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請胡適吃飯,為什麽在梅乾菜扣肉裡放辣椒?

在民國文人裡,魯迅與胡適的關係不大好,這是眾人皆知的事實。不過,他們在發生矛盾之前,也有過幾次愉快的交往。1917年,胡適從美國留學回來後,擔任北京大學教授,同時任職《新青年》編輯。一年後的1918年5月,魯迅在《新青年》上發表了中國現代文學史上之一篇用現代體式創作的白話短篇小說《狂人日記》,啟動了自己的小說創作生涯。用魯迅自己的話來說,就是“從此以後,便一發而不可收,每寫些小說模樣的文章,以敷衍

面對騎兵,古代步兵應如何取勝?

騎兵作為冷兵器時代的重要兵種,由於其具有行動輕捷,受地形、天氣影響較小的特點,所以歷來都受到當權者的重視。騎兵通常擔負正面突擊、迂回包圍、追擊、奔襲等任務。一支有組織的騎兵部隊,能快速的打擊對手,也能在戰況不利時迅速撤退,脫離戰場(除非和他們交戰的也是支移動力極高的快速部隊)。無論是春秋戰國時期的趙武靈王胡服騎射還是清朝的八旗騎兵,都是統治者重視騎兵建設的表現。那麽,當步兵在野外遇到騎兵時該怎麽辦

魯肅一介書生,為何敢單刀赴會?不要再被演義給騙了

《三國演義》為了突出關羽不僅虛構了不少故事情節,比如溫酒斬華雄、千里走單騎等等,同時還張冠李戴把其他人的事跡安在關羽頭上,比如單刀赴會,演義中對此描述得很細致不再多說,然而事實上單刀赴會的卻是另有其人,此人就是魯肅,我們先來看看正史中的相關記載:《三國志》記載:肅住益陽,與羽相拒。肅邀羽相見,各駐兵馬百步上,但請將軍單刀俱會。《吳書》:肅欲與羽會語,諸將疑恐有變,議不可往。肅曰:“今日之事,宜相開

明太祖朱元璋是如何一步步的演變成殺人狂魔的?

在我國歷史上,漢高祖劉邦始開皇帝殺戮功臣的惡劣風氣。劉邦是歷史上少有的平民皇帝,他之所以能夠由弱到強,建立漢朝,最重要的一個原因是他團結和任用了一批傑出的謀臣和武將。政權建立後,他也曾將一些握有重兵的功臣分封為王。但政權穩定下來之後,他便向這些昔日的功臣開刀。自從劉邦開創先河之後,後續的朝代中誅殺有功之臣的事件時有發生,尤其到了明太祖朱元璋時,簡直將這一做法傳習的可謂淋漓盡致。殺人狂魔初長成由於朱

從秦朝頒布的《金布律》,來看秦始皇統一貨幣的意義

導言:在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前,各國都用自己的貨幣,而且都各不相同,相互之間經濟流通也很不方便,秦始皇登基之後,頒布了諸多法律,在全國範圍內統一了貨幣、度量衡、文字等。春秋戰國時期諸侯林立,各地經濟發展不平衡,產生了各種不同特點的貨幣形製,如貝幣、刀幣、布幣等,形成了不同類型的貨幣流通領域。秦朝時期頒布了《金布律》,內容共15條,記載了秦朝貨幣管理的諸多內容。《金布律》的“金”,是指黃金或銅;“布”,

使者拜見 ... ,說了什麽話?多年之後,發現使者真高明

唐朝並不是從一開始就強大的。作為楊廣表兄弟的李淵,在剛剛建立大唐的時候,也是一個“受氣包”。突厥大軍壓境不說,還有東北方向虎視眈眈的高句麗,以及吐谷渾、吐蕃等王朝,哪一個都不是省油的燈。好在李淵有一個爭氣的兒子,...雖然是通過“玄武門之變”的非常規手段上台的,然而在歷史的評價中,...獲得的正面評價比較多,他所開創的“貞觀之治”以及對突厥、高句麗等強大部落、王朝的軍事勝利,奠定了他“一代明君”的

此人和郭嘉齊名,諸葛亮自稱不如他,連曹操都怕他!

東漢末年,朝庭腐敗,君主無道,氣數將盡,天下紛爭四起,始有黃巾之亂,各地官僚軍閥,亂中取栗,朝庭失去管控,地方割據勢力坐大,這些勢力角逐爭鋒,歷經長期大範圍的混戰,大浪淘沙,最終魏,蜀,吳三大政權脫穎而出,由此天下三分,三國鼎立。一個帝國的興衰,除了君主的格局,謀士武將的作用也很重要,天下分分合合,歷史上出現的將相良才,如同眾星璀璨。且說蜀主劉備,發跡前落魄至織席賣草鞋為生,然備有仁德慈厚之心,又

“沈兒峪”之戰地風雲理位置考證

點擊箭頭處“藍色字”,關注我們哦!!沈兒峪大戰,是蒙元主力與明朝軍隊在定西境內的一次總決戰,這一戰役對於元、明之間的終極對決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然而對於戰役發生地沈兒峪的具體位置,歷史文獻資料有好幾種記載,歷來研究多有分歧,有今大澗溝、車道嶺兩種不同的說法,筆者經過實地察看、並結合文獻記載綜合研判,以沈兒峪之戰主戰場位於今定西市安定區魯家溝鎮的關川河峽谷一帶為符合歷史真實情貌。巉口關附近地形史書所

少林寺僧參加了唐軍,但並沒救過 ...

十三棍僧救唐王這個故事的廣為流傳應歸功於上世紀八十年代的一部香港電影,即《少林寺》。在這部影片上映之前,十三棍僧救唐王的民間傳說已經開始流傳,只是閱聽人並不是很多,更多的是出現在一些宣揚和追溯少林寺武術的著作中。這個傳說的雛形應該是從明朝就開始了,但直到近代,這個傳說才終於成熟,並被搬到了螢幕上,傳說的大體內容是:隋朝末年正當亂世,天下割據紛爭不斷,百姓飽受戰爭之苦,李淵舉義旗建立了大唐,然後命秦

怎樣避免被騙,識別出真正的人才?

這是靜之兄第1220篇原創,累計原創250萬字01談完了修身,曾參接著談到了齊家:“所謂治國必齊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無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於國。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長也;慈者,所以使眾也。”意思是說,治理一個國家的道理都在經營家庭裡,如果連家人都教不好,卻能把其他人教好,這是不可能的事。所以君子不用離開家就能把一個國家治理好。對父母的孝順可以用來侍奉君主;對兄長的恭敬可以用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