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作者:風千里,近年來,隨著全球氣候變暖的趨勢愈發明顯,全球範圍內的氣溫異常現象逐年增加,世界很多地方持續性乾旱高溫,降水量也比往年大幅減少。受此影響,很多森林植被覆蓋率高的地區頻頻發生火災,在高溫乾燥的異常氣候下,一小點火星就會在樹叢茂密的森林中引發嚴重後果,並往往在強風的助推下演變成地區性災難。,2015年玻利維亞森林火災,過火面積達150萬公頃,玻利維亞一度進入緊急狀態。2017年美國南加州森
作者:風千里,近年來,隨著全球氣候變暖的趨勢愈發明顯,全球範圍內的氣溫異常現象逐年增加,世界很多地方持續性乾旱高溫,降水量也比往年大幅減少。受此影響,很多森林植被覆蓋率高的地區頻頻發生火災,在高溫乾燥的異常氣候下,一小點火星就會在樹叢茂密的森林中引發嚴重後果,並往往在強風的助推下演變成地區性災難。,2015年玻利維亞森林火災,過火面積達150萬公頃,玻利維亞一度進入緊急狀態。2017年美國南加州森林火災,11萬公頃森林化為灰燼,2019年澳大利亞山火,更是幾乎將整個國家陷于山火的陰霾之中,至今仍未撲滅。
而在我國,特別是隨著近年來西南山區屢次遭遇乾旱天氣,雲貴川一帶林場更是時常遭遇山火的侵襲,給當地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帶來了巨大威脅。,在森林大火來臨之際,如何在短時間內儘可能地撲滅明火,把造成的經濟與人員損失降到更低,是受森林火險威脅的各國共同關注的話題。大規模人工撲火,加上地面消防設施和車輛的輔助,是最通行的基本辦法,但僅僅停留在地面上的消防措施很難對火情進行整體把控,對需重點撲救的地區應對不及,而且救火/撲火人員在火場所受的安全威脅較大。那麼,調用固定翼飛機或直升機從空中進行滅火工作,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滅火作業的效率。
,航空滅火併不是什麼新興概念。早在二戰結束不久,美國,加拿大和蘇聯等國就開始大力發展航空森林消防力量,而隨著直升機技術的不斷完善與成熟,直升機憑藉其低空低速機動性優良,對起降場地要求低,出勤率高,維護方便等技術特點迅速成為森林消防的主力。各致力於提高森林消防能力的大國都在致力於研究和發揚直升機滅火的優勢。在美國,單是農業部下屬的林務局就擁有10餘個專屬航空基地,100餘架各型消防直升機在主要林場附近待命,這還不包括國民警備隊與陸軍航空兵能夠緊急調用過來支援的軍用直升機數量。
同樣是森林大國的俄羅斯,在其廣袤的領土上設有22個空中防火基地,下屬超過300個航空站。在森林火險頻發的旱季,俄國全國範圍可同時出動500架次的直升機奔赴火場,據2016年俄羅斯聯邦 ... 的一項統計,俄國全國有6成以上的森林火險是通過航空滅火的方式消除的。,【50年代美國在貝爾47輕型直升機腹部加裝儲水箱進行滅火,後來這種滅火方式效率過低而為吊桶取代,水箱儲水方式現多用於大型直升機和固定翼飛機】,我國的森林航空消防工作起步並不算晚,早在1952年,新中國就成立了東北航空護林局,將不少日制和蘇制飛機改裝成消防飛機。到1961年,我國又在西南山區設立航空護林站,航空森林消防體系開始逐步建立。
次年又專門恢復了森林警察的編製。不過早期,受限於落後的航空工業發展狀態和消防技術理念,我國可以出動的航空消防力量主要以老式固定翼飛機為主,如蘇制里-2,安-2和國產運-5。這些老爺機航速慢,技術落後,改裝潛力小,僅能擔負日日常的森林火險巡視工作,最重要的是對起降條件要求較高,消防出勤率低,而僅有的可以用作大規模滅火作業的別-6水上飛機數量又太少。至於技術複雜的直升機則更加金貴。
在成立的近20年時間裡,我國的航空消防力量所能做出的貢獻很有限,森林消防的主力依然要靠原始粗暴的地面撲火。,直到改革開放以後,隨著原森林警察部隊列入武警序列,接受雙重領導,大批新裝備開始用森林消防工作,這其中包括一批直-5軍用直升機。不過限於直-5本身落後的性能,加之數量有限,此時主要還是承擔林場巡視,火情預警和人員運輸的等輔助性任務,很少參與直接滅火。,在1987年大興安嶺特大森林火災中,我國出動多架水轟五型水上飛機參與滅火,雖然表現突出,但大型固定翼飛機轉場效率低,低空性能差的弱點也暴露無遺,對於分秒必爭的搶險救災任務而言往往疲於奔命,在此之後,使用直升機直接參与滅火便逐步受到重視。
,迄今為止,我國已在東北與內蒙一帶林區部署有14個航空站,8個二類直升機航空站,在西南林區有6個航空站,3個二類直升機航空站,擁有多種型號的專用消防直升機和固定翼飛機,同時亦可通過租用民用航司或軍方的直升機用以補充,總巡護林場面積可達323平方公里,我森林航空消防力量正逐步形成體系化。與美俄澳加等先進國家一樣,直升機已經成為主要森林消防手段之一,而且採取的方式主要是吊桶作業,即消防直升機通過繩索弔掛一部汲水吊桶,平均一次可汲水2-5噸左右,在我國絕大部分林區附近都有可供汲水的水庫或河流,在執行滅火任務時,直升機直接在水源地上空懸停,降下吊桶將水儲滿,然後直接飛赴火場進行洒水作業,之後再返回水源地汲水,儘管吊桶一次儲水量有限,但直升機憑藉轉場效率高,儲水速度快的特點,可多次往返火場,一架飛機的洒水量就十分可觀。,相對於一馬平川的東北與內蒙林場,地形相對簡單,且直升機機場數量多,直升機滅火的障礙較少,在雲貴川等西南林區,地勢險峻,地形複雜,很多林區自然落差竟達3000多米,且有岷江,怒江等多條大江大河縱橫交錯,林區氣候條件多變,對直升機性能和飛行員的操作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我國西南地區的森林航空消防部隊中,主要配屬五種型號的直升機,分別是俄制米26重型直升機,俄制米-171中型直升機,俄制卡-32中型直升機,美製貝爾-412中型直升機,歐洲直升機公司的AS-350輕型直升機以及中歐聯合製造的EC135輕型直升機。
,首先說說米-26重型直升機。毫無疑問,從體格上來講,這個俄制大力士就遠遠超過其他型號。20噸的載荷能力讓其有更大的儲水能力,在實際滅火任務中,米-26往往可以吊起接載水量達5噸的大型吊桶,而機腹內又可同時裝載10噸左右的水量,其滅火能力遠超過其他中小型直升機。不過其缺點也十分明顯,過分龐大的機體讓其對機場起降條件要求極高,而且操作十分複雜,尤其在氣候多變的西南山區,危險性更高。
而最致命的是其高耗油量帶來的高昂的出動成本,有人計算,一場中型森林火災,米-26平均每小時的飛行費用高達13萬元。加上其裝備數量有限,在面對西南林區的火險時,米-26更多的是承擔起人員輸送的重任。,其次是米171。這種衍生自米-8的中型多用途直升機擁有不錯的通用性和可靠性,且特別擅長於在氣候條件惡劣的山區與高原地區執行任務,在四川地區歷次大小森林火險中,都能見到米-171的身影,不過相對於起龐大的機體,米171的有效載荷卻僅有4噸,使用吊桶時也僅能一次載3噸水,這種短板使其滅火效率並不出眾。
不過米-171已經在我國實現了國產化,維護相對簡單廉價。美製的貝爾-412與米-171存在類似的問題,即限於有效載荷限制,滅火效率不高,使用吊桶滅火時一次僅能載1.5噸水。不過貝爾-412的可靠性高且機動靈活,很適合進行森林火險預警和巡護。,AS-350和EC135都屬於輕型直升機,使用吊桶滅火時只能載1噸水,不過較小的體型也賦予了他們較小的轉彎半徑,這讓他們能更好地適應西南山區複雜的地理地貌。
而且西南山區很多河流湖泊等取水點地形極為複雜,這兩款機型可以更輕鬆地應對高山地區直升機汲水困難的問題。,相比較前幾種優勢弱點都很明顯的機型,俄制卡-32可以說是天上的森林滅火好手。首先,發動機動力充沛,載荷能力很強,在使用吊桶時可以載水3.5噸,超過了體型大於它的米171。共軸螺旋槳的設計賦予了其更強的機動性和穩定性,尤其在西南林區飛行姿態非常靈活。
同時5000米的實用升限讓其非常適合在高原地區執行任務。而且其售價和運行維護成本都比較低,因此在目前西南山區的森林消防任務種,卡-32是絕對的主力機型。從2008年我國開始引進卡-32作為森林消防用直升機開始,它幾乎參與了迄今位置四川地區幾乎所以森林滅火搶險行動,可謂「打滿全場」。從2011年的四川黃寧鄉森林火災,到2015年的冕寧縣火災,再到近幾年的涼山森林火災,卡-32多次出場,曾創下了火場洒水300噸的記錄,為我國的森林火災搶先工作立下了汗馬功勞。
,不過需要指出的是,以直升機為主的航空滅火,並不是應對森林火險的萬能手段。在火災尚處於初期發展態勢時,直升機的快速到場能夠有效壓制火源,為後續的滅火工作爭取有利的時間和空間。可當森林火情發展到一定程度,特別是演變成重大火災事故時,面對遼闊的過火面積和濃密的煙塵,直升機也只能望火興嘆。比如去年的澳洲大範圍山火,澳大利亞境內幾乎所有的直升機都前往火場救災,但還是無濟於事。
因此,有效的前期預防,通過直升機定期規律性的巡護和預警,在突發火情時迅速及時感到現場,與地面撲火力量緊密配合,盡更大可能限制火勢蔓延,才是直升機在應對森林火災險情時的正確用法。。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