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明朝没有密折——驳《冷知识:密折制度真的是起源于雍正吗?》

今天例行刷头条,偶然看到有一篇题为《历史冷知识:「 ”密折制度”真的是起源于雍正吗?》的文章,出于一个雍正脑残粉的自觉,我点进去看了,结果刚看开篇就感觉受到了 ... 。 看完整篇文章,我努力安慰自己,作者其实就想写明朝密疏,把雍正捎上了做个对比而已,谁让这年头雍正也成了流量呢? 可是当我看作者回复了我的留言以后,忍不住把我压箱底的两大法宝——杨启樵先生《雍正帝及其密折制度研究》和冯尔康先生《雍正帝》两本书翻了出来找证据,反驳这篇全是槽点的文章。 折匣 首先,「 ”清朝雍正皇帝创设‘密折制’”是为密折制度之滥觞”到底出自哪本教科书? 作为一个受过九年义务教育的人,我真想不起来哪本教科书有这句话,当然也可能是我年纪大了记性不好了。再者,百度搜索这句话,也只能搜到作者的文章。如果这句话真是出自某教材,我想百度不至于搜不到吧。既然作者引出了这句话,还要麻烦给个出处。 请安折与奏匣 第二,「 ”疏”和「 ”折”是一回事吗? 「 ”疏”,查网上的新华字典(因手上没有纸质版工具书),对「 ”疏”的解释是:分条说明的文字:上疏(臣子向帝王分条陈述的意见书)。奏疏。注疏(对古书的注解和对注解的注释)。也就是说,疏作为一种公文,重在分条陈述。 「 ”折”呢?按新华字典的解释,「 ”折子戏”的「 ”折”,意思比较接近,按杨启樵先生在《雍正帝及其密折制度研究》一书中的解释,奏折的折是折叠意,用折叠的纸缮写而得名。而奏折,是臣对君的一种报告。 古代公文中,臣工报告的名称有:章、奏、表、议、疏、启、书、札子、封事等,奏折是后起的一种公文,杨启樵先生猜测可能起源于清朝。 很明显,「”疏”、「”折”根本两码事。 「 ”奏疏”和「 ”奏折”也不一样,奏疏重在分条陈述,而且作为一种正式公文,对于格式肯定有明确要求,比如字体、贴黄、备副本。 而奏折一开始是非正式公文,对于格式,没有特别的要求。即使形成制度后,跟奏疏也完全不是同一种。 请安折 第三,「 ”密疏”和「 ”密折”是一回事吗? 「 ”密疏”和「 ”密折”,虽然都是直达御前,但是除了这点,其他都大不相同。 首先,密疏没有什么保密措施,容易泄密;而密折形成了制度,保密措施很严密。按作者的说法,阁臣的密疏直接塞门缝,一般臣子通过通政司,但通政司之后还要经过司礼监,这样一通流程下来,根本没有什么保密措施,泄密太容易了,很多密疏很难到皇帝跟前。 而密折,在雍正朝,保密工作相当完善了,密折是真的直接给皇帝,中间的程序就是臣子写好,加封套,固封,放入折匣,匣外加铜锁,再用御压黄纸封口,包黄包袱,交给亲信仆人,仆人可以直接送到乾清门。 这中间不需要经过任何部门,而且,保密设备都备好了——雍正给可以写密折的人发2个至8个折匣,数量根据路途远近、奏折疏密而定,折匣的铜锁是宫廷特制,寻常锁匠开不了。折匣的钥匙只有皇帝和臣子本人才有。旁人没有钥匙,即使得到折匣,也看不到密折内容。 其次,格式、内容都不一样,密疏是一种正式公文;而密折,是雍正和臣子私人通信,他们简直无话不谈,正经朝廷大事、饭后闲余八卦,街谈巷议都有。雍正的「 ”耗羨归公”政策、倒年等国家大事,都是通过密折跟朝臣先通气的。 再者,皇帝批阅之后的处理不一样。密疏经皇帝批阅以后,将密旨附于密疏之后,由文书房再转呈外廷,直接送还上奏密疏的本人,而密折经皇帝批阅之后,直接发还给臣子本人。 康熙时期李煦小密奏 第四,明朝有「 ”密折”吗? 明朝肯定没有密折,「 ”密折”这个词应该是清朝才出现的。 可是作者开篇就说「 ”明朝时期就已经有大量使用密折的情况”,还说「 ”密折在明代也被称为「 ”密疏”、「 ”密奏”、「 ”密揭”、「 ”实封”等”,清代的「 ”密折制”可以说就是在继承明代密折的基础上,才会发展形成了一项完善的制度。 这些说法非常不严谨,密折制度到底是不是继承自明代,作者没有提供任何佐证。 有学者认为,密折应该源于请安折,因满人经常有向皇帝请安的习惯,具折问安时,顺便报告他事,久之成习惯。而杨启樵先生认为,康熙与亲信包衣原本无话不谈,康熙亲信在康熙面前可以面奏,在外折奏,事无巨细都可风闻入告,逐渐演变为密折。 不管是哪种说法,密折跟明朝应该是没什么关系了。 请安折 综上,简单说来,密疏还算正式公文,而密折,算是皇帝和臣子之间的私信。 明朝的「 ”密疏”,有「 ”密”之名,但离真正的保密还差得远,真可谓「 ”百密一疏”。纵观明朝,多少密疏根本没到皇帝跟前。而雍正的「 ”密折”,才真的是秘密,泄密的可能微乎其微。 可惜目前没见过明朝密疏的实物,我感觉密疏应该不会跟密折一样,是折叠的形式。也就是说,从实物来看,已经能知道二者区别了。 最后再强调一下,明朝没有密折。如果要做科普工作,严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态度,说出来的话一定要有根据,即使是自己猜测,也是在基于一定根据的猜测,而不是想当然。 真没想到,雍正如今也是流量了? 本文作者:转蓬飘飘 本文编辑:猴格大人 参考资料:杨启樵先生《雍正帝及其密折制度研究》、冯尔康先生《雍正帝》 图片来自《中华遗产》杂志博客,侵删。

明朝没有密折——驳《冷知识:密折制度真的是起源于雍正吗?》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梦见康熙皇帝

    周公解梦梦见康熙皇帝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康熙皇帝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2. 朱元璋画像的脸型为什么这么奇怪,是真长这样还是被人丑化

    朱元璋的样貌一直是比较受人关注的,主要有两种说法。一是他长得十分臭猫,鞋拔子脸型,面露凶光,而且脸上还麻子密集,另一种说法则是他长得十分端正,面相沉稳,给人威严的感觉。那么这两种说法究竟哪种更加准确呢?在史书中有着关于他相貌的记载,比如《太祖实录》和《明史》等书都夸他相貌英武。不过前一本书是在朱允炆时期撰写的,上面对于外貌就是夸他魁梧,主要还是在描写他的气质。

  3. 谁说正宫娘娘不吃香?这几位都是最受宠皇后

    北齐文宣帝皇后:李祖娥《北齐书·文宣李后传》描绘李祖娥是「”容德甚美”。清代鹅湖逸士的《老狐谈历代丽人记》中说「”高后李祖娥以秀慧而绝艳”,将李祖娥与西施、昭君、张嫣、张宝珠并称为中国历史上真正的「”五大美女”。鹅湖逸士认为李祖娥是「”不幸生于季世,又嫁高氏无礼之家,迭遭污辱,几至玉碎花残。”而后世却因此几乎忘记她的艳丽,其实李祖娥是「”秋波善睐,神光动人”,属于「”亘古所无,所谓横绝千古之丽也”

  4. 清朝有一位官员,只因为太清廉节俭,被贬谪回老家,后郁郁而终

    南朝齐丹徒县令沈赞之不愿意跟周围的同僚吃吃喝喝,因为总要花钱。他不愿意花公款,而自己的工资又经不起应酬往来,就干脆不跟人来往,也不请客送礼,公务之暇,就当宅男。这种人在官员队伍里太碍眼,也碍事儿。终于有一回,被人找了个茬儿,构陷入狱。

  5. 宋朝偷偷地「 ”使坏”,使契丹和西夏打起来,这就是「 ”以夷制夷”

    以夷制夷,利用强者和强者之间的矛盾,使其相互冲突,削弱其力量。用敌人来制服敌人,以期望坐享其成的思想。宋仁宗时期,在外交上就成功运用过这一策略,使得辽夏开战,两败俱伤。不过,这一切还得先从西夏建国说起。

  6. 皇帝做了个怪梦,翻试卷时,看到一考生名字,大喜:状元就是他了

    皇帝做了个怪梦,翻试卷时,看到一考生名字,大喜:状元就是他了洪武年间的状元郎丁显真是走了狗屎运。他的考试成绩并不理想,据说,考官初拟的名次为一百多名,却因为朱元璋的一个怪梦,这位会元中的差生居然逆袭成状元。次年,他入京参加会试,也有幸考中了会元。不过,丁显的成绩在会元中并不出类拔萃,当年会试一共有考生472人,会元为建文帝时期名臣黄子澄,第二名为国子监生练子宁,第三名为浙江高考状元花纶。

  7. 此地是中国最早失去四百多年后又回归祖国的地方,历经曲折

    明朝最早来自欧洲的入侵者是葡萄牙。十五世纪未,葡萄牙殖民者经好望角到达印度西海岸,进而向东亚扩张。明代时借用...人对欧洲人的称谓,称他们为佛朗机国。

  8. 家族兴衰非是靠权利和财富来维系,家道必须合乎天道

    一座宅子,折射出一个家族的兴衰。时代变迁,家族兴衰,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是靠权力和财富所能维系的,家道必须合乎天道。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许多名门望族,显赫一时。第一类属于文官,清朝的李鸿章和曾国藩,李家与曾家都是当时的大家族,李鸿章和曾国藩也都是清朝重臣,权倾朝野。李鸿章不但为官有道,还非常善于积攒家财,他留给子孙的财产数量惊人。

  9. 儒学抑或「 ”天学”:明末清初的中国知识分子,到底如何选择?

    16世纪后期的大明尽管外有女真人入侵,内有农民叛乱,但在表面上依旧是「”歌舞升平”。谁也无法预料到仅仅几十年后后金的铁骑便会攻破山海关,与李自成的闯军一起将帝国覆灭。但此时的大明社会已经出现了一些征兆与变化,即西方天主教传教士第一次大规模的来华进行传教活动,并将西方先进的科技与...技术带到了中国,而这种现象在几百年后会再次出现,不过不再是以和平而是以暴力的形式出现。上海徐汇区最大的天主教堂一、传

  10. 仁厚的朱标,威猛的朱棣,那朱元璋其他儿子都怎么样?

    说到朱标,自然要说说朱标的弟弟们,那些觊觎皇位已久的藩王们。

随机推荐

  1. 沐仁浴义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mùrényùyì【解释】指受仁义的熏陶。【出处】无【例子】无【相关】百度“沐仁浴义”

  2. 补气血的食物

    补气血的食物有哪些鸡肉性温,味甘,有温中,益气,补精,养血的功效.无论气虚,血虚,肾虚,皆宜食之.民间对气虚之人,有用黄芪煨老母鸡的习惯,更能增加补气作用.鲢鱼性温,味甘,能入脾肺而补气.明·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鲢鱼温中益气.清代食医王孟英也认为:鲢鱼暖胃,补气,泽肤.故气虚者宜食.鳝鱼性温,味甘,有补虚损,益气力,强筋骨的作用,气虚者宜常食之.《千金·食治》就曾说它主少气吸吸,足不能立地.

  3. 梦见蛇缠树上

    周公解梦梦见蛇缠树上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蛇缠树上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4. 梦见很多高楼

    周公解梦梦见很多高楼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很多高楼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5. 孕妇梦见车掉河里了

    周公解梦孕妇梦见车掉河里了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孕妇梦到车掉河里了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6. 刘备一共有四个儿子 为什么他会选择如此平庸的刘禅当皇帝呢

    而刘备总共有4个儿子,如果传给其他儿子会不会好一些呢?当时刘备死的时候,刘禅的年纪还不是很大,所以大权基本上为诸葛亮所掌握。而其他几个儿子比刘禅年纪还要小,所以立他们的话恐怕情况会更糟糕,刘禅至少接近于成年。而且不管怎么样,司马氏已经掌握了全权,魏国的皇帝只是一个傀儡而已。>>所以刘备让刘禅继位,事实上是一个比较英明的选择。刘禅并不是表面上看起来那么平庸,事实上是一个大智若愚的君王。

  7. 鍾南山院士爲何這麼“牛”?看家庭背景才知道什麼是名門貴族

    鍾南山院士爲何這麼“牛”?看他的家庭背景和履歷,才知道什麼叫真正的名門貴族。1.父親鍾世藩二三十年代鍾世藩從北京協和醫學院畢業後,又取得美國紐約州立大學醫學博士,是著名兒科專家,被世界衛生組織聘爲醫學顧問。1946年,國民...建設的三家中央醫院之一的貴州中央醫院遷到廣州,成了廣州中央醫院,也就是今天廣東省人民醫院的前身。鍾世藩被國民...任命爲廣州中央醫院院長。鍾南山父親2.母親廖月琴母親廖月琴

  8. 童真的节日 ;六一节祝福语

    你头戴黄色小菊花,身穿红色小肚兜,嘴咬白色小奶嘴,双手抠著大脚丫,问你今天怎么了,你害羞的说:“人家,人家今天也想过六一嘛节!”预祝你六一儿童节快乐!最大的愿望是想与你:先过儿童节,再过青年节,再过情人节,再过母亲节,再过父亲节,再过重阳节。虽然不放假,想想也开心:祝你六一儿童快乐!二十多年前的今天给你发的信息收到没有,没收到没关系我再发一次:祝六一节日快乐!

  9. 她两次出家为尼,先后嫁给三个皇帝,最终却被「 ”儿子” ... 死

    古代女子地位卑贱,命运往往不受自己掌控,特别是那些生的美艳动人的女子,千百年来都承担着红颜祸水的...名。四大美女之一的王昭君,作为政治联姻的牺牲品,远嫁匈奴呼韩邪单于,呼韩邪单于死后,依照游牧民族收继婚制,王昭君嫁给了单于的长子,这之后再嫁单于孙子,可以说一生凄惨无比。

  10. 赵光义答应嫂子「 ”共保富贵”,他即位后,兑现承诺了吗

    宋太祖赵匡胤离奇驾崩后,他的弟弟、晋王赵光义继位,是为宋太宗。赵匡胤的皇后宋皇后,差点就没让赵光义当成皇帝,差点就改变了历史进程。她的父亲宋偓不仅是后唐庄宗李存勖的外孙,还是宋朝的开国功臣。生母是后汉永宁公主,幼妹也嫁给名相寇准为妻。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