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古代的“法治”理想与“劲士”精神

中华法律文化精华的内容十分丰富,其中就包含古代“法治”理想和“劲士”精神。

古代的“法治”理想

“法治”理想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是我国古代社会大变革的时代。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表现为以周天子为代表的国家权威日益衰弱,以礼为基础的社会秩序岌岌可危。加之社会动荡,战争频发,给人民带来极大困苦。为了解决现实问题,当时的诸家学派都提出自己的主张。孔孟儒家提倡通过实施“德治”“仁政”以重建西周的宗法贵族政体,老子道家主张“清静无为”以实现社会安定,墨家则“尚同于天子”来结束“若禽兽然”的纷争,法家则主张通过变法实行“法治”来统一天下。

法家“以法治国”的“法治”理想在法家著述中得到充分的表述。如《商君书》:“据法而治”(《更法》),“缘法而治”(《君臣》),“垂法而治”(《壹言》),“任法而治”(《慎法》);又如,“事断于法”(《慎子·君人》),“以法治国”(《管子·明法》),“以法为本”(《韩非子·饰邪》),等等。“法治”一词已经呼之欲出了。在法家心目中,“法治”作为一种理想,其主要精神就是“法的统治”。如《管子·任法》:“夫生法者君也,守法者臣也,法于法者民也。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此谓为大治”;《管子·法法》:“不为君欲变其令,令尊于君”;《管子·明法解》:“法者,天下之程式也,万事之仪表也”;《商君书·修权》:“法者,国之权衡也”;《商君书·壹言》:“言不中法者不听也,行不中法者不高也,事不中法者不为也”;《韩非子·定法》:“明主之国,令者言最贵者也,法者事最适者也。言不二贵,法不两适。故言行不轨于法令者必禁”;等等。法家的“法治”作为一种理论以历史进化论、“好利恶害”的人性论、个人与国家相结合的功利主义等观点作为论据。“法治”作为一种治国手段,是通过“赏罚二柄”来实现的。为此,必须拥有完善的立法,并公布成文法,“使吏非法无以守,则虽巧不得为奸”,“使万民皆知所避就,避祸就福,而皆以自治也”,使“吏不敢以非法遇民,民不敢犯法以干法官”,等等。

法家的“法治”理想以实现“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的法治社会为目标,它由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来论证其合理性和必然性,并且由一个宏观的施政设计来指导实践。首先,通过变法,建立集权君主政体,在君主领导下实行“以法治国”。包括立法——制定成文法,用法律管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司法——实施成文法,进行法律宣传,普及法律知识,进行职业培训,推动移风易俗。通过赏罚二柄,奖耕战,富国强兵,统一天下。

经历了两千余年的古代社会,法家的“法治”思想始终保持着自己的存在。“法治”的五项基本原则也没有改变:“法治”的第一个原则是属于政体性的,即建立和维护集权君主政体;“法治”的第二个原则是属于法体(法律实践活动的宏观样式)的,即严格实施国家统一制定并颁行的“皆有法式”的成文法;“法治”的第三个原则是用详细的法律条文严格制约官吏的施政行为,杜绝其对上的“欺君”和对下的“渔民”行径,以保证法律在空间和时间上的一致性;“法治”的第四个原则是强调法律实践的专业性和职业性,法律像儒家经典一样值得去研究和实践,比如,古代的证据制度和法医学是古代法学的重要成果;“法治”的第五个原则是倡导法官忠于国家和法律,不与特殊利益者同流合污,敢于同违法行为进行斗争,必要时不惜以身殉职。

忠于法律、严格执法的“劲士”精神

战国、秦朝是我国中央集权官僚政体确立的时代。它酿造了几宗重要的文化思想:一是“尊君尚法”的思想理论,二是“事皆决于法”的成文法体系,三是忠于法律、严格执法的“劲士”精神。

所谓“劲士”精神,是指执法守职之吏心存法律,严格依法办事,不畏权贵,不徇私情,不记个人得失,忠于职守的风格和情操。其内涵是:忠于国家,忠于君主,忠于法律,依法办事,敢于同违法行为作斗争。劲士又称“端直之士”“能法之士”“智术之士”“法术之士”。先秦古籍对此论述颇多。如《商君书·修权》:“君好法则端直之士在前”;《庄子·天下》:“以法为分,以名为表,以参为验,以稽为决,其数一二三四是也,百官以此相齿”;《管子·君臣下》:“据法而不阿,上以匡主之过,下以振民之病者,忠臣之所行也”;《韩非子·孤愤》:“能法之士必强毅而劲直,不劲直不能矫奸”,“智术之士明察,且烛重人之阴情;能法之士劲直,且矫重人之奸行”;《诡使》:“据法直言,名刑相当,循绳墨,诛奸人,所以为上治也”;《荀子·儒效》:“行法志坚,不以私欲乱所闻,如是,则可谓劲士矣。”

“劲士”精神不仅渊源与远古文化,而且直接源于春秋法律实践活动出现的新风气。首先,“劲士”精神来源于遵从占卜的“书法不隐”“以死奋笔”的直史精神。其次,“劲士”精神来源于是有令必行的军法精神。再次,“劲士”精神来源于忠于社稷“大义灭亲”的无私精神。最后,“劲士”精神来源于忠于法律,依法裁断的司法精神。

春秋战国以后,随着集权官僚政体的发展,形成了尊君精神。国家的核心是君主,他掌握最高权力,所有官僚由君主委派,并向君主直接负责。这种政体要求臣民对君主无条件服从和效忠。这种以集权君主为对象的“忠君”思想是在“亲亲”的宗法礼治思想的废墟上确立并发展起来的。“忠君”思想在社会生活领域的折射,便是“士为知己者死”的侠义精神。

“劲士”精神的承载者是秦代所谓“良吏”和“循吏”。《睡虎地秦墓竹简·为吏之道》:“凡为吏之道,必精洁正直,慎谨坚固,审悉毋私,微密纤察,安静毋苛,审当赏罚。严刚毋暴,廉而毋刖,毋复期胜,毋以忿怨决。宽俗(容)忠信,和平毋怨,悔过勿重。兹(慈)下勿陵,敬上勿犯,听间(谏)勿塞。”并列举了官吏的五大善行:“忠信敬上,清廉毋谤,举事审当,喜为善行,恭敬多让。”两汉“循吏”与“良吏”的形象大致相同,甚至有些严格司法的“酷吏”亦应归于“良吏”。这些“良吏”在百姓心目中就是“清官”。

“清官”是中国古代民间对品行清廉、公正,守法持正,刚直不阿,执法如山的司法官吏的美称。如西汉的张釋之审理百姓“犯跸”案,盗皇陵玉环案。再如张釋之依法判刑,汉文帝以为太轻,十分恼怒。张釋之说,我是皇帝委任的司法官吏,你是皇帝,你可以自己审理,但是你既然让我审,我必须按照法律规定判决,我审理案件只服从法律。西汉的郅都,敢于直谏,公廉,执法不避权贵;西汉张汤,官至三公,被诬陷入罪,自杀,死后家产仅总值不过五百金,都是所得奉赐之物;尹齐病死后,家产不值五十金。其中,最著名者就是宋代的包拯,他不畏权贵、执法如山、严惩贪官、为民雪冤、断案清正的事迹被后人以戏曲、小说等形式热情讴歌,在民间广为流传,世人称为“包青天”。还有明代的海瑞。他生活在明朝从全盛走向衰败、贪污成风的时代,为官18年,以自奉节俭、力矫旧弊、刚正廉洁、不畏强权、执法如山而著称,明末时家喻户晓,人称“海青天”。但是,在集权君主政体下,劲士、良吏、清官往往不得善终。因为,在皇帝周围总是簇拥着一大批既得利益集团,他们有太多私利需要保护,他们又有太多手段得以上下其手。在这种政治环境中,忠贞之士安能不危!故历经数次变法的商鞅慨叹道:“法之不行,自上犯之”;韩非亦谓:“智法之士与当塗之人不可两存之仇也”。然而,历代的变法和中兴都离不开“劲士”的冲锋陷阵甚至英勇捐躯。

秦汉以降,虽经世代变迁、王朝更迭,“劲士”精神并未衰绝。“劲士”精神所体现的严于执法、嫉恶如仇、不避权贵的品性,为历代良吏所继承和发扬。“劲士”精神因深深植入忠君尚法的传统意识而演化成为人之道和行为模式,从而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正是仰仗着这种“劲士”精神,中国古代成文法传统才得以维系和完善,进而维护着统一的泱泱大国的生存与发展。(检察日报 山东大学法学院 武树臣)

古代的“法治”理想与“劲士”精神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成色不足的「 ”忠烈”,「 ”二元君主观”视角下的庞德评价

    在《三国志》中,庞德以「”忠烈”的形象出现。在他的本传中,毫不夸张地说,有三分之二的内容都和他的「”忠烈”有关,如果单从比例上来说,甚至超过另外一位以「”忠”闻名的人物关羽。在提到他的儿子庞会时,也被称为「”忠壮勇烈”「”有父风”。然而我们稍作留意,就不难发现这其中叙事的逻辑问题。首先庞会被称为「”忠壮勇烈”,援引的事迹却是他不支持诸葛诞,众所周知诸葛诞淮南起兵反对的是篡夺曹魏的司马氏。由此观之,

  2. 欧洲的国王都穿些什么?从什么时候开始用军服取代礼服?

    作者:高林桑如果我们可以确定路易十四时代君主和贵族已经在穿军服了,那么为什么我们还会觉得君王的打扮是在18世纪被军服取代的呢?在很多人的印象里,18世纪欧洲王室的男性画像的穿着基本都是华丽丽的礼服,19世纪却以军服为主。这种审美风格的变化缘何而来?首先我们得考虑宫廷礼服是什么?

  3. 一生几乎没有打赢过官司的传奇律师—张思之

    提起张思之先生,恐怕现在并没有多少人知道。作为律师,张思之并不特别为公众所知,所办案件也多因敏感而少有公开,更不为媒体报道。

  4. 官场上没有永远的朋友,祸患常在片刻之间,这是形势的必然

    官场上没有永远的朋友,祸患常在片刻之间,这是形势的必然,有智能的人对此不能松懈。预料敌人能达到远处,必须要在今天谋划;铲除贼人要达到全歼,他的谋划就不能有所忌讳。欺骗君主是大罪,把这个罪名强加在别人身上他就不能幸免;破坏法律不能宽容,放纵他以致出生祸乱才加以惩罚。设定一个荒谬的说法诬指是他说的,这最能增加人们的厌恶。

  5. 盘点一下-英国历史上的「 ”都铎王朝”

    《时代周刊》曾刊文道:「”如果16世纪有八卦小报,亨利八世一定是每期的封面人物。”的确,这位才华横溢且私欲膨胀的英国国王,一生娶了六个妻子,在历史上曾留下无数瞩目的争议。报道的这位君主正是都铎王朝中重要人物之一。王朝的主要介绍:都铎王朝(英语:Tudordynasty)(1485年-1603年),是在亨利七世1485年入主英格兰、威尔士和爱尔兰后,所开创的一个王朝,统治英格兰王国及其属土周围地区。

  6. 晋国君主的权威,在晋国卿大夫一次又一次的拉扯中,不断地衰退

    晋文公之后,晋国维持了一段短暂的和平时期。他传位给晋襄公,但是在晋襄公死后,晋国在继承方面又发生了问题。

  7. 揭秘:中国《继承法》诞生的背后,有这样一个故事

    张荆律师告诉记者:没有当事人自己的事前安排,在继承法也没有出台的情况下,当时是没有关于法定继承代位继承的先例。像曾昭抡这样没有孩子,却有这么多的财产,再加上曾先生和他的妻子两边的亲属又都比较多,这就凸显出来我们的继承法其实是一个缺位的空白的状况。1985年10月1日,《继承法》正式实施,为了更好地保护公民将私有财产合法继承给子女和其他亲属的权利,《继承法》确立了四项原则。

  8. 《1984》:谁控制了过去,谁就控制了未来?

    「”谁控制了过去,谁就控制了未来;谁控制了现在,谁就控制了过去。”《1984》中的极权国家通过改写历史控制国民的心智,这一情节夸张地体现了历史塑造政治认同的作用。古往今来,各派政治力量争夺历史话语权的故事时有发生。纪念碑、回忆录和教科书,都可以把某种特定的历史叙述记录下来,传诸后世,从而影响后人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评判。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那些精心打造的东西可能湮没无闻,那些被前人冷落的东西也可能

  9. 外刊扫描|谁控制了过去,谁就控制了未来?

    整理、编译:宋舒杨《东方历史评论》微信公号:ohistory「”谁控制了过去,谁就控制了未来;谁控制了现在,谁就控制了过去。”《1984》中的极权国家通过改写历史控制国民的心智,这一情节夸张地体现了历史塑造政治认同的作用。古往今来,各派政治力量争夺历史话语权的故事时有发生。纪念碑、回忆录和教科书,都可以把某种特定的历史叙述记录下来,传诸后世,从而影响后人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评判。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

  10. 穷兵黩武的罗马:外战内行,内战也内行?

    又经过200年的盛世,五贤帝时代结束之后,罗马堕入了深渊:内战。那我们就得追问,为什么繁荣的罗马会陷入内战。也就是说,罗马不仅靠武力起家,而且靠武力成长。马略的重大贡献是他改革了罗马的军制,改革最明显的效果是,罗马军队的战斗力大大提高,改革最明显的恶果是,军队私有化。事后来看,马略改革确实达到了目的,提高了罗马军队的稳定性和战斗力,罗马战无不胜的神话可以继续下去了。

随机推荐

  1. 痛定思痛是什么意思?

    【拼音】tòngdìngsītòng【解释】指悲痛的心情平静以后,再追想当时所受的痛苦。常含有警惕未来之意。【出处】唐·韩愈《与李翱书》:“今而思之,如痛定之人,思当痛之时,不知何能自处也。”【例子】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痛定思痛,痛何如哉!(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相关】百度“痛定思痛”

  2. 晒蜡烛的持律法师

    经过中午这一晒,把油都晒化了,就剩下蜡烛的芯子。持律师就到谛老那里先顶礼,然后谛老问他怎么回事,从哪来。以后真的兑现了:持律法师在讲经的时候,原来的这个维那还真的给他做维那。那你看看,持律法师这么一个愚笨的人,为什么能成为一个大法师?最后持律法师临往生的时候,是预知时至的,还有种种瑞相的。

  3. 孕妇梦见买虾

    周公解梦孕妇梦见买虾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孕妇梦到买虾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4. 婚礼贺词大全

    婚礼贺词大全1、恭喜你们步入爱的殿堂。恩爱共缠绵,福禄寿相同。祝福你新婚大吉,生活如意。相拥至耋耄,恩爱相不负。时举金婚礼,福禄寿同祝。

  5. 敬贤爱士的意思及成语解释 | 成语大全

    中文发音:jìngxiánàishì。

  6. 最后一剂药

    最后一剂药作者:王立齐>>刘一忠世代行医,与师弟李世仁一起经营江浙一带最有名的医馆。一摸脉象,他大惊失色,赵天飞的五脏六腑均已破裂。>>>>临走前刘一忠嘱咐女儿:“把我配的药给赵天飞煎服。等我回来给他吃最后一剂药即可痊愈。”在给赵天飞把完脉后,李一忠心中十分诧异:自己还未给他服用最后一剂药,怎么就痊愈了?他百般辩解也无济于事,最后吃了一顿板子被拖进了大牢。

  7. 炊烟的味道

    炊烟的味道  “很喜欢炊烟的味道!”一位萍水相逢的朋友说。她说出了我心底的话。炊烟的味道,就是家的味道。  我爱曲曲弯弯从村落农家升起的炊烟,更爱炊烟的味道。  每次乘车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总是会经过很多村庄。我总是会睁大眼睛,很惬意地欣赏村庄。瓦房、村鸡、村狗、牛...

  8. 杨婕妤是什么地位?是后宫最神秘的女人

    很多人都不了解唐太宗的一个妃嫔,看起来地位不高,却是后宫最神秘的女人,接下来跟着历史新知小编一起欣赏。>关于杨婕妤这个神秘女子的身份,其实应该和另外一个后宫神秘女子联系起来,她就是杨贵妃。因此,杨氏这个称号,很可能是她去世后获得的追封。杨婕妤生下李福之后,地位可能经过了晋升,但资料缺失,后来唐太宗驾崩后,李福就藩,杨婕妤便被尊为赵国太妃,死后追封为贵妃。

  9. 小海兔的故事

    每次公主踏上宫殿的顶楼,放眼四方,整个王国尽在她的眼下。不久宫廷里来了三兄弟,声称想试试自己的运气。年青人只得也跟着跳入水中,马上变成了一只小海兔。商人来到城里,展出了这只小动物。商人在把小海兔交给公主前,对小海兔说:“等公主走到窗前时,赶快爬到她辫子下。”夜晚,海兔立刻奔向商人。年轻人径直来到宫廷,公主早就在那儿等着他了,从此她接受了命运的安排。

  10. 最唯美的 ... 说说心情短语 也许最好的方式就是放手-感人的情话

    幸福是生生不息却难以触及的远。如果很爱却让大家都痛苦,也许最好的方式就是放手,给对方一个空间。有些话不知从何说起,不如不说;有些秘密只能藏在心底,独自承担。有些事情就不要拆穿了,我没有说谎,那是爱情在说谎。当物是、加上人非。当感情、变成疲惫。两个人过,誓言承诺。他是你最甜蜜,最甜蜜的负荷。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