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康熙王朝》中,伍次友应该也算得上是一个人物,他满腹才华、忧国忧民又不畏权贵,敢写《圈地乱国论》批判权贵,是少年康熙的老师,他和康熙的感情很好,还和孝庄太后的贴身侍女苏麻喇姑互相倾心,有过一段感情,只是结局很遗憾,一个人隐退,一个人带发修行。

《康熙王朝》中,伍次友应该也算得上是一个人物,他满腹才华、忧国忧民又不畏权贵,敢写《圈地乱国论》批判权贵,是少年康熙的老师,他和康熙的感情很好,还和孝庄太后的贴身侍女苏麻喇姑互相倾心,有过一段感情,只是结局很遗憾,一个人隐退,一个人带发修行。 因为当伍次友知道康熙和苏麻喇姑的真实身份后,当伍次友知道康熙也喜欢苏麻喇姑后,面对康熙的「 ”要人要物都可以”的试探,他怯步了,说自己一无所求,从此隐退江湖,但是却出来了他的两个学生:李光地和周培公,这两个人一个比一个有才。 今天要说的周培公曾经是一个落魄书生,却运气好遇见了微服私访的康熙帝,得到康熙重用后也是战功赫赫,先是率领三千家奴平定察哈尔叛乱,接着又西征击败王辅臣,剪除了吴三桂在西北的羽翼,不过却在「 ”平定三藩”大功告成的时候被康熙招了回去,被任命为盛京提督。 周培公死在了任上,临终前将自己耗尽心血所绘制的《康熙皇舆全览图》献给了康熙,推荐姚启圣平复台湾省,他的举动让康熙感动和愧疚,最后亲自为周培公守灵。 周培公这样的结局是凄凉的,不过他自己看得很淡,「 ”我终究只是一个 ... ”,但是这个人还是很有才学的,还心思缜密。在《康熙王朝》22集的时候,他看着太监拿来的蜡烛都没有捻后,马上就断定这些太监要作乱,果不其然这些太监还真的拿着兵器冲了出来,只是被早已有所准备的胡太医等人给扑灭了。 周培公是伍次友的学生,拿着伍次友的举荐信到了京城,科考不顺利却运气好遇见了微服私访的康熙,开启了自己的仕途。 周培公是伍次友的学生,我个人觉得他是青出于蓝胜于蓝了,伍次友最开始并没有识破微服私访康熙的身份,但是周培公却能一眼就识破康熙乃当今圣上了。 周培公运气很好,先是做了伍次友的学生,搭着便车进京考试,虽然在考试中忘了将皇帝的「 ”玄”字缺笔而被赶出了考场,落魄的他不得不栖身在破庙中,可是说是非常落魄了。 周培公心思缜密,当发现太监拿来的蜡烛都没有芯的时候,马上断定太监要做乱。 周培公非常谨慎,有次在和众大臣商讨国事到深夜,眼看着蜡烛没有剩多少了,太监又送来了一批蜡烛,可是周培公看着送来的蜡烛就觉得不对劲了:「 ”哎,蜡烛怎么都没芯儿啊?” 周培公也就这么一问,拿蜡烛的太监却溜了,这情况就不妙了,很明显太监是心虚跑路了,周培公把送来的蜡烛细细看了看,发现这些蜡烛居然都没有芯了,他马上大喊了一句:「 ”胡太医,当心太监作乱。” 这也很好理解,没有芯的蜡烛怎么燃了?要是有一根蜡烛有问题还很好理解,可是都没有芯就不正常了,要知道这可是在皇宫了,皇宫用的东西自然都要经过细细检查,现在出现这个情况,只有一个可能那就是太监是故意这么做的,没有芯的蜡烛不能点燃,可以趁机作乱。 朱三太子在宫中潜伏多年,如今趁着吴三桂叛乱,打算在宫中 ... 死康熙后自己登基,阴谋被周培公识破,作乱被扑灭。 周培公当然没有猜错,这些都是朱三太子的阴谋,他潜伏在京城多年,宫中有很多太监都是他的眼线,一直试图反清复明了,觉得现在就是最好的时机了。 吴三桂为首的三藩掀起叛乱,已经席卷半壁江山,北边的察哈尔等蒙古诸王公也在蠢蠢欲动,自己要是除掉康熙那不就可以登基做皇帝了,于是细细安排,就打算在今夜刺 ... 康熙。 周培公等人在商议事情,朱三太子让太监送去没有芯的蜡烛,原本想着是蜡烛燃尽的时候就作乱,哪里想到周培公很谨慎,已经发觉送来的蜡烛没有芯,提前就大喊了「 ”当心太监作乱”。 康熙皇帝其实也不傻,自己也早有准备,早已经派小毛子打入敌人内部。 果不其然,蜡烛燃尽的时候,作乱的太监就拿着兵器冲了出来,好在周培公已经察觉到今晚有作乱大家都有了准备,再加上孝庄太后其实早已布下天罗地网,这场作乱最终还是被扑灭了,大部分作乱的太监都被 ... 死,朱慈炯还是乔装打扮后才趁乱逃走了。 虽然周培公很聪明,但是需要说明的是康熙其实也不傻,14岁就能擒住鳌拜,当然也清楚宫中的尔虞我诈,他早就和太监小毛子演了苦肉计,让他加入「 ”三郎香会”,打探情况了。 只是很遗憾的是,虽然周培公这么机警,也立下很多功劳,最终的结局还是不太好,怎么说了?只能说伴君如伴虎吧,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本文标签:周培公康熙中国古代史清朝历史伍次友苏麻喇姑清朝历史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