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我说完全可能,因为长沙窑瓷器曾途经广西并在当地销售过。以此推想,长沙窑瓷器那时应当还没有经过灵渠往广州。至此,长沙窑瓷何时经灵渠下广州去海外的问题可以得出结论,即应在唐成通十年后。广州的长沙窑瓷器只有在唐成通十年后才经灵渠到广州,所以,满载长沙窑瓷器的“黑石号”应当是成通十年后从广州启航远行,中途失事后沉于印度尼西亚黑石礁附近海底。
长沙窑瓷何时经灵渠下广州去海外?
广西一位藏友说,他在桂林的古玩市场见到了一些长沙窑瓷器,问我有没有可能是真的?我说完全可能,因为长沙窑瓷器曾途经广西并在当地销售过。他接着又问,大致是什么时候呢?这下把我问住了。回家后查阅资料,总算弄清楚了这个问题,特撰文为广大藏友收藏长沙窑瓷提供一点参考。
唐朝长沙窑是一个规模很大的古陶瓷窑口,产品不仅拥有国内市场,而且在海外也非常受欢迎。1998年,从印尼海域曾打捞起著名的黑石号商船,上面满载着近6万件长沙窑瓷器,以致很多专家都以此认定长沙窑为外销瓷窑口。
湖南长沙远离大海,瓷器要运到海外,必然在国内有很长一段距离的运输路线。以前,人们认为当时的运输船只是顺湘江而下到长江抵扬州、宁波,然后出口。后来,广西、广东的考古工作者相继在广西的桂林、平乐、昭平、容州、象州、鹿寨和广东的高州、广州以及香港等地发现了长沙窑瓷器,因此广西自治区博物馆于凤芝老师曾总结“长沙窑瓷器运销海外,从长沙溯湘江进广西经兴安古灵渠,再由灵渠经漓江过平乐、昭平,下梧州,入珠江水系直达广州远销海外,是便捷的通道之一。”
那么,这条通道究竟是什么时候开通的呢?
众所周知,灵渠是秦始皇时期开凿的一项重大 ... 工程,也是迄今连接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唯一水上通道。要将长沙窑瓷器运到广州,就必须经过灵渠。然而,灵渠那时通航的情况又是怎样呢?据历史记载,“兴安……西十里有灵渠,引漓水,故秦史禄所凿,后废。宝历初,观察使李渤立斗门十八以通漕,俄又废。”其实,这段话中以“废”字概括灵渠千余年的通航情况是不准确的。远的不论,就是唐代当朝,宝历年间修浚之前,灵渠也还在发挥着重要的 ... 运输任务。只是“江流且溃,渠道遂浅”,需要十几户人家拉一条船的纤,一点点地在灵渠中挪进。每逢中央 ... 命令运送军需物资,当地百姓都闻风而逃,官府则四处捉拿,百姓苦不堪言。可见,灵渠的通航还是一直都有,就是通航难度太大。以此推想,长沙窑瓷器那时应当还没有经过灵渠往广州。
唐朝修浚灵渠者为宝历初年的桂管观察使、桂州刺史李渤,他自宝历元年(825年)正月出任此职,宝历二年离开桂州。上任之后就对灵渠“重为疏引,仍增旧迹,以利行舟”。可惜的是,承办这项工程的官吏偷工减料,以碎石铺堤,散木做拦水斗门,搞了一个 ... 的面子工程。李刺史一走,没几年,灵渠的通行又恢复到从前的那种境况了,史书简而言之“俄又废”。而此时已近晚唐时期,唐王朝的控制力大为削弱,各地战事频繁,两广和云贵的地方 ... 及少数民族不时发生叛乱,朝廷欲镇压, ... 上对灵渠的依赖就更胜往日,朝廷下令通过灵渠运送物质的命令更是急如星火,以至于征用的劳役远远超过宝历年以前,当地百姓为此“肤革赢腊,手足胼胝”,有的活活累死,有的逃出桂州,背井离乡,留在本地的只有百分之二三十了。
灵渠的实用价值及李渤修浚后的效果是时人共见的,但凡政治上希望有所建树的官吏任职桂州,都会面对灵渠通航难的政治、社会问题,并力图解决。但宝历年后任职干桂管观察使、桂州刺史的官员如走马灯般调换,时间最长的也没有超过三年,灵渠航运壅塞如故。直到成通九年(868年)七月,桂州刺史鱼孟威上任。“备观其事,试询左右”,了解灵渠的情况和症结所在。他在调查中发现,有一个叫刘君素的小军官十分熟悉灵渠,后来就委任他为修浚灵渠的总指挥。在解决修浚资金的问题上,鱼孟威想出了一个前人没有用过的好办法,以“皆招求羡财,标求善价,以佣愿者”的招商引资办法解决了资金问题。修浚工程的质量也是要求严格,还疏浚渠道,增配水流量。经一年多的施工,灵渠从成通十年开始,“渠遂汹涌。虽百斛大舸,一夫可涉。”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两点:其一,灵渠在成通十年前是官府管理的 ... 运输通道,民间难得使用;成通十年后,民间资本进入灵渠工程,官、商开始共用这条通道。其二,成通十年前,过往灵渠的船只需要大量的劳役拉纤,只有依靠官府的强制力才能够通行,代价极大;成通十年后,载重一吨半到两吨的船只需一人操作即可经过灵渠,运输成本大为降低。至此,长沙窑瓷何时经灵渠下广州去海外的问题可以得出结论,即应在唐成通十年后。在此之前,因长沙窑瓷器不是 ... 物资,官方不会动用力量强制民众去拉纤运送长沙窑瓷器。成通十年后,官民合用灵渠,长沙窑的瓷器才能得以经灵渠下广州。
根据这个结论,我们可以大胆推测“黑石号”启航的地点和大致时间。“黑石号”上的彩绘瓷器不像船上其他长沙窑单色釉瓷器那样散落在海底,而是装在广州出产的大缸里,显而易见此船到过广州。因瓷器装卸中容易破损,因此,由扬州或宁波装载瓷器到广州再重新装卸的可能性不大,从广州直接装运才是合理的解释。广州的长沙窑瓷器只有在唐成通十年后才经灵渠到广州,所以,满载长沙窑瓷器的“黑石号”应当是成通十年后从广州启航远行,中途失事后沉于印度尼西亚黑石礁附近海底。
广西的藏友在桂林的市场上发现长沙窑瓷器,这是一件合情合理的事。从唐至德元年(756年)开始,桂林就成为相当于今天的省会城市,经济上远比其他地方发达,即使灵渠没有通航,长沙窑瓷器也能够溯湘江抵灵渠然后走陆路到桂林等地,只是成本较高,所以桂林出土的早期长沙窑瓷器有些便作为贵重之物用来殉葬。
摘自:《收藏》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xi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