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嬴渠梁(公元前381~公元前338年),战国时秦国国君,即秦孝公,公元前361年即王位。

秦孝公即位之初,秦国经济、文化都比中原的国家落后。他雄心勃勃想恢复300年前先祖秦穆公的霸业,在即位的第二年,就发出征求贤能人才的文告,宣布谁能使秦国富强,就封给高官,赏给土地。求贤令发出后,在卫国不得志的卫鞅(即商鞅)来到秦国,经孝公的宠臣景监推荐给孝公。孝公第三次接见卫鞅时,听了卫鞅用“霸道”(法家治国之术)治国论,正合心意。于是重用卫鞅,以“霸道”作为强国之术,实行变法。代表旧势力的杜挚等人提出“法古无过”,极力反对变法的主张。秦孝公支持卫鞅的“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观点,从现实出发,制定了富国强兵之策,实行变法,任命卫鞅为左庶长。变法的主要内容有: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废除贵族世卿、世禄制度,制定按军功大小给予爵位的等级制度;采用李俚《法经》作为法律,推行连坐法;创立按丁男征赋办法,规定一户有两个丁男者必须分居,否则加倍征赋;禁止私斗,以加强战斗力等。孝公下令变法,是直接冲击秦国旧制度的一场激烈斗争,令行一年之后,旧势力 *** 变法,秦孝公果断地把反对变法的公孙贾等处刑,为实行变法扫除障碍。

秦孝公十二年(公元前350年),秦的国都自雍迁到咸阳后,又实行第二次变法,令卫鞅颁布“废井田,开阡陌”的法令。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又在全国实行县制,把全国设41县(一说31县),统由国君委派县令进行管理,县丞协助县令。官吏实行俸禄制;统一全国度量衡;移风俗,清尚风化。

秦国通过变法,逐渐强盛起来。孝公八年(公元前354年)出兵败魏军于元里,斩首七千级,取得东进第一次胜利。孝公十年(公元前352年),升卫鞅为大良造,并派他率兵攻魏进入河西地。孝公十八年(前344年)秦军攻魏国固阳,守军投降。孝公十九年(公元前343年),周天子封秦孝公为“伯”(霸),次年各国诸侯来秦祝贺,洗雪了长期以来“诸侯卑秦”的国耻,确立了霸主地位。孝公二十二年(公元前340年)秦孝公尽取河西之地,军事东进自此转入主动。变法使秦国富兵强,为后代秦始皇的扫灭六国,统一天下,奠定了牢固的基础。也使秦国由奴隶制社会转入封建制国家,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周显王三十一年(公元前338年)五月,秦孝公卒。

继位为君

秦孝公于前381年12月6日出生 。前362年,其父秦献公去世后,秦孝公继位。秦孝公继位时年仅21岁。

早在秦孝公出生前,秦国经历了自秦厉共公之后几代君位动荡,国力大为削弱。魏国趁秦国政局不稳之机夺取了河西地区(今山西、陕西两省间黄河南段以西地区)。秦孝公之父秦献公继位后,割地,与魏国讲和,安定边境,迁都栎阳(今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东南),修养生息,并且数次东征,想要收复河西失地,无奈愿望没有实现便去世。

求贤纳才

秦孝公继位时与齐威王、楚宣王、魏惠王、燕文公、韩昭侯、赵成侯并立。当时黄河和肴山以东的战国六雄已经形成,淮河、泗水之间有十多个小国。周王室势力衰微,诸侯间用武力相互征伐吞并。战国六雄中,楚国、魏国与秦国接壤。魏国占有原本属于秦国的河西地区,从郑县(今陕西省华县)沿洛河北上修筑长城。楚国自汉中郡往南,占有巫郡和黔中郡。秦国地处偏僻的雍州,不参加中原各国诸侯的盟会,被诸侯们疏远,像对待夷狄一样对待。秦孝公继位后以恢复秦穆公时期的霸业为己任,广施恩德,救济孤寡,招募战士,明确-行赏的法令,并在国内颁布了著名的求贤令,命国人大臣献富国强兵之策。

同年,秦孝公两路出兵,向东围攻陕城(今陕西省韩城市),向西进攻西戎,斩杀西戎獂王。而赵、韩两国也趁秦孝公继位未稳之机率军攻打秦国。

前360年,周显王派使臣送来祭肉。

商鞅变法

卫国人商鞅在公叔痤死后听闻秦孝公的求贤令,便携带李悝的《法经》投奔秦国,通过秦孝公的宠臣景监见孝公。商鞅先以帝道、王道之术说孝公,孝公听后直打瞌睡并通过景监责备商鞅。商鞅再以霸道之术说孝公,孝公听后改变态度但没有重用商鞅。商鞅最后畅谈富国强兵之策,孝公听后大喜,两人畅谈几日后毫无倦意。[6-7]

在商鞅的劝说下,秦孝公决定在秦国国内进行变法,但变法遭到以甘龙、杜挚为代表的守旧派的反对,双方产生激烈的争论。变法之争结束后,秦孝公于前359年命商鞅在秦国国内颁布《垦草令》,作为全面变法的序幕。主要内容有: *** 农业生产、抑制商业发展、重塑社会价值观,提高农业的社会认知度、削弱贵族、官吏的特权,让国内贵族加入到农业生产中、实行统一的税租制度以及其他措施。

《垦草令》在秦国成功实施后,秦孝公于前356年任命商鞅为左庶长,在秦国国内实行第一次变法。主要内容为:改革户籍制度,实行什伍连坐法、明令军法,奖励军功、废除世卿世禄制度、建立二十等军功爵制、奖励耕织,重农抑商,严惩私斗、改法为律,制定秦律和推行小家庭制。

经过第一次变法后,秦国国力开始强大。前358年,秦国在西山(今河南省熊耳山以西)击败韩国。 前357年,楚宣王派右尹黑来迎娶秦孝公的女儿,与秦国联姻。 前355年,秦孝公与魏惠王在杜平(今陕西省澄城县东)会盟,结束了秦国长期不与中原诸侯会盟的局面。

平定太子事件后,秦孝公拜商鞅为大良造,开始第二次变法。

咸阳(今陕西省咸阳市东北)位于关中平原中部,北依高原,南临渭河,顺渭河而下可直入黄河,终南山与渭河之间可直通函谷关。为便于向函谷关以东发展,秦孝公于前350年命商鞅征调士卒,按照鲁国、卫国的国都规模修筑冀阙宫廷,营造新都,并于次年将国都从栎阳迁至咸阳,同时命商鞅在秦国国内进行第二次变法。[11-12] 主要内容为:开阡陌封疆,废井田,制辕田,允许土地私有及买卖、推行县制、加收口赋、统一度量衡、燔诗书而明法令,塞私门之请,禁游宦之民和执行分户令。

经过两次变法后的秦国国力强大,百姓家家富裕充足。秦国人路不拾遗,山中没有盗贼。人民勇于为国家打仗,怯于私斗,乡村、城镇秩序安定。 周显王派使臣赐予秦孝公霸主的称号,诸侯各国都派使者前来祝贺。前348年,韩昭侯亲自前往秦国,与秦孝公签订停战盟约。 前342年,秦孝公派太子驷率领西戎九十二国朝见周显王,显示了秦国西方霸主的地位。

河西之战

收复河西失地,恢复秦穆公时期的霸业是秦献公、秦孝公两代国君的愿望。早在秦献公时期,秦国与魏国为争夺河西地区发生多次战争,其中秦国在洛阴(今陕西省大荔县西南)、石门山(今山西省运城市西南)、少梁(今陕西省韩城市西南)三场战役中取得胜利。经过商鞅两次变法后的秦国国力强大,具备了收复河西地区的能力。

前354年,赵国入侵魏国的盟国卫国,夺取漆及富丘(均在今河南省长垣县)两地。 此举招致了魏国的干涉,魏国出兵助卫,包围赵都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 秦孝公趁魏军主力出击之机,派军队偷袭魏国,进攻魏河西长城重要据点元里(今陕西省澄城县南),大败魏军,歼灭守军七千人,并占领少梁。 同年,秦孝公命公孙壮率军攻打韩国,包围焦城(今河南省三门峡市西),但没有攻克,占领上枳、安陵(今河南省鄢陵县北)、山氏(今河南省新郑市东北)并筑城,插入魏、韩两国交界地区。

前353年,齐军与宋国景敌、卫国公孙仓所率部队会合,围攻魏国的襄陵(今河南省睢县)。 此时魏军主力已攻破赵国首都邯郸,但在桂陵之战被前来救援赵国的齐-队击败, 楚宣王也派大将景舍率兵救援赵国,夺取了魏国睢水、濊水之间的土地。 秦孝公趁魏国国内空虚之机,于前352年任命商鞅为大良造,率兵长驱直入,包围魏国并占领魏国旧都安邑(今山西省夏县西北) 。魏惠王急忙派军队在上郡要地固阳(即定阳,今陕西省延安市东)以东修建崤山长城(东南起崤山,西北至黄河),以阻止秦军的进攻。前351年,商鞅又率兵包围并占领固阳。

秦魏讲和

前352年,魏惠王调用韩国的军队击败包围襄陵的齐、宋、卫联军,齐国-请楚国大将景舍出面调停,各国休战。 前351年,魏惠王与赵成侯在漳河边结盟,撤出赵国首都邯郸。魏国陆续与各国和谈后,集中兵力向西-,夺回安邑并包围固阳。 为争取时间在国内进行第二次变法,秦孝公于前350年与魏惠王在彤地(今陕西省华县西南)会盟修好,缓和了两国紧张的关系。

魏惠王以朝见周天子为名,召集泗上十二诸侯举行会盟,图谋攻秦。秦孝公下令加强防守,并采纳商鞅“尊魏为王”的策略来改变魏国进攻秦国的意图。秦孝公于前344年派商鞅游说魏惠王,劝说他除了号令宋、卫、邹、鲁等十二个小国外,还要向北联合燕国,向东攻打齐国,迫使赵国屈服;向西联合秦国,向南攻打楚国,迫使韩国屈服,这样霸业可成。商鞅还建议魏惠王顺从天下之志,先行称王,再图霸业。魏惠王听从商鞅的游说开始称王,按照天子的规格大建宫室,制作丹衣和九施、七星之旗,并召集各小国参加逢泽(今河南省开封市南)会盟,秦公子少官和赵肃侯也应邀参加 ,诸侯会盟后又前往朝见周天子。魏惠王僭越礼制的行为引起了齐、楚等国的愤怒,诸侯纷纷倒向齐国。[29-30]

西鄙之战

前343年,秦国在武城(今陕西省华县东)筑城。

前341年,魏国在马陵之战遭受齐国重创,主将庞涓自杀,太子申被俘。商鞅趁机对秦孝公说:“秦国和魏国的关系,就像人得了心腹疾病,不是魏国兼并秦国,就是秦国吞并魏国。魏国地处山岭险要的西部,占据崤山以东,与秦国以黄河为界。形势有利时就向西侵犯秦国,不利时就向东扩展领地。如今君上圣明贤能,秦国繁荣昌盛。而魏国刚刚被齐国击败,可以趁此良机攻打魏国。魏国抵挡不住秦国的攻势,必然要向东撤退。魏国一向东撤退,秦国就占据了黄河和崤山险固的地势,向东可以控制各国诸侯,这可是一统天下的帝王基业啊!”秦孝公采纳商鞅的建议,决定趁魏国实力尚未恢复之机,大举攻魏。

前341年,秦国联合齐、赵两国攻打魏国。同年九月,秦孝公派商鞅进攻魏河东,魏派公子卬迎战。两军对峙时,商鞅派使者送信给公子卬,说:“我当初与公子相处的很快乐,如今你我成了敌对两国的将领,不忍心相互攻击,我可以与公子当面相见,订立盟约,痛痛快快地喝几杯然后各自撤兵,让秦魏两国相安无事。”公子卬赴会时被商鞅埋伏的甲士俘虏,商鞅趁机攻击魏军,魏军大败。魏惠王-割让河西部分土地求和,商鞅因战功获封于商十五邑,号为商君。[32-33]

前338年,秦再次攻魏,在岸门(今山西省河津市南)击败魏军,俘其主将魏错。 同年,秦国联合大荔戎包围了魏国的郃阳(今陕西省合阳县东南)。

因病去世

前338年,秦孝公病危,《战国策》记载秦孝公想传位于商鞅, 商鞅推辞不接受。秦孝公去世后,葬于弟圉,其子秦惠文王继位。 秦孝公去世的同年,商鞅因被公子虔诬陷谋反,战败死于彤地,其尸身被带回咸阳,处以车裂后示众。

秦穆公和秦孝公的关系 秦孝公嬴渠梁的更多相关文章

  1. 三国群英传2,大乔小乔,两女胜过千军万马

    大乔小乔分别是孙策和周瑜的妻子,三国里出名的美女,正所谓美女配英雄,而孙策周瑜是三国里有名的英雄人物,大乔在演义中的描写相对较少,主要原因就是孙策牺牲太早,小乔的描写就比较多了,和周瑜是珠联璧合,才子佳人的一对赤壁之战,三国最出名的战役,战前诸葛亮曾引用曹植的铜雀台赋成功激怒周瑜,让周瑜借坡下驴,誓战曹操,唐代大诗人杜牧也曾写到,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样的诗,最主要的这好像还是初中要求背

  2. 说一说古代传说中的最牛七种武器

    在冷兵器时代,虽无现代战争那般火力全开枪林弹雨的破坏力和即视感。但古文字里记载那些口口相传的兵器,往往却也激发人们无限的想象力。譬如,资深武侠大师古龙先生曾灵感突发,炮制出七种武器,如孔雀翎、多情环,浪漫而隐秘着。当然,若将古时传说中武器做个名目,林林总总,却也纷呈,若归纳七宗最出名的,大可如下:1、...的斧斧头这玩意,最早使用者应该是...。

  3. 刘璋号称暗弱,却为何能把刘备、庞统打得如此悲惨?

    如果刘璋不给,那么刘备就有借口了,至少在明面上说得过去。这一年来,刘备借攻打张鲁为名,在刘璋这儿吃吃喝喝,都快把刘璋给吃穷了。可没想到,刘璋竟然没发火,而且一口答应给刘备人马报销火车票,只是资助的人马与物资减半,不管如何,已经相当够意思了。

  4. 袁绍麾下三大名将,曹操刘备各得一人,最后那位才最厉害

    袁绍给人的印象,其实非常裂变。

  5. 命中注定要当皇帝?一代明君汉文帝的传说

    皇帝是我国古代封建王朝的最高统治者,作为万民的领袖,皇帝理所当然地被赋予神秘的色彩,像刘邦的母亲就据说是在睡觉时有条龙在她的上方,杨坚出生时也传闻头顶生角,紫气冲天。但有一位皇帝,关于他的传说,却是相当得可信,他就是汉文帝刘恒,汉武帝的爷爷,文景之治的开创者。

  6. 因错 ... 一名将,秦昭襄王将一统天下的名头,拱手让给了秦始皇

    秦朝在历史上是尽人皆知的,秦朝之所以能够尽人皆知,主要原因就是秦朝出了一个千古一帝——秦始皇。这位皇帝想必是小孩子也会知道,他创造了历史上多项第一。

  7. 如果刘邦代替刘备统治蜀汉,能否打败曹操和孙权,最终统一三国?

    刘备一直打着「”中山靖王之后”的旗帜混迹于东汉末年,若是按他说法来算,他也就是汉高祖刘邦的后裔。虽然他并没有取得先祖那样的成就,不过还算没给刘邦丢脸,凭着自己的努力最终还是在汉末占据了一席之地。不过刘邦似乎比刘备要给力一些,从一介乡间小混混到开国皇帝,期间仅花费了7年时间而已,可以说他创造了一个传奇。若是让刘邦来替代刘备统治蜀国,有没有可能让蜀汉焕然一新,最终击败曹操和孙权,进而完成统一呢?首先我

  8. 乱世谋生专家,极品毒士,他才是三国中活得最精明的人

    在三国历史上,有一位非常神秘的人物,他被后世称为毒士,由于他的计策,三国的形势多次发生大变,他也可以说是东汉政权的掘墓人。在乱世里面他这么一个文人,想要谋生并不容易,尤其是贾诩还背负这样的恶名。贾诩在乱世中这一通谋生操作,实在是非常出色,可这都是被逼出来的,没有人愿意到处去投靠别人。

  9. 曹操一生之错:实锤奸雄,放虎归山,急功近利失人心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10. 开国元帅揭秘:毛主席为何能做到用兵如神?

    一位是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一位就是一代伟人...。笔者认为,诸葛亮是被《三国演义》高度神话了的历史人物,历史上真实的诸葛亮是当时最杰出的政治家,治理蜀国很有一套,但其并无过人的...才能。

随机推荐

  1. 完虐孙悟空!黄风怪何来历?灵吉菩萨,如来的得意门生,秘密打手

    完虐孙悟空!黄风怪何来历?灵吉菩萨,如来的得意门生,秘密打手  唐僧一行人收了猪八戒后不久碰到了第二起妖怪,同样也是个很厉害的,孙悟空猪八戒两个人都打不过,最后还要请灵吉菩萨来收服。黄风怪的来历是一只黄毛貂鼠,是灵山脚下一只得道老鼠,偷吃了清油,怕被抓逃跑,如来给了灵吉...

  2. 知恩图报的公主

    知恩图报的公主从前,有一个城市叫头迦罗。这位安息国的公主从出生便知道自己宿世的因缘,知道自己前世是受到僧人照顾的狗。一日,月氏国王派一位使者前来拜见安息国王,送上精美无价的宝物。安息国王见来使生得眉目清秀,英俊潇洒,举止谈吐不凡,顿生爱怜之心,欲将公主许配使者。婚后使者与公主又在安息国王的王宫里住了几日,便辞别国王回月氏国去了。慢慢地,奴婢们为公主的行为感动不已。

  3. 有机可乘是什么意思?

    【拼音】yǒujīkěchéng【解释】有空子可钻。【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十回:“今魏有隙可乘,不就此时伐之,更等何时?”【例子】闻之窃喜其有机可乘。(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胭脂》)【近义词】有隙可乘,无孔不入【反义词】无懈可击,无隙可乘【相关】百度“有机可乘”

  4. 历史上的周瑜和诸葛亮关系如何 真的是既生瑜何生亮吗

    然而在小说里无论周瑜怎么折腾最后都败给了诸葛亮,因此周瑜在临终之时叹息道:“既生瑜何生亮”。>>那么历史上周瑜和诸葛亮的关系是什么样子的呢,周瑜与诸葛亮的关系真的势如水火吗?而且诸葛亮如果和周瑜活动密切这个必然会引起孙权的不满。而且在历史上周瑜是个气量很大的人,即便诸葛亮引起了周瑜的注意,周瑜也不会发出“既生瑜何生亮”的感慨。

  5. 王三槐行刑前,姬爱卿地为什么要暂缓执行?

    白莲教首领王三槐被擒,行刑前他的一句话让嘉庆帝说:暂缓执行的故事大家喜欢吗?白莲教教义简单,通俗易懂,为下层人民所接受。>清军几次进攻驻守在东乡县安乐坪的王三槐义军大部队,但义军凭借险要地势,不断击退官兵的进攻。结果,勒保出尔反尔,趁义军归降之际,擒住王三槐,押解进京。嘉庆皇帝在...死王三槐前,问他为何要造反,王三槐回答说:贪官遍地,...。根据王三槐的检举揭发,嘉庆帝派出专员,整顿四川官场。

  6. 收账

    ★收账小武没读过几年书,整日里游手好闲,没什么正经工作。前些日子,经一个朋友介绍,进入了一家收账公司,专门替客户收账。收账的时候,他几乎不需要说话,只要微微皱起眉头,那些赖账的老板们便会乖乖地把钱送上。>小武闻言,立马拍着**脯说:“放心吧,这事儿包在我身上!不把帐收上来我誓不为人!”>第二天,小武就带着几个小兄弟,去那家公司收账。

  7. 历史上的兰陵王叫什么名字?兰陵王死时多少岁

    >兰王,出生于541年,于573年,享年32岁。兰王名字叫做高长恭,也叫做高孝瓘。北齐乾明元年高肃被封为徐州兰陵郡王,故名兰陵王。这样,在讲究血统门第的士族时代,兰陵王虽然贵为帝胄皇孙,处境却十分尴尬。>兰陵王的妻子,兰陵王妃,根据史书记载,姓郑,是朝中某位姓郑的大臣的女儿。另外,兰陵王还有个小妾,是北齐王赐的小妾,姓王。而兰陵王自己心里明白,向后主高纬讨个说法根本没有用。

  8. 为何隆裕太后成了紫禁城中自慈禧之下地位最为尊贵的女人?

    隆裕太后和慈禧的关系>>大清孝定景皇后叶赫那拉氏,讳静芬,即后来的隆裕太后,她是慈禧太后的侄女,亦为光绪帝的表姐和皇后,光绪十四年,出身满洲镶黄旗的隆裕被慈禧太后钦点与光绪成婚,成为紫禁城中自慈禧之下地位最为尊贵的女人。辛亥革命之后,在袁世凯的活动下,1911年隆裕太后颁布了清帝逊位诏书。袁世凯下令全国下半旗致哀三日,文武官员为隆裕太后穿孝二十七日。当时的军政要员也纷纷致电对隆裕的病逝表示哀悼。

  9. 梦见茶枣梦到茶枣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茶枣好不好

    做梦梦见茶枣好不好?梦见茶枣有现实的影响和反应,也有梦者的主观想象,请看下面由小编帮你整理的梦见茶枣的详细解说吧。梦见茶枣,能找回失物,利于婚姻。孕妇梦见茶枣,预示著会生一个男孩。梦见茶叶,是一种吉兆,表示自己会拥有美满幸福的生活。梦见将茶送给他人,表示你的人际关系运很好,会广交天下朋友,声名显赫。梦见烧酒梦到烧酒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烧酒好不好梦中的茶叶是生活与交际的象征。原版周公解梦梦茶枣,吉。

  10. 中国思想家、文学家朱熹逝世

    朱熹,字元晦,号晦庵,别号考亭、...。历任泉州同安主薄、知南康军、秘阁修授、焕章阁待制,集理学之大成,为程朱学派的主要代表。网络配图朱熹从事教育50多年,在宋代儒学中最为博学,广注典籍,对经、史、天文、地理、音乐乐律和自然科学都有研究。朱熹的理学被中国封建统治者定为思想。1200年4月23日逝世。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