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中国历史上谁是最有文采的人?说是曹植你同意吗?

中华历史数千年的时间,期间诞生了非常多的名垂千古的历史人物,除了各个时代的创造者,那些政治、军事方面的奇才,还有很多文学名家,他们当中的每一个都坐拥非常多的粉丝,有很多很好的文学作品,但是,如果要从他们中间选出一个最有文采的人,你觉得会是谁呢?如果要说是曹植,你是否同意这个说法呢?

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上,涌现出的文人骚客可以说如漫天繁星,数不胜数。在这些青史留名的文人中谁的才华最高?谁又能获得后世的公认呢?

清代著名学者王士祯在评价从汉代至清代以来两千余年中涌现的无数文人墨客中,堪称“仙才”的唯有三个人!这三位“仙才”称号的获得者便是曹植,李白,苏轼。

清代另外一位学者丁晏更是直接称曹植为:“古今诗人之冠”本期我们就来聊聊有着“仙才”和“诗人之冠”称呼的曹植曹子建。

关于曹植,最著名的评价就是“才高八斗”了。其实这句话是南朝谢灵运再跟别人吹牛时说的一句大话,当时谢灵运主要目的是借着曹植来夸自己有才华,只不过反而成就了曹植“才高八斗”之名。

谢灵运说:天底下的才华是固定的,差不多就一石(十斗)左右,自古至今曹植曹子建一个人就独占了八斗,剩下的两斗里我自己独占了一斗,然后从古至今的其他文人们平分剩下的一斗。

“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南史·谢灵运传》能得谢灵运如此评价,曹植的才华到底好在哪里呢?

一、白马篇

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年仅16岁的曹植跟随曹操北征乌桓。在一系列的战斗中,看到曹操统帅的汉朝大军摧枯拉朽一般击破匈奴、鲜卑、乌桓等游牧民族组成的联军。大汉军队雄壮的军威让年轻的曹植深受感动,于是曹植按耐不住胸中酝酿的情感,创作的灵感薄然而发,挥笔而就,写下来这首名震千古的《白马篇》。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长驱蹈匈奴,左顾陵鲜卑。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白马篇》曹植

这首诗从诞生起已经有了无数个版本的赏析之作。有人认为曹植名义上歌颂游侠儿,实际上歌颂曹操率领的大汉将士;也有人说诗中的游侠儿就是描述的是当年的霍去病;还有人说游侠儿指的是年轻时候的曹丕或者干脆就是曹植自己……

诞生不论是哪一种说法,从来没有人质疑这篇作品的文学素养。而且几百年后,另一位号称“诗仙”的大诗人李白,在其所做的《侠客行》中都明显看出学习、致敬曹植《白马篇》的片段。

而且最重要的是,曹植在写白马篇的时候,年仅十六岁。大家仔细读一下《白马篇》的原文,再想想我们16岁的时候写的文章是啥样?反正以史为鉴本人当年的作品是不忍卒读的。

十六岁的曹植就有如此才情,估计大家这时候的心情都和谢灵运差不多吧,感叹上天何其不公,赐予了曹植如此之多的才华,让他16岁就可以写出这样的千古名作?

二、洛神赋

“骨气奇高,词彩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粲溢今古,卓尔不群。”这句评论是著名的文学批评家钟嵘评价曹植的话语。钟嵘并且在自己的代表作《诗品》中把曹植列为古今诗人中品第最高的诗人。

从古至今,极少有伟大的诗人可以同时成为伟大的政治家。曹植虽然才华横溢,但是他放荡不羁、痛饮狂歌的个性绝对不是一位好的政治家,集团的继承人。特别是当时还处于乱世之中。于是在和曹丕的立储之争中,文人曹植非常正常的败给了政治家曹丕。

曹丕虽然顾忌兄弟之情,但是各种打压这是一个成熟政治家必不可少的日常操作。曹操、曹丕为了维护曹氏集团的稳定,先后将曹植的好友、政治伙伴杨修、何氏兄弟斩 ... ,用以警告曹植不要有非分之想。

在这样的情况下,曹植的生活和心性都从随性放荡的公子哥变成了处处小心,生怕违禁被 ... 的“准囚犯”。曹丕还经常改封曹植的封地提防曹植在某一地暗中建立自己的势力。

黄初三年(222年)四月,31岁的曹植再次被曹丕改封为鄄城王,食邑二千五百户。曹植在封王后返回鄄城的途中,路过洛水,曹植被积压的感情到达顶点,但是又不能直说,于是曹植借着描述对洛水女神的爱慕之情却求之不得的故事影射自己有才而不被重用的苦闷。

这就是另一篇千古奇文:《感鄄赋》也叫《洛神赋》

《洛神赋》原文很长,这里就不贴了。我们只聊聊洛神赋在中国文学史上的意义。《洛神赋》在古代文学史上地位极高,和其相提并论的一般是屈原的《九歌》、宋玉的《神女》这样的神作。而在民间,《洛神赋》又被赋予了曹植和嫂夫人甄妃的爱情悲剧,以皇室八卦的口径在民间大肆流传。

其实明眼人都知道,曹植虽然风流狂放,但绝不会干出这种伦理上的大污点。更何况甄妃远比曹植年龄要大出许多。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洛神赋》之前名叫《感鄄赋》,这个鄄不是“甄妃”的甄,而是“鄄城”的鄄,在古代这俩字是相同的,没想到以讹传讹,竟然传出了一段不伦之恋也是醉了。

除了文学辞藻华丽,想象丰富,《洛神赋》在后代成为经典的文学名著之外,历代文人墨客都曾描绘过自己心目中的洛神形象。最著名的就要数大书法家王献之和大画家顾恺之了,这二位都曾将自己心中的《洛神赋》通过书法、绘画作品留在纸面上,成为名作,进一步扩大了《洛神赋》的影响力。

甚至到了近现代,《洛神赋》依然影响着许许多多的读者。有些人肯定会说:我没有读过《洛神赋》呀,他怎么影响我?举个简单的例子,得益于如今影视业的兴旺发达,金庸先生著名的小说《天龙八部》也被改编为无数的版本,大家都知道其中主角之一的段誉最擅长的功夫叫做:凌波微步。

而这四个字就是取自于《洛神赋》,当初就是曹植用来形容洛神的。“体迅飞凫,飘忽若神,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最后,无论是曹植在民间非常著名的七步成诗的故事;还是历史记载曹植为曹操新建的铜雀台做赋,结果落笔而成,让曹操惊讶的问是不是代笔的故事……都体现了青年曹植的横溢的文学才华。

只可惜“文章憎命达”,上天给了曹植如此的文学才华,却又给了他痛苦压抑的后半生,是非功过,又有谁能说得清呢?

中国历史上谁是最有文采的人?说是曹植你同意吗?的更多相关文章

  1. 从杨广兴建大运河入手,分析南北朝时期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中华文化的起源地一般认为在黄河流域,在东汉末年孙权建业称帝之前,江东往往被称作蛮荒之地,那时中国的经济中心也一直在中原一代。

  2. 三国群英传2,大乔小乔,两女胜过千军万马

    大乔小乔分别是孙策和周瑜的妻子,三国里出名的美女,正所谓美女配英雄,而孙策周瑜是三国里有名的英雄人物,大乔在演义中的描写相对较少,主要原因就是孙策牺牲太早,小乔的描写就比较多了,和周瑜是珠联璧合,才子佳人的一对赤壁之战,三国最出名的战役,战前诸葛亮曾引用曹植的铜雀台赋成功激怒周瑜,让周瑜借坡下驴,誓战曹操,唐代大诗人杜牧也曾写到,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样的诗,最主要的这好像还是初中要求背

  3. 说一说古代传说中的最牛七种武器

    在冷兵器时代,虽无现代战争那般火力全开枪林弹雨的破坏力和即视感。但古文字里记载那些口口相传的兵器,往往却也激发人们无限的想象力。譬如,资深武侠大师古龙先生曾灵感突发,炮制出七种武器,如孔雀翎、多情环,浪漫而隐秘着。当然,若将古时传说中武器做个名目,林林总总,却也纷呈,若归纳七宗最出名的,大可如下:1、...的斧斧头这玩意,最早使用者应该是...。

  4. 一个兵卒为何要劝说刘邦定都长安

    娄敬在历史上出现得着实奇怪,出场也堪称意外。他可谓乱世奇才,却生卒年不详。

  5. 刘璋号称暗弱,却为何能把刘备、庞统打得如此悲惨?

    如果刘璋不给,那么刘备就有借口了,至少在明面上说得过去。这一年来,刘备借攻打张鲁为名,在刘璋这儿吃吃喝喝,都快把刘璋给吃穷了。可没想到,刘璋竟然没发火,而且一口答应给刘备人马报销火车票,只是资助的人马与物资减半,不管如何,已经相当够意思了。

  6. 袁绍麾下三大名将,曹操刘备各得一人,最后那位才最厉害

    袁绍给人的印象,其实非常裂变。

  7. 命中注定要当皇帝?一代明君汉文帝的传说

    皇帝是我国古代封建王朝的最高统治者,作为万民的领袖,皇帝理所当然地被赋予神秘的色彩,像刘邦的母亲就据说是在睡觉时有条龙在她的上方,杨坚出生时也传闻头顶生角,紫气冲天。但有一位皇帝,关于他的传说,却是相当得可信,他就是汉文帝刘恒,汉武帝的爷爷,文景之治的开创者。

  8. 这个金字塔位于中国,发现者是一个外国人,与埃及同出一源?

    在上个世纪50年代,有一个外国的空军飞行员来到了我国,并且在路过西安的时候,非常惊喜地发现地面居然有一个金字塔式建筑,并且把这件事情带回了国内,后来陆续有不少的美国人来旅游,确认了金字塔同样存在于中国,原来这所谓的金字塔是秦汉时期的帝陵,里面埋葬的是秦朝与汉朝的一些皇帝,而它们的外形同样是四条边的一个金字塔,所以被外国人称之为中国金字塔。

  9. 一辈子都在抗击匈奴的汉武帝,为什么最后将江山托付给一个匈奴人

    汉武帝而金日磾当时不过是一个匈奴战俘,一次偶然相遇中,将两个地位悬殊的男人联系在了一起。让疑惑的是,这个匈奴人究竟有多大的才能,让汉武帝如此重用,打了一辈子匈奴的刘彻最后把江山交给一个匈奴人来辅佐,在这背后是不是又另有玄机?古代骑兵一手策划匈奴征讨之战的汉武帝,他深知骑兵是战胜匈奴的关键,而马匹就是骑兵的重中之重,想要战胜敌人,就要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10. 如果刘邦代替刘备统治蜀汉,能否打败曹操和孙权,最终统一三国?

    刘备一直打着「”中山靖王之后”的旗帜混迹于东汉末年,若是按他说法来算,他也就是汉高祖刘邦的后裔。虽然他并没有取得先祖那样的成就,不过还算没给刘邦丢脸,凭着自己的努力最终还是在汉末占据了一席之地。不过刘邦似乎比刘备要给力一些,从一介乡间小混混到开国皇帝,期间仅花费了7年时间而已,可以说他创造了一个传奇。若是让刘邦来替代刘备统治蜀国,有没有可能让蜀汉焕然一新,最终击败曹操和孙权,进而完成统一呢?首先我

随机推荐

  1. 梦见梳头发梦到梳头发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梳头发好不好

    做梦梦见梳头发好不好?梦见自己用梳子梳头发,表示心中的郁闷得到纾解,烦恼和忧愁会过去。梦见自己梳头掉了一梳子的头发,最近遇到纠结事情,需要静心梳理。梦见漱口梦到漱口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漱口好不好梦见梳头发的案例分析梦境描述:我的头发是短发,很好梳理,忙的时候,梳两下就解决问题了。梦见洗头发,是一个很好的梦,预示著事事如意与夫妻恩爱。

  2. 墓地与亡灵守护神阿努比斯——古埃及神话传说

    阿努比斯是埃及神话中墓地守护神、木乃伊...神。另一种说法是奈芙蒂斯为了赢得奥西里斯的心,将自己扮演成奥西里斯的正妻伊西丝的模样,诱惑对方之后生下了阿努比斯。除此之外,阿努比斯还与正义女神玛特联系在一起。埃及人认为,阿努比斯神帮助死者保存尸体,这样死者才能复活。阿努比斯神被描绘为长着胡狼头拥有神权的人。

  3. 虚云老和尚神奇故事:大雨筑河堤

    虚云老和尚初到寺任方丈时,察看过地形后,即有重修河道,使之符合天文地理星行之心愿。虚云老和尚总为这事心里不安。得到蒋的捐资后,虚云老和尚便亲自带人员,打桩画线,按计划开挖新河道,填平旧河道。虚云老和尚带人在一字案上植草种树,使之成为美丽的长廊。虚云老和尚有诗记之:风雷并吼地灵惊。

  4. 百年孤独读后感

    《百年孤独》的叙事结构不一样一般马尔克斯采用了连环、环环相套、循环往复的叙事结构来展现小镇马孔多的历史。《红楼梦》的矛盾来自于家族内部是封建的等级制度毁了大观园;而《百年孤独》的矛盾来自外部科技、政治、战争、商业一次又一次地冲击著马贡多小镇。人类生而孤独,死后灵魂也无法幸免。

  5. 八路军和日军拼刺刀时曾用何种“非对称战术”?

    著名的平型关之战中,进行白刃战时,八路军就是“三五个战士对付一个鬼子”。1939年到1940年,八路军对全军进行轮训,白刃战是重点训练科目,并且专练“几打一”。在提高刺...技术方面,八路军和新四军比...军做得好。为了在白刃战中有效对付日军,中方还采取了“非对称战术”--用...打。白刃战时,中国军队除了刺刀和...,还使用了一些特殊兵器。中国军人将大刀和红缨枪派上用场,其实是无奈之举。

  6. 梦见自己流血

    周公解梦梦见自己流血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自己流血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7. 奔腾年代常汉卿历史原型是谁?常汉卿原型人物介绍

    《奔腾年代》把背景放在了上世纪60年代,当时国内非常需要年轻的技术人员,那常汉卿有没有历史原型呢?《奔腾年代》中,蒋欣饰演女主角金灿烂,佟大为饰演男主角常汉卿,这两个角色一个是脾气火爆的转业女战士,一个是浪漫文艺的工科男。不过据说常汉卿这个角色是虚构出来的,并没有原型,但也能从常汉卿身上看到当时一批人工程师的缩影。饰演常汉卿的是艺人佟大为,饰演金灿烂的是蒋欣,两人都是实力派。

  8. 十二井穴之商阳穴,便秘一按就有效,日常保健穴位少不了它

    手阳明大肠经共有20个穴位,《灵枢·经脉》记载「”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这个「”端”就是商阳穴「”商”是古代的一种计时工具——漏刻,「”阳”是阳气;因为本穴的微观形体像漏刻的滴孔,大肠经经气通过它外出体表化为纯阳之气,所以取名「”商阳”取穴:商阳穴在手食指末节桡侧(外侧),距指甲角0.1寸主要功能:商阳穴是手阳明大肠经的井穴(十二经各有一个井穴,多位于手足末端,是经气所出部位,像井一

  9. 麻辣烫引发胃出血 吃辣取暖要当心吃出病

    专家提醒,吃辣虽然有益健康,但并非人人可行,严冬更要当心不当吃辣吃出病来。麻辣烫、毛血旺吃出胃出血冷空气突然来袭,家住虹口区的周先生为了防寒取暖,一连吃了两碗麻辣烫、毛血旺,结果导致胃出血,被紧急送往医院救治……近日,记者从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科了解到,天气骤冷后,为贪图口味、增加热量而盲目吃辣导致胃出血、胃溃疡、胃炎等消化道疾病急性发作明显增多。

  10. 关于勤学好问的好词好句 | 历史新知网

    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礼记·学记》好问则裕,自用则小。——《尚书·仲虺之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读书好问,一问不得,不妨再问。——郑燮有教养的头脑的第一个标志就是善于提问。——普列汉诺夫不学不成,不问不知。——汉·王充《论衡·实知篇》好问的人,只做了五分种的愚人;耻于发问的人,终身为愚人。——佚名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