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江西贵溪崖墓族属新探

江西贵溪崖墓族属新探

            江西贵溪崖墓族属新探

            -兼对“干越说”质疑

  1978-1979年间,江西省考古工作者对贵溪县渔塘公社仙岩一带的春秋战国崖墓群进行了调查,并先后发掘清理了其中的14座墓葬,共发现棺木37具,人骨架16具,出土陶器、青瓷器、纺织器材、丝麻织品、乐器、木器、竹篾器等200余件。根据贵溪崖墓的形制和出土文物特征,学术界普遍认为贵溪崖墓为古越族的文化遗存,但究竟属于古越族中的哪一支分支,尚未取得一致的意见,综观目前发表的材料,大部分学者比较同意“贵溪崖墓属干越”说,并以江西省博物馆的《江西贵溪崖墓发掘简报》(下称《简报》)为代表,其立论依据主要是如下三条文献记载:

  1、《大明一统志》:“贵溪”本越之西境,为越余地,汉置余汗(干)县。2、淮南王《谏伐闽越书》:“越人欲为变,必先田余汗界中”。3、《太平御览》州郡部引韦昭《汉书》注:“干越,今余汗(干)县之别名”。

  对于这些立论依据,我们认为有值得商榷的必要。

  一、历史上的“干越”及干、吴、于越的所在地域

  江西贵溪崖墓族属是否为:“干越”?首先,必须弄清历史上“干越”的概念。

  先秦时代,除华夏族而外,其他各族往往随世异名,因地殊号;众族一称,一族数名,因此,对于古文献上记载的某些名称概念,必须给予历史的考察,否则,就可能产生误解。

  “干越”,是我国民族学上尚未解决的问题,也是探讨古代民族历史文化时亟待解决的问题。历代学者对“干越”问题已进行过多方面的考证。有承认“干越”存在的,有否认“干越”存在的。也有把“干越”改为“于越”的,早在唐代,为《汉书》作注的颜师古就把《汉书》中“干越”中的“干”字改“于”字,并说“于,发语声也,戎蛮之语则然,于越犹言句吴耳”。后来,清代著名校勘家庐文绍和经学家孔广森等继承颜师古之说,把古籍中除仅存的“宋刻本"”和“道善本”外,凡有“干越”字样的都一概修改为“于越”了。而清代著名学者刘台拱、俞越、王先谦和文字音韵学家王念孙等人坚决反对改“干越”为“于越”,继续沿袭古籍中的“干越”,因此,古文献中“干越”与“于越”的问题争论不休,造成极大的混乱,为了探讨古代民族的历史,有澄清“干越”问题的必要。

  我们的看法是:历史上“干越”、“于越”均有,先秦汉晋古籍中常见的“干越”这一名词是正确的,“干越”并非“于越”之误,如《庄子·刻意篇》“夫有‘'干越’之敛者”;《吕氏春秋·知分篇》:“荆有次乙得宝剑于干越”。《竹书纪年》卷下:“于越来宾”;《准南子·原道训》:“于越生葛絺”。由此可见,在唐代颜师古改“干越”为“于越”之前,“干越”与“于越”是相区别的,各有其自身的含义。

  关于“干越”的含义,据俞静安先生《干越考》中综述,分歧的观点不下五种,我们认为所谓“干越”,实际上是两个国名,“干”,就是春秋时代的吴国;“越”就是越王勾践的越国,因“吴越为邻,同俗并土”,“吴越二邦,同气共俗”。故史书上多将干国与越国并称,“干”原是一个小国家,也写作“邗”,“吴干”之战后,“干”败,成为吴的属国,由于汉字族史学家对古代“干”、“吴”国的生产技术和经济生活观察的着眼点不同,故“吴”可叫“干”,“干”可称“吴”,或“吴、干”并称,“干越”亦可称为“吴越”,文献记载中也常有把某国灭了便袭用它的国名的现象。陆德明《庄子释文》引司马彪注:“干,吴也。”《管子·小问篇》:“昔者吴干战”。《荀子·劝学篇》杨葆注:“干越犹言吴越”。

  虽然“干越”二族并称,但互不统属,各有自己的分布地域。《文选》郭景纯“江赋”李善注引《墨子》:“禹治天下,南为江汉淮海,东流之注五湖之处以利荆、楚、干、越之民”。告诉我们五湖周围分布着荆楚干越四族居民。《荀子·劝学篇》:“干、越、戎、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也把干越戎貉看成四个具有不同习俗的氏族或部落。

  干,一称邗,为苏北江淮间的一个小方国,文献与器铭中都有明确的记载。《管子·小问篇》云:“昔者吴干战,未龀不得入军门,国子擿其齿,遂为干国多。”关于干国的地望,《说文》曰:“邗,国也,今属江淮,一曰邗,未属吴。”《水经注》载:“邗水南流迳邗城西北,故邗国也。”《说文通训定声》云:“邗,在今江苏扬州府江都县故邗城的地方”。铜器铭文中也提供了古干国的历史情况,1970年6月,江苏省江宁县陶吴出土了一件春秋时代的带铭的铜戈,施涌云同志考此戈铭文中之“野王”封地在邗,邗国的地望在江苏-临淮间。上述材料为我们指出了吴并干之前古邗(干)国的分布地位,可见其势力是不及赣境的。

  春秋初年的“吴干”之战后,吴吞并了干(邗),这以后的吴有时称干,干国国民四处流落,“干裔有居海盐,有居嘉善”。吴灭了干,国力不断强大,到了春秋中期,其势力逐渐向周围地区扩张,曾一度进入赣东北部,《史记·楚世家》曰:“楚昭王九年,(前507年)吴王阖闾使太子夫差将兵伐楚取番”。(今鄱阳)因此,江西“东部一隅属吴外,全部皆为吴之西境,楚之东境”。公元前473年,称霸一时的吴被越王勾践所灭,这使我们了解到,吴强大时曾一度占据了赣东北,但是时间是短促的。

  《汉书·货殖列传》颜师古引孟康注曰:“于越,南方越别名也”。于越在其发生、发展、繁盛等时期,分布地域有很大的不同。于越族早在西周时期就与中原华夏族发生联系。《竹书纪年》卷下:周成王二十四年(前1001年)“于越来宾”。这个部族的最初分布疆域按《国语》所云:“南至于句无,北至于御儿,东至于鄞,西至于姑蔑”。以今绍兴(古会稽地)为统治中心,势力范围西部已抵武夷山脉东段的“姑蔑”。(今龙游)《春秋大事年表》认为当时于越族势力已达赣东北。故云:“江西饶州府之余干县通典口越之西界所谓于越,越之余地……则《国语》所云西至于姑蔑未尽矣”。到了春秋晚期,于越势力更加强大,其势力扩张到周围地区,疆域有今江苏北部运河以东地,江苏南部,安徽南部,江西东部和浙江北部,战国时国力衰弱,约在公元前306年为楚所灭,可见西周至战国这一漫长的时期内,浙西赣江的武夷山区曾是于越族的势力范围。

  通过以上论述,我们不妨对《简报》中断定贵溪崖墓族属“干越”的三条基本立论依据进行分析,看其是否能够成立?

   ①《大明一统志》载,贵溪“本越之西境,为越余地,汉置余汗(干)县”。这条史料告诉我们古代贵溪地区居住的是越族,却不能说明在此“余地”上居住的“越族”即为“干越”,古文献所载的越族,除标明具体分支,如东越、闽越、骆越、南越等之外,“越”一般泛指“于越”,上面已经谈过,春秋时期“于越”族的势力已及赣东,因此《大明一统志》中的“越之西境,为越余地”,应是指于越国西界的边境地区,《太平寰宇记》云:“余干县本越王勾践之西界”。

   ②淮南王《谏伐闽越书》:“越人欲为变,必先田余汗界中”。《方舆纪要》云:“以为余汗之地,正当闽越襟领”。《史记·东越列传》:“今豫章北二百里接鄱阳界,地名白沙……此白沙,武林当闽越入京道。”此外所指的显然是闽越而非干越。

   ③《太平御览》州郡部引韦昭《汉书》注:“干越,今余干县之别名。”这一记载是《简报》中“干越”说的基本立论依据。但此孤凭不足以服人,因称余干(汗 )县为“于越”地的说法也见于其他史籍,而且多于“干越”说,如《春秋大事年表》曰:“江西饶州府之余干县通典曰越之西界所谓于越,越之余地……”。《江西饶南九三府图说》亦载:“余干,古于越地也。”《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云:“余汗县本春秋时越西界于越地。”

  我们认为,考察贵溪崖墓的族属,拘泥于零星的几条文献记载是远远不够的。在考古资料较为丰富的情况下,最好是从古文献中寻找线索,再密切结合考古资料进行综合考察,才是探讨古代民族历史的唯一正确途径。

  二、对贵溪崖墓族属的看法

  贵溪崖墓群所处的武夷山地区为赣、浙、闽三省的交界地带,是倍江、衢江、闽江三条河流的发源地,也是春秋战国时期吴、楚、越三国的力争之地,长期的战争,民族的迁徙,经济文化的交往,形成了这个地区古文化因索的复杂性。

  古代江西境内,曾先后是吴、楚、越三国的属地。《上高县志载》:“(江西)春秋属吴、勾践灭吴属越,战国时楚灭越属楚。”考古材料也反映了江西地区古代吴、楚、越三国文化因素的混杂。如《简报》就从贵溪崖墓群所出的124件陶器的胎质、 ... 工艺、造型、釉色、纹样和文字刻划符号等方面论述了贵溪墓文化特点与周围地区吴、楚、越文化的诸多共同处等。这些共同因素容易给人们造成一个假象,从而片面认为江西地区春秋战国时代的文化就是吴、楚、越三族共同创造的文化。然而,吴、楚、越中谁才是创造这种文化的主体呢?

  (一)贵溪崖墓因素非吴文化

  在吴国的地域分布着一种土墩墓,葬式特殊,有坟丘而无墓穴,在地面上放置棺木和随葬品。“随葬品中常见胎薄质软并容易脱皮的灰胎或红胎的黑皮陶器。随葬品成组放置,炊器有鬲、鼎、釜、甑;盛储器有坛、罐、瓿;食器有碗、豆等。”可见其埋葬形式,随葬品的陶系,器物组合等主要因素都与贵溪崖墓迥然不同,尽管贵溪崖墓的某些器物特征与土墩墓的随葬品有相似之处,但这个别现象是因为二地文化相互影响的结果,而主体因素是不一样的。

  (二)贵溪崖墓因素非楚文化

  东周初年,楚势力还限于两湖、皖西和赣西北一带,战国初年,才侵吞了江西境内的越族。因此,楚墓一些常见特征,在贵溪崖墓中均不具备。

  贵溪崖墓是古越族的文化遗存

  据史料分析,赣东最初属于越,楚昭王十二年一度被吴所占,勾践灭吴后又再归于越,《简报》作者推断贵溪崖墓是古越族的文化遗存,对此我们认为是可信的,问题是其墓主人究竟属于古越族的哪一支?我们认为,贵溪崖墓的族属是于越。这不仅因为崖墓所在地正是春、战时代于越国的势力范围,而且还有以下些证据:

  1、从语言学和地名学的角度看

  贵溪崖墓属古余干县辖地,“余干”一名与于族有关。秦汉时代,在于越族活动过的地区设了许多以“于”(於)“余”字头的地名,如浙江的于(於)潜、余姚、余杭、余发、余暨等,“于”“余”都无实际含义,为古越族的发语词。《说文》注:“余,语之舒也”。《中华大字典》釉:“于,於也,发端语”。余干县亦是秦汉设置,原为“余汗”,不应否认它与“于越”族的关系。

  2、从考古实物资料考察

  考古文化与族属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这种关系,最主要是体现在它的共同文化特殊上,探寻贵溪崖墓的族属,必须从自身的文化因素出发,才能得出切合实际的结论,下面,拟将贵溪崖墓遗物和浙江地区,尤其是古于越活动的中心--绍兴地区出土的文物作一比较,以建立贵溪崖墓族属"于越"的根据。

  第一:生活用具

  (1)质料

  贵溪清理的14座崖墓中出土遗物220件,其中陶瓷器共有124件,占所有出土物的半数以上,是贵溪崖墓文化遗存中的主体,这批生活用具,按质地可分为软陶(泥陶),硬陶和原始青瓷器三大类,其中:

  软陶:贵溪共出土22件,总特点是灰褐泥胎,器表呈黑色,打磨光亮,器形工整,贵溪所出土的软陶在浙江地区是常见的,且数量很多,太湖平原地区这种“泥质灰黑陶比例较大”,外表常有一层易脱落的黑衣,可见贵溪、浙江二地的这类软陶,胎质特征极为相似。在数量上浙江地区占有优势。

  硬陶:贵溪出土硬陶53件,绝大多数完整,器表多呈酱褐色,少数呈灰色,多 ... 坛,罐等储存器。1973年3月,浙江绍兴富盛战国窑址中出土了大批印纹硬陶,发掘报告对这批硬陶的质地进行描述:“印纹硬陶都为罐坛一类的贮盛器,多数胎骨坚硬,呈深紫色,紫黑色或深灰色,碰击时能发出铿锵之声”。可见二地硬陶的特点多有共同处。

  原始青瓷器:贵溪出原始青瓷器49件,其质地特点是青灰胎,器的上半部胎壁较薄,下半部趋厚,器形多杯、碗、碟。绍兴地区的原始青瓷都用瓷土做坯,质地细腻坚硬,烧成温度较高,多数呈灰白色,也有作灰色,品种有碗、碟、盘、钵和盖,二地亦多共同之处。

  贵溪、绍兴二地原始青瓷器都处于早期发展阶段,所以在施釉技术和釉色特点等方面均相接近,贵溪原始青瓷多施深或浅黄釉,青灰釉次之,少数为青褐色釉,釉水不均匀,光洁度不强,有聚釉结块现象,施釉多不及底,浙江原始青瓷器釉色黄中泛青,绍兴富盛战国窑的原始青瓷:“施青中泛黄的薄釉,釉层不甚均匀,往往凝聚成芝麻点状,外底多数不施釉。”两地也十分相似。

  (2)器物形态

  贵溪崖墓器物形成与太湖地区有一致性的特点,考古工作者在论述几何印纹陶的时候多有谈及。《简报》在说到贵溪崖墓的器物与江浙一带的共同性时也指出:“这不是巧合,而有它的渊源关系”。这些论述,为我们认识贵溪崖墓与江浙一带古文化之联系提供了线索,为了加深对贵溪墓族属“于越”这个问题的认识,我们把贵溪崖墓的文化特点与“于越”族的居住中心绍兴地区(古会稽地)同时代墓葬中的文化特点作进一步的对比和论述:

  罐,罐类器是贵溪崖墓出土数量最多也最有特色的一批器物,贵溪崖墓区出陶瓷器124件,其中罐类器就有43件,占32%,是生活用具中的主体,我们可以从这批罐类器中看出它们与绍兴地区同类器中的密切联系。

  1976年1月绍兴富盛后街春、战墓中出土的Ⅱ式罐,敛口、鼓腹、平底,通身饰复线交叉十字方格纹,与贵溪崖墓M10:4Ⅰ式罐完全相同。

  1973年2月绍兴平水西湖沃春、战墓中出土的Ⅳ式三足罐,敛口,下腹部鼓,平底,下附三乳突足,三乳突足最富有特色,贵溪崖墓M6:1,M5:10,M10:22的三足罐和M10:2的冼均是三乳突足,与绍兴地区完全相同。

  1977绍兴上灶公社官山岙大队春、战墓中出的Ⅰ式罐,1974年4月绍兴上灶春、战墓中出的Ⅱ式罐,1971年2月绍兴上灶春战墓中出土的Ⅲ式罐,也各与贵溪崖墓M4的Ⅲ式罐,M13:2的Ⅱ式罐,M5:10的Ⅳ式罐相同。

  鼎,鼎是贵溪、绍兴二地常见的器物,共同性较明显。1976年绍兴凤凰山木椁墓出了盖鼎,形制为拱形盖,上有三环钮,附耳外侈,子口,圜底,蹄形足较瘦长,盖和腹饰S纹,用凸弦纹分界,与贵溪崖墓M10:3Ⅱ式鼎极为相似。

  1963年11月绍兴下灶白露山春、战墓中出土的Ⅰ式鼎,口沿坚直双耳部向外平折,蹄形足,造型与贵溪MⅠ0:9的硬陶鼎几乎无异。

  盉,数量较少,从仅有的几器看,贵溪、绍兴二地的形制几乎雷同。

  1973年5月绍兴漓渚春、战墓中出土1件半环形提梁卣,形制与贵溪M10:2的提梁卣相一致。

  坛,1970年3月绍兴上灶春、战墓中出土的Ⅰ式坛。造型风格与贵溪M5:14的坛极为接近。

  盘,1976年绍兴凤凰山木椁墓M2:13出土2件三足盘,三足除外,造型与贵溪M10:6的陶、盘雷同。

  此外,绍兴、贵溪二地春、战时期的碗、钵、杯、碟、甑形器亦多有共通之处,几乎每件器物都可找到相关的器形。篇幅关系,难以一一尽举,如此多的共同点,是足以说明二地器物具有“源”与“流”的关系的。

  (3)随葬器物的组合

  浙江全省已发现了数百处青铜时代遗址,在共存的陶器中,有各成系统的夹砂陶、泥质黑陶、印纹陶和原始瓷器等几大类别,贵溪崖墓的情况正与此相符。从绍兴凤凰山战国木椁墓的出土材料可以看出,绍兴地区春、战时期墓葬随葬品中,“陶器的组合是鼎、豆、壶、罐、甑、盉、匜、等仿铜器制品”。贵溪崖墓由于被盗,墓门倒塌和多次入葬等自然或人为的破坏,随葬器物多已散失,所留遗物不甚丰富,要准确反映出春、战时期的器物组合有较大的困难,但综合所有出土器物可见,浙江地区春、战墓中常见的鼎、罐、坛、盉、碗、冼等器在贵溪崖墓中都可找到,探索南方地区春、秋、战时期器物组合时有一个现象应当注意,江西贵溪和浙江全省春、战时期墓中随葬器都缺少鬲的组合,而周围的江苏、安徽、湖南、江西西部、北部地区,广东等地的春、战墓中却多随葬有鬲,鬲是商周时期中原华夏族的常用祭器,贵溪、绍兴不见鬲的现象说明武夷山地区与浙江地区一样,都处于中原文化影响的第二线,正是“独越为吴楚所隔,不能与中原接触”,因而,保留了较浓厚的地方性特征的反映。

  (4)装饰特点

  贵溪崖墓陶瓷器中,流行云雷纹、弦纹、绹纹、篾点纹、方格纹、米字纹、麻布纹、兽面纹、多种纹饰组合及双环耳,S形假耳、羊首蛇身贴耳等。这些装饰特点在绍兴地区春、战墓中比比皆是,如1971年2月绍兴上灶春、战墓中出土的Ⅳ式罐,通身饰麻布纹,肩两旁有一对S形堆钮,S形堆钮为贵溪崖墓器物群中最常见的装饰之一,M5:10的Ⅳ式罐,M10:4的Ⅰ式罐,M10:4的Ⅰ式罐,原始瓷中的Ⅰ式罐都有S形贴耳,贵溪崖墓M10:18的Ⅰ式鼎,装饰上别具一格,口沿为一怪兽首,蛙形嘴,无鼻,眼珠外突,额横立火焰形冠,尾作棱形,长方坚耳,兽蹄形三足,同类装饰亦见于绍兴地区。

  第二:埋葬习俗

  棺木的作材与制法,贵溪崖墓共存有棺木37具,用材多属樟料闽楠,少数杉木和□木,全系整料刳制而成,棺盖与棺身均采用子母榫合口,多不施棺钉,少数施竹钉或束腰子母榫,部分棺表尚留有黑漆或刻纹饰,绝大多数露胎,绍兴地区发现春、战墓中大多已不见棺木。但1976年绍兴凤凰山木椁墓的发现,为我们提供了这方面的资料,凤凰山战国发现两座木椁墓,葬具为一棺一椁或无椁,木棺用整段原木破成二半雕凿而成,断面呈“U”形(形同贵溪Ⅱ式棺),两侧两端卯槽,插入二块圆木块,作为棺的前后壁,棺内和棺身接触有榫,上下对缝弥合,棺外涂黑漆,内为紫漆,棺和椁用楠木制造,质地良好。可见春战时期贵溪、绍兴二地越民在棺木用材的选择及棺技术上都具有共同特点。

  随葬品的置放,贵溪与绍兴凤凰山的木椁墓 ,棺(尸柩)底下都设有垫尸板或架,铺垫有竹席,随葬品都排列在棺材的外面,其作风是一致的。

  第三:生产工具

  贵溪崖墓中发现的农业生产工具很少,但从贵溪出土的纺织工具中,仍可看出与绍兴同类器的相近之处,如贵溪M10出土的二件Ⅰ式削,拱背、弧刃、环把,形制与绍兴西施山春、秋墓中所出的Ⅰ式削完全一样。

  第四:兵器

  贵溪崖墓群出土器物中,兵器数量最少,1978年调查时曾发现一把仿铜木剑。1979年考古发掘中又出土了一把。贵溪M2:15的仿铜木剑,断面呈菱形,中起棱脊,锋端刃内弧,无格,圆茎套木箍一圈,全长48、茎长8厘米。1973年绍兴城吴镇黄家山出土一件铜剑,除带格外,形制与贵溪M2:15的仿铜木剑完全相同。

  据上所述,贵溪和绍兴地区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特征上存在诸多共同性,它们绝不是偶然巧合,而是有它的渊源关系,即都是属于“于越”族文化的一部分,当然,我们也看到,贵溪和绍兴二地的文化特征还存在着不相一致的地方,如贵溪崖墓悬棺,浙兴竖穴土葬,贵溪少农业生产工具,少兵器,多纺织器具和纺织品,绍兴地区正好相反等等。这些还有待于深入探讨。对于这些现象,我们能否认为,于越族的一支迁入武夷山区后,由于自然环境的改变,相应引起了经济生活及其他生活内容和生活习俗的改变,而且,这些也不足以否认贵溪、绍兴二地区古越族文化的一致性。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xi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江西贵溪崖墓族属新探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梦见康熙皇帝

    周公解梦梦见康熙皇帝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康熙皇帝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2. 朱元璋画像的脸型为什么这么奇怪,是真长这样还是被人丑化

    朱元璋的样貌一直是比较受人关注的,主要有两种说法。一是他长得十分臭猫,鞋拔子脸型,面露凶光,而且脸上还麻子密集,另一种说法则是他长得十分端正,面相沉稳,给人威严的感觉。那么这两种说法究竟哪种更加准确呢?在史书中有着关于他相貌的记载,比如《太祖实录》和《明史》等书都夸他相貌英武。不过前一本书是在朱允炆时期撰写的,上面对于外貌就是夸他魁梧,主要还是在描写他的气质。

  3. 清朝有一位官员,只因为太清廉节俭,被贬谪回老家,后郁郁而终

    南朝齐丹徒县令沈赞之不愿意跟周围的同僚吃吃喝喝,因为总要花钱。他不愿意花公款,而自己的工资又经不起应酬往来,就干脆不跟人来往,也不请客送礼,公务之暇,就当宅男。这种人在官员队伍里太碍眼,也碍事儿。终于有一回,被人找了个茬儿,构陷入狱。

  4. 宋朝偷偷地「 ”使坏”,使契丹和西夏打起来,这就是「 ”以夷制夷”

    以夷制夷,利用强者和强者之间的矛盾,使其相互冲突,削弱其力量。用敌人来制服敌人,以期望坐享其成的思想。宋仁宗时期,在外交上就成功运用过这一策略,使得辽夏开战,两败俱伤。不过,这一切还得先从西夏建国说起。

  5. 此地是中国最早失去四百多年后又回归祖国的地方,历经曲折

    明朝最早来自欧洲的入侵者是葡萄牙。十五世纪未,葡萄牙殖民者经好望角到达印度西海岸,进而向东亚扩张。明代时借用...人对欧洲人的称谓,称他们为佛朗机国。

  6. 从杨广兴建大运河入手,分析南北朝时期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中华文化的起源地一般认为在黄河流域,在东汉末年孙权建业称帝之前,江东往往被称作蛮荒之地,那时中国的经济中心也一直在中原一代。

  7. 日本专家挖出千年古墓,只见墓中织锦上书: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作为一个拥有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历史悠久,文化璀璨,更在岁月的长河中留下了无尽的珍贵文物。1901年,他成功发现精绝国遗址,并将大批珍贵文物带回国内,因而声名大噪。他的低呼很快便惊动了周围的考古学家,而当他们将织锦打开后,里面的内容则令他们大吃一惊,因为这块织锦上竟赫然写着: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8. 一个兵卒为何要劝说刘邦定都长安

    娄敬在历史上出现得着实奇怪,出场也堪称意外。他可谓乱世奇才,却生卒年不详。

  9. 袁绍麾下三大名将,曹操刘备各得一人,最后那位才最厉害

    袁绍给人的印象,其实非常裂变。

  10. 消失的神兵利器——古兵器「 ”戈”的整理考证(终章)

    西周武士复原图从商朝渔猎的奴隶制社会,过渡到封建制的周朝,西周事实上完成了一个文化、心理、行为规范一致的共同体,也奠定了延续至今的中华文化的根基。出身殷商和宋国王室的孔子,开创儒学,为礼乐文化奔走终生,商、周文化正源之争,终于尘埃落定。有趣的是,与倡导农本的后世儒家不同,孔子本人的言论多显轻农思想。他从不介意爱徒子贡经商,却在背后嘲笑以务农为志愿的弟子樊迟。

随机推荐

  1. 梦见鹜蚌相争梦到鹜蚌相争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鹜蚌相争好不好

    做梦梦见鹜蚌相争好不好?梦见鹜蚌相争有现实的影响和反应,也有梦者的主观想象,请看下面由小编帮你整理的梦见鹜蚌相争的详细解说吧。梦见鹜蚌相争,预示你近期会有名利双收的好运气。

  2. 24节气:立冬饮食养生篇

    冬季的饮食调养要遵循“虚者补之,寒者温之”的传统,冬令进补,是国人数千年的习俗,立冬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节气,又是人们进补的最佳时期。那么在实际生活中,立冬日我们该怎样注意饮食养生?汉八旗的祭祀称“烧旗香跳虎神”,满八旗称“烧荤香”。“烧荤香”5—7天,在操办祭祖烧香的头三天,全家人一连十天吃斋,不吃荤腥。

  3. 适合结婚放的歌曲 结婚必备浪漫歌曲

    最适合婚礼的歌曲有哪些?下面为大家整理了适合结婚放的歌曲,一起来看看吧!适合结婚放的歌曲适合结婚放的歌曲精选1.Couldthisbelove这是一首很适合翩翩起舞的歌曲,虽然是首老歌,也没有新的翻唱版本,但这种复古的感觉不是更能给婚礼带来一丝永恒的感觉吗?JenniferLopes在伴奏部分诺诺自语“ElAmorNoHacePromesas”“爱,无需诺言”,更添加了一份浪漫。

  4. 韭菜与白酒同食就像火上浇油

    古时曾有“饮白酒,食生韭令人增病”的说法,而在《饮膳正要》中也有“韭不可与酒同食”之类的记载,其道理大致也与食物药性有关。白酒甘辛微苦,性大热,含乙醇约60%左右,1克乙醇在体内燃烧,产热7100卡,乙醇在肝内代谢,嗜酒者可引起酒精中毒性肝炎、脂肪肝及肝硬化。韭菜性亦属辛温,能壮阳活血,食生韭饮白酒,就像火上加油,久食动血,有出血性疾病的患者更要加倍注意。

  5. 海尔塞拉西简介

    职业:埃塞俄比亚皇帝国籍:埃塞俄比亚为什么出名:埃塞俄比亚历史上的决定性人物,1916年至1930年塞拉西担任埃塞俄比亚摄政王,1930年至1974年任皇帝。他对多边主义和集体安全的信念导致埃塞俄比亚成为《联合国...》的会员国。埃塞俄比亚东北部两年的饥荒估计已造成20万人死亡,他在1974年的一次军事政变中被免职,一年后在可疑情况下被拘留。在拉斯塔法里运动中,海尔·塞拉西被尊为圣经的归来弥赛亚,上帝化身。

  6. 弱肉强食是什么意思?

    【拼音】ruòròuqiángshí【解释】原指动物中弱者被强者吞食。比喻弱的被强的吞并。【出处】唐·韩愈《送浮屠文暢师序》:“弱之肉,强之食。”明·刘基《秦女体行》:“有生不幸遭乱世,弱肉强食官无诛。”【例子】在这样“弱肉强食”的情况下,“生活”是终于不易保全的。(邹韬奋《抗战以来·“诸葛亮”和“阿斗”》)【相关】百度“弱肉强食”

  7. 梦见情敌怀孕了

    周公解梦梦见情敌怀孕了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情敌怀孕了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8. 选择楼盘时要注意哪些方面

    选择楼盘时要注意哪些方面购买楼盘时,要注意的风水问题很多,但最基本的有几条:1.不宜有强风吹袭。风水学讲究“藏风聚气”,风势强劲的话,旺气无法停留。理想的风势是微风徐来。街口巷边的屋子有何不宜2.有充足的光照时间。阳光足,则阳气足。阴暗的住宅,阴气滋生,不宜居住。屋中心不宜受污,否则破财损丁,购买之后难以改造,所以要注意。

  9. 表示因果关系的词语有哪些 | 历史新知网

    表示因果关系的词语有哪些因果关系中的关联词有:因此、因为……是因为、既然(既)……就.关于因果的诗词有哪些?关于因果的诗词:1.《点绛唇》宋代:曾觌细雨斜风,上元灯火还空过。风月词情,冷落教谁和。

  10. 带有儿字的成语

    包含有“儿”字的全部成语及解释:视同儿戏——把事情当成小孩儿玩耍一样来对待。乞儿乘车——讽刺官职提升得快的话。卖儿鬻女——指生活无依,被迫卖掉自己的女儿。虎不食儿——老虎凶猛残忍,但并不吃自己的孩子。騃女痴儿——指迷恋于情爱的男女。孤儿寡妇——死了父亲的孩子,死了丈夫的妇女。正儿巴经——①正经的;严肃认真的。血性男儿——指刚强正直,勇敢热情的男子汉。破玩意儿——低劣的技艺;低劣的对象。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