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禅宗公案:只偷一次

石屋禅师(图片来源:资料图) 石屋禅师外出,碰到一位陌生人,畅谈之下,不觉天色已晚,两人因此投宿旅店。半夜,石屋禅师听到房内有声音,就问:“天亮了吗?”对方回答:“没有,现在仍是深夜。”石屋心想,此人能在深夜漆黑中起床摸索,一定是见道很高的人,或许还是个罗汉吧?于是又问: “你到底是谁?” “是小偷!” 石屋:“喔!原来是个小偷,你前后偷过几次?” 小偷:“数不清。” 石屋:“每偷一次,能快乐多久呢?” 小偷:“那要看偷的东西,其价值如何!” 石屋:“最快乐时能维持多久?” 小偷:“几天而已,过后仍不快乐。” 石屋:“原来是个鼠贼,为什么不大大的做一次呢?” 小偷:“你有经验吗?你共偷过几次?” 石屋:“只一次。” 小偷:“只一次?这样‘够’吗?” 石屋:“虽只一次,但毕生受用不尽。” 小偷:“这东西是在哪里里偷的?能教我吗?” 石屋禅师一听,就往鼠贼的胸部一把抓住说:“这个你懂吗?这是无穷无尽的宝藏,你将此真正的一生奉献在此事业上,毕生受用不尽,你懂吗?” 小偷:“好像懂,又好像不懂,不过这种感受却让人很舒服。” 此鼠贼,深深后悔自己偷窃的行为,进而皈依石屋禅师,做了一个禅者。 奇怪!奇怪!人为什么贪取身外之财,自家宝藏为什么不要呢?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lishixinzhi.)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禅宗公案:只偷一次的更多相关文章

  1. 禅宗公案:不信为真谛

    禅门公案有学僧请示慧忠国师道:“古德云:‘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不信的人认为是邪说,有信仰者认为是不可思议,但不知如何才正确?”学僧听后,仍不明白,再问道:“此中消息,信者为是?不信者为是?”慧忠国师提示更高的意境,答道:“信者为俗谛,不信者为真谛。”“不信者目不信,真谛目真谛。因其真谛,故凡夫斥为邪见。邪见者,何能语真谛?”

  2. 禅宗公案:真假妄语

    道光禅师与大珠禅师道光禅师有一次问大珠慧海禅师道:“禅师!您平常用功,是用何心修道?”大珠慧海禅师否定一切明句文身,不是妄语,因为否定一切,才是肯定一切。

  3. 禅宗公案:心净国土净

    无德禅师反问道:“你以鲜花献佛,相信你对花草总有一些常识,我现在问你,你如何保持花朵的新鲜呢?”

  4. 禅宗公案:击碎虚空骨

    梦窗再三恳求道:“请和尚慈悲方便。”如此多次仍得不到一山禅师的开示,梦窗心想:既然与禅师无缘,长此下去也无法开悟。身心开朗之余,脱口做了一偈:“多年掘地觅青天,添得重重碍膺物;一夜暗中扬碌砖,等闲击碎虚空骨。”时梦窗年三十一岁。古今中外禅师有一特色,大都语冷心慈,一山禅师的无方便,无慈悲,实则即方便,即慈悲;佛国禅师的棒喝,更是大方便大慈悲,设无此二师,何有后来的梦窗国师?

  5. 禅宗公案:磨砖作镜

    不着相是一种境界道一十二岁时到南岳衡山,拜怀让禅师为师,出家当了和尚。一天,怀让禅师看道一整天呆呆地坐在那里参禅,于是便见机施教,问:“你整天在这里坐禅,图个什么?”怀让禅师拿起一块砖,在道一附近的石头上磨了起来。道一被这种噪音吵得不能入静,就问:“师父,您磨砖作什么呀?”道一沉默,没有回答。道一听了怀让禅师的教诲,如饮醍醐,通身舒畅。

  6. 禅宗公案:哭笑无常

    一天,马祖禅师和百丈禅师在散步,忽见一群野鸭子飞过去。禅友们问马祖大师,马祖说百丈自己知道,禅友们再回头来问百丈,百丈却哈哈大笑,禅友们不解地问他为什么以前哭,现在又笑呢?百丈禅师回答道:“我就是以前哭,现在笑!”上面这一段禅门有名的公案,实在寓有深长的意义。百丈回答禅友说“以前哭,现在笑”,这是说,时空观念一变,永恒的本体现前,我与世界都不一样了,这就是当下认识了自我!

  7. 禅宗公案:虔诚的心

    虔诚之心有一个青年名叫光藏,未学佛前,一心想成为佛像雕刻家,故特别去拜访东云禅师,希望禅师能指点一些佛像的常识,使其在雕刻方面有所成就。当东云看到光藏汲水的动作以后,突然间开口大...,并赶他离开。光藏对此训示,颇为感动而钦敬不已,并且在深加反省后,终于入门为弟子,对佛像的雕刻,其技艺也独树一帜!“虔诚的心”,就是敬业精神,岂单指刻佛像,无论做什么,都应该有虔诚的心和敬业的精神。

  8. 禅宗公案:只手之声

    因此,峨山便在白隐禅师座下,随侍四年,在峨山三十岁那年终于开悟。峨山是白隐禅师晚年的高足,峻机妙用,大振白隐的门风。峨山禅师非常不满意,反问道:“你以为处理杂务就不是修行吗?那佛陀为弟子穿针,为弟子煎药,又算什么呢?”信徒终于了解到生活中的禅。

  9. 禅宗公案:不能代替

    座中三圣惠然禅师听后说道:“身为弟子的我们,怎敢将老师的正法眼藏灭却呢?”惠然禅师马上就学着临济禅师一向教导学人的...,高声大喝!临济禅师入灭后,惠然禅师非常不解地说道:“老师平时对来访者都大喝一声,为什么我们就不能学着老师也大喝一声呢?”临济禅师忽然又活回来:“我吃饭你们不能当饱,我死你们不能代替。”惠然禅师急忙跪叩说道:“老师!请原谅,请住世给我们多多指导。”

  10. 禅宗公案:活得快乐

    快乐很重要有三个愁容满面的信徒,去请教无德禅师,如何才能使自己活得快乐?

随机推荐

  1. 鹊字开头的成语

    第一个字是以“鹊”字开头的全部成语及解释:鹊笑鸠舞——喜鹊欢叫,斑鸠飞舞。旧时用作喜庆的祝辞。鹊巢鸠占——斑鸠不会做窠,常强占喜鹊的窠。后比喻强占别人的住处。鹊反鸾惊——形容字写得神采飞动,如盘旋往复的鹊鸟和鸾鸟。同“鹊返鸾回”。同“鹊巢鸠居”。后比喻强占别人的房屋、土地、妻室等。鹊巢鸠居——本喻女子出嫁,住在夫家。

  2. 日本成为肥胖率最低的国家之一 他们不运动为何还这么瘦

    了解日本国家的人会发现在日本街头,很少能看到胖子,而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显示,日本是全世界肥胖率最低的国家之一,2016年约是4%。日本肥胖率低不是得益于运动健身,而是他们独特的日常生活习惯和特殊的国情。去年3月,日本有关部门联合东京证券公司,选出了22家“健康上市公司”。日本老龄化进程之所以如此之快,一是随着医疗技术进步、老年人寿命延长,二是人口出生率下降使高龄人口比例高居不下。

  3. 守正不回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shǒuzhèngbùhuí【解释】坚守正道,不屈从。【出处】无【例子】无【相关】百度“守正不回”

  4. 狐狸和山羊

    狐狸闷闷地坐在井里十分难过。>山羊口干舌燥,早就想喝水啦。>“太可口啦,”狐狸回答。>山羊傻头傻脑真地跳了下去。水被它搅浑,差点没把狐狸给砸死。>狐狸火冒三丈,破口大...:>“瞧你这山羊胡,连跳都不知怎么个跳法,澎得我一身是脏。”>说着狐狸纵身跳到了山羊背上,又踩住山羊的双角,噌地跳出井去,——一溜烟跑了。>山羊的主人这时忽然想起了它,跑出去到处寻找。他拿来一条绳子,把山羊从井里给系上来了。

  5. 祝福语_周末愉快祝福语大全

    也许祝福只是一种形式,但却能给心灵带来温馨,我们都把关心发给彼此,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周末愉快祝福语大全”,供您参考,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查看。周末愉快祝福语大全(一)1.因为盼你是我精神的寄托,因为念你使我时光不蹉跎,因为想你让我赶快努力工作。周末愉快祝福语大全(三)1.哥们,在你发工资的时候,勿忘我;在你坐奔驰的时候勿忘我;在你念同志们的时候,更应勿忘我!

  6. 生死极苦

    生死极苦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中,佛陀正在为人天四众说法。夫人怀胎十月后,顺利产下麟儿,颇得人缘;奇特的是,这孩子能自忆宿命,不待人教,即能说「生死极苦」四字。父母对他疼爱有加,为他取名为「生死苦」。世尊见状,便为他宣说佛法的基本谛理:苦、集、灭、道;生死苦一听,心开意解,即证初果圣位──须陀洹。确信自己找到终身依止处的生死苦,回到家中,跪求父母听许自己随佛出家,爱子心切的长者夫妇于是同意请求。

  7. 刘邦是如何一步步陷入匈奴人的白登之围的?

    先头北上的汉军,一路上没有遭遇到匈奴军的攻击,顺利抵达平城南,与快速赶到的车骑部队会合,击破匈奴军,攻占了平城。>攻占平城后,刘邦军乘胜追击败走的匈奴军,在平城东部的白登山,突然遭遇匈奴骑兵主力,来不及退走的瞬间,后路已经被截断。进而,冒顿单于利用汉朝使者的往来,散布人马孱弱、兵败畏软的假象,引诱汉军主力汇集平城,进入匈奴军的包围圈。>脱出白登之围的刘邦,开始有序地撤军。

  8. 道在平常日用

    大慧宗杲禅师,门下有一弟子叫开善道谦,在他没有开悟以前,就跟着大慧宗杲住在浙江的径山。宗元禅师真是用心良苦,他的对症下药,真是高明之至。其实,道谦参禅二十年仍未悟,关键在于放不下对所知、已知的知识;一旦放下,就从日常生活当中去体悟,往往机缘成熟时,只要有人轻轻一点,就三关直透了;自己触缘而悟,也不是件难事。重要的是,要以一颗平常心去生活,在无修而修中,顿见本地风光,并且虚空粉碎、身心脱落。

  9. 易学大师:行善修路化解大灾难

    罗××在本村修了一条路,不但为自己化了死亡之灾,而且救了全村老百姓的命。凶猛的洪水冲走了村庄,虽然财产受了重大的损失,但老百姓平安,无一丧生,平安无事。

  10. 朱元璋留下的祖训,导致清朝的灭亡埋下隐患

    朱元璋是一个极具争议的历史人物,有人说他是残暴不仁,有人说他再造中华。奇怪的是,仿佛朱元璋借钱不还,或者吃了某些人的肉夹馍,导致这些人对他口诛笔伐,譬如袁腾飞等人!>众所周知,朱元璋将日本列为“不征之国”,并且写入《皇明祖训》中,告诫后世子孙照办!所以,朱元璋大怒,准备效仿忽必烈伐日!>基于这样的认识,虽说朱元璋“怒日本特甚”,最终还是展现了优秀政治家的风貌,冷静了下来。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