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专家点评]明朱三松竹雕笔筒明代中叶以前,尚没有以刻竹闻名者,自正德、嘉靖以降,始有三朱、李、濮诸人。三朱者,朱松邻、朱小松、朱三松祖孙三辈。朱稚征号三松,为小松仲子。虽然朱松邻为朱氏竹雕开创者,但发展到朱三松,技术更加精炼,所刻笔筒、臂搁、香筒等物在当时便是极珍贵的珍玩,嘉庆帝对朱三松的作品也是情有独钟,尝题“传神只作萧疏笔,经久由来以朴存”。
[专家点评] 明 朱三松竹雕笔筒
明代中叶以前,尚没有以刻竹闻名者,自正德、嘉靖以降,始有三朱、李、濮诸人。三朱者,朱松邻、朱小松、朱三松祖孙三辈。朱氏本为新安人,自宋建炎移居华亭,又六世而东徒,遂为嘉定人。三朱开创了竹刻“嘉定派”。
朱稚征号三松,为小松仲子。生卒年不详,所 ... 品有署崇祯年款,卒年或已入清。陆扶照《南村随笔》说:“(三松)善画远山淡石,丛竹枯木,尤喜画驴。雕刻刀不苟下,兴至始为之,一器常历岁月乃成。”虽然朱松邻为朱氏竹雕开创者,但发展到朱三松,技术更加精炼,所刻笔筒、臂搁、香筒等物在当时便是极珍贵的珍玩,嘉庆帝对朱三松的作品也是情有独钟,尝题“传神只作萧疏笔,经久由来以朴存”。
这件竹雕仕女笔筒足以证明记载的不虚,在簿簿的竹面上,朱三松运用各种技法将人物和背景层次表现的很深很丰富,仕女姿态各异,在高浮雕的基础上又在院墙上透雕出一扇圆窗,窗口一松枝探出,境界显的更深,这种又藏又露的手法真是高明极了。
清赵昕撰《竹笔尊赋》谓“疁城以竹刻名……镂法原本朱三松氏。朱去今未百年,争相摹拟,资给衣馔,遂与物产并著”。事实正是如此。
点评:田田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xi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