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朱元璋扩大郭桓案的范围来惩治贪腐,并且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反贪腐

明太祖朱元璋,这是一个了不起的皇帝,从一个底层的贫民一跃成为大明的开国君主,这在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如果说哪一个皇帝的贡献最大,这个不好说。但是如果说哪一个皇帝的出身最卑微,那自然就是朱元璋了。 正是朱元璋出身底层,经历了元末战乱,民不聊生、特别是元朝末年政治腐朽, ... 横行,朱,各级官吏 ... 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所以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以后,十分注重这方面的建设。朱元璋一方面提倡廉洁,要求各级官吏遵纪守法,廉政爱民 。另一方面对于官吏贪腐采用极端的处罚措施, 即使是自己的亲属也不例外。他在位期间处置了不少贪腐的官员,凡是官员贪腐,只要在他的手里基本上没有好果子吃,就是他的女婿驸马都尉欧阳伦也因为贪腐直接被他给 ... 了,可见他对贪腐的痛恨,其中他在位期间发生了一件震惊朝野的贪腐案,史称郭桓案! 为什么叫郭桓案,郭桓是一个人的名字,当时担任户部侍郎,以郭桓为首伙同各布政使司(省)官吏作弊,盗卖官粮。后被揭发,以其涉案金额巨大,牵扯的人众多,对明朝影响也巨大,所以朱元璋最后将六部左右侍郎以下皆处死,这就是震惊朝野的郭桓案,因为郭桓是首要的人物,所以才称之为郭桓案! 其实小枫认为,朱元璋只是以这个案子为引线,想要整治一下朝中的贪腐风气,甚至打击认为对他朱明王朝有威胁的人,下面我们具体看看。 明朝大案郭桓案,最大受益者是朱元璋 这件事的起因还是要从朱元璋的身上说起,洪武十八年(1385年)朱元璋得到了一些消息,于是就怀疑北平承宣布政使的李彧与提刑按察使的赵全德偕同户部侍郎郭桓等人共同舞弊,下令调查。本来调查就没有事情,毕竟官职这么高,贪腐也不大可能,但是事实上,他们还真的有罪。但是这一年的三月,御史余敏、丁廷举告发户部侍郎郭桓利用职权,勾结北平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的官吏李彧、按察使司官吏赵全德、胡益、王道亨等。这些可都是朝中的大员,按照现在的说法都是省部级以上的,牵扯的人众多,也可能是诬告吧,可是并不是。 告发也要有名目,这两个御史也列举了大量的罪名,这个罪名还不轻,直接指着郭桓他们 ... 税收粮草,一项项的列举很明了: 私吞太平府、镇江府等府的赋税,降低朝廷税收。 私吞浙西的秋粮,浙西秋粮本应该上缴四百五十万石,郭桓只上缴两百多万石。 征收赋税时,巧立名目,征收多种水脚钱、口食钱、库子钱、神佛钱等的赋税,中饱私囊。 而且直接指出来郭桓两千四百多万石粮食,这在当时是一个严重的数字,要知道朱元璋对于贪腐十分严厉,处罚的也是厉害,规定 ... 六十两直接处死,甚至剥皮实草,所以这两千四百多万石粮食,足够他们死几回了,这让朱元璋大为震怒,他想不到自己的臣子居然贪腐如此厉害,牵连了如此多的官员,于是朱元璋决定在全国进行一场反对 ... 的行动,所以郭桓等这个案子扩大了。 朱元璋直接下令审刑司的一个官员吴庸去拷讯,这个家伙也是一个能人,没有过多久,案子全部审问清楚,最后这件事牵涉礼部尚书赵瑁、刑部尚书王惠迪、兵部侍郎王志、工部侍郎麦至德等。总计一共损失精粮两千四百万担,朱元璋大怒,将主要人员全部处死,而且此事前后牵连了近万人。 朝堂上为之一清,贪腐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而且朱元璋为了防止以后类似的事情发生将记账的数字一二三变成了壹贰参等,沿用至今,起码在但是朱元璋的时代,郭桓案确实起到震慑作用,朝堂为止一清,但是也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最后朱元璋只得 ... 了审此案吴庸来平息众怒,最大的受益者是朱元璋,他肃清了一些贪腐的官吏,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朝政的清明,其实明初朱元璋采了一系列措施,来防止和惩治贪腐,我们来具体看一下。 朱元璋的反腐手段 制定律法 朱元璋也比较喜欢参与制定律法,他参与主持编订了《大明律》其中就有对贪腐的严格规定,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旦官员 ... 超过六十两白银,就要把官员的皮完整地剥下来,然后填充稻草或者是充气,风干成标本悬挂在公堂门口警示他人。同时朱元璋编订《大诰》这是各级官吏必须要有的司法教材,里面规定了很多对贪腐之人的惩罚,甚至超过了《大明律》的规定量刑标准,这也是朱元璋反贪腐的重要法律依据。 设立监察机构 朱元璋为了加大反腐力度,设立了从朝廷到地方的监察机构,其组织之严,权力之大,都是前朝历代绝无仅有的。在中央朱元璋设立最高反腐机构都察院,将刑、检、法职能集于一身。不久又设置六科给事中,专事纠举弹劾六部中的贪官污吏。在地方上,除了有朝廷派遣的监察御史外,同时又在各省设按察司,掌监察之职;后来又设立「 ”巡抚”制度,由朝廷派亲信重臣大臣到各地出巡,监察地方官吏。所以朱元璋时代监察机构十分的严格。 让民间反腐 朱元璋也曾经广泛的发动群众,让群众去举报,在朱元璋颁布的《大诰》中就规定,凡是官员敢违法当地贤良方正、豪杰之士可以将这些人抓起来,绑送京城(南京)。如有人胆敢中途拦截,则枭首示众。 当然想要见到皇帝的可能性极小,如果真的有百姓将贪腐之人扭送到京师,见不到皇帝怎么办?朱元璋特意在通政司的门口放置一块红牌,上面书写一行字:「 ”凡是想向我报告却又不能进入宫殿者,取拿此牌,可以直接进入内府,各门守卫、官员不得阻拦”。 你以为就这样算了吗,朱元璋的主意很多,他设置了登闻鼓,只要有冤屈之人,敲响登闻鼓,就有人受理。当然了为了防止这登闻鼓形同虚设,令一名御史每天在那里负责,但凡是民间有冤情,地方官员又不受理的百姓们,当事人可以击登闻鼓,并由在那里负责的御史带着上奏;朱元璋至鼓励普通百姓把贪官直接绑赴京城治罪,各级官员如果胆敢「 ” ... ”,就治以诛灭家族的重罪于是,在朱元璋的反腐力度下,一群衣衫褴褛的百姓押解着贪官污吏行走在通往京城的道路上。所以这才是真正的广泛发动群众。 不得不说朱元璋的在明朝初年实行的这些反腐手段,确实起到了一定作用,明初的政治清明贪腐是历朝历代最少的,这个朱元璋实行的这些手段也不无关系,可是朱元璋的这些手段靠的是他的威望和强势,一旦他去世所有的固定慢慢形同虚设,执行起来也没有那么严格,因此他根本没有彻底解决明朝的贪腐,甚至后来贪腐之风越来越重。 当然了这也是历史的局限性,其实在那种情况下一个帝王这么重视贪腐,并且取得了重大成效,已经是难能可贵了。我们应当看到在朱元璋的反贪腐的治理下,贪腐之风大减。这也值得历朝借鉴。

朱元璋扩大郭桓案的范围来惩治贪腐,并且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反贪腐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朱元璋画像的脸型为什么这么奇怪,是真长这样还是被人丑化

    朱元璋的样貌一直是比较受人关注的,主要有两种说法。一是他长得十分臭猫,鞋拔子脸型,面露凶光,而且脸上还麻子密集,另一种说法则是他长得十分端正,面相沉稳,给人威严的感觉。那么这两种说法究竟哪种更加准确呢?在史书中有着关于他相貌的记载,比如《太祖实录》和《明史》等书都夸他相貌英武。不过前一本书是在朱允炆时期撰写的,上面对于外貌就是夸他魁梧,主要还是在描写他的气质。

  2. 皇帝做了个怪梦,翻试卷时,看到一考生名字,大喜:状元就是他了

    皇帝做了个怪梦,翻试卷时,看到一考生名字,大喜:状元就是他了洪武年间的状元郎丁显真是走了狗屎运。他的考试成绩并不理想,据说,考官初拟的名次为一百多名,却因为朱元璋的一个怪梦,这位会元中的差生居然逆袭成状元。次年,他入京参加会试,也有幸考中了会元。不过,丁显的成绩在会元中并不出类拔萃,当年会试一共有考生472人,会元为建文帝时期名臣黄子澄,第二名为国子监生练子宁,第三名为浙江高考状元花纶。

  3. 此地是中国最早失去四百多年后又回归祖国的地方,历经曲折

    明朝最早来自欧洲的入侵者是葡萄牙。十五世纪未,葡萄牙殖民者经好望角到达印度西海岸,进而向东亚扩张。明代时借用...人对欧洲人的称谓,称他们为佛朗机国。

  4. 仁厚的朱标,威猛的朱棣,那朱元璋其他儿子都怎么样?

    说到朱标,自然要说说朱标的弟弟们,那些觊觎皇位已久的藩王们。

  5. 明太祖如何拼命打造拖垮帝国的藩王制度,后世帝王却怎么改不了?

    相关阅读:满清入主中原的关键时刻——1643年那场会议的多尔衮满清入主中原的关键时刻——顺治帝四次恭迎的背后有一个大家很熟悉的成语「”乱七八糟”。听惯了以为就是个乱糟糟的成语,然而这个成语却深刻体现了中国文化对于历史认识的智慧!乱七指的就是西汉景帝时,七王之乱,弄得汉帝国差点分崩离析,又引出了一个「”清君侧”的好借口,居然为此...害了一位忠臣——晁错。当然,最后七王之乱平定,把个汉帝国给吓得不得

  6. 考古队挖出一具清朝干尸,留着明朝长发穿着龙袍,专家:不是皇帝

    我国曾经挖出过一具非常奇怪的干尸。首先,这具棺木的棺头写明了,这是清朝时被授予中宪大夫一职的黄拙吾的陵墓,而棺木里还有一枚康熙通宝,由此可见,此人应该是在康熙年间死去并埋葬起来的。这还不是最奇怪的,当考古队扒开干尸的官服后,却发现他里面竟然穿着两件龙袍,一件是四爪蟒袍,一件是五爪龙袍。其中五爪龙袍是清朝皇帝上朝的时候才会穿的朝服。

  7. 征宋伐明,女真人为何这么能打?你肯定想不到

    二是在明朝末年,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再次崛起,这次闹得动静更大,一举颠覆了大明王朝。他们真的很"能打"吗?完颜是女真各部的王姓,起初女真分为数十个部落,结构是较为松散的。辽宋自澶渊之盟起,已维持了百年和平,这种状况直接造成两国武备废弛。辽朝以天祚帝被俘宣告灭亡。女真各部也完成了统一,羽翼逐渐丰满。此时的明朝可说是内有党争民乱,外有女真觊觎,可谓内忧外患。

  8. 朱元璋要斩他,他跪求放了孙子,然而孙子说八个字,朱说:灭全家

    朱元璋要斩他,他跪求放了孙子,然而孙子说八个字,朱说:灭全家我国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历朝历代的开国皇帝在打下江山以后都会封赏跟随自己打天下的君臣。而且这些造反的人就是当初跟随朱元璋打天下的大臣,他们也受到了很多封赏,其中就有一个人叫费聚。在他学成以后,正好遇到朱元璋在为自己的队伍招兵买马,所以他就加入了朱元璋的队伍。朱元璋看在曾经和自己打天下的情分下,就同意了。

  9. 历史上的今天丨朱标去世以后,朱元璋为何不将皇位传给朱棣,而交给朱允炆?

    太子的早逝,将朱元璋的部署全部打乱,他只能重新立储。朱标去世以后,朱元璋其实只有两个选择,燕王朱棣和朱标的儿子朱允炆。朱元璋最终决定,将皇位传给孙子朱允炆,让他继承大统。

  10. 从「 ”胡惟庸案”,看大明初期政治情况与造成的改变

    胡惟庸是大明初期的一大政治转折点明立国初期,天下未定,南征北伐事务繁多,朱元璋不得不先沿袭元朝的政体,在中央设中书省,置左、右丞相,其下设平章政事、参知政事,统领百官,掌握全国最高行政权。

随机推荐

  1. 张杰谢娜婚礼音乐 《 ... 》温暖情歌

    张杰谢娜婚礼音乐《...》温暖情歌年张杰全新专辑首波主打歌《最接近天堂的地方》,一经推出,立刻引起强大反响,在各大榜单上均取得了傲人成绩。时隔不久,新专辑第二强力主打《...》惊喜问世,这首温暖情歌在26日张杰与谢娜的婚礼上首次公开,歌曲质朴的情感、动人的歌词让在场来宾们感动不已。

  2. 老死不相往来造句_老死不相往来中英文解释和造

    老死不相往来lǎosǐbùxiāngwǎnglái老死不相往来的意思和解释:指彼此不联系,不交流情况。老死不相往来的出处《老子》:“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死不相往来的例子老死不相往来造句老死不相往来造句相关作为一种修辞手法的互文从语言单位看可分为短语互文、单句互文、复句互文等;受四字格构造的限制,成语中的互文只能发生在成语的前后两个直接成分之间。

  3. 梦见暴雨发大水

    周公解梦梦见暴雨发大水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暴雨发大水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4. 梦见和表妹吵架哭了

    周公解梦梦见和表妹吵架哭了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和表妹吵架哭了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5. 地藏菩萨入梦帮我消业

    据开天眼的医生讲,每人身后都跟着一大堆冤亲债主,包括刚出生的孩子,真是“万般带不走,唯有业随生”,而这位女士经过菩萨灌顶后,业障消除,并知因果,这位女士用自己真实刻苦的用功告诉大家,原来《地藏经》上所言真是真实不虚的,只要大家功夫到了,自然会有地藏菩萨来给你灌顶,并且知道宿世因果本末,所以大家努力吧,一定会有成功的那一天。

  6. 成语【妖不胜德】意思解释 | 成语大全

    成语词典>>妖不胜德的意思解释成语妖不胜德发音:yāobùshèngdé释义:比喻邪不压正。

  7. 梦见吃苦的月饼

    周公解梦梦见吃苦的月饼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吃苦的月饼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8. 海门汲浜镇助念往生社缘起

    海门汲浜镇助念往生社缘起成惠民与诸居士,组织一助念往生社,于本镇武圣庙。迨至父母,或余眷属,临欲命终,家中眷属,同为念佛,令彼心存正念,随佛往生。并请社友为其助念。况临终能以念佛相助,则正念昭彰,随佛往生。纷动,则正念已失,莫由往生。此之行孝,与罗刹女爱人何异。罗刹女谓所吃之人曰,我爱汝,故吃汝。愿一切孝子贤孙,及诸仁慈眷属,同随顺佛度众生之心,切勿与罗刹女之爱相同。

  9. 《宋玉诗赋选︰高唐赋》

    《宋玉诗赋选︰高唐赋》  昔者楚襄王与宋玉游于云梦之台,望高之观,其上独有云气,兮直上,忽兮改容,须臾之间,变化无穷。王问玉曰︰“此何气也?”玉对曰︰“所谓朝云者也。”王曰︰“何谓朝云?”玉曰︰“昔者先王尝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为高唐...

  10. 松下为何不说“不”

    >你不可以对任何事都说不,对于那些你认为算是过得去的计划,你大可在实行过程中指导他们,使他们重新回到你所预期的轨迹。我想一个领导人有时应该接受他不喜欢的事,因为任何人都不喜欢被否定。>做为一名领导,你必须懂得加强人的信心,切不可动不动就打击你部属的积极性。应极力避免用“你不行、你不会、你不知道、也许”这些字眼,而要经常对你的下属说“你行、你一定会、你一定要、你会和你知道”。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