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施蛰存:唐墓志 、塔铭 、经幢

唐墓志、塔铭、经幢 施 蛰 存 墓志也是唐代石刻的重要部分。刻石志墓的风气开始盛行于北魏。东魏、北齐,现已出土的墓志亦不少。唐代国祚长久,已出土的墓志,数量远远超过北朝。宋人编的《宝刻丛编》,已着录了不少唐代墓志,可知唐墓志在宋代已有出土。可惜当时没有人记录全文,至今只知道一个名目。其中最使我惋惜的是诗人温庭筠的墓志,如果有全文录存,我们就可以更多、更翔实地知道这位诗人的生平事迹。夏承焘先生作《词人温飞卿年谱》,以不能考知他的卒年为憾。我据《宝刻丛编》的记录写信告诉他:温飞卿卒于咸通七年。他非常高兴,记入他的《承教录》。这一件事,就说明了墓志的史料价值。 元明二代,很少墓志出土,或者是没有记录。明代末年,西安农民掘出一块唐人墓志石,题名为《王居士砖塔铭》,楷书非常优美。书写者署名「 ”敬客”,也不知是否姓敬名客。这块志石发现时已裂为三块,后来又裂成五块,最后又裂成七小块,拓本行销大畅,为许多人作为学字的临本,有三石初拓本,五石本,七石本的区别,这是唐墓志拓本的最煊赫时期。清代嘉庆、道光以后,尤其是近百年来,魏、唐墓志大量出土,字迹比《王居士砖塔铭》更好的不知多少,故《王居士》的身价也低落了。 《王居士砖塔铭》 初、盛唐时期的墓志,都是从高坟巨冢中盗掘出来,大多是豪门贵族的墓志,志石巨大,雕镂极精,保持北魏墓志的规格。字迹也精美,往往出于著名书家,例如欧阳通写的《泉男生墓志》,尤其是唐墓志中的极品。因为欧阳通写的碑,现在仅存《道因法师碑》一种,是大楷,《泉男生墓志》是小楷,有此二石,欧阳通的书法,呈现了全貌。 《泉男生墓志》 《道因法师碑》 中唐以后,出现了许多小墓志。志石高广不过三四十厘米,铭序文字,有许多很不高明的,字法也有很草率庸俗的。志文所叙述的墓主也没有特殊的事迹,大约都是中产阶级的官吏文士或富商大贾。当时社会风气,通行隆重出殡,《唐会要》记载唐代的丧事仪礼,出殡的队伍中有「 ”志石亭”,可知墓志石应在出殡时装在一个彩扎的亭子里公开送到墓穴。这样一来,人家办丧事就非有墓志不可了。大约这种风气,中唐以后,普遍流行于民间,因而出现了许多粗制滥造的小墓志。这种墓志的拓本,碑估称为「 ”小唐墓志”,建国以前,碑估以十张或二十张为一份,售价不过二元。 到现在为止,已出土的唐墓志,有公开记录的,数字已超过四千。还有各省市文管会仓库中堆积着秘而不宣的志石,数量亦必不少。河南张钫一人就拥有唐墓志石千块以上,题其藏石处曰「 ”千唐志斋”。这批墓志保存完好,听说将由中州古籍出版社印出其全部拓本。腾冲李根源收藏唐墓志93石,去年已由齐鲁书社将拓本全部印出,其中最引人注意的是诗人王之涣墓志。徐乃昌亦收藏唐墓志十余石,吝惜传流拓本,故外人不甚知其名目。其最有关历史文献的一块是《高霞寓墓志》,我收碑二十年,从未见其拓本。现在原石已归华东师大图书馆,我还是没有得到拓本。 在墓碑和墓志之间,唐代出现了一种「 ”塔铭”。和尚、尼姑死后,都用火葬(教中称为「 ”荼毗”),造一个塔形的墓,将骨灰安放在塔中。另外刻一块方形或长方形的志铭,砌在塔的正面。塔铭不是墓志,因为它不埋在地下;塔铭也不是墓碑,因为它并不离开坟墓而独立。但塔铭的文字却和墓志一式。从拓本看来,并无区别,不过它们很少是正方形的。一般收藏家都把塔铭归入墓志一类。在家修行的居士或信佛的妇女,死后也有用火葬的,《王居士砖塔铭》、《夫人程氏塔铭》,即其一例。《程氏塔铭》字迹也极好,与《王居士砖塔铭》齐名,被称为《小砖塔铭》。这种塔大多是用砖砌的,故称砖塔,又称「 ”灵塔”,宋元时又称「 ”灰身塔”,一般通称为僧塔。这种塔几乎每一所古寺里都有,而以少林寺的塔林为大观。 少林寺的塔林 经幢也是盛行于唐代的佛教石刻。一般形式是一支六角形或八角形的石柱,上有宝盖,下有莲花座,树立在佛殿或三门前,或大道口、驿亭旁。柱上各面刻的是佛经,最多的是《金刚经》或《陀罗尼经》。经文前有序言,后有施财立幢人题名及书手刻字人姓名。这种经幢,文字内容既无史料、文献价值,书法也不是出于名家手笔,故向来无人重视,清代以前的石刻著录,都不收经幢。 唐代还极少有木版刻印的书本,几乎所有书籍都是手写本。有一些没有取得功名的知识分子,靠写书卖钱过活。他们写的大多是儒、释、道三教经典,故称为「 ”经生”。一般的经生,书法都还不坏,如果写得不好,也没有人买他的写本了。不过现存敦煌卷子中,有许多字迹非常幼稚、拙劣,可能是由于远在西陲,寺院里雇不到高手抄写经文。至于中原及吴越地区的经幢,书法有非常高明的。我藏有绍兴上福寺的陀罗尼经幢拓本,奚虚己书,笔迹也不在王行满、欧阳通之下。只因为经生的社会地位不高,遂为士大夫所轻视。晚清的碑版学者叶昌炽(鞠裳)大为经生书法抱不平,蓄意收藏各地经幢拓本,积有五百余种之多。他的书斋名就称为「 ”五百经幢馆”。1956年,我在上海古籍书店的碑帖部见到四大捆拓片,检视之后,都是经幢,有叶氏藏印,间有叶氏题跋,才知就是叶家散出来的五百经幢全份拓本。当时我无力收购,失之交臂。过了一个多月,去向营业员询问这批拓片的下落,据说上海无人买,已运到北京琉璃厂,不知最终落入谁手。 帖刻也起于唐代。唐以前,一切石刻文字都可以称为碑;唐以后,就有碑和帖的区别。唐太宗爱好王羲之的书法,把《兰亭序》模刻在一块玉版上,以拓本赏赐群臣。得到这个拓本的人,又钩摹下来刻在枣木版上,或石版上,也分别有拓本流传。这种木刻或石刻文字,称为「 ”帖刻”,而不是「 ”碑刻”。秦始皇的《绎山刻石》,在唐代就有枣木翻刻本。从原石上打下来的拓本,称为「 ”碑本”,从枣木版上打下来的拓本,只能称为「 ”帖本”。怀仁集王羲之字刻的《圣教序》,从这篇碑文的作用来定名,这是一块「 ”碑”;但是从字迹书法的作用来定名,应该说它也是一种「 ”帖”。 《圣教序》(怀仁集王羲之字) 有人说:横条石刻的是帖,竖立石刻的是碑,这一区别,只能适用于宋代以后。因为从《淳化阁帖》以后,历代帖刻都是用横条石刻的,但少林寺塔林中有些唐代高僧的塔铭,也是用横条石刻的,难道可以说是帖吗?总之,碑和帖的区别,很难下一个简单的定义。我以为,主要的区别在于所刻文字的作用及时代。凡是模刻古代或当代名人的字迹,目的是供人学习书法,这是帖;凡是模刻当代的史料、传记、诗文,目的是为了保存文献,传示后世,这是碑。但是,碑文的拓本,剪裱成册子,以供书法临写的,现在也通称为帖了。一般人只说临帖,不说临碑。 〔附记〕本文实为《唐代石刻文》的下半篇。因全文较长,故分为二篇,另加标题。作者记。 原文载于《文史知识》1988年第7期 转载声明:本文系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中国书法网微信公众平台———— 关注热点,传播最及时的书画资讯; 坚守传统,打造专业书画权威平台。 投稿及广告推广合作请联系: 邮箱:cmlwf@126.

施蛰存:唐墓志 、塔铭 、经幢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揭秘:貔貅就是大熊猫?史书这样记载,值得收藏

    貔貅在我们心中是一种招财的神兽,今天小编要和大家分享的是历史记载的貔貅的故事,传说中貔貅和周武王见过,还是姜子牙的坐骑,还被封官,今天小编带大家一起去了解,咱们一起往下看!貔貅凶猛威武,它在天上负责巡视工作,阻止妖魔鬼怪、瘟疫疾病扰乱天庭。当年姜子牙助武王伐纣时,一次行军途中偶遇一只貔貅,但当时却无人认识,姜子牙觉得它长相威猛非凡,就想方设法将它收服并当做自己的坐骑。

  2. 日本专家挖出千年古墓,只见墓中织锦上书: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作为一个拥有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历史悠久,文化璀璨,更在岁月的长河中留下了无尽的珍贵文物。1901年,他成功发现精绝国遗址,并将大批珍贵文物带回国内,因而声名大噪。他的低呼很快便惊动了周围的考古学家,而当他们将织锦打开后,里面的内容则令他们大吃一惊,因为这块织锦上竟赫然写着: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3. 揭秘历史上最臭名昭著的8件艺术品伪造案

    无论是为了金钱上的利益,还是仅仅为了...,艺术品伪造者伪造了丢失的艺术品,精确地复制了原作,并以著名创作者的风格想象了全新的物品。

  4. 从曹植的《洛神赋》,看其对后世艺术创作的影响程度?

    虽然在储君的争夺中,曹植没有能够胜过曹丕,但在文学领域,他绝对是曹家最为出色的人,后世很多人对于曹植的评价都非常高,其中谢灵运更是直接就表示「”天下才共有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三国剧照可由于三国以及后来南北朝的乱战,使得曹植的很多文章都没有流传下来,不过他还是有部分作品能传世,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洛神赋》,这篇文章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传世名篇,对于后世的艺术创作产生很大的影响。曹植《洛神赋》洛神又称

  5. 他用一支笔复活了麦田里的汉魏洛阳城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张丛博当陇海铁路线的乘客,穿过洛阳市区与偃师之间的一片麦田时,很少有人知道,窗外曾经有中国古代最辉煌的都市之一——汉魏洛阳城。

  6. 《织锦记》戏剧中的董永,是一个父死不能葬,而只得卖身的穷人

    本文系作者单衫杏子红影视原创作品,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从《万曲合选》看明代民间的时尚与万历间罕见选本相类的,还有署名「”莆阳奎璧斋”梓刻的《新镌南北时尚乐府雅调万曲合选》(一名《万家锦》,称《南词一枝》)辑选的年月虽未注明,但从所选三十种散出的内容看,诸如《李逵下山》《焦赞祭主》《周氏拜月》《河梁救驾》《十朋祭江》《荫分别》《山伯访友》等出,多见收于万历选本《词林一枝》《八能奏锦》《玉谷新簧》《摘锦奇

  7. 一分钟弄明白,山海经的三大体系,山经海经大荒经到底指的是什么

    山海经里的大荒,海内与海外,大荒到底是哪里请看丫丫图说山海经。《山海经》——是一部先秦典籍,自古以来被视为一部奇书。书中记载了荒诞离奇的人物志怪,匪夷所思的奇异禽兽,天马行空的神话传说,千百年来让人们对山海经里描述的世界充满了好奇。然而山海经中涉及到了诸多自然科学无法解释的事物,这些内容自然是不能写入到正常的历史典籍里的。

  8. 元代赵孟頫两信札成交2.67亿

    2019年11月19日晚,赵孟早期书札《与郭右之二帖卷》在中国嘉德「”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古代”历时一个小时7分多钟的漫长竞价后以2.67亿元成交。这一价格创下赵孟作品在拍卖市场的价格新纪录。拍卖现场,历时一个多小时的竞价赵孟《与郭右之二帖卷》以2.67亿元成交赵孟《致郭右之二帖卷》,此卷凡二帖,名为《应酬失宜帖》和《奉别帖》,皆写给元代大藏家右之(郭天锡),为赵孟早年书法作品。一通写赵孟在

  9. 民国画坛国粹派的代表——金城「 ”山水花鸟,师法宋元,笔墨谨严”

    在民国画坛上,金城作为国粹派的代表,称誉当时,允为翘楚。这主要缘于他的艺术成就以及组织画会,对艺术的传播发展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今天再重新审视民国初期的北京画坛那段尘封已久的历史,不难发现,毕生尊崇传统的一代艺术巨子金城在当时所具有的举足轻重的地位。

  10.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 ”颜值逆天”的文物?

    作者:我方团队张嵚拜中华文明悠久的历史积淀所赐,每当有文物亮相,都不知会惊艳多少观众的目光。

随机推荐

  1. 怎样才能自己救自己

    怎样才能自己救自己从前有一位老和尚,在关帝祠中焚香清修。老和尚把做梦之事告诉了他,朱二听后想了想,说道:“冤冤相报,没有停止的一天。关帝说不能救,这就是救你的...,你怀着善心,不带我前往去害人,这就是你自己救自己。我和你解除怨仇。”老禅师走下法座,为士兵剃除头发,取了法名,换了衣服,装入龛中,自己也跏趺而坐,与大众道别后,坐化了。

  2. 无所适从造句_无所适从中英文解释和造句

    无所适从wúsuǒshìcóng无所适从的意思和解释:适:归向;从:跟从。不知听从哪一个好。指不知怎么办才好。无所适从的出处《左传·僖公五年》:“一国三公,吾谁适从。”宋·姚宽《西溪从语》卷上:“源殊派异,无所适从。”无所适从的例子某书应读某音,敝处未得高明指教,往往读错,以致后学~。无所适从造句无所适从造句相关从构建形式看,互文式成语可分为主谓互文、动宾互文、偏正互文三种主要类型。

  3. 哄女孩子开心的话 愿我的存在,让你更加快乐幸福-感人的情话

    愿我的存在,让你更加快乐幸福。忙碌的一天过去了,亲爱的,祝你做个好梦!亲爱的,加油吧!二十六、情深深,雨蒙蒙,夫妻恩爱世人敬。

  4. 梦见被接受 梦见被接受什么意思

    梦见被接受是什么意思?梦见被接受有现实的影响和反应,也有梦者的主观想象,请看下面由小编帮你整理的梦见被接受的详细解说吧。如果一个商人梦见自己的提议被接受,预示著一个以前看起来要泡汤的生意即将成功。如果陷入情网的人梦见他的情人接受了自己,表明他将幸福地娶到心仪的人,受到别人的羨慕。)梦见接受处分,表示会失去朋友和支持者。梦见被接受的案例分析梦境描述:梦见自己被某剧组接受了!

  5. 梦见小燕子在我家筑巢,并在窝里叫什么意思

    燕子在你家筑巢说明你家风水好,基业稳固,对于你人来说,说明你将步入一个比较强大的稳定期。

  6. 头昏脑闷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tóuhūnnǎomèn【解释】犹言头昏脑胀。【出处】元·赵明道《斗鹌鹑·题情》套曲:“困腾腾头昏脑闷。”【例子】不才往常见人读佛经,什么‘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种无理之口头禅,常觉得头昏脑闷。清·刘鹗《老残游记》第十回【相关】百度“头昏脑闷”

  7. 餐前餐后的

    水果中还含有大量的膳食纤维,进食后可产生饱腹感,能缓解身体对食物的需求。如果餐前进食水果,可使正餐的进食量减小,从而影响蛋白质、淀粉、脂肪等摄入。糖尿病患者在血糖稳定的前提下,每日可在两餐间摄取一次低糖型或中等量糖的水果,如西瓜、猕猴桃、苹果、梨等。

  8. 生姜蜂蜜茶,美容又祛湿,绝对实用

    姜辛温,有解表化湿的作用。吃生姜对于很多湿气重的女性朋友来说,有很好的减肥效果。而蜂蜜更是美容的利器,能够改进血液循环,促进肠胃蠕动等,而这个茶的做法还相当简单,做好一罐就可以喝很长一段时间。材料生姜500g清水少许冰糖1200g蜂蜜300g过程1、500g生姜洗净去皮。

  9. 梦见艺术家唱歌

    周公解梦梦见艺术家唱歌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艺术家唱歌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10. 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 经典全文

    卡希穆与阿里巴巴很久以前,在波斯一个城市里住着两兄弟,老大叫卡希穆,老二叫阿里巴巴。卡希穆非常富有,阿里巴巴非常贫困。>而阿里巴巴的妻子,则是一个出身穷苦的女人。阿里巴巴在树上数了数,一共四十个人。从他们的谈话中,阿里巴巴听明白了,这是一伙强盗,刚刚抢劫了一个商队,劫果累累。阿里巴巴一生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好东西。为了不使路人发现,阿里巴巴用柴草盖住了钱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