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室肪所制定的辽帝册封礼,当为吸收中原皇帝礼仪而成。由此可见,室肪具有较高的汉文化修养。辽世宗时,室昉任南京留守判官,为北面宫官系统中的重要官员。景宗发现室防有处理复杂政务的才干,于是任命他为南京副留守。此后,室昉升任负责兴造、屯田和矿产的工部尚书,成为朝廷六卿之一。室昉自辽景宗保宁间入相,直至逝世,当了近二十年的宰相,对朝政多所建树。萧太后闻此,对其予以嘉奖。

室昉(920~994),字梦奇,契丹族,辽南京(今北京)人,历仕辽太宗、世宗、穆宗、景宗、圣宗五朝,官至枢密使兼北府宰相,加同政事门下平章事,曾主修《实录》,监修《国史》,是辽代名臣和史学家。辽代许多文臣武将,都是靠贵族出身和超群武艺登上高位的,而室防却是由科举考试入仕的。史书中说,他自幼谨慎忠厚,喜好读书,闭门不出,潜心学问二十年,里人竟有许多不认识他的。 室昉二十多岁登进士第,任卢龙(今河北卢龙)巡捕官,很早就以知礼和文词著名。所以,当公元947年(契丹大同元年)耶律德光改契丹国号为大辽、登帝位行册封大礼时,就请室昉担任替皇帝起草诏令的知制诰,并负责筹划指导册封的全部礼仪事务。据《辽史·礼志》记载,契丹礼仪本甚质朴,自太宗克晋,稍用汉礼。室肪所制定的辽帝册封礼,当为吸收中原皇帝礼仪而成。由此可见,室肪具有较高的汉文化修养。 辽世宗时,室昉任南京留守判官,为北面宫官系统中的重要官员。穆宗时,迁官至翰林学士,是掌管皇帝文翰的官员。其后在皇帝周围任官十余年,甚受器重。景宗时,任翰林学士兼政事舍人,皇帝多次向他询问古今治乱得失的有关问题,他都能博引史实,详加分析,很合皇帝心意。景宗发现室防有处理复杂政务的才干,于是任命他为南京副留守。他断案和处理诉讼都很平和允当,受到时人的好评。此后,室昉升任负责兴造、屯田和矿产的工部尚书,成为朝廷六卿之一。不久,改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即副宰相。很快,又官拜南院枢密使,兼北府宰相,加同政事门下平章事,即只有契丹族人才可以担任的 ... 最高行政职务。 室昉自辽景宗保宁间入相,直至逝世,当了近二十年的宰相,对朝政多所建树。公元983年(辽统和元年),十二岁的辽圣宗继位,其母萧太后摄政,室昉即奏进据传是周公所作的《尚书·无逸》篇,告诫小皇帝绝不可放纵自己,要知稼之艰难,关心民生之疾苦。萧太后闻此,对其予以嘉奖。室昉及同时为相的韩德让、耶律斜掺精诚团结,忠心辅佐,整治弊政,知无不言,专心轻徭薄赋,与民休息,使法度修明,社会安定。 984年(统和二年),下诏修建诸岭路。室昉不顾年逾花甲,拖着赢弱的躯体,亲自动员民夫二十万人,很快就完成了修路工程。公元986年(统和四年),宋大举攻辽,萧太后率兵亲征,大破宋军。室昉考虑到山西诸州既供给军资,又遭战乱,百姓生活艰难,奏请免除了山西当年租税。圣宗曾下诏不许乱建佛寺,以抑制天下崇佛之风,但晋国公主却在南京建一佛寺,且请求圣宗为该寺题额,得到允许。 室昉得知此事,即上疏批评道:「 ”陛下前有诏书,以四方修建无名寺院为罪。如今由于公主请求,就应允赐额,不仅违背前诏,且会起到助长歪风的效果。”圣宗接到上疏,便听从了室肪的意见。室昉是一位知道进退而不贪恋权势的宰相。还在圣宗继位之初,他就上书要求告老还乡,萧太后没有允许。公元990年(统和八年),他再一次上书请求交出相权,萧太后仍是不准,只是下诏特许他人朝免拜,赐给他几杖,并派遣亲信的阁门使李从训持诏对其劳问,封为郑国公,令其常居南京。 次年,室昉又推荐韩德让代替自己的职务,萧太后仍不允许。圣宗下诏,赐给室肪貂皮衾褥,允许其乘辇入朝。这时,室防已经病重,圣宗派遣翰林学士张干到室昉府中授予南京留守的要职,并加尚父衔。室昉病逝后,圣宗为之停止视朝两日,赠尚书令,以示悼念。室昉遗言,不愿受人过誉,而自撰墓碑之文。
本文标签:中国古代史历史宋朝萧太后室昿辽朝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