其中涵義,其才學遠近馳名。四人當中,龍樹菩薩聞其藥味即能辨識當中的各類藥草,他不僅知道藥丸內含有七十種藥,連藥名及所占的銖兩都分毫不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