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画“淡逸”风格的技法分析 元画“淡逸”风格的技法分析——以黄公望《富春山居图》的临摹教学为例山水画教学的一般顺序是先临摹宋画,如范宽《溪山行旅图》、李唐《万壑松风图》、郭熙《早春图》等,使学生在严谨的训练当中理解宋人对笔墨以及物象之间的转换关系,体会博大雄强的宋画气度。使学生理解元画特有的笔墨“淡逸”观念,并掌握具有独立审美价值的线条的生成原因。
任伯年画吴昌硕小像《棕阴纳凉图》 任伯年画吴昌硕小像《棕阴纳凉图》《棕阴纳凉图》是吴昌硕后人旧藏,是首度在市场中亮相的任伯年画吴昌硕小像题材作品。画这幅画时,任伯年48岁,吴昌硕44岁,两人都正当盛年。任伯年这位明星级的艺术家,欣喜地为吴昌硕作了《芜青亭长像》以此纪念。谈话间,上海艺苑初现勃兴的势头,令吴昌硕十分向往。在任伯年历年为吴昌硕所作画像中,我们看到他容貌的变化,也见证了任伯年人物画技法的演变。
蒲华与韩国闵泳翊的交往 蒲华与韩国闵泳翊的交往蒲华、任伯年、吴昌硕、虚谷被列名“海上四杰”,他们是海派画家中极具个性化的画家,代表了海上绘画的新风尚。这里,笔者借助韩国首尔图书出版乙支社1985年版《松园秘笈》一书所载与蒲华有关的资料,对蒲华与...友人闵泳翊的交往作一探讨。《松园秘笈》收入的闵泳翊兰竹作品里,题跋部分涉及到与中国艺术家的交往信息,因本文限定谈蒲华与闵泳翊的关系,故只就此题作展开。
青花装饰艺术之交响乐 青花装饰艺术之交响乐中国瓷器的历史源远流长,青花瓷画的出现,在陶瓷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青花装饰艺术在中国装饰艺术中地位颇为重要,同时青花装饰艺术内容丰富,包括装饰纹样、图案设计等,可称为一种新型的有特色的现代设计之路。使青花装饰艺术发展到尽善尽美,更加光芒四射。到了明清时期,青花瓷画艺术成为我国干瓷百态的陶瓷装饰艺术宝库中的佼佼者。当然在青花的装饰艺术中图案应用形成了独特的风格特点。
水晕墨章 钩绰纵掣——清代与民国墨彩瓷器 水晕墨章钩绰纵掣——清代与民国墨彩瓷器水墨画是最能表现中国画意境的一个种类。瓷器之上的墨彩不仅与水墨画最为接近,也是受水墨画影响最为直接的瓷画品种。在中国水墨画和杂釉彩瓷的“厚积”中,到了清康熙中期,水墨画终于移植到瓷器之上。墨彩是釉上彩,而瓷器墨彩的主要原料是铜粉、青料和石绿。也许正是因为这种原因,藏界多数人认为墨彩瓷只为晚清乃至民国的产品。
陈定山别记 从而也奠定了陈定山当年一流鉴定家的地位。陈定山早年虽订有润例,但并不以此为生。1948年,陈定山毅然抛弃在上海的家业,携妻儿渡海赴台。陈定山与妹妹陈小翠、弟弟陈次蝶感情至深,情同手足。陈定山出任该会供应组副组长,并时常随杜到前线慰问,救护伤员和火化收殓阵亡官兵遗骸。陈定山后来在《春申旧闻》中对杜的褒扬颇多。陈定山1989年8月9日在台北逝世,享年九十二岁,安葬于台北南港丽山陈氏墓园。
中国画史研究中的若干问题 中国画史研究中的若干问题在中国古代画论中,没有中国画这个名词。人们为了区别于西洋绘画,便把传统的中国绘画叫作中国画,简称“国画”。中国历代绘画史家,无不具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在中国里发掘”,去写好自己的绘画史。为继承与发扬中国画的优秀传统,系统地研究中国画艺术专史,是中国绘画史上的一个重要课题。《中国画艺术专史丛书》正是按照今天认定的三大科来撰写的。
中国花鸟画流变略论 中国花鸟画流变略论中国古代绘画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花鸟画在其演变过程中,托物言志,讽喻寄旨,表现的领域越来越宽。到了南宋,画院一半以上的画家画花鸟,这一时期的花鸟画是中国花鸟画发展史上一个高峰。清代花鸟画因循着明代以后的写意与工笔两大流派发展,写意画逐渐强盛,逐步取代了从宋以后便统治中国花鸟画坛的工笔流派。
笔墨——仅仅是一种选择 笔墨——仅仅是一种选择对于笔墨的争论已经持续了相当多年。以待为今日中国水墨画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争论提供一种思路。所以说,说笔墨情趣是一种“设定”,一种“权力”建构,也许比“意味”一说更为贴切一些。
中国画的意象思维和意象造型 中国画的意象思维和意象造型在世界绘画发展史上,中国画以鲜明的面貌,形成了独特的绘画体系。其中最能体现其艺术特质的,即是中国画的意象思维和意象造型。在中国画艺术创作中,“意象”指主观情意与客观物象交融而成的心理形象。“意象”作为中国画艺术最为重要的美学思想,其形成由来已久。能充分说明心物感应的意象思维和造型的,莫过于张璪“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创作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