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水晕墨章 钩绰纵掣——清代与民国墨彩瓷器

水晕墨章 钩绰纵掣——清代与民国墨彩瓷器

   水墨画是最能表现中国画意境的一个种类。一点点墨兑上不同比例的水,就能呈现出焦、浓、重、淡、清等层次的色彩。黑白一分,自现阴阳明暗;干湿不同,便把浓淡轻重、凹凸远近交代得一清二楚。所以有人说,中国画在某种程度上就是水墨画。

  瓷器之上的墨彩不仅与水墨画最为接近,也是受水墨画影响最为直接的瓷画品种。显然,水墨画的绘画材料是不能用在瓷面之上的,而且用在瓷器上的黑彩能否称之为墨彩,也有一番讲究。通常的黑彩瓷,以其器之上瓷画中的黑彩为同色言;而墨彩瓷则以绘事言,即瓷画中的黑彩可分浓淡轻重。所以,在瓷画上的“黑”与“墨”既不是同一概念,也不是同一材料;其本身所包含的艺术表现力和成分组成是有差异的,一般说来后者比前者要多得多,也要丰富得多。

  墨彩瓷的由来应该有一个很长的历史铺垫,这可以追溯到彩瓷和中国水墨面 现和发展。尤其是在明代就姗姗起步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釉或色釉彩相结合的彩瓷中,可以找到墨彩瓷的端倪。明代杂釉彩瓷种类繁多,其中画而带有黑彩勾勒、填色者,则为瓷上墨彩的一种开端。以后的各朝各代,也都能见到这样的杂釉彩瓷。在中国水墨画和杂釉彩瓷的“厚积”中,到了清康熙中期,水墨画终于移植到瓷器之上。对瓷上墨彩的视觉感知和认同上,确实有着这样的历史过程;但是在用于瓷器色彩材料上的确立,墨彩则是从珐琅彩派生而出,其产生时间应该与粉彩瓷的产生几乎同时,即康熙年间的中或晚期。

  在中国画风格的珐琅瓷画中,黑色是必不可少的彩料。在康熙后期,瓷胎上开始出现单色珐琅彩的各种画面;其中包括最初的墨彩瓷,就是用单一的珐琅黑料来绘制而成。

  当时的墨彩瓷画以珐琅黑料为主,兼用矾红、本金等彩料。而珐琅黑料在似雪的白釉上绘制,不像黑彩那样其色不可变;由于珐琅黑彩可浓可淡,因此在瓷器釉面上,同样能把那种水墨丹青画的“五色俱全”妙韵表现出来。大蒜子是一种辛辣、温火的调味品,它不仅有着 ... 菌去寒的药用功效,在墨彩绘画工艺上还有着鲜为人知的妙有。据《格古要论》记载,“金花定碗,用大蒜汁调金描画,然后再入窑烧,永不变脱。”这种用蒜汁调金粉的奇思异想,是雍正年间内务府珐琅作坊的一位御用画师的绝招。

  墨彩是釉上彩,而瓷器墨彩的主要原料是铜粉、青料和石绿。在已烧成的白釉器上,以墨彩绘画写字,再置入800℃左右的烘炉中烘烤,形成墨彩画和墨字,极似于传统的中国水墨画;又因为早期的墨彩瓷器以笔筒、笔洗、印盒、笔架等文房用具居多,同时又常与文人绘画结合在一起,所以自墨彩瓷器一诞生起,便打上了“清雅”的印记,备受文人画家和藏家青睐。

  墨彩瓷的数量不多,问世的年代也不长。也许正是因为这种原因,藏界多数人认为墨彩瓷只为晚清乃至民国的产品。其实,在清代光绪年间的《陶雅》一书中,已有“墨彩”一词的明确记载;据现今的考证。真正意义的墨彩瓷则始于清代的康熙年间。

  到了雍正时期,景德镇烧制出更加精美的墨彩瓷。由于这种墨彩瓷为景德镇御器厂所烧制,于是雍正时期的这种质量上乘的墨彩瓷开始令世人所瞩目。雍正时期墨彩瓷的特点是以水墨彩绘为主,并加以部分粉彩,如蓝色、淡赭或淡黄等彩色;但在每件器物画面上所加施的粉彩面积不大,仅起点缀而已。

  在雍正和乾隆的墨彩瓷中,有的器物上还加绘金色,也有的以其他色彩或色釉为地,如木化釉或珊瑚红釉彩瓷中的开框内绘以墨彩。此类瓷多为青花款识,亦有墨彩款识。

  在高度发展的中国水墨画和彩瓷 ... 的推动下,墨彩瓷画的意韵在雍乾时期便形成了艺术基调。在这种艺术基调中的四大要素,一直主导着我国墨彩瓷画的前进方向;其中虽然有些变化,但依然难以出格,就似中国水墨画那样根深蒂固。

  一、黑者墨也。墨韵既足,不设色

  不设色的墨彩瓷画,以笔取形,以墨取色,用墨和各种变化表现景物的色彩、明暗、凹凸、空间、质量和意境气氛,其表现力甚佳;非怪清廷的许多御用厕师说:“黑者墨也,墨韵既足,不设色亦可”。这种墨彩瓷画虽然以艳黑为主,却讲究墨分五色的工艺技巧,尤其是在山水的勾描皴擦中颇有分寸。墨彩山水是以笔墨气势取胜,笔致墨韵,拙雅秀润,运用笔墨求虚实藏露,是一种“腴秀中不乏风骨,严谨处迭显清空”的体现。

  不设色的墨彩瓷画至雍正时期达到了高峰,此时的不设色的墨彩瓷画突破了康熙时期的大写意风格和以绿地托黑彩的技艺,采用纤细的画笔直接绘出墨彩纹饰,墨色浓淡有致,格调高雅,细腻动人.墨彩瓷大体是以线条为主,工笔重黑,颇具匠心。墨彩在景德镇瓷器上装饰,有墨色浓淡、雅洁宜人的韵律美,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二、着色之法贵乎淡

  当然,在小小的瓷器上不能像在纸上一样展现气势豪放的大写意山水,也不可能真正达到纸上一样的那种烟云满幅的效果。雍乾以后墨彩瓷绘家们在秉承雍乾墨彩瓷画精细风格的基础上,在题材和表现手法上已经大大突破了前人的框架,几乎达到“无意不可入”的境地。但墨彩瓷画风格还是以淡雅幽静为主,不仅传统的花鸟、山水、人物故事如此,连一些当时流行的时装人物、建筑物也是如此。在墨彩人物题材中最常见的高士图,虽然出现了一改本朝人物不宜人瓷画的传统图样,其着色之法贵乎淡则保留下来。民国的墨彩瓷画在题材上已经没有了传统顾忌,如汪野亭绘山水人物雪景瓷板,画中人物虽小如芥子,面目不清,可他却是整个画面的点睛之笔,那一袭黑色长袍令人印象深刻,是典型的民国男子装束。这样一位名士置身黑、白、灰三色高度统一的山水、雪景之中,显得沧桑而凝重,营造出一种“风雪夜归人”的意境,画外有画,耐人寻味。当时还有一些墨彩、粉彩瓷,居然以卷发、旗袍、高跟鞋的时装女子入画,画中人物姿态抚媚,妆容艳丽,极为时尚。以最传统的手法再现最前卫的题材,也非常有趣。这类瓷器以盖碗、杯、盘等日用瓷为主,品质高的不多。有些作品 笔致粗率天真,格调虽然与墨彩着意追求的高雅淡泊相去甚远,但看着它们就像观赏风俗画,能使当今之人感受到远去的生活方式。

  墨彩从一诞生就并非只有黑白二色;有时为了使画面更丰富,会在墨色中加入其他颜色,如矾红、浅紫、淡蓝等,有的干脆以彩釉打底来托衬墨色。尽管如此,这并不会影响墨彩的淡雅和清丽,反而更能显出朦胧气氛的效果。“着色之法贵乎淡,非为敷彩悦目。亦取气也。”这应该就是古人认为墨彩加彩反而更得其“淡”的真谛。到了民国,陈设瓷不再只是文人士大夫、官僚阶层和有钱人的雅玩清供,所以,瓷画已经没了那么多传统限制;民众需求的增加必然引起审美观点的变化,即使雅如墨彩者亦难免沾染一些世俗烟火气息,平民化的特征。

  三、落墨为格,杂彩副之,迹与色不相隐映

  墨彩的人物形象,真是个“扫去粉黛,淡毫轻墨”,完全凭借粗细、曲直、刚柔、轻重而又富于韵律的线条,去赋形造象,表情达意,形成一种高度简洁概括而又明快的表现手法。郭子仪轩昂的气质,须髯潇洒的神态,用线流畅舒卷,衣饰的质感、色调,用红与金晕点,尽在一管柔毫,三色兼妍中,达到了“不施丹青而光彩照人”的艺术效果。《图画见闻志》曾引用过徐铉的一句话“落墨为格,杂彩副之,迹与色不相隐映。”意思是说,描绘物象以墨色为画骨,辅之以赋彩,墨迹与色彩不互相遮盖。墨彩人物画用红、用金相对来说比较普通,但在墨彩花鸟画和山水画中,红色和金色就用得少甚至是基本不用,同样也表现独到的审美情趣。墨彩色感上和水墨画相似,并且在这个时期又丰富了色彩效果,以艳黑、油红、金线三色互衬,当然会引起墨红竞艳不同凡响,风靡于世。就绘画的题材而言,墨彩人物比较突出红色温馨,蓝色清逸、黑色则稳健、庄重之感。亦可这个时候,墨彩中所加的彩不再只是有限的几种浅淡色,或大量描金加红,或衬一个鲜艳的底色,直欲喧宾夺主。“敷彩悦目”已成主流。这种艳如粉彩的墨彩瓷器在当时非常流行,连大名鼎鼎的洪宪瓷中也有不少类似器物。而黑、红、金三色表现出的点、线、面;可谓“整肃中见其骨力,高密中寓其风采”。反映出民族文化的内涵和社会审美的民族心态。墨、红、金和谐的传统三色,流畅自如的线描运笔,似乎与“高山流水”的弦曲起着默契作用,寥寥几笔流支的横向曲线不仅烘托出袅袅腾腾的氤氲烟雾,同时打破了人物纵向曲线的构图而使得画面充满生机。雍正喜好墨彩瓷,常指令在墨红间缀以金线,以显示皇家的富丽堂皇贵胄气派。而以往则是以金箔嵌丝,工艺繁杂,颇费工时。

  四、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

  从御宫面苑走到民窑作坊的墨彩,不再遵从面院的法度,而展示了民间的水墨之趣,他们“淡墨欹毫,不求纤细工整,不借金饰红装,于墨色的浓淡干湿,黑白对比中,达到妙体众形,旨趣清赡”的目的,这瓜的藤叶枝蔓,虫的须翼足翅有着妙不胜言的墨象效果。以艳黑表现的墨彩瓷,在一定程度上能唤起富有视觉经验人们的联想,体会到某种感觉和情绪上的意味。

  从近代科学色彩学来说,一切色光之和为白光,一切色彩之和为墨色。因此,只有黑白两色才能作为一切光色的概括。“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墨彩瓷黑白的视觉意象,体现了中国面用色上的民族性。这件墨彩《五龙》瓶,诠释了“宫内秘器”内在意韵的色彩语汇。图案布饰工细严谨,线条勾勒尽于心机,颇有密不透风,疏可跑马的个中韵律。传统的墨彩山水有着共同的特征,繁复的构图,幽深的境界,苍深的气势,山石的短披麻皴及屋宇、泉流的安置刻画,无不以浊求厚,以干求润,这件作品将皴、擦、点、染融合一气,山、树、苔、草浑然一体,构图高远清晰,重岩叠峦中用草舍,道路、泉流、云气开出气机,毫无近寒之感,而显得沉厚清新,迥异时流,意境冷隽壮阔。

  陶瓷作品的表现形式体现着画家的个性、学识和审美情趣,同样,表现形式也是在一定的艺术观念支配下长年磨砺而形成的,有着它的历史延续和时代的制约性。“浅绛彩三大高手”中的金品卿和程门及后来的“珠山八友”,早期都曾绘制过不少墨彩瓷器。但是,绘制墨彩瓷的画师不仅要有工作细致的耐 心,有刻意追求的毅力,更要有扎实的线描功底和绘画综合素质。由于工艺要求高,再加上粉彩瓷的盛行和社会审美意识的转移,墨彩瓷受冷落。所以,以后墨彩瓷都不如康雍乾三代的精美,到了民国初期,墨彩几乎濒于失传。

  景德镇的一位老艺人— —周湘甫,从一块墨彩瓷的残片中感悟到了其中的艺术真谛,就毅然舍弃了自己娴熟的粉古彩生涯,全身心地挖掘、整理和振兴墨彩瓷艺术,成为现代陶瓷史上一位著名墨彩画大师。

  下面介绍几件典型的墨彩瓷作品,以供鉴赏。

  墨彩竹节式臂搁与墨彩竹纹笔筒,年代均为清代康熙时期。臂搁长17.2、宽6.9厘米。长方形,上下等宽,通体施白釉。正面上下两道竹节纹之间以墨彩绘竹叶图,画旁题有五言诗句。画面上端竹节外凸饰鼓钉一周。臂搁又名“秘搁”,竹制居多,但瓷质的臂搁更具特色。此器为文具中的稀有作品。竹节形状模拟逼真,墨彩浓重,画笔疏简,文人气质极浓,为清康熙朝墨彩瓷的代表之作。笔筒直口,筒形身,玉璧底。器外壁一面绘墨竹两枝。透过茂盛的竹叶隐约可见嫩叶新发,生计勃勃。竹叶于墨彩外又润以绿彩和赭石色少许,风格苍劲潇洒。另一面题行书诗句:“终获万龙化,曾留彩风吟”,末有红彩阳文篆书“西”、“园”联珠方印。此墨彩笔筒墨彩黑亮如漆,光滑浓艳,与白色底釉构成强烈对比,赋予此笔筒不同凡俗的审美意趣。此墨彩笔筒将诗、书、画、印结合在一体,为康熙朝瓷质文具中的精品。清康熙瓷器上的墨彩,色彩一般浓厚,花绘也以花卉为主,大都为没骨法作画,画意通常比较文气。

  墨彩山水图笔筒。此笔筒直口,筒形身,玉璧底。高14.8、口径18.5、足径l8.5厘米。腹部绘一幅山水图,墨色浓淡分明,构图合理得体,格调高雅,深浅相宜,富有层次感。有如画在白纸上的国画一般生动细腻,绝非一般工匠所能所为。此笔筒为雍正时期墨彩瓷器之逸品,十分珍贵。

  珐琅墨彩人物纹碗,高5.3、口径1 1.8、底径5.2厘米。乾隆时期作品。此碗折沿斜腹,圈足。腹部有八位道家人物,动作各异栩栩如生。墨彩深浅有致,富有层次感。珐琅墨彩在乾隆时期逐渐多了起来,并改变了康乾时期的大写意手法,变为纤细的笔调和写实的风格。

  墨彩花卉纹碗,高4.6、口径9.8、底径3.2厘米。为嘉道时期的作品。此碗腹部绘有连枝牡丹花纹,图案清晰可爱,形象生动,与底釉对比强烈。清嘉道年间的墨彩图案,施彩流行浅绛彩,以水墨和淡赭并用。

  墨彩生瓷文房四宝,为民国时期的作品。为文房用器,有墨彩笔筒、笔架印盒、笔洗、水盂等,共八件为一套。这八件器物之上,绘有风格一致的山水画。所绘画面,明如秋山、泽如春水;气厚缠绕,神示超俗;墨随笔运,色知黑白,是一套难得的墨彩瓷的精品。从清光绪开始,墨彩瓷器又得到革新,独创出水墨五彩新品种,为受同时代水墨书画名家风格影响而形成的一种瓷饰新工艺。这个时期的墨彩瓷器,色彩浅淡柔和,笔法细腻,浓施淡抹,颇具水墨画韵味。清末民国墨彩多见墨彩描绘在生瓷上,也可称“生瓷墨彩”。即在烧成素器上,直接用墨彩描画,不再晕透明釉、低温入窑烧成。

  来源:南方文物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xi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水晕墨章 钩绰纵掣——清代与民国墨彩瓷器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揭秘:貔貅就是大熊猫?史书这样记载,值得收藏

    貔貅在我们心中是一种招财的神兽,今天小编要和大家分享的是历史记载的貔貅的故事,传说中貔貅和周武王见过,还是姜子牙的坐骑,还被封官,今天小编带大家一起去了解,咱们一起往下看!貔貅凶猛威武,它在天上负责巡视工作,阻止妖魔鬼怪、瘟疫疾病扰乱天庭。当年姜子牙助武王伐纣时,一次行军途中偶遇一只貔貅,但当时却无人认识,姜子牙觉得它长相威猛非凡,就想方设法将它收服并当做自己的坐骑。

  2. 日本专家挖出千年古墓,只见墓中织锦上书: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作为一个拥有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历史悠久,文化璀璨,更在岁月的长河中留下了无尽的珍贵文物。1901年,他成功发现精绝国遗址,并将大批珍贵文物带回国内,因而声名大噪。他的低呼很快便惊动了周围的考古学家,而当他们将织锦打开后,里面的内容则令他们大吃一惊,因为这块织锦上竟赫然写着: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3. 揭秘历史上最臭名昭著的8件艺术品伪造案

    无论是为了金钱上的利益,还是仅仅为了...,艺术品伪造者伪造了丢失的艺术品,精确地复制了原作,并以著名创作者的风格想象了全新的物品。

  4. 从曹植的《洛神赋》,看其对后世艺术创作的影响程度?

    虽然在储君的争夺中,曹植没有能够胜过曹丕,但在文学领域,他绝对是曹家最为出色的人,后世很多人对于曹植的评价都非常高,其中谢灵运更是直接就表示「”天下才共有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三国剧照可由于三国以及后来南北朝的乱战,使得曹植的很多文章都没有流传下来,不过他还是有部分作品能传世,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洛神赋》,这篇文章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传世名篇,对于后世的艺术创作产生很大的影响。曹植《洛神赋》洛神又称

  5. 他用一支笔复活了麦田里的汉魏洛阳城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张丛博当陇海铁路线的乘客,穿过洛阳市区与偃师之间的一片麦田时,很少有人知道,窗外曾经有中国古代最辉煌的都市之一——汉魏洛阳城。

  6. 《织锦记》戏剧中的董永,是一个父死不能葬,而只得卖身的穷人

    本文系作者单衫杏子红影视原创作品,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从《万曲合选》看明代民间的时尚与万历间罕见选本相类的,还有署名「”莆阳奎璧斋”梓刻的《新镌南北时尚乐府雅调万曲合选》(一名《万家锦》,称《南词一枝》)辑选的年月虽未注明,但从所选三十种散出的内容看,诸如《李逵下山》《焦赞祭主》《周氏拜月》《河梁救驾》《十朋祭江》《荫分别》《山伯访友》等出,多见收于万历选本《词林一枝》《八能奏锦》《玉谷新簧》《摘锦奇

  7. 古代中国两大绝密技术为何会被盗?

    「”丝绸之路”,是一条陆地交通线,由德国地质学家李希霍芬1877年提出来的,他曾七次沿着这条商路来到中国,著有三卷本的《中国》一书。「”陶瓷之路(TheChinaRoad)”,是一条海上航线,起源于唐代中后期,当时,中外通商,依赖这条海上大动脉。瓷器跟丝绸不一样,怕碰,易碎,最适合海路,因此,「”陶瓷之路”,又称「”海上丝绸之路”。工业革命来临之前,中国贸易几乎具备压倒性的优势,最牛气的,莫过于丝

  8. 一分钟弄明白,山海经的三大体系,山经海经大荒经到底指的是什么

    山海经里的大荒,海内与海外,大荒到底是哪里请看丫丫图说山海经。《山海经》——是一部先秦典籍,自古以来被视为一部奇书。书中记载了荒诞离奇的人物志怪,匪夷所思的奇异禽兽,天马行空的神话传说,千百年来让人们对山海经里描述的世界充满了好奇。然而山海经中涉及到了诸多自然科学无法解释的事物,这些内容自然是不能写入到正常的历史典籍里的。

  9. 元代赵孟頫两信札成交2.67亿

    2019年11月19日晚,赵孟早期书札《与郭右之二帖卷》在中国嘉德「”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古代”历时一个小时7分多钟的漫长竞价后以2.67亿元成交。这一价格创下赵孟作品在拍卖市场的价格新纪录。拍卖现场,历时一个多小时的竞价赵孟《与郭右之二帖卷》以2.67亿元成交赵孟《致郭右之二帖卷》,此卷凡二帖,名为《应酬失宜帖》和《奉别帖》,皆写给元代大藏家右之(郭天锡),为赵孟早年书法作品。一通写赵孟在

  10. 民国画坛国粹派的代表——金城「 ”山水花鸟,师法宋元,笔墨谨严”

    在民国画坛上,金城作为国粹派的代表,称誉当时,允为翘楚。这主要缘于他的艺术成就以及组织画会,对艺术的传播发展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今天再重新审视民国初期的北京画坛那段尘封已久的历史,不难发现,毕生尊崇传统的一代艺术巨子金城在当时所具有的举足轻重的地位。

随机推荐

  1. 难兄难弟造句

    难兄难弟造句   1:这两位兄弟品学一样好,真可说是难兄难弟。   2:在宏观经济遭遇寒流的背景下,楼市与股市俨然成为了一对难兄难弟。   3:咱们俩,一个感冒,一个胃痛,就像一对难兄难弟似的。   4:你们俩真是一对难兄难弟,处境同样恶劣,命运同样乖舛。  ...

  2. 茶的起源

    茶的起源参考一:茶叶起源与发展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东晋南北朝时期,一些有识之士则把饮茶视为清廉节俭的象征。《茶经》分述茶的起源、采制、烹饮、茶具和茶史,极大地推动了我国茶业和茶文化的发展。茶树起源地总述中国是最早发现和利用茶树的国家,被称为茶的祖国。

  3. 白起、项羽都坑 ... 了20万士兵?为什么一个被称人屠一个却没人说是非?

    为什么一个被称人屠一个却没人说是非?白起可谓是秦国的战神般人物,但是却因为坑...了二十万赵军而被后世唾...。>>白起坑...赵国二十万士兵的故事发生在长平一战中,其实倘若真的进行统计的话,在这场战役之中去世的赵国士兵可能要高达45万。白起斩首了25万的士兵,然后俘虏了20万的赵军。而这样的举动,与白起几乎没有任何的区别,因为他们都不约而同地坑...了一些原本不该死的人。此时的白起倘若有不好的举动,便会引来众人的声讨。

  4. 因果论

    因果论第一章六因一切有为法。此宗立六因四缘五果。论定原因结果之规则。一大为因,他三大为果。同一果俱有因者,有为法中,展转有力,同得一果,名俱有因。因果相似,名为同类。此因所得果,名等流果。因果异类而熟,名为异熟。经部宗义,由因变异,而果方熟,是异熟义。因之与缘,非无有异,因是亲称。除能作因,五因取果,唯于现在。由此二因得俱生果,正取果时亦与果故。异熟因惟过去与果,异熟果不与因俱及无间生故。

  5. 造墓時設反盜層活殺盜墓人,盜墓更有一套,墓室發現一批盜墓工具

    中山懷王劉修墓的發現本文作者倪方六提到金縷玉衣,不少網友可能就會想起河北滿城漢墓,墓主中山靖王劉勝夫妻都穿着這種殮服。滿城漢墓的金縷玉衣,是中國考古首次發現,而且十分完好,所以引起轟動。劉勝的金縷玉衣是1968年出土的,不可多得。誰想5年以後,劉勝的後代、中山懷王劉修墓被考古發掘,又出土了一件金縷玉衣,質地比劉勝的還好,是當時皇帝賜的,現收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山王金縷玉衣(中國國家博物館收藏)劉

  6. 钢铁是怎样炼成中的经典名言、名言名句

    可是有一种东西却救了我:我的生活永远是有目的、有意义的,这就是为社会主义而奋斗。对于我,做一个战士是最大的幸福……我们青年的箴言就是勇敢、顽强、坚定,就是排除一切障碍。我也是很幸福的。我们的一代也是这样的在斗争中和可怕的考验中锻炼出来的,学习了不在生活面前屈服。

  7.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毛主席收到他的来信,立刻从稿费取出300寄出

    随之而来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掀起了全国热潮。其中知识青年达到129.28万人,占全部下乡人数的65.6%。其后几天,全国各大新闻媒体连续不断大量报道全国各地热烈响应“毛主席号召”组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情况。加上“文革”结束后陆续下乡的有260.04万人,共1662.7万人。“文革”结束后,中央下决心从根本上解决知识青年上山下乡问题。1978年10月31日至12月10日,全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面临着重大转折。

  8. 肥头大耳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féitóudàěr【解释】一个肥胖的脑袋,两只大耳朵。形容体态肥胖,有时指小孩可爱。【出处】【例子】看上去有七八岁光景,倒生得肥头大耳。(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二回)【反义词】尖嘴猴腮【相关】百度“肥头大耳”

  9. 鼻塌唇青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bítāchúnqīng【解释】形容脸部伤势严重。【出处】李涵秋《广陵潮》第六五回:“想罢再看看严大成,已打得鼻塌唇青,简直不成模样。”【例子】无【相关】百度“鼻塌唇青”

  10. 梦见亲人带自己去拔牙_梦见亲人带自己去拔牙什么意思

    历史认知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梦见亲人带自己去拔牙,做好自己的分内事就足够了。出行的人梦见亲人带自己去拔牙,建议有风,延后再出发。怀孕的人梦见亲人带自己去拔牙,预示生女,春占得男。恋爱中的人梦见亲人带自己去拔牙,说明因年纪差距大,父母不同意,只有顺其自然了。做生意的人梦见亲人带自己去拔牙,代表过刚有碍事业财利,宜多反省,待人和为要。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