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董奉:与华佗、张仲景并称为“建安三神医”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历史新知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董奉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他与华佗、张仲景并称为“建安三神医”,他就是被后世称颂“杏林春暖”的——董奉。>一、不老少年>要说古人的夸张和想象力,今人大多自叹弗如。>传说有一位小伙子在担任候官县县令时,看到当时年仅30多岁的董奉,就一普通同事,也没太留意,后来这位县令罢官离开了候官县。>五十年后,有一次他恰好路过候官县,就去串串门。老领导来了,往日的同事自然都前来拜见,其中包括老员工董奉。>老领导看到故人们和他一样都已青春不再,但董奉还是和30多岁时一模一样。>难道他是用了今年20,明年18的护肤品不成?带着疑问,当晚他就问董奉:“你是不是得道高人?别人须发皆白,但你却青春依旧。”>董奉只是含糊地说:“只是偶然罢了。”> >二、起死回生>上边的故事只是说明董奉驻颜有术,还不太离谱,那么接下来的故事貌似有点小夸张了。>交州刺史杜燮得暴病死去,停尸三日。董奉前去看望,往杜燮嘴里塞入三粒药丸,再命人把杜燮头部抬起,来回晃动,融化药丸。>不到一炷香的功夫,杜燮就活过来了。>死去三天的人当然不可能活过来,或许,杜燮只是昏迷。然而民间为了说明神医之神,夸大成杜燮已经死了三天后,用三粒药丸救活了人。>传说固然听过笑过算了,但也能从侧面印证民间对董奉的敬爱。为了表达这份敬爱的浓烈,故事继续往下编——>三、董奉去哪儿了>活过来的杜燮当然感恩戴德,他专门在庭院中修建了一座高楼侍奉神医。>为了说明神医的神,夸张这一方式被演绎得淋漓尽致:>传说董奉只吃干肉和枣,还喜欢喝酒,其它一概不食。神医董奉还是个宅男,除了吃饭,一般都待在自己房间里。>神奇的是,董奉下楼吃饭时,是悬空在座位上,吃完后又飞回楼上。>就这样寄居在杜燮家三年后,董奉向杜燮辞别。杜燮哭着想要留住神医,但神医去意已决,他想要尽最后的绵薄之力:>“您要去哪里?需要准备一艘大船吗?”>董奉曰:“只需准备一副棺木即可。”>次日中午,董奉在杜燮准备的棺木中死去。杜燮便命人安葬了神医。>夸张的事情发生了:七天后,竟然有人从岩昌带来口信,说是董奉让他传话,感谢杜燮对他的照顾,望他多保重。>杜燮听完马上开棺查验,然后脑中浮现出一个大问号:“董奉去哪儿了?”>四、美肤手术>脱棺飞升的董奉后来被人看见出现在庐山一带,继续演绎他的传奇。> >当地有一个百姓得了热病,眼看着就要不行了,被人用车拉着来见董奉,祈求神医救他一命。>董奉的治病方式也很神奇,他用五层布蒙住了病人的眼睛,不许他动,也不让其家人靠近。>据病人回忆:“起初感觉像是有东西在 ... 他,浑身上下被 ... 了一遍,使他全身疼痛难忍。此物的舌头大概有一尺多长,喘气像牛一样粗,猜不出是什么动物。过了许久,此物才离去。”>等到那怪物离开后,董奉就把布解开,给病人喝了点水,办好出院手续,就让他回家了。>走前,神医叮嘱病人:“过不了多久你就会痊愈,但是切记不要受风。”>十几天后,病人皮肤脱落,全身通红且十分疼痛,又过十几天后,新皮长成,皮肤像凝脂一样光滑,吹弹可破。>病人的病给治愈了,还免费做了次全身美肤手术。>五、凡人的烦恼>口口相传之下,大家都知道董奉是神人。>有一年大旱,县令丁士彦就想到神人了。>县长大人礼贤下士,亲自带着好吃好喝的去拜见董奉,请求董奉降雨。>对董奉来说下一场雨就是毛毛雨的事情,但神人也有凡人的烦恼:>“县长大人,小可家里贫穷,以天为盖,要是俺求得雨来,那我岂不成为落汤鸡了?”>县长大人多拎得清啊:“神人您尽管祈雨,我马上给您盖新房子。”>说干就干,次日,县长大人亲率民工,运来竹子木材等建筑材料,一伙人七手八脚地盖好了新屋。>接下来的工序是和泥加固,泥可以就地取材,但和泥的水呢?>县长大人正想命令手下从外地运水过来,董奉一抬手,说:“不用费事,今晚就会降大雨。”>果然,当晚下起了大雨,缓解了当地的旱灾。百姓们高兴坏了,一传十,十传百,将董奉越吹越神。>六、杏林春暖>百姓们尽挑好地夸董奉,究其原因,是董奉的确为大家做了不少好事。>董奉经常免费给人治病,分文不取,但他对治好的病人有个要求:轻病得治者种一棵杏树,重病得治者种五棵杏树。于是,多年以后,周围已经有7万多棵杏树,成了一片杏林。>成熟的杏子被放在林中用稻草修建的一间仓库里,董奉告诉大家:>“想要买杏,不用通知他,只要拿一罐粮食倒进仓库,即可自行装一罐杏带走。”>相传,有个别人直接去偷杏,结果莫名其妙就毙命。只有当家人把杏还回,并叩头谢罪,那人才生还。>那些换杏得来的粮食,董奉又是如何处理的呢?>他会把仓库里的粮食赈济穷人和有急需的人,一年里能散出去三千斛。>董奉的这种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做法得到了很好的社会效应,使人们福报绵延,更有力气夸张地编传奇故事了。>民间故事大王把董奉的阳寿定为一百多年,说他仙逝时容貌依然像30多岁的样子。>董奉飞升之后,人们为了纪念他,在杏林中修建祠堂“太一宫”。>宋真宗赐匾额“大中祥符观”,宋徽宗宣和间勑(chì)封董奉为“升元真人”。>董奉的故事告诉我们,只有心里装着黎民百姓,无私地为他人奉献的人,百姓心中自有你。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董奉:与华佗、张仲景并称为“建安三神医”的更多相关文章

  1. 为什么张仲景基本上没有被三国时期的史书记载?

    《伤寒杂病论》这本书完成没多久就失传了,只留下了后人收集整理出来的《伤寒论》,于是关于张仲景的一切信息没有任何有效可靠的史书证明,仅有一些不怎么靠谱的记载,兴许张确实写了些东西,但是并没有很厉害后人陆续加上去,最后汇总归到张的头上。

  2. 曹操头痛,为什么不找「 ”医圣”张仲景

    有一个很奇怪的感觉,就是当我知道「”医圣”张仲景也是汉末三国时候的人的时候,我不禁感到惊讶万分:为何在《三国演义》里,压根儿没有张仲景的影子?而华佗,却成了里面当之无愧的「”神仙”。还有,华佗死后,曹操为什么不找张仲景来医治他的头风病呢?曹操头风病仔细查阅这段历史,我们会发现:在当时,有3位比较有名的神医:华佗、张仲景与董奉,他们被并称为「”建安三神医”。但实际上,华佗和张仲景才是一个时代的,华佗

  3. 神医张仲景不光医术高明,不用药也能治病

    有一天,这员大将正在和敌人交战,突然双目失明,看不见了,只好败退下阵。经过很多医生治疗,一直不见效。后来这位大将听说南阳有个名医张仲景手艺高超,就和随从一起从边关赶到南阳来找张仲景。谁知晚来一步,张仲景死了。张仲景因在人间治好的病多,他死后天上玉皇大帝封他为神,还叫他为人间治病。再说那员大将因晚来一步没有见到张仲景,感到十分惋惜。也奇怪,正在这个时候,人们塑的泥胎张仲景说话了。

  4. 被罗贯中无视的十大三国牛人,第一名是谁你绝对想不到!

    曹丕做五官将时,请他看相,朱建平说:将军寿命80,40会有小难,愿您多多保护。又说曹彪:您居于自己的封国,到57当遭兵灾,要好好提防此事。

  5. 起源于先秦,流行于魏晋,衰微于唐,五石散从药物到毒品的演变

    (首先要强调一点,本文是介绍魏晋南北朝时期流行的五石散(寒食散),属于历史领域而非健康专题。

  6. 历史上的今天3月4日 东汉时期医圣张仲景出生

    0150年03月04日东汉医圣张仲景出生在1864年前的今天,0150年3月4日,东汉医圣张仲景出生。张仲景,河南南阳人,东汉后期医学家。经过多年的刻苦钻研和临床实践,医名大振,成为中国医学史上一位杰出的医学家。各地连续爆发瘟疫,尤其是洛阳、南阳、会稽(绍兴)疫情严重,“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张仲景的家族也不例外。对这种悲痛的惨景,张仲景目击心伤。

  7. 张仲景简介 张仲景智斗巫师的故事

    张仲景智斗巫师古代封建社会,迷信巫术盛行,巫婆和妖道乘势兴起,坑害百姓,骗取钱财。张仲景对这些巫医、妖道非常痛恨。张仲景又为她治疗了一段时间就痊愈了。从此,一些穷人生了病,便不再相信巫医的鬼话,而是找张仲景治病。张仲景解救了许多穷苦人。张仲景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

  8. 张仲景

    张仲景,中国汉代医学家。张仲景自幼聪明好学,同乡何颙曾预言他会成为名医,后果然如此。张仲景学医的老师是同乡的张伯祖,由于他勤奋学习,用心揣摩,很快就成为医术高超的医生。唐代甘伯宗《名医传》记载张仲景曾任长沙太守,又称他为张长沙,称其方为长沙方。张仲景也被后世尊为医圣,影响及于中外上千年。

  9. 张仲景与饺子的由来

    饺子原名“娇耳”,相传是我国医圣张仲景首先发明的。张仲景不仅医术高明,什么疑难杂症都能手到病除,而且医德高尚,无论穷人和富人,他都认真施治,挽救了无数的性命。相传张仲景任长沙太守时,常为百姓除疾医病。张仲景舍药一直持续到大年三十。人们称这种食物为“饺耳”、“饺子”或“扁食”,在冬至和年初一吃,以纪念张仲景开棚舍药和治愈病人的日子。张仲景距今已近1800年,但他折“祛寒娇耳汤”的故事一直在民间广为流传。

  10. 传说:医圣施药“娇耳”变饺子

    饺子原名"娇耳",相传是我国医圣张仲景首先发明的。每人两只娇耳、一碗汤。人们吃下祛寒汤后浑身发热,血液通畅,两耳变暖。大年初一,人们庆祝新年,也庆祝烂耳康复,就仿娇耳的样子做过年的食物,并在初一早上吃。人们称这种食物为"饺耳"、"饺子"或"扁食",在冬至和年初一吃,以纪念张仲景开棚舍药和治愈病人的日子。今天,我们用不着用娇耳朵来治冻烂的耳朵了,但饺子却已成了人们最常见、最爱吃的食品。

随机推荐

  1. 安车蒲轮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ānchēpúlún【解释】让被征请者坐在安车上,并用蒲叶包着车轮,以便行驶时车身更为安稳。表示皇帝对贤能者的优待。【出处】《汉书·武帝纪》:“遣使者安车蒲轮,束帛加壁,征鲁申公。”【例子】申公待聘,安车蒲轮。(明·张岱《寿周霞城八十》)【相关】百度“安车蒲轮”

  2. “没骨法”探源及其现代意义

    “没骨法”探源及其现代意义中国绘画历来被称为线条的艺术,“骨法用笔”一直被认为是中国传统绘画的精髓,但不容忽视的是,与“骨法用笔”相异的“没骨法”向来都是夹在工笔与写意之间,虽然艰难却一直向前发展着。因“没骨法”的历史地位和影响,同时代花卉写生画家,无一人能与恽南田相匹。因此,如果转到“没骨法”上来说,撞水、撞粉法,仅仅是发挥了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写意成分,与“没骨法”已是大相径庭了。

  3. 【雷封】的意思是什么?【雷封】是什么意思?

    明·唐寅《秦楼月谢医》词:「雷封薄宦,寄身逆旅,忽感阽危困厄。」雷封的拼音léifēng雷封是什么意思雷封léifēng古代县令的代称。古代的「县大率方百里」,而「雷霆百里,县令象之,分土百里」故称。

  4. 枯树逢春是什么意思?

    【拼音】kūshùféngchūn【解释】已枯之树又重获生机。比喻绝境逢生。【出处】《景德传灯录·唐州大乘山和尚》:“问:‘枯树逢春时如何?’师曰:‘世间希有。’”【例子】我争些儿有家难奔,恰便似旱苗才得雨,枯树恰逢春。元·无名氏《冻苏秦》第四折【相关】百度“枯树逢春”

  5. 当代孟姓的分布

    当代孟姓的分布姓顾的名人_姓名测试当代孟姓的人口已达330多万,列在全国第七十三位,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27%。宋朝至今1000年中孟姓人口的增长率是呈V形的态势。山东为孟姓第一大省,约占孟姓总人口的21%。全国形成以鲁豫冀、东北为中心的两大块孟姓聚集区。自明朝至今600年期间,孟姓人口流动的程度和方向主要由东南部向中原、华北回迁,尤其突出向东北的迁移。

  6. 蠢鸡

    >阿凡提在一只大笼子里装了几只鸡,准备拿到巴扎上卖。走到半路,他心想还是让鸡自己自由自在地走一段吧,于是,便把鸡全放了出来,可鸡却四处逃散一去不复返了。>“天呀,你们这些蠢货!”阿凡提朝着四处逃散的鸡大声嚷道:“你们连太阳什么时候升起都知道,怎么不知道去巴扎的路呢?”

  7. 梦见烟灰是怎么回事 梦见烟灰意味着什么 – 周公解梦

    凋谢的烟灰犹如失去的回忆,最后只剩下残留的灰烬。“烟”和“烟草”之类的名词在中国古代已有,但和现代意义的“烟草”区别很大。在中国最早的字典《说文》这部书的卷十上“火部”里,有“烟,火气也。”那么,梦见烟灰意味着什么?梦见烟灰,预示运气不好。相爱的人梦见烟灰,将争吵不断,难以取悦对方。梦见捉迷藏好不好梦见捉迷藏的含义–周公解梦

  8. 唐代名将段秀实,一身正气舍身卫国

    >段秀实知道自己在劫难逃,就对身边的子弟说:“国家有难,我等无法独善其身,我注定了要以死殉国,你们赶紧另谋生路去吧!”>朱泚默然无语,心里很不是滋味,他认为段秀实和自己同样被朝廷废黜,因此依旧决定把他留在身边,委以重任。>段秀实派刘海宾、何明礼暗中联络将士响应,韩旻回来后,朱泚大为震惊。>唐德宗在奉天得知消息,悔恨自己没有重用段秀实,哭得非常伤心,不久下诏追赠段秀实为太尉,谥号忠烈。

  9. 儒尔当简介_儒尔当拿破仑_儒尔当事迹_儒尔当评价

    本名:儒尔当别称:Jean-BaptisteJourdan出生地:摩日出生时间:1762年4月29日去世时间:1833年11月23日儒尔当——拿破仑的帝国元帅之一让-巴普蒂斯,儒尔当伯爵(法语:Jean-Baptiste,teJourdan;1762年4月29日-1833年11月23日法国指挥官,拿破仑的帝国元帅之一。1778年4月2日,16岁的儒尔当在雷岛兵站入伍,加入欧克塞尔团,并作为志愿军赴美参加美国独立战争。1782年返回法国后被解除兵役,一度成为布商,从事小本经营,背负行囊沿街叫卖。1791年1

  10. 2012年元旦祝福语集锦

    ·我最亲爱的朋友:元旦到了,在这新年里祝愿上帝保佑您!·元旦到了,我托空气为邮差,把热腾腾的问候装订成包裹,印上真心为邮戳,37度恒温快递,收件人是你,真心祝你:新年好!·元旦到了,你想做些什么?·元旦是美好的完结,就像句号;元旦是未来的开启,就像冒号;元旦是我的祝福,就像感叹号;元旦如果你不回短信,就会变成省略号……一句话,元旦快乐!统统都送给你,祝你元旦快乐!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