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躲避日军战火南迁西移的故宫文物 还是没能躲过南京浩劫 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随着东北大片国土的沦陷,日军步步紧逼,存放在北平故宫博物院里的无数的珍贵文物牵动了国人的心。为了防止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珍宝落入日军之手,1932年11月,国民...行政院通过了北平故宫重要文物南迁的提案。故宫工作人员经过两个多月的清点从数十万件故宫文物中精选了242592件珍贵文物装成13391箱,准备运往南京暂时存放。1933年1月31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如何给刘备「 ”刘皇叔”算错了辈分? 众所周知,刘备在名著《三国演义》中被称为「”刘皇叔”。按照小说的情节,刘备在帮助曹操消灭吕布后觐见汉献帝。汉献帝查看宗亲家谱后发现刘备论辈分是自己的叔叔,故称「”刘皇叔”。在小说写到汉献帝查看宗亲家谱的时候,罗贯中写出了刘备的每一代先人,从而使得刘备的皇叔身份显得非常可信。但鲜为人知的是,罗贯中实际上给刘备算错了辈分。这又是怎么回事呢?按照小说的描写,刘备的历代先人是汉景帝、刘胜、刘贞、刘昂、刘禄
明朝的战争发烧友,御驾亲征是他们的坚持,结局却次次都难堪 在明朝时期,就有这样两位战争发烧友,说御驾亲征,就屁颠的跑上去了,当然,最后的结局都很尴尬。可以说,在这两位皇帝的手中,御驾亲征真的不是一件值得表扬的事情。可以说,作为御驾亲征的皇帝,明英宗是彻彻底底的反面例子。在这次的御驾亲征中,他犯的错误太多了。他在位的时候,蒙古王子打过来了,得知此事的明武宗,没有害怕也没有退缩,更是提出了御驾亲征。那一次的应州大战,其实明武宗是打的不错的,至少也还是胜利的。
制度规范与责任落实是文物安全的两个保障 在短短半年之内,竟有两座世界级的艺术殿堂相继遭遇火灾,这值得我国文博系统的关注并警惕,以上事件同时也引出一个重要命题:如何有效保护民族文化遗产?这些历史悠久的博物馆如何才能避免遭遇此类灾难的发生?
明朝唯一一次「 ”割地”:明成祖朱棣铸成大错,危及大明江山 熟悉明朝历史的朋友,大概都听会这么一句话,「”不割地、不赔款、不和亲、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如果仔细考察史料,就会发现这句话是有一些问题的,比如说「”割地”这件事就充满了争议。明朝初年,其实就行了一次「”割地”,而且是明成祖做出的决策,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话说永乐元年,刚刚坐上皇位不久的朱棣,做出了一个决定,将大宁都司的治所迁到保定。大宁都司的全称是大宁都指挥使司,是洪武二十年时朱元
动不动就追赠「 ”太子太傅”,这官到底是干啥的? 看一些古代影视剧的时候,我们经常能看到这么一个场景,某个大臣因国事而死,或者某些老臣因病去世的时候,皇帝最后追赠荣耀的时候经常会有一句「”…追赠太子太傅”,说是「”太子太傅”,但却从来没考虑太子的情况。这「”太子太傅”是个什么职位?为什么这个官职经常被用来追赠呢?首先还是说一下什么是「”太子太傅”吧,一听就知道,这是个和太子有关的官职名,「”太子太傅”其实是「”东宫三师”中的一个,所谓「”东宫三师
轮船招商局:险些被李鸿章彻底卖掉的大清国企 本账号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签约账号评论区话题丨你怎么看李鸿章与清朝的洋务运动?作为晚清名臣的李鸿章,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不仅创立了淮军和北洋水师,还是北洋通商大臣和直隶总督。但因为甲午战争的失败和《马关条约》签订,其风评在生前就被定义为典型的卖国贼。其实早在1884年7月29日,李鸿章就曾参与一桩在上海进行的秘密交易。来自美国的旗昌洋行,计划买下了清...组建的轮船招商局。最终,
知府和巡抚的差别有多大? 知府跟巡抚都是过去两个非常重要的地方官职,它们各自出现的时间,有很大不同。知府正式出现在北宋,巡抚最早出现在明朝。巡抚官员的数量,跟设立的省份数量有关。一种是京城和陪都的知府,常被称为府尹。养廉银的数额,可以达到正式俸禄的数十倍,乃至上百倍。不过,级别带来的不同,不仅是巡抚和知府在任时的待遇差异,退休后也有很大不同。清朝时,知府主要处理辖区内的民政事务。
清朝首任驻英公使见了英国女王后 要不要下跪行礼 一1876年12月2日晚,在一片暮色之中,58岁的郭嵩焘带着30余随从,登上了英国「”特拉万科尔”号邮船,漂洋过海前往万里之遥的英国。这是中国第一个到访英国的外交使团。郭嵩焘为什么要去英国呢?这与一年前发生的云南「”马嘉理案”有关。1875年2月,英国驻华使馆翻译马嘉理,擅自带领一支英军由缅甸闯入云南腾越地区的曼允,开枪打死阻止他们的中国居民。当地人民奋起抵抗,打死马嘉理等5人,把英军赶出云南。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