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孔融是中国历史上年龄最小、名气最大的网红,如果说还有人在这两个维度超过他,不用想,那肯定是吹牛皮。那时候,孔融还是一个乖巧的儿童,他静静观察周围的世界,努力讨好大人,逗他们开心,他喜欢那种其乐融融的感觉,哪怕自己吃点亏,遭点罪。因为孔融所处的那个时代,还没有科举制度,选拔人才,主要指标是人的德行。2孔融是55岁的时候被曹操处死的,而且是满门抄斩,...与被...,都是一招政治棋,意在为统一天下做舆论准备。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历史的囚徒(ID:lishideqiutu2017)。 孔融是中国历史上年龄最小、名气最大的网红, 如果说还有人在这两个维度超过他,不用想,那肯定是吹牛皮。 1 孔融同志之所以成名,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小时候让了一次梨, 此后作为睡前必备,让梨的故事被大人反复讲述,据说有些小朋友听得快要吐了, 有人说,让个梨,有什么了不起的? 确实不一般,不信你去试试?你肯定抢那个最大的梨。 …… 那时候,孔融还是一个乖巧的儿童, 他静静观察周围的世界,努力讨好大人,逗他们开心, 他喜欢那种其乐融融的感觉,哪怕自己吃点亏,遭点罪。 大家都认为,这是个中华好少年,前途一片大好。 因为孔融所处的那个时代,还没有科举制度, 选拔人才,主要指标是人的德行。 一个人只要有了德,他就可以做官,很大的官, 就连曹操也是20岁那年被州里举为孝廉后出道的, 曹的第一份工作是洛阳北部尉,相当于副县长兼公安局长, 从那个时候开始,他就愈加知道枪杆子的重要性。 从这方面说,曹孔这对冤家有相似之处, 只不过,后来曹操在军营百般锤炼,苦练 ... 人技术,成为铁血军人, 而孔融安静得多,成了一个典型的读书人, 再加个定语,这是一位罕见的、有骨气的读书人。 确实是超赞的。 2 孔融是55岁的时候被曹操处死的,而且是满门抄斩, ... 与被 ... ,都是一招政治棋,意在为统一天下做舆论准备。 在曹操看来,饮马长江指日可待,但总有些人在那里瞎逼逼, 比如他想挟天子以令诸侯,但环顾四周,除了心腹荀攸和程昱,其它人都在反对, 当他想进一步扩大势力范围时,指责的声浪更是排山倒海, 其中很多人是手无寸铁,却很会耍嘴皮子的读书人, 别小看嘴皮子功夫,历朝历代,不搞定那些胡评妄议的家伙,很多事根本做不成。 「 ”不收拾几个出头鸟,怎么得了?”一个秋后的黄昏,曹操自言自语。 ... 人是曹操的优势和特长, 他善于在战场上 ... 人,利用谋略 ... 人,还是一个暗 ... 高手, 很多对手的死亡现场,就像一场完美的意外,毫无破绽。 对付孔融,只是小菜一碟, 区别在于,什么时候下决心动手。 3 对自己的命运,孔融早有思想准备, 被曹兵抓捕后,在阴暗的看守所,他写过一首《临终诗》,开头两句就是, 「 ”言多令事败,器漏苦不密。 河溃蚁孔端,山坏由猿穴。” 他对自己身陷囹圄的原因很清楚,不仅「 ”太爱说话”,还「 ”刺耳难听”, 但他又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 在同一首作品中,他以诗明志—— 「 ”谗邪害公正,浮云翳白日。 生存多所虑,长寝万事毕。” 大意是讲,像曹操那样的坏人已经为害多时,天空晦暗,我们连太阳都看不到, 既然活起来那么没有乐趣,死便死罢,就当睡了一大觉! 作为一个传统知识分子、孔子的后代,孔融有一身铁骨,这是很难得的, 要知道,很多读书人辩论的时候头头是道,唾沫满天飞, 但只要别人一亮家伙,他就瑟瑟发抖,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孔融是个例外。 在他看来,自己既然拿着大汉的工资,就该为刘家着想,路见不平一声吼,管它春夏与秋冬。 …… 孔融是一个有追求的人,有强大的精神支柱, 汉末连年战争,谁的拳头大,谁就能主宰他人命运, 在那个极度混乱、生命遭受极大戕害的年代,人民群众朝不保夕,根本没有人身权和财产权, 孔融一直在苦苦思考,上下求索—— 一个知识分子,如何在有限的生命里,去获得超越现实的价值? 4 中国古代神童众多,灿若繁星, 但处于金字塔尖的,就那么几个。 著名数字天才曹冲6岁就会称象,他的爸爸曹操颇受鼓舞,认为这是自己霸业后继有人的强烈信号, 曹丞相在日记里写到,儿子如此令人骄傲,自己工作干劲更足了。 后世的司马光小朋友,7岁就勇救落水同伴,面对危险的那种冷静,令人叹绝, 他一直坚持这种处世待人的风格,终成一代名相。 相比之下,孔融「 ”幼有异才”,成名时年龄更小,只有4岁(有的人在这年龄还不会说话,比如囚徒), 想当年,东汉各家主流报纸争相报道他让梨的故事,一时传为美谈, 在那种乱世,这个小孩的出现,极大鼓舞了人们活下去的勇气, 大家还记得将近一百年前,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出现的那个童星秀兰邓波儿吗? 是不是很像?是不是? 「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后来他的事迹还被写入国民教材《三字经》, …… 孔融注定是开一代风气之先的大师, 明代学者王夫之认为,「 ”孔融死而士气灰,嵇康死而清议绝”, 他们一个被曹操灭门,一个被司马懿砍头,共同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的名士传统, 这种名士颇值得研究,跟创立一番轰轰烈烈的功业相比,他们某种程度上更注重气节和名声, 关于嵇康的故事,囚徒已经在破碎就破碎,没什么完美一文中有所阐述。 而孔融的故事,更加传奇。 5 孔融起初是受儒学熏陶的小暖男,讲求谦恭礼让,为什么后来不断与曹操硬刚,结果上了断头台? 其实,孔融喜欢跟人唱对台戏,由来已久, 他先是跟大奸臣董卓杠,再跟军阀袁绍父子杠, 最后面对曹操的时候,杠得更是来劲,就象一个特别精神的神经病。 囚徒翻阅过很多资料后认为,10岁(公元163年)有可能是他的人生转折点, 那年他跟长辈去洛阳吃酒席,当时他已经是闻名全国的小网红, 得知孔融驾到,有个叫陈韪的客人不以为然,故意调侃他「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没想到孔融口才非常了得,当即怼道,「 ”陈老师小的时候,一定很聪明吧?”(想君小时,必当了了) 言外之意,你小的时候很聪明,长大了果然不怎么样。 才思敏捷,令人叹服。 在他的个性发展上,这是一个有据可查的开始, 虽然16岁的时候,为维护犯死罪的哥哥孔褒,孔融还抢着顶罪,用生命践行儒家的仁义观,但那个时候的他,实际上已经成为远近闻名、锋芒毕露的辩论家, 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 ”杠精”。 …… 这时,一个关键的人出现了, 他被司徒杨赐看中,开始步入仕途, 不要忽视杨赐,他在孔融的生命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杨的个性很强,不仅对前朝看不顺眼的事情说三道四,还屡次非议汉灵帝的后宫管理, 所以,杨大人也付出了代价——几次因直言罢官, 他在孔融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在他的亲切辅导示范下,孔融扬威各大辩论赛,成了国内最著名的意见领袖之一(「 ”海内英俊皆信服之”)。 6 悲剧其实可以避免,因为曹操已经给足孔融面子, 曹操和孔融最初都受益于「 ”德”, 但曹操最后亲自修改了这个游戏规则, 他主张,一个人还是得有才,德不德的,没有必要深究, 价值观完全南辕北辙,是曹操后来 ... 掉孔融的重要原因。 当然,还有一些具体的事, 第一次,为了度过饥荒,保持军队的战斗力,曹操曾颁布禁酒令, 但不喝酒的孔融强烈反对,他指使下属,隔三岔五找几个军官喝几杯,完全不把禁令放在眼里, 第二次,曹操远征乌桓,孔融又发表文章,讽刺曹操不仁不义,欺负弱小, 紧接着是一个美女的故事—— 素来喜爱 ... 的曹操打下邺城后,听说袁绍的儿媳甄氏貌若天仙,想纳其为妾室,江山美人两不误, 没想到,有相同爱好的儿子曹丕抢了先, 对这个大瓜,别人都不敢谈论,唯恐引祸上身, 只有孔融敢说,不仅说,还大说特说, 结果传得满城风雨。 一向重视舆论工作的曹操,肺都气炸了,当即召集 ... 手班子开会, 会议核心决议是,不仅要 ... 掉孔融,连他全家都连根拨起,全部砍头, 真的可惜了孔融的一双儿女(女儿七岁,儿子九岁)。 孔融的罪名也公之于世,分别是「 ”招合徒众”「 ”欲规不轨”「 ”谤讪朝廷”「 ”不遵超仪”「 ”跌荡放言”, 稍懂法律的人都知道,这样的罪名都是胡扯,而且够不上 ... 。 …… 有谁会特别注意孔融10岁那年? 从那个时候开始,孔融有了AB面—— 一方面,他有礼貌、有勇气、有文化,还有理想; 另一方面,他异常孤傲、爱认死理,绝不向恶势力低头, 于是,一个关注生命体验,并为此不惜牺牲生命,开魏晋名士风气的家伙出现了。
本文标签:曹操孔融三国历史东汉汉朝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