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艾米莉·狄金森(Emily Dickinson,1830-1886)的世界,于我,本是个陌生的世界。我读诗不多,她的诗,晦涩难懂,有的虽然机灵顽皮,我却偏偏只能读轻松快乐、通俗浅显一类。然而,越是陌生,便越是觉得好奇。逢春日艳丽时,我们拜访了她的出生地——麻州西部的安姆斯特城(Amherst)。

一花卉和自然

以为我们住的地方已经是很“乡下”了,沿着二号公路往西开,才知道还有比我们更乡下的乡下。春日里,树叶刚刚挣扎着要长出来的样子,红的黄的居多;也有很多高高低低的丘陵,汽车忽上忽下,甚至有点超重和失重的感觉。刚刚读过艾米莉•狄金森一些关于死亡的诗,总是觉得有些压抑和郁闷。看过她的居住地,在她曾经忙碌过的花园中徜徉,大约是节令的魔力,她的人,她的诗,骤然都带上了春天的生气和温存。

安城街道两旁的房子都很低矮、谦恭,相形之下,狄金森家的房子很高大、气派。艾米莉•狄金森能够受到良好的教育,因为她的父亲当年是镇上的头面人物,著名的律师,担任过马萨诸塞州的州议员和美国国会议员。

一直知道艾米莉•狄金森离群索居,想象中,她的家一定是在丛林深处。其实,她家离镇中心很近,步行几分钟即可;唯一的特别之处,就是她家和毗邻的哥哥家,都是以高大的松树为篱笆,把房子从大街上遮挡住,多少有了些“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况味。艾米莉的时代,安城虽然较东部的波士顿偏远、保守,却也有许多活跃的学术和社会生活。春意盎然的时候,更难让人想象她的孤寂和落寞。

艾米莉确实也不是如旧的传记里描写的那样孤独怪癖、全然不食人间烟火。2004 年出版的《艾米莉•狄金森的花园》一书,描述了诗人生活的另一面:艾米莉十分热衷于园艺,写诗之外,养花种草是她的另一主要“职业”。书中罗列出了艾米莉曾经侍弄过或者采摘过的花草,数一数,有六十六种之多。狄金森三分之一的诗歌、一半的信件中,都热情地提及过她最喜欢的野花,从普通的花卉如雏菊和龙胆,到她温室里那些珍奇的栀子花和茉莉花。

狄金森对园艺的了解,使她能够在描述自己的经验时,选择适当的象征符号,用不同的花来象征爱与恨、善与恶、死亡与永生。按照十九世纪的花卉字典,她给每一种花都下了具体的定义,将朋友、家人和爱人与不同的花卉一一对应起来,并在诗歌中大量运用花卉作为比喻和类别。她的诗歌,在朋友间“发表”的时候,大部分是用一朵花别起来,或者是将诗藏在花束中间,不同花卉的选择,本身就传达着一种信息。

如今的花园,看起来不大,草地有些稀疏,和那些靠化肥催养的绿得发假的草地相比,显得有些消瘦。零零星星的小花小草,也显得有些弱不禁风。

转过一面墙去,房子的另一侧是花园,艾米莉曾经在这里劳作;花园中央,是一株极老极壮的白橡树,看起来比艾米莉生长的年代还要古老。艾米莉一定曾经在这棵树下来去,也一定从她隐居的楼上的闺房,眺望过这棵树和树后的风景。从花园方向转过来,房子的另一侧,是一株醒目的玉兰花,正要盛开的样子。

我家旧居的院子里,在差不多同样的位置上,也有一棵差不多同样老同样壮的橡树;那所房子门口也有一株玉兰,比眼前这一株略大些,也比它开得大约早个一两天的光景。相同的花和树,一下子就将过往的诗人拉回了今天。

二远离社会

艾米莉生活的时代,她父亲拥有的土地大概有十几英亩。眼前的两家院落,加起来似乎不够这么大:旁边很近处,就是邻家的房舍,对面一家装饰很花哨的小旅店,大概是专门为了来探访诗人的客人而开设的,半圆形的招牌上写着Amherst Inn(安城旅店),初初一看,极像是Her Inn(她的旅店)。艾米莉在少年时代也曾经是个天真快乐的小姑娘。上学的时候,她机智灵巧,善于模仿,写作很优秀,也很用功,成绩也很好。她学的科目也十分丰富:数学,化学,天文,修辞,生理学,古代史,文学,无所不包。

艾米莉深爱她的父亲。但是,父亲永远不在家:他忙着他的公务和社会公益事业,对家庭的贡献主要是经济供给,而不是感情支持。母亲也不能成为她感情的支撑。艾米莉的父亲只见过她母亲两次就向她求婚,因为这个女性符合自己的理想:沉默寡言,被动,内向,善良。艾米莉的母亲胆小怕事,没有主见,无法和丈夫和孩子交流。她身心都不健康,长年忧郁,永远充满了对死亡的焦虑。她的三个兄弟、母亲和很多表兄弟姐妹都死于肺结核,在她们生活的那个年代,婴儿存活率也很低。从她那个忙碌、冷漠的丈夫那里,她也得不到安慰,就连艾米莉也不同情她:“我从来就没有一个母亲……”

死亡笼罩着艾米莉的母亲,也给整个家庭蒙上了沉重的死亡气息。1850 年,艾米莉二十岁的时候,她的母亲病倒了。医生诊断说她的病是急性神经痛,有些人却相信是严重的忧郁引起了她的身体虚弱。她的病况,和我读到的爱默生夫人的状况很类似。

由于哥哥在上学,母亲身体又不好,艾米莉就承担了许多本该由母亲承担的义务。亲朋好友的婚丧嫁娶等,都是由她来写信。从此,她越来越与世隔绝,躲在自己的房间里,和外部世界的联系,变成了写信,写诗。她一生中唯一的长途旅行,是1855 年去过一回华盛顿DC,访问她担任国会议员的父亲。

当然,艾米莉与世隔绝,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她自己。她天性十分敏感,性格也十分复杂:她既胆小怕事、服从、柔顺,又强硬、直率、独立、争强好胜。分别、死亡、疾病,母亲极端内向、父亲频繁在外,都使艾米莉常常感到忧郁和压抑。

艾米莉的生活逐步走向孤独。首先,她的身体状况恶化,不断地咳嗽和长期的喉痛,使她一次又一次退学。我们今天可能认为喉痛无足轻重,但一百多年前,肺病是时代病,是不治之症。艾米莉•狄金森的性格在她二十二岁那一年发生了很大变化。她寻找各种借口不去参加任何社交活动,尽量回避一切人。她从1858年开始完全隐居,那一年她二十八岁。从那以后,独往独来就已经成了她的生活方式。

到她三十岁时,甚至连老朋友来访,她都要躲进自己的房间。她的活动范围也逐步缩小:“我不离开我父亲的院子去任何人家,也不去镇上。”从那以后,她就开始只穿白衣服,只在黄昏时在家门口散步,最后连散步也不去了。她躲在家里,来客人时,只偶尔从门帘里或楼上的晒台晃一晃身影,即使医生给她看病,她也只允许他在她远远走过时,匆匆地观察一眼。

远离喧嚣的人群和家庭生活的压力,使艾米莉•狄金森能够秘密地在自己的“鬼屋”里,用诗歌充分发掘自己的内心世界。她用“受伤的驯鹿”的形象,表达了内心与生俱来的伤害和痛苦。

艾米莉•狄金森生前写过一千七百多首诗,公开发表的却只有六首。许多景仰她的人说她是有意寻求籍籍无名,这是有些拔高了。为了给自己的诗寻找知音,她于1862年将自己的诗寄给了托玛斯•亨金森(Thomas Wentworth Higginson),请他评价自己的诗歌是否有生气(alive)。亨金森是个战斗英雄,而在文学上,充其量不过是个三流文人。他喜欢她的诗,但并不能完全懂得她的诗歌的真正内涵。他只是觉得她的诗太与众不同,并建议她永远不要发表。这大约是狄金森生前发表不多的主要原因。

艾米莉•狄金森十分尊重亨金森,她写给亨金森的信件,风格总是十分谦恭、仰望,偶尔有旁人向她索稿,即便她有发表之意,也都因为他的劝阻而作罢。只是在她于1886 年去世后,她的妹妹才促使亨金森和梅贝尔•卢米斯•托德(Mabel Loomis Tood)一起编印了她的第一本诗集。诗集一出,马上受到人们的喜爱。不过,今天看来,艾米莉•狄金森一生与世隔绝,没有名声和发表的困扰,对她的创作反而是有利的。

艾米莉狄金森作品:花园中孤独的诗人的更多相关文章

  1. 霍去病究竟有多厉害?匈奴一首诗歌道出悲凉

    可以说刘彻想要...匈奴,那霍去病就是他手里最锋利的一把刀,...伤效果也是让所有人都瞪目结舌。那么他到底有多厉害呢?其实看看当时匈奴人留下的一首诗歌里,包含着怎样的血和泪,就明白了。然而这时候的霍去病,却撂下一句硬气的话:"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2. 徐志摩长子:成年后违祖父期许,对作诗一窍不通,受母亲影响极深

    诗人徐志摩的儿子对作诗一窍不通?很多人觉得极不可思议的事,却真实地发生在了徐志摩儿子徐积锴身上。作为徐志摩与原配张幼仪的长子、后来唯一存活下来的儿子,徐积锴自出生开始便受到了极大的期待。

  3. 女子出生前父亲做了个怪梦,亭台匾额上写了两个字,多年后应验了

    历史上有很多皇后,不过跟皇帝走完金婚的却只有一个,她就是南宋时期赵构的皇后吴氏。根据《宋史》记载:吴皇后秀外慧中,读书识字时过目不忘,是一个才貌双全的奇女子。她出生于开封,14岁时被选入皇宫,侍奉康王赵构。两人大婚之后,相知相伴一起度过五十多年。吴氏一生辅佐过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位皇帝。在所有宋朝皇后中,几乎没人可以跟吴氏相提并论。吴氏这一生极其传奇,出生之前就已经出现了一些征兆。

  4. 不平则鸣,看看柳宗元的文学创作修炼手册

    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河东解人,世称柳河东。后人对柳宗元的认识和纪念,主要缘于他的文翰和思致。

  5. 每个孩子都可以成才——胡适母亲的三个教子秘诀

    胡适,现代学者、诗人。安徽绩溪人,原名嗣穈,字希疆,后改名适,字适之。幼年在家塾念书,13岁到上海求学。19岁赴美留学,于康奈尔大学就读农科,后改读文科。24岁入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哲学。

  6. 中国最牛父亲!清华导师梁启超,九个儿女都成才

    「”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这家的父亲说的就是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学家,也是清...学四大导师之一的梁启超。梁启超家「”一门三院士”,指的是他儿子中的梁思成、梁思永和梁思礼。前两位在1948年中华民国的中央研究院院士评选中当选,而梁思礼则是在199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梁启超的儿女中有建筑学家、文学研究专家、图书馆学专家,还有火箭科学家和军官。一个孩子的成功,可能是个体因素,九个孩子皆成才俊,那

  7. 上官云珠女儿姚姚的悲剧人生,看了让人泪下

    上官云珠一生有三次婚姻,每任丈夫给她留下一个孩子:大儿子张其坚、女儿姚姚、小儿子韦然。其中女儿姚姚是上官云珠与第二任丈夫姚克所生,母亲是大明星,父亲是剧作家,可以说是含着金汤匙出生。

  8. 想爱而不能爱,林徽因病中写下这首凄美情词,如一曲清泉流过心间

    对于林徽因来说,写诗完全是出于兴趣,而那个让她爱上诗的男人是徐志摩。林徽因和徐志摩相识时才16岁,对方的一首首情诗将她带入了一个个美妙的诗境中。虽然两人的爱情以失败告终,但林徽因余生都没有放下过诗歌。让我们来品一品:作为一首现代诗,林徽因这首诗的工整度是相当高的,充满了古诗的韵味。关门的波斯菊花海诗中描写的是一种想爱而不能的情绪,有人觉得林徽因写的就是她和徐志摩的爱情,但作者从来没有这样表示过。

  9. 这位五千年间最年轻的英烈、最早熟的少年,不应该被人们遗忘

    尤其是夏完淳,这位十六周岁就英勇就义的少年诗人、民族英雄,并不见诸中小学历史课本,很多人并不知道他的存在,甚至包括许多受过大学教育的人。可是,他真的不应该被人们遗忘,恰恰相反,他应该永远被历史铭记。因为他代表的不仅仅是一个民族对另一个民族侵略的反抗,还代表了文明与野蛮的抗争,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家国情怀的具体体现,是危难之际民族精神的象征。

  10. 高风亮节——文人与竹的互相成就

    我国源远流长的文化史上,松、竹、梅被誉为「”岁寒三友”,而梅、兰、竹、菊被称为「”四君子”,竹子均榜上有名,可见竹子在中国文人心中的地位。「”细细的叶,疏疏的节;雪压不倒,风吹不折。”竹子笔直挺拔,婆娑有致,青翠不惊寒,自有一种虚怀若谷之气,象征着坚韧挺拔,虚心有节等品格。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对竹的喜爱,是中国古代文人群体的共性之一。千百年来,在无数文人墨客的推崇下,竹子由一种再普通不过的植物,变成

随机推荐

  1. 孕妇梦见蛇离开自己

    周公解梦孕妇梦见蛇离开自己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孕妇梦到蛇离开自己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2. 梦见三个女孩

    周公解梦梦见三个女孩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三个女孩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3. 这个姓氏的清朝后宫只有6人 个个尊贵至少都是皇贵妃

    清朝后宫总共就6个姓佟佳的女人,她们的封号最少都是皇贵妃。努尔哈赤元妃>清朝后宫六位佟佳氏女子分别是:努尔哈赤的元妃、顺治的孝康章皇后、康熙的孝懿仁皇后和悫惠皇贵妃、道光的孝慎成皇后、咸丰的端恪皇贵妃。康熙帝即位后,她得以与孝惠章皇后两宫并尊,称圣母皇太后,完全是母凭子贵。不过,佟佳氏活到了宣统帝时期,经过尊封最终谥号为端恪皇贵妃。

  4. 施耐庵与罗贯中有着什么关系?没想到是这种关系

    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解密施耐庵与罗贯中的关系,绝对让你意想不到。从罗贯中加入张士诚的时间和方式来看,很可能是年界60岁的施耐庵向张士诚推荐了26岁的青年才俊罗贯中担任幕僚,因而他们是师徒关系完全合乎情理。纪连海在《百家讲坛》中也认同施耐庵和罗贯中是师生关系这一说法。

  5. 梦见有人朝自己开枪_周公解梦梦到有人朝自己开枪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有人朝自己开枪好不好

    梦见有人朝自己开枪却未伤著,会被指控犯了罪,但由于证据不足,会被释放。

  6. 梦见枯树残枝梦到枯树残枝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枯树残枝好不好

    做梦梦见枯树残枝好不好?Www.Org恋爱中的人梦见树干残枝,意味着最近爱情跟上变化太多,需要做好准备应对,以免失去爱情。商人梦见树干残枝,最近生意上容易上当受骗,要防止投资受损。商病人梦见树干残枝,病情容易恶化,需要提前做好最坏准备。梦见橄榄树梦到橄榄树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橄榄树好不好女人梦见枯树发芽,预兆有机会旅行。

  7. 春节祝福送快乐,祝福朋友家人春节愉快

    朋友,春节春节大假七天乐,七个锦囊送健康。锦囊送来幸福绕,祝你春节乐逍遥。春节给健康一个晴天,热水是云朵,蔬菜是阳光,锻炼是微风,睡眠是温暖,快乐向前,拥抱晴天,饮食安全,健康永远。春节祝福短信传递快乐春节健康贴士:羊年春节至,健康好饮食,吃饭不要偏,杯酒不可贪,玩乐勿通宵,运动不能少。春节应酬多,饮酒勿过度。祝健康平安,春节快乐。

  8. 为什么古代帝王的印章称为“玺”?

    为什么古代帝王的印章称为“玺”?  印章是中国的一项传统文化艺术,历史悠久,集实用与玩赏于一身。早在殷商时期就已存在,方寸间充分体现了古人超凡的智慧、精湛的雕刻技巧。  那么,为什么古代帝王的印章称为“玺”呢?  印章,又称为图章,古人称“玺”。如《小尔雅》上载︰“玺谓...

  9. 郑庄公克段于鄢 郑庄公:史上最不受母亲待见的国君

    他是家里的长子,和一般的孩子不一样,他的家族是正经姬姓诸侯国,他的父亲是周平王的卿士。中国历史浩浩荡荡数千年,多少人默默无闻,连个浪花都没翻起来,而他用兄弟相残、母子反目的桥段,成为了诸多文人墨客笔下的人物。 他叫寤生,世人都称呼他为郑庄公。 初生 夏五月,郑伯克段于...

  10. 一代"巾帼宰相"上官婉儿,为什么会遭受“墨刑”?

    上官婉儿受“墨刑”之后,为了遮掩痕迹,逐在额头伤痕处刺了一朵红梅,最终形成了风靡一时的红梅妆。>>不过,相较于上面这种说法,其他关于上官婉儿受墨刑的说法,虽然更为玄乎,却因为事关宫闱桃色而广为流传。一天,上官婉儿与张宗昌私底下互相调笑,不巧被武则天看到,逐拔出金刀,插入上官婉儿前髻,伤及左额,怒道,“汝敢近我禁脔,罪当处死”。段公路的《北户录》对此有所记载,“后为花子,以掩痕也”。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