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试谈德化青花瓷器的艺术风格德化是中国陶瓷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也是我国著名的三大古瓷都之一。德化青花瓷器的...与装饰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它开创了德化窑瓷器发展的新纪元,在我国陶瓷发展史上留下了光辉的篇章。由此可见德化青花瓷产销之兴旺和繁荣。德化青花瓷器的题材有人物纹饰、自然景观、动物图案、植物图饰等。德化青花瓷器“以白见长”的装饰表现特征,充分地显示出了德化青花瓷器独特的艺
试谈德化青花瓷器的艺术风格
德化是中国陶瓷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也是我国著名的三大古瓷都之一。德化的制瓷历史十分悠久,瓷质优异,工艺精巧,驰名中外。德化县( 简称“浔”)地处福建省中部“闽中屋脊”——戴云山麓的千峰万壑之中,大樟溪上游。这里自然资源丰富,瓷土矿藏密布,质地优良,是中国瓷器的著名产地,同时
也是我国古代南方著名的外销瓷的重要产地。德化目前已发现的唐、宋、元、明、清至民国的窑址达238处,全县18个乡镇都有古窑址分布,其中“屈斗宫德化窑址”1988年被 ... 颁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德化的陶瓷文化历史悠久,积淀深厚,从生产印纹陶器到德化窑的形成,历经了几千年的悠悠岁月。德化的陶瓷滥觞于唐代,闻名于宋、元,鼎盛于明清两朝。德化唐代的青瓷,宋代的青白瓷、影青瓷和黑釉瓷,元代的青白瓷,至明代所产的白瓷器闻名于世,享有“中国白”,“国际瓷坛明珠”的美誉。据明代万历十四年( 1612) 刊刻的《泉州府志》载:“瓷器出晋江瓷灶地方,又有色白次于饶瓷……又有白瓷器,出德化程寺后山中,洁白可爱。”以白釉瓷器而闻名天下的德化窑进入明末清初后白瓷器退居次位,而青花瓷器却跃居主导地位,成为了德化窑生产的最主要的瓷器品种。德化青花瓷器的 ... 与装
饰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它开创了德化窑瓷器发展的新纪元,在我国陶瓷发展史上留下了光辉的篇章。
青花瓷器属干釉下彩瓷器,它以含钴的矿物料作为着色剂在瓷坯上描绘图饰,再罩以透明釉入窑在高温中( 1300“C左右) 一次烧成。由于青花是釉下彩,很细的色料经高温完全熔化在胎釉之间,瓷器釉面光滑平润、晶莹剔透。永不褪色的青花瓷器具有幽静淡雅、清新明快的艺术魅力。明末清初是德化青花瓷器的发展期,康熙中期至乾隆时期是德化青花瓷器生产的鼎盛期。乾隆年间,郑兼才《窑工》一诗中载:。……骈肩集市门,堆积群峰起。一朝海舶来,顺流价倍蓰;不怕生计穷,但愿通潮水。”由此可见德化青花瓷产销之兴旺和繁荣。1999年5月,英国人迈克·哈彻在南中国海附近发现并打捞出了一艘清朝道光年间沉没的中国商船“泰兴号”,捞获了大量的珍宝,其中包括35万件德化瓷器。这些瓷器大都是l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德化地区所产,并出口亚洲市场的青花瓷器。德化青花瓷器的基础是德化白瓷器,德化的青花瓷采用一种单纯的、宁静的青花颜料,通过民间匠师灵巧的手笔,在白素坯胎上描绘出图案纹饰,上釉烧成后融合于釉质之中,在光润的瓷面上透显出明快典雅的图饰,反映出了时代的特征和生活的气息,表现了当时人们的审美情趣和理念,同时也展示出了德化青花瓷器永恒的艺术魅力。清代德化窑的青花瓷器朴素高雅、细腻坚致、釉水光亮,争奇斗艳、风韵独特,它在我国民窑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值得人们去认真地探究。
清初德化窑青花瓷器的瓷土淘炼精细,胎体滑润致密,胎釉结合紧密,釉面呈青白色或纯白色,钻料采用本地产的“金门青”或从外地输入的“浙料”。繁荣期德化窑的青花瓷器在工艺上受景德镇窑的影响并以此为蓝本,窑工们在借鉴景德镇青花制瓷的基础上,融会本地特色勇于创新,走出了一条有自己
艺术特色的发展道路,形成了德化青花瓷器自身的鲜明特征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清代德化窑青花瓷器的造型以日常生活用品为大宗,陈设供器为次之,景德镇的大型器、仿古器等很少见到。德化青花瓷器的造型自然朴实、灵巧精美,施釉采用全器满釉,足缘刮釉、底足露胎、内外全釉。
作为民窑的德化青花瓷器,其题材和纹饰内容不受官方意识的束缚,取材极为宽泛、自由和丰富多彩,并以自然飘逸、潇洒而又清雅洗练见长,具有自由豪放、独具民间艺术之韵味。德化青花瓷器的题材有人物纹饰、自然景观、动物图案、植物图饰等。在人物类纹饰中有高仕图,李白醉酒,题“志在书中”和“晨兴半炷香”等文字的书斋攻读的题材;在动物类图案纹饰有云龙、云凤、麒麟、雄狮、蝙蝠、鹿、松鹤、梅雀、虫、鱼、蜂、蝶之类,在植物类图饰中有佛手、牵牛花、石榴、花篮、牡丹等。清代德化窑生产的青花瓷器还盛行文字装饰,如题“雪白山上高士卧,月明花下玉人来”、“月中丹桂连根拔,不许旁人折半枝”等在德化窑中都极为常见。这些令人感到亲切的典型装饰题材,充满了浓郁的地方特色和生活气息,寄寓着人们对美好愿望和理想的憧憬与追求。德化青花瓷器的图案纹饰丰富多彩,纹饰的内客取材十分广泛和淳朴,综合起来有以下一些类别与形式。在动物图案中有云中飞凤、林中飞凤、团凤、展翅团凤、梅中鸣雀,林中飞雀、戏龙火龙、云中飞龙、水草游鱼、水中追鱼、雄狮飞云、麒髅回头,团凤祝寿,松鹤图、草中蝴蝶、云中蝙蝠等,这些图案纹饰带有浓郁的民窑风格,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在植物图案中以当地生长的植物为主,有石榴花、菊花、梅花、牵牛花、缠枝花、兰花、杏花、葵花、牡丹花、水草、灵芝草、缠枝藤草、芭蕉、杨柳,佛手等,此外还有梅兰竹菊“四君子”、松竹梅。岁寒三友”等。在以山水人物为图案的纹饰中,其取材大多为地方景色、江南风景,有自然山水、风光山水、风景附诗、水乡人家、湖中捕鱼、婴戏图、城楼图、游仙图、高士图、福禄寿图、秀才晨读、贵人下棋图、神话传说等。山水人物纹饰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民间的生产劳动、风情习俗等生活场景,在民间乡村的图景之中配以简短情长的语句,使人感
受到浓浓的生活气息。
在文字图案的纹饰中,单字的有寿、喜、丰、福等,多字的有“志在书中”、“粒粒皆辛苦”、“咬得菜根,百事可为”、“晨兴半炷香”等。单字多为表达喜庆、吉祥,庆祝,祝愿等寓意,多字的语句则表达对生活的寄托、追求与向往。在德化青花瓷器的图案纹饰中,一般山水图案多绘于瓶、罐、炉等较大器皿的外壁— 人物图案多绘于盘、碟类浅平底的器物内;其他图案则多见于碗、杯、盂等小件器物的腹部。
德化窑民间青花纹饰的表现善于以小见大、以少胜多,寥寥数笔,出神入化,它将图案的形神,情景,意趣这三个艺术的基本要素融为一体,表现了德化民间青花瓷重生活、重情趣、简洁淳朴、随意自由的艺术风尚。德化的艺人们对来自生活的题材充分地发挥艺术的想象和联想,将自然形象中最真实、简练、精美、生动的部分加以概括、提炼、变化和夸张,并突出其个性与特征,使图案纹饰比自然的形象更优美、更典型。德化青花瓷器的装饰 ... 有两种:一是直接在瓷坯上绘画,俗称“绘青花”;二是采用刻有图案纹饰的印章在瓷坯上印制,称为“印青花”。由于“绘青花”无固定框缚,手法变化多,随意性强,可以充分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情感,画面生动活泼,深受人们的喜爱,因此德化青花瓷大多采用手绘青花法。德化青花瓷器在装饰表现技法上,
非常注重青花纹样与白地之间的青白对比。德化窑产品的质地洁白,以白见长。艺人们在设计图案纹饰时充分地注重这一质地的特点并使其得到尽情地表述,一般以白底青花的数量居多,青花的图案纹饰大都质朴洗练、洒脱和亲切,保留了较大白地的想象空间。这种保留较大空白之处的表现手法有一种语言难
以表述的意境,正如清代画家笪重光( 1623—1692) 所云:“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清人华琳亦曰:“空白即画也”《南宗抉秘》,对艺术中的空白作了更为深刻透彻分析,他认为“画中之白”已经与“纸素之白”有了本
质的不同,因此,他把画中之自称为绘画六彩之一,认为无画处正是画中之画、画外之画,其妙不可言传也。德化青花瓷器“以白见长”的装饰表现特征,充分地显示出了德化青花瓷器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鲜明的地方色彩,这一特征在福建的青花瓷器中极为突出。
德化青花瓷的图案纹饰来源于生活,其青花色泽以素净、雅致见长,青花图案的构图简洁舒展,笔法自由、奔放、天真,画风以淳朴、粗犷、大方为特点。德化青花瓷器的这种艺术风格,表达了一种被称为“初发芙蓉”的艺术境界。这种。天真”、“天趣”、“天然”,并以自然的“天”的品格来表述的
艺术境界,正是我国传统美学中十分重视的一种艺术风范。唐代著名的大诗人李白、杜甫都曾经大力倡导这种风格,李白认为诗贵“自然”、“ ... ”,提倡“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杜甫则强调作诗应当“直取性情真”。宋代苏轼更是要求诗文应当“绚烂之极归于平淡”,认为这种自然无华的美才是艺术的最高境界。我国现代美学的先行者和开拓者,被誉为“融贯中西艺术理论的一代美学大师”宗白华先生(1897—1986) 在《美学与意境》中指出:“晋六朝是一个转变的关键,划分了两个阶段。从这个时候起,中国人的美感走到了一个新的方面,表现出一种新的美的理想。那就是认为‘初发芙蓉’比之于‘错彩镂金’是一种更高的美的境界。…这是美学思想上的一个大的解放。诗、书、画开始成为活泼泼的生活的表现,独立的自我表现。”德化青花瓷器追求的这种天然之美,纯真之美和素朴之美的艺术风格,这种自然、天真的审美趣味及审美的艺术境界,对我国“民窑”陶瓷艺术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德化民窑的青花图案纹饰充满了鲜明的生活气息和质朴的地方特色,它寄兴抒情、状物言志,“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表述了其高洁淳朴的艺术风格和自然的品质。这种自然、淳朴的天真和随意,显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老子曾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四十二章》)。在广阔的自然宇宙之中人承受着大地之恩,应时刻效法“道”及“自然”法则和规律。“道法自然”是一种至高无上的审美境界,即庄子认为的恬淡、虚无,众美从之的高层次的自然境界。这种自然的艺术境界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美学精神。
德化青花瓷器的工艺虽受景德镇青花瓷的影响,但德化青花瓷器在实践中慢慢地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和特色。其一是厚胎、厚釉透光度好。德化窑青花瓷与景德镇窑同期同类产品相比,胎体更为坚致厚实,釉水更为肥厚滋润,特别是瓷化程度高,玻璃质感极强。不同窑口同等厚度瓷胎的器皿,对光照射只有德化器可见透光指影。其二为所题诗文、题词装饰较多。如见有“志在书中”,“雪白山上高士卧,月阴花下玉人来”、“书中自有颜如玉”、“金榜题名”,。五子登科”等反映了闽南人崇尚。学而优则仕”思想的劝学诗句。其三是德化窑青花瓷的款识大多数位于青花瓷器的足底部,有双字作坊款、单
字款,画形款、印章款,纪年款等。窑业作坊商号款识基本上都寄寓着美好的含义和理想,单字款如“玉”,“裕”,“利”、“吉”、“美”,“宝”等字。双字款如“吉玉”、“美玉”、“双玉”、“福兴”,长兴”、“顺兴”、“全盛”、“锦盛”等。由于德化青花瓷器工艺上的淡描,即图饰表现用笔轻扫而过,多数的青花发色浅淡(常有晕散或呈色不均的现象) ,但图案纹样却清晰生动;有的青花瓷器由于多次晕染纹样用料较多,则青花发色浓重;还有的由于钴料中含铁量高,聚釉厚处烧成后出现似裂状的“蚯蚓纹”,纹理自然、妙趣天成、别具一格,成为德化的青花瓷器与景德镶青花瓷器典型的区别特征。
清代陶瓷的生产除景德镇的官窑以外,各地的陶瓷民窑也都十分昌盛和兴旺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福建德化窑青花瓷器的发展则更为丰富多彩,并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德化青花瓷器以其自身鲜明而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艺术价值,在我国陶瓷艺术发展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来源:艺术理论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xi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