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专家点评] 近现代吴昌硕 篆书临石鼓文

[专家点评] 近现代吴昌硕 篆书临石鼓文

  吴昌硕是清末的最后一位艺术大师,他诗、书、画、印四绝,书法中,篆、隶、行、草均擅,其中篆书最负盛名。他篆书早年学过邓石如、杨沂孙,后学石鼓文,终于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吴昌硕一生临了大量的石鼓文,传世作品较多,今介绍的是他八十岁时所书一件临石鼓文轴,可以说是他晚年“复归平正”的作品。吴昌硕有不少篆书写的左低右高,特征虽明显,但习气也显而易见。这件篆书作品不同,结字方正,略有倚侧,用笔苍茫老到,不温不火,是一件很好的作品。

  吴昌硕(1844——1927)原名俊卿,中年以后更字昌硕,又字仓石,别号缶庐、苦铁、破荷、老缶等。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xi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专家点评] 近现代吴昌硕 篆书临石鼓文的更多相关文章

  1. 元代赵孟頫两信札成交2.67亿

    2019年11月19日晚,赵孟早期书札《与郭右之二帖卷》在中国嘉德「”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古代”历时一个小时7分多钟的漫长竞价后以2.67亿元成交。这一价格创下赵孟作品在拍卖市场的价格新纪录。拍卖现场,历时一个多小时的竞价赵孟《与郭右之二帖卷》以2.67亿元成交赵孟《致郭右之二帖卷》,此卷凡二帖,名为《应酬失宜帖》和《奉别帖》,皆写给元代大藏家右之(郭天锡),为赵孟早年书法作品。一通写赵孟在

  2. 王羲之家族真的是一个书法家辈出的世家吗

    王羲之这个家族,就是非常重视文化的一个家族。王羲之除了把书法传给王羲之和所有的儿子以外。王羲之的后代在唐代武后时期,还有一位叫王方庆的,给武后献出了王氏家族十人的书法作品,这就是著名的《万岁通天帖》。王羲之家族确实是一个善于书法传统的家族。说到根本上来说,还在于王羲之家族非常庞大,而且重视文化教育,是文化水平较高的家族。

  3. 明朝最高冷的书法家,29岁开始隐居,上流人士为了见他挤破头皮

    可下面这位大佬,他从29岁就开始隐居了,这样的奇闻您可能还是头一回听说吧!雅君就不给大家卖关子了,他就是明朝文学家、书法家陈继儒。在陈继儒看来啊,人世间最高的追求莫过于高雅的志趣和崇高的品性。

  4. 秦始皇另一功劳,莫过于篆书变成隶书,对后世影响很大

    今天来讲讲秦文化和篆书以及隶书间的故事,从中可以了解到由篆书到隶书的一个演化过程,从而也看到了先进的秦文化,它对我们后世的影响可是非常巨大的。

  5. 宋徽宗的瘦金体境界有多高?没人能够临摹,一字值千金

    宋徽宗的瘦金体有多好?因此,虽然后代有很多人练习瘦金体,但却鲜有人能够临摹成功,可知其难度之高,也可知宋徽宗书法功力之深厚。宋徽宗流传下来的瘦金体作品有很多,比较有名的有《楷书千字文》《夏日诗帖》《牡丹》《瘦金体草书千字文》等等,每一幅作品都是无人能够超越的传世精品,字字值千金。

  6. 董其昌晚年为何沦落为 ... 恶霸?

    明末江南,大凡有着显宦头衔和赫赫声名的人,无一不是家财万贯者,而这些有钱人很少有不学坏的,在董其昌之前、之后,都有相当数量作恶乡里的恶霸。董其昌,一个有功名且在书画艺术和文物鉴赏方面有相当造诣的文人,堕落成一个为非作歹乡里的恶霸,成为书画史上有名的恶棍,不能不让人倒吸一口凉气。董其昌的贪婪也的确不比他的同乡前辈逊色。

  7. 中国印章文化有上千年历史,印章起源于何时?

    目前还没有定论,专家认为大致在春秋与战国时期。从目前存世的大量战国时期古印章来看,其创作和使用已经相当成熟。1998年安阳殷墟出土的饕餮纹铜玺,这是目前经考古发掘中最为古老的印章,那么,中国印章的历史应在商代以前。印章的起源与印章自身的发展相比,印章和绘画的结合相对较晚。战国直至汉魏时期使用封泥,封泥主要是盖有印章的干燥坚硬的泥团。印章的使用,也逐渐由蘸朱红印泥钤于纸上。

  8. 施蛰存:唐墓志 、塔铭 、经幢

    唐墓志、塔铭、经幢施蛰存墓志也是唐代石刻的重要部分。东魏、北齐,现已出土的墓志亦不少。唐代国祚长久,已出土的墓志,数量远远超过北朝。宋人编的《宝刻丛编》,已着录了不少唐代墓志,可知唐墓志在宋代已有出土。我据《宝刻丛编》的记录写信告诉他:温飞卿卒于咸通七年。元明二代,很少墓志出土,或者是没有记录。明代末年,西安农民掘出一块唐人墓志石,题名为《王居士砖塔铭》,楷书非常优美。

  9. 艺闻艺事——皇帝女婿摹刻一套帖,竟成了「 ”传世四大名帖”之一

    《绛帖》,因刻于绛州而得名,是宋太宗淳化年间的尚书郎潘师旦在家乡绛州摹刻勒石而成的,《绛帖》与《淳化阁帖》《大观帖》《汝帖》并称为「”全国四大名帖”,刚一问世就受到书法家、收藏家的青睐。这部名帖的作者,叫潘师旦。历史上关于潘师旦的记载很少,他的字、号、籍贯,生卒年都不清楚。元代赵孟的《会景亭记》中,称潘师旦为「”故宋尚书”,后来又说「”初知秀州时”,由此判断他还应该做过嘉兴知府,是个不小的官员。赵

  10. 「 ”三蔡”兄弟到底谁才是「 ”苏黄米蔡”之「 ”蔡”?

    「”苏、黄、米、蔡”代表着宋代书法的巅峰其中苏、黄、米没啥问题唯独关于蔡的说法不一有人说蔡指的是蔡京,由于蔡京人品差后人用蔡襄取而代之还有一种说法是此蔡为蔡卞古代就有人说了蔡京比蔡襄好但蔡卞又比蔡京好千百年来这一争论一直存在,没有定论不论哪种说法都说明蔡氏三人的书法在宋朝的地位与影响力非同一般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三人的书法到底有什么区别01蔡襄蔡襄(1012-1067),字君谟,汉族,兴化军仙游县(今

随机推荐

  1. 幸福一家人感人的句子

    简简单单一家人在一起很温暖的家。15、我们是幸福快乐的一家人,我们一家人有爸爸、妈妈、姐姐、弟弟、妹妹、我。

  2. 肉干、肉脯产品选购常识

    中国食品商务网2007-06-0613:31:00选购肉干、肉脯要注意QS标志消费者在选购肉干、肉脯产品时,可根据自己的喜爱选购适当的产品,并注意以下几点:1、看包装。产品外包装上均应有QS标志。

  3. 大宋奇案狸猫换太子的经过是什么?

    在而后不久刘妃也产下一个男婴,宋真宗直接立其为太子,而刘妃也被册封为皇后。>八贤王的儿子实则就是当年狸猫换太子中被换走的太子,太子无意间在宫中遇到李妃,二人母子天性两人都是似曾相识的感觉。得知此事的刘妃对冦珠进行拷问,冦珠在台阶上死亡。>狸猫换太子是大宋千古悬案,虽然在后来经过了一些虚构,但是里面还是有历史里的真实影子。

  4. 法家代表商鞅的变法如何能让秦国称霸于世?

    实际上郡县制并不是以商鞅为始,而且也并不是只有秦一家有变法,但为什么商鞅的变法成为关键,并被后世认为是秦国崛起的最关键政治事件呢?商鞅变法历史上的每一次变法,都是充满了反对的声音的,商鞅变法也不例外。而秦国,自商鞅变法后,如果不论经济、...还是政治,都远优于其他国家,而让秦国能够在短短九年时间就兼并六国的,则主要是他的...制度。秦皇铁骑这也是其他国家不能够抵挡秦国的军队的根本原因。

  5. 好听的结婚喜庆的歌曲精选

    下面给大家介绍下好听的结婚喜庆的歌曲精选,希望可以帮到您哦!结婚喜庆的歌曲:1月亮代表我的心2今天你要嫁给我3恋爱频率4北鼻与底儿5制造浪漫6爱情转弯的地方结婚喜庆的歌曲:7你是我最深爱的人8明明白白我的心9就要爱了吗10真想见到你1199次我爱他12爱你让我勇敢以上是好听的结婚喜庆的歌曲精选,相信可以帮到您哦!

  6. 哄女人开心的甜言蜜语

    哇,我女朋友真的很懂事,又可爱,我觉得自己很幸福啊~想你想的睡不着觉,念你念的心怦怦直跳;恋你恋的鬼迷心窍,爱你爱的快要死掉!你是男人能娶到最好的老婆。老婆你在我的心里永远是那么的迷人。其实我最最感谢的人是你,是你给我力量,更给我向上的动力。亲爱老婆最可爱,一直把你心底揣;撒娇生气我不怪,这是你对我的爱;相识相知到相爱,不离不弃度将来;执子之手到年迈,与子偕老永不改!

  7. 屈武的人生事迹都是什么样的 他的传奇经历是什么样的

    屈武,一个陌生的名字,然而他的经历却极富传奇……两年后,屈武与大他6岁的童养媳划清界限,与于右任的长女于芝秀结婚。此时,屈武任国民第二军的参议,参与了政变。孙中山委托屈武,回到陕西组织国民会议促进会,宣传联俄联共。于芝秀被迫公开发表声明,与屈武断绝夫妻关系。经过长达半年的审讯,屈武被以“违犯军纪”罪,判处服刑流放10年。这样屈武得以从牢狱直赴国宴,结束了6年的囚禁岁月。

  8. 说说心情短语 不要管别人怎么说,人活着,不是要取悦别人-感人的情话

    十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没必要去复制别人的生活。当一切已成为过眼云烟,放弃已经是最好的诠释,也是一种最好的幸福。现在蛮大街的人都在找所为蓝颜、红颜,人和人之间的感情细腻而微妙。有些人笑着,却是掩饰著浓浓的悲伤。只要活着,就能遇见。

  9. 历史上有多少美女被煮熟了当食物

    历史上有多少美女被煮熟了当食物   据说历史上吃人的人还把人肉的味道分出了三六九等。北宋靖康元年(公元1126),金兵南侵,战乱四起,官兵和百姓都无粮可食,于是就把死人全部用盐腌起来,晒成肉干,以供食用。登州人范温组织义军抗金,兵败后乘船渡海到临安,队伍进城后...

  10. 笑话集6

    >牛有一只角>老师:“羊有几只角?”>开头难>贝贝开始写大楷了。>“那么,老师,”贝贝说,“我一开始就写第二张吧。”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