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专家点评] 清中期 文竹嵌石双圈式三层盒

[专家点评] 清中期 文竹嵌石双圈式三层盒

  清中期文竹嵌石双圈式三层盒,清宫旧藏 通高6厘米,底长9.8厘米,宽5.4厘米。

  盒作双连两撞式,三层,均以子母口扣合,盒内外包镶文竹为饰。外壁光素的竹簧层上又镶贴阳文纹样。立面以对撞中线为界,左右分别为云蝠纹和缠枝蕃莲纹。盖面以阴刻云纹为地,相交的两道圈纹,一道光素,一道饰几何纹,两圈中心各以孔雀石和青金石雕琢双夔龙纹,颜色鲜亮。盖面与立面过渡处则饰一层莲瓣纹。

  此器器形玲珑,装饰清雅,特别是文竹所饰的地纹、阳文、阴刻三层显花的手法与其它材质的镶嵌工艺配合得恰到好处,充分显示了清中期文竹工艺成熟时期的发展水平。

  编辑:因因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xi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专家点评] 清中期 文竹嵌石双圈式三层盒的更多相关文章

  1. [专家点评] 清中期 文竹镂空嵌玉方笔筒

    [专家点评]清中期文竹镂空嵌玉方笔筒笔筒方体,底附四矮足。笔筒器形极为工整,线条横平竖直,镂空处虽缝隙狭小,但文竹包镶一丝不苟,通体几乎不见接缝痕迹。文竹表面的色泽、肌理等都处理得细腻入微,加之其上又施以浅浮雕,乍看直似黄杨木雕刻而成,由此可见清中期文竹工艺的高超水平。此器的玉石镶嵌与文竹工艺结合得恰到好处,秀骨清像,格调高雅。

  2. [专家点评] 清中期 文竹八宝嵌竹丝四瓣盒

    [专家点评]清中期文竹八宝嵌竹丝四瓣盒这件清中期文竹八宝嵌竹丝四瓣盒,通高4.4厘米,口径9.2厘米。盒作四葵瓣式,盖与身子母口相合。通体包镶文竹为饰,外立面贴饰细密的横向竹丝,排列整齐均匀。竹丝的自然色泽与纹理因深浅变化而呈现出独特的装饰效果。盖面在竹丝层上又粘贴文竹层,并以深色竹簧刻画八宝纹,既赋予其吉祥的寓意,亦丰富了器物的整体美感,是点睛之笔。

  3. [专家点评] 清中期 文竹刻花鞘象牙刀

    [专家点评]清中期文竹刻花鞘象牙刀这件清中期文竹刻花鞘象牙刀,长29.5厘米,宽2厘米。刀鞘长扁体,线条匀美。刀柄及刀鞘为文竹制,并于浅色地上镶贴染色竹簧,构成变体缠枝莲纹,色彩鲜明悦目,花纹之上又施以阴刻,勾勒花筋叶脉,...精密。柄及鞘之两端镶嵌象牙装饰。刀亦为象牙制,轻巧细薄。鞘上设铁鋄金扣并连缀小环。此刀形制模仿匕首,以象牙与文竹为材质,是裁纸刀中罕见的作品。

  4. [专家点评] 清晚期 文竹人物题诗方笔筒

    [专家点评]清晚期文竹人物题诗方笔筒清晚期文竹人物题诗方笔筒,通高14厘米,长7.2厘米,宽7.2厘米。笔筒四方式,通体包镶文竹,嵌红木底座,四足。衣纹繁复,线条如屈铁,有陈老莲笔意。及“王勋”篆书小印。此器风格清隽,书画皆有可观,文竹镶嵌及阴刻技法尤为精妙,是不可多得的文房佳品。

  5. [专家点评] 清中期 文竹贴花方水丞

    [专家点评]清中期文竹贴花方水丞清中期文竹贴花方水丞,清宫旧藏高2.9厘米,口径3.4厘米,底径6厘米。水丞作四方抹角马蹄式,凸口,方唇,平底。通体包镶文竹为饰,口边、足缘及转折棱线处均镶贴深色竹簧。器身每面中央饰变体几何纹样,抹角处过渡的四条窄面则于下部饰如意云头纹。此器形制乖巧可人,色泽淡雅,为同类制品中较为突出者。

  6. [专家点评] 清 文竹嵌螺钿方胜式盒

    [专家点评]清文竹嵌螺钿方胜式盒清文竹嵌螺钿方胜式盒,高6.5厘米,口最宽24厘米。盒作方胜形,盖、身为天覆地式,平底。每个顶角均出半圆弧形,贯通至底,成圆柱状,增添了器形的变化。盖、身立墙则各有一条装饰带,以阴刻为之,区别于盖面阳文。此外,盒盖底边未镶贴竹簧,恰巧形成一剖面,制胎、嵌贴、拼接等工艺痕迹都清晰可见,是值得留意的局部。

  7. [专家点评] 清中期 文竹书卷式盒

    [专家点评]清中期文竹书卷式盒清中期文竹书卷式盒,清宫旧藏,通高10.5厘米,底长16厘米,宽13.5厘米。盒之造型为长方体台座上设置三卷画轴式盒、一书函式盒以及一长方形葵式盒。三卷画轴式盒垒成“品”字形,书函式盒与葵式盒均在画轴式盒的另一侧。每一盒之盖与身均成子母口扣合。盒通体包镶文竹为饰,阴刻模仿锦纹的各式几何纹饰,画卷与书函上浮雕标签,葵式盒上则去地浮雕变体夔纹。

  8. [专家点评] 清中期 文竹嵌石双圈式三层盒

    [专家点评]清中期文竹嵌石双圈式三层盒清中期文竹嵌石双圈式三层盒,清宫旧藏通高6厘米,底长9.8厘米,宽5.4厘米。盒作双连两撞式,三层,均以子母口扣合,盒内外包镶文竹为饰。外壁光素的竹簧层上又镶贴阳文纹样。立面以对撞中线为界,左右分别为云蝠纹和缠枝蕃莲纹。此器器形玲珑,装饰清雅,特别是文竹所饰的地纹、阳文、阴刻三层显花的手法与其它材质的镶嵌工艺配合得恰到好处,充分显示了清中期文竹工艺成熟时期的发展水平。

  9. [专家点评] 清 文竹方笔筒

    [专家点评]清文竹方笔筒清文竹方笔筒,清宫旧藏高15厘米,口、足边长12厘米。笔筒近似立方体,壁稍厚,浅方足,内外均贴饰浅色竹簧,作并排竹竿纹。此笔筒竹簧片粘贴紧密,拼接细致,过渡圆融,色泽温润,有类牙、玉,尽显独特韵味。在清中期宫廷工艺追求繁缛富丽的风潮中,能出现这种技艺精湛、以简驭繁、风格清新的作品,实属难能可贵。

  10. [专家点评] 清中期 文竹嵌竹丝长方盒

    [专家点评]清中期文竹嵌竹丝长方盒清中期文竹嵌竹丝长方盒,清宫旧藏,通高4.9厘米,长9.5厘米,宽6.7厘米。盒长方形,委角,扁体,盖与身子母口相合。盒内壁包镶文竹,外底亦镶嵌文竹,其余部分皆嵌贴竹丝为饰。竹丝细密,色泽肌理变化精微,排列均匀。盒体每面转折处衔接自然,了无痕迹。盖面于竹丝层上又嵌贴文竹层为饰,以染色竹黄贴出黑花勾连方格纹,在竹丝装饰的烘托下成为器物的点睛之笔。

随机推荐

  1. 耽误清朝武器技术革新的,不是弓马骑射,而是红夷的大炮太厉害

    对于清军来说不需要引进这些所谓先进的燧发枪的,因为清军有红夷大炮。在第二次雅克萨战争中,沙俄的燧发枪第一次进入了和清军之间的战场。清军也不是你想象的使用的大刀弓箭,而也是部分装备了鸟铳之类的火绳枪。结果被沙俄的军队一顿猛揍,七荤八素。关键时刻就红夷大炮上场,就彻底扭转战局了。沙俄的军队本身人数少以外(只有800人,清军有2000多人),关键是缺乏重武器,火炮最多的时候也只有十几门,是无法和清军当时

  2. 关于守信用的名言

    ——孔子《论语·子路》6、信用是难得失的,费十年功夫积累的信用,往往由于一时的言行而失掉。费XX年功夫积累的信用往往会由于一时的言行而失掉。——(法)巴尔扎克10、信用既是无形的力量,也是无形的财富。——(日)松下幸之助11、守信用胜过有名气。——王永彬17、失去信用是一个人的最大损失。——吴兢25、失掉信用的人,在这个世界上已经死了。——晁说之31、人背信则名不达。

  3. 揭秘历史上,缅北各武装势力内斗前因后果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有人的地方就是江湖,有人的地方就有利益。有利益就必然会有战争和内斗。这个是人性。而在战火纷飞,枪林弹雨的缅北,因为各割据武装势力的错综复杂关系,以及利益纠葛不同,各方的立场也随之变化无常,江湖大道,胜者为王,从而让缅北局势一日三变,演义了众多的表演开幕,落幕。自从老一代土司管辖落幕后,...统治二十年的瓦解和崩溃,缅共又接手统治了缅北二十年,真的是乱乱纷纷,众多

  4. 梦见喂布偶猫吃小鱼干

    周公解梦梦见喂布偶猫吃小鱼干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喂布偶猫吃小鱼干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5. 晚间新闻上的降雪总量是从哪里来的?

    自1890年以来,国家气象局一直依靠一个志愿者观察员网络,严格遵守国家气象局的指导方针,得出一个地区的雪量数据。全国共有8700多名合作观察员每天向国家气象局发送气象数据,其中一些观察员已经做了超过75年了!雪的可压缩性是引起降雪测量最大恐慌和争议的原因。在一个完美的世界里,这个24小时的周期将在午夜结束,但绝大多数国家气象局合作观察员每天早上都会进行观测。

  6. 中学生牛腹取钉

    驼背李老汉驾着牛车赶集回到家,把在集上买的一捆菠菜和给儿子打家具用的一包铁钉朝牛车旁一放,就去酒店喝两盅了。>>李老汉急得团团转,看着不进食的水牛,只是一味悔恨自己不该去喝那杯酒。那么是否有既不用伤及水牛、又可安然取出铁钉的办法呢?儿子把磁铁牢牢地系在尼龙绳的一端,然后用竹片把牛嘴撑开。

  7. 梦见吃鸭蛋

    周公解梦梦见吃鸭蛋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吃鸭蛋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8. 梦见翻衣服

    周公解梦梦见翻衣服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翻衣服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9. 洗 钱

    爸爸打牌回来,兴冲冲地从衣兜里取出一元钱奖励给小明,小明将钱泡在水里,爸爸皱起眉头问:“小明,你为何将钱泡进水里?”

  10. 【律例馆】的意思是什么?【律例馆】是什么意思?

    的意思是:★「律例馆」在《汉语大词典》第4359页第3卷953律例馆lǜlìguǎn清代官署名。顺治二年始设;乾隆七年隶刑部。每经五年汇辑编排,称小修;满十年,重新补充删减,定为宪典,颁行全国,称大修。此外,兼掌稽核各司案件。参阅《清史稿职官志一》。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