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經典唐詩,短短4句卻句句經典,絲毫不遜色於唐詩三百首 說到《唐詩三百首》,大家都是非常熟悉的,這絕對是一本極爲經典的傳統讀物,在我們每個人沒上小學的時候,可能我們連字都認不全,但是我們卻一定讀過這本書。毫無疑問,能夠入選其中的每一首詩,絕對都是流傳千古的經典佳作,只不過可惜的是雖然這本詩集如此出名,但是也不是沒有遺憾,比如說一些同樣十分經典的作品就並沒有被收錄其中。比如說高適的《別董大二首·其一》,相信讀過這首詩的朋友一定對他都非常瞭解,這首詩無論是
讀懂南懷瑾20句話,會做人,能做事 南懷瑾,中國當代詩文學家、佛學家、教育家、國學大師。他自幼接受嚴格的私塾教育,一生勤讀不輟,廣泛涉獵經史子集、諸子百家、天文曆法、醫藥武藝、詩詞曲賦,對儒釋道經典皆有很深體悟。南懷瑾堪稱中國古典文化的“活字典”“活史書”,是近代少有的能夠貫通儒釋道乃至整個中國傳統文化的人物,他的很多話語能給我們帶來極深的人生啓迪。今日我們選取了南懷瑾先生的20段話,相信大家讀後必定受益匪淺。1、人生的更高境界人生
600年前一中國人建立的小國,如今富得流油,承認祖先來自中國 亞洲有許多富裕的國家,一提到富到流油的國家,很多人會想到中東地區的石油大國,比如科威特、約旦等等國家,其實,在國家經濟方面,除了中國、日本和韓國外,還有一個神祕的熱帶王國,這個國家在唐代被稱爲“勃泥國”,在明朝它被稱爲“文萊”,直到如今我們也叫它文萊,也是相當的富裕,人民GDP水平甚至可比迪拜。明朝思想開闊,對世界開放,朝廷樂於接受周邊國家的覲見,相當於現在的國事訪問。於是,很多小國的君主爭相覲見
《荀子》:你身邊的這三個人,決定了你的人生走向 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生中,來來去去多少人。你所走過的每一段路,遇見的每一個人,做的每一件事,其實都潛移默化地影響着你的命運,帶領你走向不同的路。著名作家東野圭吾說:“生命中的全部偶然,其實都是命中註定,是爲宿命。”與什麼人結伴,你就會成爲什麼樣的人;進入什麼圈子,就會擁有怎樣的人生。今天給大家推薦《荀子》:儒學大師荀子非常重視交友之道,他認爲交友要知心、有信、有度。你的朋友圈,決定了你的
考古學家深入地下洞穴,發現23萬年前人類,有殘酷的一面 考古學的出現雖然歷史不長,但是大大促進了人們對於過去歷史的瞭解。人類根據對古代的遺蹟研究,判斷出了某個歷史時期世界的樣子。這些信息包括地理情況,氣候,人類習俗等等。隨着科學的進步考古學得到了大發展,現在人類的到的信息越來越精確。前一段時間在歐洲,一個原始人居住過的地穴被發現,考古學家從其中找出了8具完整的原始人屍骸。根據這些屍體來判斷,這些人都是“尼安德特人”,是在石器時代晚期滅絕的人類。他們出現
但行好事 莫問前程 《了凡四訓》了凡四訓》,僅僅12句,改變你的命運。禪意靜美文稿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了凡四訓》《了凡四訓》是明代著名思想家袁了凡給自己兒子寫的告誡書。全書共四個章節,包含了儒家、佛家、道家三家學說,並被後世譽爲“中國歷史上的之一善書”和“東方勵志奇書”。曾國藩在讀了《了凡四訓》後,對袁了凡推崇備至,並將這本書列爲子侄必讀的“人生智慧書”。中國人的骨子裏,始終存在一個觀點:生死有命,富貴在天
18個至今無法用科學解釋的歷史事件,你知道幾個? 歷史充滿了未知,出於某種原因,我們人類傾向於專注於神祕的事情,而不是不可否認的事實。所以,如果你喜歡一點神祕的東西,你一定會喜歡的下面這些。因爲這包含了一些科學家們未能解釋的歷史事件。從一具2000年歷史的屍體上仍然有頭髮和睫毛,到一篇世界上沒有人能理解的文字,這份清單向你展示了歷史無法解釋的一面。歡迎在評論中分享你的見解!1.大猩猩說動物死後會去一個“舒服的洞穴”可愛的大猩猩科科學會了手語,並能
《論語》中的君子教育——做君子,難度超乎你的想象 論語一共20章,512條目,其中談及君子的將近84條,可見君子在《論語》之中的分量。君子是什麼呢?君子原指“君王之子”,以顯示其社會地位之高;後來則演變成了道德水平很高的人。在《論語》中,君子是儒家思想中,理想人格的典範。雖然《論語》中提及君子衆多,但是,孔子也說君子之至於斯也,吾未嘗不得見也。(《論語·爲政》)君子哉若人!魯無君子者,斯焉取斯?(《論語·公冶長》)聖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君子者
考古學家在英格蘭發現凱恩環,始建公元前2000年,用途沒人知道 趣味探索訊在有着46億年歷史的地球上,生命已經存在了38億年,而人類也已經繁衍生息了數百萬年,我們祖先憑藉着智慧給世人留下了不少宏偉遺蹟,比如中國的萬里長城,埃及的金字塔,而始建於公元前4000年的英國巨石陣也是世界一大遺蹟之一,每一塊巨大石頭重約50噸。而在最近,英國考古學家在英格蘭西南部格洛斯特郡發現了一個以前未知的遺蹟,一個由多個石頭組成的石圈,科學家將它稱爲“凱恩環”,它潛伏在格洛斯特郡的
史上中國鐵路之一個重大事故,2火車相撞,死傷慘重卻未被公開 火車這一運輸工具在現在來說確實常見,但在那個硝煙四起的清朝末年卻並不常見,而這火車的引進要多虧了那場全國性的洋務運動。然而火車雖然給當時的人帶來了便利,卻也暗藏危機,那就是1899年的一個晚上,在津沽鐵路上,一輛運貨的火車與一輛載客20人的火車相撞,由於這場事故的嚴重性,這起事件也成了中國鐵路有記錄以來之一起嚴重的人身傷亡事故。然而導致這起嚴重事故的"罪魁禍首"竟然是它們,原來由於當時工業技術不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