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鸡舍藏名瓷对所有古瓷爱好者来说,对古窑址的考察是提高鉴赏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次日,我与老师去古窑址考察,当时所见就有二十三座大小不一的窑岭,连绵不断,蜿蜒起伏,坐落在树林田舍之间,各色古瓷残片,俯拾即是。我立即放下手中的碗筷冲到后院,隐约见一只带白点的黑碗安静的躺在鸡舍中。吉州窑在我国瓷业史上和民间工艺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特别对后来景德镇窑的影响最大。
鸡舍藏名瓷
对所有古瓷爱好者来说,对古窑址的考察是提高鉴赏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我早年随同自己文博方面的老师,对祖国的很多重要古窑址和文化遗址都进行过实地考察,采集了大量的实物资料。其中印象最深的是对江西吉安永和镇吉州窑古窑址的一次考察和捡漏。
那次我们在当地一位朋友的安排下住进了一位农户家中,老农姓王,种田为生,为人憨厚。次日,我与老师去古窑址考察,当时所见就有二十三座大小不一的窑岭,连绵不断,蜿蜒起伏,坐落在树林田舍之间,各色古瓷残片,俯拾即是。吉州窑中的兔毫、玳瑁、鹧鸪斑、油滴甚至还有木叶纹残片都可以在古瓷片堆中找到。我与老师收货颇丰,还带回当时烧造的部分窑具。回到农户家已经接近傍晚,老农看见我们一麻袋的破瓷片,便好奇的问:“你们文化人怎么还喜欢这破东西?”
我笑着回答:“这些都是宝贝哦!”
“什么宝贝?山上的破烂。真搞不懂你们城里人怎么想的。不过我上次去山上挖土菜也挖到了一个碗,肯定比你们的破碗强吧。”
老师一听,问老农:“大爷,你挖的那只碗还在吗?”
“在,我放在后院喂鸡呢。”
“喂鸡?”我立即放下手中的碗筷冲到后院,隐约见一只带白点的黑碗安静的躺在鸡舍中。我拿起后连忙用水洗干净,拿进屋内与老师一起看。原来正是一件北宋吉州窑鹧鸪斑碗!
这只碗灰青胎,胎质疏松,胎体厚重,修胎不工整,细看可见一些棱角。敞口,斜修挖足,足壁薄,足心浅无釉。碗内外施乌金釉,在黑釉上同时均呈现有美丽的白色鹧鸪斑。 此碗由于入土时间太长,釉面部分被土吃过太重,但依然不失其独特古韵。
吉州窑在我国瓷业史上和民间工艺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特别对后来景德镇窑的影响最大。目前有关吉州窑鉴定的书籍多如牛毛,虽然叙述详细让读者充分体会了该窑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但对初藏者似乎过于深奥,很多要点难以理解。我根据大量标本资料以及目前市场上赝品仿造特点,对宋代吉州窑鉴定简单提几点经验,即“手感重,挖圈足,修胎有棱角,二层釉,釉面光亮油润。”
“手感重”就是指无论是瓷胎或缸胎,其胎质都比较粗松,胎体厚重。仿品轻飘,手感重。
“挖圈足”是吉州窑的一大特点。一般元代以前的古陶瓷,挖足是古窑匠普遍采用的一种手法。目前广州、深圳、福建一带有大量的吉州仿品如玳瑁盏、碗充斥市场,一般价格在500到600元左右,虽釉色做旧感觉古朴,但其足特点都为贴足,而真品吉州窑多为挖足,价格要在几千甚至上万元。
“修胎有棱角”指吉州窑修胎不工整,细看可见一些棱角。仿品修胎过于工整光滑。
“二层釉,釉面光亮油润”,一般吉州窑产品都是二层釉,可在圈足露胎处细看见。仿品多为单层釉。真品釉面有一层自然油光,光亮油润,这是这个窑口古陶瓷的一个重要鉴定特征。现代仿品缺乏这种感觉!目前有用老器覆烧过蜡,上手也非常光滑。但有经验的同行上手后明显感觉釉层偏厚,缺乏岁月痕迹。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xi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