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乾隆大藏经

  《干隆版大藏经》为清代官刻汉文大藏经,亦称《清藏》,又因经页边栏饰以龙纹名《龙藏》。它始刻于清雍正十一年(1733),完成于干隆三年(1738),是我国历代官刻大藏经极为重要的一部。全藏共收录经、律、论、杂著等1669部,7168卷,共用经版79036块。该藏是在明朝《永乐北藏》基础上编较而成的,全藏分正续两部分,正藏485函,内容完全和《永乐北藏》相同;续藏239函,内容较《永乐北藏》有所增减。

  《干隆版大藏经》的编刊工程浩大,负责其事的官员、学者、高僧等达60余人,监造人员80余人,还募集刻字、刷印和装帧等优秀工匠860余人,历时6年完成。全藏字体秀丽,镌刻精湛,如出一人;佛像等图版以白描手法绘刻,庄严而不失生动。初印104部,颁赐各地禅院。此后至民国年间,又陆续刷印了数十部,共印行150余部。自宋至清,木刻汉文大藏各代频出,唯有《龙藏》经版保存至今,其印本完整者亦极鲜见,因此,它在世界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本站为《干隆版大藏经》的简体中文网络版网站,数据源自http://www。qldzj。com。cn,模板采用白玛若拙的藏经模板,经过佛缘网站的相关人员精心整理而成,在此特别鸣谢。我们的宗旨是提倡直接阅读佛经律论原典。经努力已完成前十六部分的整理录入工作,第十七部分《此土著述》有部分留待今后录入,目前本站已进入整理标点和较对阶段。欢迎大家阅读已校对经典,如发现错误,请发邮件到cnfoyuan@126。com告知。希望本站的建立,能为大家“开佛知见、示佛知见、悟佛知见、入佛知见”提供机缘。

  大藏经相关知识

  现在,在佛教的诞生地印度次大陆,佛教原典已荡然无存。佛教一些重要典籍却借助汉文译本保存了下来,流传及作者时代历历分明,这是中国文明对世界文化的一大贡献。

  国内刻本 宋开宝刊蜀本大藏经简称开宝藏或蜀本藏。这是中国第一部刻本大藏,现在无全本,流传的零卷也极少。《佛祖统记》卷四三宋太祖开宝四年(971)记云:“敕高品、张从信往益州雕大藏经板”。又太宗太平兴国八年(983)记云:“成都先奉太祖敕造大藏经,板成进上。”据《北山录》卷十注及《佛祖历代通载》卷一八记其板数凡十三万余板。日本《元亨释书》卷一六记日本一条天皇永延元年(987)奝然赍此藏经还日本,当时总数5048卷。云其后屡经添补,最后积至 653帙,六千六百余卷之多。装潢全是卷子式,每板23行,每行14字或15字。《佛祖统记》卷四五真宗天禧三年记:“十一年东女真国人贡,乞赐大藏经,诏给与之”又卷四六仁宗嘉佑三年记:[西夏国奏国内新建伽蓝,乞赐大藏经,诏许之。”是知此藏在当时流布区域颇广。

  宋婺州开元寺大藏经婺州是今浙江金华县。此藏今不传。仅杨亿《武夷新集》卷六有太宗至道初于婺州开元寺印大藏之说而已。

  宋契丹本大藏经即是辽国所刻,简称契丹藏或辽本大藏(按:近年在山西应县木塔发现少数残卷)。其开雕年月,据辽僧觉苑《大日经义释演秘钞序》云:“自我大辽兴宗御宇,志弘藏教,欲及遐迩,敕尽雕镂,须人详勘。”《高丽史》卷八云:“文宗十七年癸卯(即辽道宗清宁九年,宋仁宗嘉佑八年,公元1063)三月契丹送大藏经至,王备法驾迎于西郊。”由此可以考知契丹藏始刻于兴宗,而完成于道宗之初。《金石萃编》卷一五三载志延《阳台山清水院创造藏经记》云:“印大藏经凡五百七十九帙。”比宋开宝藏之480帙实增加97帙。日本《东文选》卷一一二所载释宓庵《丹本大藏庆赞疏》称其“帙简部轻,函未盈于二百;纸薄字密,册不满于一千;殆非人功所成,似借神巧而就”。可以推测契丹本大藏,一部分是小字密行的。

  宋福州东禅等觉院大藏经此藏世简称崇宁万寿大藏或福州藏,东禅院本。是东禅等觉院住持冲真发起,创建印藏经院,以神宗元丰初(1078)开始(此藏题记最早的是元丰三年,但筹募想在此以前),经慧荣、冲真、智业、了元、智贤、契璋、普明等募集众缘,至徽宗崇宁二年(1103)始完成。今世所传东禅院本《华严经》卷八○题云:“福州东禅等觉院住持慧空大师冲真于元丰三年庚申岁谨募众缘,开大藏经板一副,上祝今上皇帝圣寿无穷、国泰民安、法轮常转。”又《大般若经》题云:“于是亲为都大劝首,于福州东禅院劝请僧慧荣、冲真、智贤、普明等募众缘,雕造大藏经板,及建立藏院一所,至崇宁二年冬方始成就。’全藏自天字函至重字函,凡479函;与《开元释教录略出》所载大致相同,微有变更,并依《贞元新定目录》增入十经。但其后又陆续增刻开元以后入藏诸经。以诸经跋记考之,自元丰三年迄南宋孝宗淳熙二年总凡97 年间,先后共刻成580函,1440部,6108卷。板式是梵夹式,半页六行,每行十七字,每函附音释一帖。但自更字函以下十函,天台宗章疏是每行十九字。

  宋福州开元寺大藏经此藏世简称毗卢大藏,开元寺本,也称福州藏。福州两藏,国内已无全本,日本所存福州藏多是两藏配合而成。据此藏中《唐译华严经》卷八题记云:“福州众缘寄开元寺,雕经都会蔡俊臣、陈询、陈靖、刘渐,与证会住持沙门本明,恭为今上皇帝祝延圣寿,文武官僚同资禄位,雕造毗卢大藏经印板一副,计五百余函,时政和壬辰岁月日,劝缘沙门本悟谨题。”又谓字函《分别功德论》卷中题云:“福州开元寺住持僧传法慧海大师惟冲谨募开封府……从四百一函起,取至周圆。”又图字函《杂譬喻经》题云:“入内内侍省东头供奉宣干,办应天启运宫奉迎所武师说,恭为今上皇帝祝延圣寿,谨施俸资雕造毗卢大藏经板泾字至图字一十函。时绍兴戊辰闰八月日,福州开元禅寺住持传法慧通大师了一题。”又弁字函《华严经音义》卷上题云:“敷文阁直学士左朝议大夫川府路都钤辖安抚使知涂们军州提举学事兼管内劝农使赐紫金鱼袋冯楫,恭为今上皇帝祝延圣寿,舍俸添镂经板三十函补足毗卢大藏,永冀流通。劝缘福州开元禅寺住持慧通大师了一题。”统检全藏刊刻题记,自天字至勿字凡564函,始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迄宋高宗绍兴二十一年(1151)凡四十年而后完成。全藏总为595函,1451部,6132卷。板式及书体与东禅院板相同,不及思溪藏的精巧。

  宋安吉州思溪圆觉院、资福禅寺大藏经安吉州即今浙江吴兴。此藏世简称思溪藏或湖州本、浙本、南宋本。依此本题记是湖州王永从等发愿,净梵、怀琛等劝缘,于思溪圆觉院刻板。宋高宗绍兴二年(1132)刻成,550函。其开刻年月或在北宋时已经开始。前松坡图书馆藏有此藏,是清末杨守敬使日本时购回,今并归北京图书馆。此藏履字函《长阿含经》卷二二题云:“大宋国……王永从,同妻恭严氏;弟忠翊郎永锡,妻顾氏;侄武功郎冲充,妻卜氏;从义郎冲彦,妻陈氏;男迪功郎冲元,妻真氏;保义郎冲和,妻吕氏与家眷等,恭为祝延今上皇帝圣躬万岁,利乐法界一切有情,谨护诚心捐舍家财,开镂大藏经板,总五百五拾函,永远印造流通。绍兴二年四月日谨题。雕板作头李孜、李敏,印经作头密荣,掌经沙门法己,对经沙门仲谦、行坚,干雕沙门法祚,对经慈觉大师静仁、慧觉大师道融、赐紫修敏,都对证湖州觉悟教院住持传天台祖教真悟大师宗鉴,劝缘平江府大慈院住持管内掌法传天台教说法大师净梵,都缘住持圆觉禅院传法沙门怀琛。”又风字函《妙法莲华经》卷七题云:“大宋国浙西路安吉州长兴县白乌乡奉三宝弟子因道舍财赎到法华经板七卷,舍入思溪圆觉禅院,补填大藏经字函……嘉熙三年(1238)二月日弟子因道政意旨。”

  又可字函《圆觉经》第二卷题云:“大寺大藏经仗蒙安抚大资相公赵给钱赎此经两序及诸经板字损失者重新刊补,务在流通佛教,利益群生。淳佑庚戌(1250)良月圆日住持释清穆谨题。”旧来传说圆觉院藏与资福寺藏是两个不同的刻本,而其中资福寺藏刊刻源流不明。今考思溪各本题记多与圆觉院有关,可见资福寺板实在就是圆觉院板。至于两寺的关系尚难考定。其板式与福州板相同而体裁精美过之。全藏自天字函至最字函凡599函1459部,5940卷。

  金解州天宁寺大藏经解州即今山西解县。此藏世久不知名,1936年始于山西赵城县广胜寺发现,因通称为金藏或赵城藏。明嘉兴藏的《刻藏缘起》中有陆光祖《募刻大藏经疏》,文中说“昔有女子崔法珍断臂募刻藏经,三十年始就绪。当时檀越有破产鬻儿应之者。圣朝道化宏广,越前朝远甚,岂无胜心豪杰乎!”又《金史纪事本末》卷三十中也说:“秘书省碑今在燕弘法寺……大定十八年潞州崔进女法珍,印经一藏进于朝,命圣安寺设坛为法珍授戒为比丘尼,二十三年赐紫衣宏教大师。明昌四年立碑石,秘书丞兼翰林修撰赵沨风记,翰林侍讲学士党怀英篆额。”由此可知此藏是崔法珍所创始。就藏中题记考之,如《大般若经》卷五九题云:“解州夏县古乡赵村王德并妻李氏同发虔诚,谨舍净财大藏经板会下施钱二千余贯……乙亥十二月八日奉佛弟子王德。”又《地藏十轮经》卷一、卷八、卷九有记云:“绛州太平县吴翼,奉为亡父吴海,特发虔心,谨就天宁寺开雕大藏经板会下雕《地藏十轮经》一部一十卷…大金贞元三年四月二十五日吴翼施。”由此可以证明,当时是在解州天宁寺,设立开雕大藏经板会主持其事的。题记之中所记刊刻年代最早的金皇统九年(1149)见日字帙《大般若经》卷八二未,文云:“浦州河津县第四都西母村,施雕大藏《般若经》囗卷,都维那毋戬,维那王行者,助缘维那等毋忧,薛谨(人名略),奉为报答天龙八部、四恩三有,法界众生同成佛果。皇统九年己巳岁。”最后为大定十二年(1173),雁字帙《大乘智印经》未,文云:“大定十二年三月日藏经会下重雕造。”其中间有天德、贞元、正隆、大定诸年号,历时三十年,亦与陆光祖之说相合。板式是复刻北宋开宝藏而增入若干经疏,装璜也是卷子式。全藏白天字函至几字函凡682帙。如与高丽藏对校,自天字函至毂字函凡510帙的编次全与丽藏相同;自振字函至世字函前半凡二帙半是丽藏所无;自世字函后半至貌字函凡67帙半,内容与丽藏同而编次有变易;自践字以下 101帙是丽藏所无,而与《至元法宝勘同录》大致符合。此经板雕刻在解州,但崔法珍既于大定十八年出家,又于二十三年赐紫及师号,其经板也就随之移入京师弘法寺。《金文最》卷一一一中有赵沨《济州普照寺照公禅师塔铭》,文中叙照公于大定二十九年在寺建立轮藏之事云:“闻京师弘法寺有藏经板,当往彼印之,即日启行,遂至其寺,凡用钱二百万有畸,得金文二全藏以归。一宝轮藏,黄卷赤轴,囗囗囗囗囗囗殿中安置壁藏,皆囗梵册,漆板金字以为严饰,庶几清众易于翻阅。”是照公所印两藏的装璜方式,一部是卷子式。一部是梵夹式。此板到元朝部分被毁,因有补刻之举。《辨伪录》卷四云:“大元启祚,眷意法门,太祖则明诏首班弘护兹道,太宗则试经造寺补雕藏经。”耶律楚材《湛然文集》卷一四中有《补大藏经板疏》云:“十年天下满兵埃,可惜金文半劫灰。欲剖微尘出经卷,随缘须动世间财。”《佛祖历代通载》卷二二亦引《弘教集》称元世祖尝因大都弘法寺旧藏经板校补印造颁行天下。是此藏经板确是移存入燕京弘法寺,元代曾经补刻。但是移存的经过难以详考了。

  宋平江府碛砂延圣院大藏经平江府是今江苏吴县,碛砂在吴县东南三十五里陈湖地方。此藏世简称碛砂藏或延圣寺藏,其藏经目录卷上有宋理宗端平元年(1234)识语,文云:“干缘僧善成、可南、法灯、法如、法界、法超、志圆同募,本院藏主法忠化到,小比丘善源书,劝缘大檀越成忠郎赵安国,都劝缘住持释法音。”就经中题记考之,创刻时代约在宝庆绍定之间(1225一1228)。全藏自天字函至合字函凡591函,1532 部,6362卷。板式全同湖州本。现存晋译《华严经》卷一五有记云:“资德大夫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左丞朱文清,同男显祖等施财命工刊造大藏经板一千卷,舍入平江路碛砂延圣寺永远流通功德,专为祝延圣躬万安。大德五年(1301)九月日提调刊板僧法雷谨题。”又《大宗地玄文本论》卷四有管主八题记云:“近见平江路碛砂延圣寺大藏经板未完,遂于大德十年(1306)闰正月为始,施财募缘节续雕行,已及一千余卷。”由此可知此藏虽创刻在南宋,而完成实在元代,或者是经过兵灾损失而元代补刻完足的。现在陕西西安存有此藏。

  元杭州路余杭县大普宁寺大藏经此藏世简称普宁藏或元藏。普宁寺为元代白云宗的寺院。其雕板为普宁寺住持道安、如一、如志、如贤等募缘,以思溪、福州二藏校勘付刊。始元世祖至元十四年(1277),迄至元二十七年(1290)雕造竣工。全藏自天字至约字凡558函,1430部,6004卷)。其中式字至遵字28函,秘密经部数未计在内。与思溪藏微有增减。板式每半页六行,每行十七字。雕工甚精,板式较宋板略狭小。

  元燕都弘法寺大藏经旧传有此藏。但金藏既曾移存弘法寺,且在元初补刻。昔时不知有金藏,所以只知有弘法藏,而不得其传本。今既发现金藏,则昔时所称元弘法藏应即是指金藏而言,未必另有其板。河北曲阳县元太祖二十二年,《觉辩大师(法)源公塔铭》中云:“都城弘法寺补修藏经板,以师为提领,三年雕全,师之力居多焉。”(见《曲阳县志》)但据至元二十四年撰《至元法宝勘同录》而论,似已就弘法寺藏补订增刊,别成一藏矣。 元铜板大藏经据《补续高僧传》卷一《法祯传》称:“英宗即位,将以大藏经治铜为板,而文多舛误。诏选天下名僧六十员雠校,师与湛堂、西谷五人为总督。”又黄缙的《金华黄先生文集》卷四一所载《荣禄大夫司空大都广寿禅寺住持长老佛心普慧大禅师北溪延公塔铭》也说:“英宗皇帝以禅师先朝旧德。每入见必赐坐,访以道要。命于永福寺与诸尊宿校勘三藏,将镂铜板以传后。”但是现在既无资料可考,当时曾否实际镂板,是否完成,均无从证明。

  明洪武本大藏经此即明南本大藏经的祖本,亦称初刻南藏。明洪武五年(1372)敕令于金陵蒋山寺开始点校藏经,至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刻成。板存金陵天禧寺,不久即被焚毁,所以世间流传极少。全藏约有1600余部,7000余卷,绝大部分是翻刻碛砂藏本。1934年在四川崇庆县上古寺发现此藏,共存678 函。板式每半页六行,每行十七字。现移藏于成都人民图书馆。

  明南本大藏经此即世所称南藏。明永乐中重刊洪武本,而略有更改,板存金陵报恩寺。创刻年代约在永乐十年至十五年(1412一1417),刊成在永乐十七年(1419)。据《大明三藏圣教南藏目录》卷未所附请经条例中云:“此据报恩寺藏经板一副看得,原系圣祖颁赐以广印行。”全藏自天字函至石字函凡636函,1610部,6331卷。板式每半页六行;每行十七字。 明北本大藏经世简称北藏。是明成祖永乐十九年(1421)为报皇考皇妣生育之恩所刻,英宗正统五年(1440)完成。《大明三藏圣教目录》中有明英宗正统御制藏经序云:“我皇曾祖太宗体天弘道高明广运圣武禅功纯仁至孝文皇帝德全仁圣,道法干坤……博采竺干之秘典,海藏之真诠。浩浩乎,穰穰乎,缮书刊梓,用广传施,功垂就绪,龙御陟遐。洪庆所贻,传序暨朕,恭嗣大宝,统理万邦。追惟圣孝之隆,敢忘继述之务。大藏诸经六百三十六函,通六千三百六十一卷,缄毕刊印,式遂流布。”卷数较南藏微增,编订亦互有出入,实有1621部。板式每半页五行,每行十二字或十七字。至神宗万历间,神宗母慈圣宣文明肃皇太后又续刻入藏诸集,自钜字至史字凡41函410卷。万历十二年神宗钦赐《御制续入藏经序》,总计本续凡677函及目录一函,此即《明史。艺文志》所称:“释藏目录四卷,佛经六百七十八函”是也。

  明武林方册大藏经此藏今不传,详清无考。仅据嘉兴藏《刻藏缘起》中所载道开《募刻大藏文》中有云:“太祖高皇帝既刻全藏于金陵,太宗文皇复镂善梓于北京……后浙之武林仰承风德,更造方册。历岁既久,其刻遂湮。”又《杭州府志》余杭县化城寺纪云:“万历中僧法锁主刻藏议,藏置化城,募金恢复。英方伯捐俸造藏板房二十余间。”武林为今杭州,化城又称恢复,此者是一是二,均难考定。

  明嘉兴楞严寺方册本大藏经世简称嘉兴藏,又称万历藏或径山藏,是密藏、道开等发愿,于万历未年于嘉禾(今浙江嘉兴)楞严寺所创刻,刻板地址多分在杭之径山。万历八年(1580)道开南游,始发刻藏大愿,十四年春于长安与居士十人商募缘事,自定北、南、旧三藏对校之则。初与幻予在五台山紫霞谷妙德庵开始,真可、德清及诸居士援助之。嗣于万历二十二年(1594)南迁杭之径山寂照庵。继而道开示寂,幻予代之。又二年,幻予亦示寂,后继其事者交迭相代,至弘光元年(1644)刻成。《刻藏缘起》中万历十四年冯梦祯《刻大藏缘起》云:“宋元间除京板外,如平江之碛砂,吴兴之某寺,越之某寺、某寺等俱有藏板,不啻七八副,法道之盛此其一端。迨国朝仅有两京之板而诸方之板尽废。北板稍精而藏于禁中,请印甚难。今江南诸刹所有皆景泰间敕赐物也。南板印造虽易而讹谬颇多,愈改愈甚,几不成读。然印造装璜,其价亦百金以上。以故山陬海隅,穷乡下邑,终年不见藏经者,可叹也。时密藏、开师、尚书五台陆公与梦祯等,商及此事,不觉慨然堕泪,因记碛砂藏板缘始于弘道尼断臂募化。弘道化后,其徒复断臂继之,更三世其愿始满。吾侪丈夫不能深心荷担大法,镂板流通,反一女子之不若,即生清世,遇佛乘,空手入宝山,

  宁不愧死。遂合掌向佛,愿尽命为期,了此一段公案。又念梵夹烦重,愿易为方册。可省简帙十之七,而印造装璜之费不过四十余金。”全藏编次全依北藏,未附北藏缺而南藏所收者四部。总有210函,1654部,6930卷。板式每页二十行,每行二十字,其目录名曰《藏经板直画一目录》,于每经名下注明每部流通价值。后至清康熙五年,又续集明清两代大德撰述如经疏、宗典、语录、史传、杂集等书,印雕成绩藏经95函,248部,约3800卷。又续藏经47函, 239部,约1880卷。续藏第84函《颛愚和尚语录》卷七有《刻方册藏经目录序》,文中称初发手于五台妙德庵,已刻就数百卷。顾冰雪积岁,恐侵及板,移于杭之径山。自紫柏老人去后,四方刻资亦微。因就施者之力,任力刻之。于是四方有道力者随讨未刻目录,同式就梓。自癸卯岁(万历三十一年)至壬午岁(崇祯十五年)将四十年,梓未虚日,其事犹未竟。已刻者不及归山、未刻者懈不速完。时有利根上座遍讨径山、嘉兴、吴江、金坛诸处已刻成某某经律论、某某传疏记,录其名目卷帙板数一一查明。已刻者十之八九,未刻者十之一二,由此可知此藏原是散在各地所刻。

  清大藏经世简称龙藏。清世宗雍正十二年(1735)敕刻,至高宗干隆三年(1738)十二月竣工。全藏总计1669部,自天字函至机字函凡724函。始自《大般若经》以迄西士贤圣撰集,全依明北藏编次,此土着述互有增减。板式每半页五行,每行十七字。据《大清三藏圣教目录》所载,当时主持其事是和硕庄亲王允禄,和硕和亲王弘画,以及校阅官三八,监督九人,监造六十四人,总率四人,带领分析语录三人,带领校阅藏经三人,分领校阅六人,校阅三十八人。

  铅印频伽精舍大藏经此藏是清宣统元年(1909),至民国二年(1913)春,上海外商哈同出资所印,依据日本弘教书院缩刷藏经,而稍省略纂集音义等书约十部。字体较弘教藏稍大而排植错误甚多,且略去其校勘注,可谓取舍失当。全藏40函414册,凡1916都总8416卷。

  商务印书馆影印续藏经此是1922年用日本藏经书院续藏经影印。

  影印宋碛砂本大藏经此是据陕西西安开元、卧龙两寺所藏宋碛砂藏影印,凡593册,1532部,6362卷。原藏有残缺则取北京前松坡图书馆之宋思溪藏、番禺叶氏所藏宋景定陆道原本、南海康氏所藏元普宁藏、福州涌泉寺之元亦黑迷失本以及江苏南通狼山之明南藏补足之。自1931年10月创始,至1936年2 月完成,原藏有三种板:(1)自菜字至感字,又自约字至烦字是延圣院所募刻,始于宋雕四年(1231),迄元至治二年(1322)。(2)自天字至奈字是元至顺三年(1332)吴县妙严寺据延圣院及他藏《般若经》本复刊。(3)自武字至遵字是元松江僧录管主八所刊,始于元大德十年(1306),迄翌年十二月。其中有缺本11卷,因无补本,未曾补足。 国外刻本 高丽本大藏经世简称高丽藏,先后开雕板本有三:

  (一)原刻高丽官板大藏经。其开雕年代传说不一,一般认为高丽显宗时所刻,《大觉国师文集》卷一五所载《诸宗教藏雕印疏文》有云:“显宗雕五千轴之秘藏”。蔡忠顺撰《玄化寺碑阴文》亦云:显宗十一年(1020)顷,雕刻《大般若》、《华严》、《金光明》及《妙法莲华》四部大乘经。又《东国李柏国文集)卷七有重雕板,时之《大藏刻板君臣祈告文》称,显宗二年(1010)契丹兵来袭,为借佛力以攘斥之,开雕大藏经。嗣后经德宗、靖宗二代,以迄文宗末年方始完成,其板式即是复刻宋开宝藏。

  (二)高丽续藏经。高丽宣宗七年(1090)义天由宋请来诸宗章疏三千余卷,旁求日本及契丹诸作、编纂成《新编诸宗教藏总录》,住兴王寺,从而刻板,刊行四千卷,是为高丽续藏经。其板与大藏经板同藏符仁寺。高宗十九年(1232)罹元兵燹,被烧毁。

  (三)高丽再雕板大藏经。高麓高宗二十三年(1236)李奎报等为祈折伏蒙古,重兴雕板之业。总十五载,至高宗三十八年(1251)刻成。即是用原板复刻,是为高丽再雕板,特建板堂藏之。《高丽史》卷二四云:“壬子年城西门外大藏经板堂,率百官行香。显宗时,板本为壬辰蒙兵所毁,王与重臣更愿立都蓝,十六年功毕。”其板本后藏禅源寺。朝鲜太祖七年(1398)五月迁支天寺,翌午正月再移海印,以迄至今。全藏639函,1524郡,6558卷。

  日本弘安本大藏经此藏雕刻之详情不明。据现存弘安本《传法正宗记》有跋云:“日本国相州灵山寺续先师宴海未终愿,劝进沙门宝积,沙弥寂惠等谨题。今上皇帝,大皇太后,皇太后祝延圣寿,关东大将军家息灾延命,国泰民安,开镂大藏经印板副纳内。弘安十年(1287)丁亥九月日谨题。”又正安本《观无量寿经跋》云:“在弘安年中行圆上人承敕愿之旨,欲开一切经印板,而正安第二之历,林锺下旬之天,不终大功,遂归空寂。今十年依第三回之忌,知真为谢彼恩德,三部之妙典,五部之要义,抽恳棘开印板,是偏所备破追贲也。虽弘一部于秽界之内,期再会于净刹之月而已。正安四年(1302)壬寅六月二十一日沙门知真。”此二跋所叙人名先后不同。疑在当时发愿刻藏,未必遂完成其业。

  日本天海本大藏经世简称天海藏或宽永寺藏、东睿山藏。日本僧正天海受德川家光之请,于日本明天皇宽永十四年(1637)至后光明天皇庆安元年(1648)在江户宽永寺开雕,先后历十二年始成。全是活字板,板式大体仍仿思溪藏。装璜是梵夹式。全藏665函,1453部,6323卷。 日本黄檗山大藏经世简称铁眼藏或黄檗藏。是铁眼道光禅师于日本宇治黄檗山自灵元天皇宽文九年(1669)至天和元年(1681)所刻。全藏凡1618部, 7334卷。初在黄檗山创刻,隐元禅师请于寺内建筑宝藏院,为贮经板之所,别于京都置印房,从事刻工,广募有缘。时值饥馑,以所募财救济贫民,重更新劝募,先后三次,方始达成。今板存万福寺。此藏是复刻明万历嘉兴方册藏而有所增补,行式完全相同,因此错误脱落亦仍其旧。京都法然院忍微曾于宝永三年(1706)至七年,历时五载,用高丽藏三次复勘。又越前之顺艺亦于文政九年(1828)至天保七年(1836),经时十一载,亦三次用高丽藏校勘之。

  日本弘教书院大藏经此简称缩刷藏经或弘教藏。是日本明治十二年(1880)至十八年(1885)用铅字排印。以增上寺所藏高丽藏为底本,与宋、元、明藏校勘,标注其异同,加以句读,并互补遗缺。全藏40函1916部,8534卷。校勘尚称精审,可为研究之助。

  日本藏经书院大藏经此藏简称卍字藏,是日本明治三十五年(1902)至三十八年(1905)日本京都藏经院铅印,凡有36函,1622部,6992卷,原本是日僧忍微所校日本黄檗藏,加以训点;铅字较弘教藏为大。书成未久,藏经书院不戒于火,存书被毁,因此流传不多。

  日本藏经书院续藏经又称卍字续藏,共150函。是藏经书院于铅印黄檗藏完成之后,为纪念日俄战争阵亡将士,于日本明治三十八年(1905)至大正元年(1912)印行。内分一编、二编、二编乙共三编。总有十门:印度撰述有经、律、论、密经仪轨四部;支那撰述有大小乘释经、大小乘释律、大小乘释论、诸宗着述、礼忏、史传六部。收集约九百五十余人之着作,为书1756部,7144卷。支那撰述中,多是南北朝以至隋唐以来各宗名着而汉地久佚之本。但印行未久,藏经书院不戒于火,存书悉成灰烬,因此流传甚少。商务印书馆曾用原本影印,再次流通。

 

  日本大正新修大藏经简称大正藏。是日本高楠顺次郎与渡边海旭同发起,成立大正新修大藏经刊行会主持其事,自日本大正十三年(1924)至昭和九年(1934)完成。初次出版55函、为印度与支那撰述,即是正藏全部及选收藏经书院续藏经中一部分要籍。后又续出45函,其中日本着述30函、图像12函、目录3函。总成100函。前55函中分为阿含、本缘、般若、法华、华严、宝积、涅盘、大集、经集、密教、律、释经论、毗昙、中观、喻伽、论集、经疏、律疏、论疏、诸宗、史传、事汇、外教、目录等部。后30函中分续经疏、续律疏、续论疏、续诸宗、悉昙、古逸、疑似等部。总有3493部,13520卷。敦煌经卷古逸之本亦多收录。图像之中尤多名作。所惜者错字错句颇多,收续藏经中名着亦不完备,分类方法尚欠斟酌,此其缺点。

乾隆大藏经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梦见康熙皇帝

    周公解梦梦见康熙皇帝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康熙皇帝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2. 朱元璋画像的脸型为什么这么奇怪,是真长这样还是被人丑化

    朱元璋的样貌一直是比较受人关注的,主要有两种说法。一是他长得十分臭猫,鞋拔子脸型,面露凶光,而且脸上还麻子密集,另一种说法则是他长得十分端正,面相沉稳,给人威严的感觉。那么这两种说法究竟哪种更加准确呢?在史书中有着关于他相貌的记载,比如《太祖实录》和《明史》等书都夸他相貌英武。不过前一本书是在朱允炆时期撰写的,上面对于外貌就是夸他魁梧,主要还是在描写他的气质。

  3. 谁说正宫娘娘不吃香?这几位都是最受宠皇后

    北齐文宣帝皇后:李祖娥《北齐书·文宣李后传》描绘李祖娥是「”容德甚美”。清代鹅湖逸士的《老狐谈历代丽人记》中说「”高后李祖娥以秀慧而绝艳”,将李祖娥与西施、昭君、张嫣、张宝珠并称为中国历史上真正的「”五大美女”。鹅湖逸士认为李祖娥是「”不幸生于季世,又嫁高氏无礼之家,迭遭污辱,几至玉碎花残。”而后世却因此几乎忘记她的艳丽,其实李祖娥是「”秋波善睐,神光动人”,属于「”亘古所无,所谓横绝千古之丽也”

  4. 隋朝并非二世而亡,陏共有八位皇帝,有一位活得时间比 ... 长

    众所周知,秦朝和隋朝是历史上短命的大一统朝代,秦朝历秦始皇、秦二世,隋朝历隋文帝、隋炀帝,都只延续了两位君主,称之为「”二世而亡”。但是如果严格来说,秦朝和隋朝都不算是二世而亡,因为秦朝还有秦三世子婴,但子婴不称帝而称王,最后也是惨死项羽手中。至于隋朝,今天小编给读者们介绍「”隋三世”,从知名度上,隋三世没有秦三世高,但秦三世已经降为王,隋三世还是如假包换的皇帝,他就是隋恭帝杨侑。公元605年(大

  5. 真实「 ”余则成”:牛兰夫妇潜入上海,被捕后命运如何?

    作者:常辰哲声明:兵说原创,抄袭必究这对红色间谍,堪称现实版的「”余则成”夫妇。虽然看上去,这只是战争年代一个普通的间谍故事,因为在当时西方巡捕房和蒋氏大肆抓捕的背景下,无数革命者被捕遇害,他们的事情看上去似乎很普通。但是这起「”间谍案”,却几乎改变了历史走向。故事的开头很简单,也很偶然。1931年6月,新加坡,英国警察抓到了一个共产国际的联络员,约瑟夫。这个约瑟夫,是向马来西亚的同志转移经费的。

  6. 清朝有一位官员,只因为太清廉节俭,被贬谪回老家,后郁郁而终

    南朝齐丹徒县令沈赞之不愿意跟周围的同僚吃吃喝喝,因为总要花钱。他不愿意花公款,而自己的工资又经不起应酬往来,就干脆不跟人来往,也不请客送礼,公务之暇,就当宅男。这种人在官员队伍里太碍眼,也碍事儿。终于有一回,被人找了个茬儿,构陷入狱。

  7. 唐朝中期发生的一场藩镇叛乱,比「 ”安史之乱”更加严重

    唐朝中期曾爆发过一场险些导致大唐亡国的叛乱事件,那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安史之乱”。不过,就在「”安史之乱”结束二十年后,另一场后果更严重的叛乱事件又险些终结了唐王朝的统治,历史上将这次叛乱称为「”奉天之难”。公元779年,唐代宗李豫驾崩,时年37岁的皇太子李适继承皇位,是为唐德宗。唐德宗出生于公元742年(唐玄宗天宝元年),当时唐朝正处于鼎盛阶段,可后来的「”安史之乱”却彻底改变了唐朝的命运。

  8. 宋朝偷偷地「 ”使坏”,使契丹和西夏打起来,这就是「 ”以夷制夷”

    以夷制夷,利用强者和强者之间的矛盾,使其相互冲突,削弱其力量。用敌人来制服敌人,以期望坐享其成的思想。宋仁宗时期,在外交上就成功运用过这一策略,使得辽夏开战,两败俱伤。不过,这一切还得先从西夏建国说起。

  9. 此地是中国最早失去四百多年后又回归祖国的地方,历经曲折

    明朝最早来自欧洲的入侵者是葡萄牙。十五世纪未,葡萄牙殖民者经好望角到达印度西海岸,进而向东亚扩张。明代时借用...人对欧洲人的称谓,称他们为佛朗机国。

  10. 梁山一百零八好汉,谁可称为真正的英雄?不多,只有三位

    《水浒传》中的梁山一百零八好汉,一直以来都是被正面歌颂的对象,他们锄强扶弱,扶危济困,替天行道,谱写了一曲壮丽的好汉之歌。孙二娘暗害过路头陀只能算好汉,而称不上英雄的,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武松。武松血洗都监府如果连武松这样的好汉都无法入选英雄之列,那梁山好汉中又有谁可称得上真正的英雄呢?真正的英雄,一定能够忍辱负重。林冲被发配沧州之际,林娘子前来送行,夫妻两人感情深厚,难分难舍。

随机推荐

  1. 秦始皇的童年过的十分悲惨 他童年到底经历了什么

    在赵姬与吕不韦旧情复燃之后,嫪毐接替了吕不韦的位置,并且为秦始皇嬴政生了两个弟弟等等。可以说,秦始皇能够有如此成就,与他自身的努力是分不开的,虽然老天没有给他一个完整美好的童年,但是他就是靠自己的努力站在万人之上啊,并统一了天下。

  2. 梦见结婚没结成_梦见结婚没结成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结婚没结成

    梦见结婚没结成的历史新知:梦见结婚没结成,对他人的情感很难掩饰得了呢!怀孕的人梦见自己结婚没结成——预示生男,若八月则生女。做生意的人梦见自己结婚没结成——代表虽然进展慢,宜守旧,不可大投资,终有利。梦见坏牙掉了_梦见自己的坏牙掉了_孕妇梦见掉坏牙恋爱中的人梦见自己结婚没结成——说明互相尊重对方,谦虚有礼,婚姻有望。

  3. 狗咬吕洞宾的民间故事

    苟杳十分感激,牢记吕洞宾的话,整日刻苦读书。吕洞宾怕误了苟杳的前程,就婉言推托了。但苟杳得知后却动了心,可因自己吃住都靠吕洞宾,而吕洞宾又推托了此事,自己又有什么办法。尔后,苟杳夫妇便与吕洞宾一家洒泪而别,赴任去了。吕洞宾疑心苟杳不肯相帮。娘子扭身一看,惊恐万状,疑是鬼怪,经吕洞宾解释后才信。自此,狗咬(苟杳)吕洞宾——不识好人心,就在民间传开了。

  4. 女人最想要的是什么

    女人最想要的是什么   感悟精选一:   女人最想要的是什么   男人,告诉你女人真正要的是什么……   一个女人真正要的是什么?不是丰衣足食,也不是荣华富贵,而是在他哭的时候能有一个肩膀给他,不好躲开,晚上有个人抱着入睡,一分钟就能睡着的愉悦,就此而已。  ...

  5. 极度伤感的个性签名 要有多坚强,才敢念念不忘-感人的情话

    因为同一层次的人之间存在着对比利益的对比,而与陌生人不存在这方面的问题。她总以为去求别人是...的表现,她是永远不会求男人的。聪明的女人会知道什么时候该坚强,什么时候该示弱。

  6. 天气晚来秋

    天气晚来秋感悟一:天气晚来秋“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秋天,每到晚上,街道上的行人渐渐多起来。他们的精神、气质,引来闲散漫步的人们的纷纷关注。吟咏秋天的夜晚,王维追求的是佛性,享受的是隐逸的闲情;其他古代诗人抒发的是秋愁、秋怨。

  7. 梦见辅导员_周公解梦梦到辅导员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辅导员好不好

    做梦梦见辅导员好不好?梦见辅导员有现实的影响和反应,也有梦者的主观想象,请看下面由小编帮你整理的梦见辅导员的详细解说吧。梦见辅导员,预示工作或生活中会出现困扰。梦见向辅导员咨询事情,预示你的工作或生活中会出现困扰你的问题,一直难以解决,你迫切需要一个有经验的人给你意见。梦见辅导员的案例分析梦境描述:昨天晚上梦见了大学时的辅导员。

  8. 选字结尾的成语

    选字结尾的成语  第四个字是“ 选 ”的成语、最后一个字以“ 选 ”结尾的四字成语及解释:  青钱万选——比喻文章出众。  雀屏中选——雀屏:画有孔雀的门屏。指得选为女婿。  东床之选——指佳婿的人选。  金屋之选——指被贵人选为妻室。  一时之选——指某一时期的优秀人...

  9. 塞翁失马是什么意思?塞翁失马的历史典故

    塞翁失马的意思:塞:边界险要之处;翁:老头。>关于塞翁失马的历史典故战国时期,有位老汉住在与人相邻的边塞地区,他们一家人以养马为生,来来往往的过客都尊称他为“塞翁”。塞翁却不以为意,反而释怀地劝慰大伙:“各位有心了。丢了一匹马,不是什么大的损失,但谁知道它会不会带来好的结果呢?”而塞翁的独子因为是个跛子,免服兵役,所以也得以保全了自己的性命。

  10. 碘盐真的能防核辐射么?

    昨晚到现在,网上最热门的话题是碘盐,传说日本核辐射会污染海水导致以后生产的盐都无法食用,而且吃含碘的食用盐可防核辐射,于是市民们疯抢碘盐、碘药片。疯狂到什么程度,甚至又说连酱油都抢,我要劝一句,真的没必要。抢那么多盐,您准备一天吃几包呀?普及下碘和核辐射的知识,明白了道理就没人去抢盐了。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