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往生论注》讲记九

讲记九永离身心恼,受乐常无间。【此二句,名庄严无诸难功德成就。佛本何故兴此愿。见有国土,或朝预衮宠,夕惶斧钺。或幼舍蓬藜,长列方丈。或鸣笳道出,历经催还。有如是等种种违夺。是故愿言,使我国土,安乐相续,毕竟无间。】(“衮”:帝王或公侯穿的绣龙的衣服,借指三公。“笳”:汉代流行于塞北和西域的一种类似笛子的管乐器。)这两句是说极乐国土永离障难的功德庄严。佛因地为什么发这一愿呢?是见到有的国土,有人早上准备领受君王的恩宠,晚上就被问罪,惊惶地面对刀斧。有人幼年时家境贫寒,住简陋的茅屋,长大后生活奢华,享用的是摆满一丈的美味。又有人在号角声中满怀壮志地领兵出师,中间却被君王因奸臣唆使,连连下旨催促收兵。见到世间有诸如此类种种的障难,就立志庄严国土,使国土中安乐恒时相续,永无间断。注解里“种种违夺”,“违”是与心愿相违;“夺”是夺走安乐,也就是世间拥有的荣华富贵等安乐会瞬间就被夺走。“安乐相续,毕竟无间”是法藏菩萨成就净土的志愿,意愿中成就的净土完全超出三界苦轮。像三界任何有漏的五蕴身每刹那都是苦的自性,苦受是苦苦;乐受也是坏苦,终究变坏有忧苦来逼;舍受是苦因,一直往下迁流,就会遇缘发起种种苦苦和坏苦,所以世间的安乐都可夺,而不能保有。见到这种苦相之后,法藏菩萨立志成就安乐相续、永无间断的国土。【身恼者,饥渴寒热 ... 害等也。心恼者,是非得失三毒等也。】“身恼”,指饥、渴、寒、热、 ... 害等身体上出生的苦恼。“心恼”,指由计较是非得失引起的贪、嗔、痴等心上的苦恼。沉溺苦海的众生以弥陀悲愿的摄受,一往生西方就永离了一切身心的苦恼。受用自在,没有饥渴的苦;四季常春,没有寒热的苦;圣众慈悲,没有 ... 害的苦;莲花化生,没有老病死衰的苦。总之,没有任何身体上的苦。而且得佛力摄持,不会再起分别计较而生贪嗔痴等。《法华经》上说,如果有女人闻到这部经如说修行,就在命终时往生安乐世界,从此不再被贪欲所恼,不被嗔恚、愚痴所恼,不被骄慢、嫉妒所恼。就像这样,往生之后心上的烦恼就彻底远离了。所以极乐国的人永离身心苦恼,恒时受用喜乐。《弥陀疏钞》:“彼国离欲清净,则无苦苦;依正常然,则无坏苦;超过三界,则无行苦。”“彼国莲花化生,则无生苦。寒暑不迁,则无老苦。身离分段,则无病苦。寿命无量,则无死苦。无父母妻子,则无爱别离苦。诸上善人同会一处,则无冤憎会苦。所欲自至,则无求不得苦。观照空寂,则无五阴盛苦。&rdquo【是故言,永离身心恼,受乐常无间。】大乘善根界,等无讥嫌名,女人及根缺,二乘种不生。【此四句,名庄严大义门功德成就。门者,通大义之门也。大义者,大乘所以也。如人造城,得门则入。若人得生安乐者,是则成就大乘之门也。】这四句是说极乐国土的大义门功德成就。“门”特指通入大义的门;“大义”就是大乘得名为“大”的所在,或者大乘的内涵所在。具体在《大乘庄严经论》里归纳成七种大:第一、所缘大,大乘菩萨的所缘是大乘无量的深广经藏,不像声闻只缘小乘三藏;第二、修行大,大乘具足自他二利的修行,不像声闻只作成办自利的修行;第三、智慧大,大乘通达人、法二无我,不像声闻只通达人无我;第四、精进大,大乘在长劫中恒时精进不退,不像声闻只在三生或七生中精进;第五、善巧大,大乘菩萨以大悲安住生死,以智慧不被烦恼染污,不像声闻怖畏轮回,寻求断除轮回的寂灭之乐,不具足善巧;第六、果德大,大乘得到十力、四无畏等无量无数的佛果功德,何时也无穷尽,不像声闻只证得阿罗汉果和十遍入、八胜处、六神通的功德,而且会在入涅盘时息灭;第七、事业大,大乘成佛后,乃至众生界尽之间,示现种种入胎、成道、转*轮等的事业,不像声闻证得阿罗汉果之后,不作成道、转*轮等的事业。以上讲了什么是大义。那么,怎么才能进入到大乘的大义中呢?就像古代的城市,走进了城门就能进入繁华的城市,如果众生能往生到极乐世界,就走进了成就大乘大义的大门。因为生到极乐世界,依止的是无上的大乘导师——阿弥陀佛,以及观音、势至为主的清净大海众菩萨。一切时中心所缘的都是大乘法,不但在佛的法会里亲自听佛说无生法,而且连风声、水声等都在说无生法,见到地下七宝幢等的时候就自然证悟无生,所以内心生起的是通达人法二无我的智慧。而且在弥陀本愿威神的加持下,成就的是大乘极广大的智慧、慈悲、神通、辩才、三摩地、陀罗尼等功德,兴起的是尽未来际化现十方普利群生的事业,行持的是自他二利、周遍、广大的普贤行海,所以生到极乐世界就是进了成就大义之门。【佛本何故兴此愿。见有国土,虽有佛如来贤圣等众。由国浊故,分一说三。或以拓眉致诮,或缘指语招讥。是故愿言,使我国土,皆是大乘一味,平等一味。根败种子,毕竟不生。女人残缺,名字亦断。】佛因地为什么兴起这一愿呢?或者,为什么要发愿成就国土大义门功德呢?原因是见到有的国土,虽有佛菩萨等圣贤大众,但以国土秽浊的缘故,把一乘法分成三乘来说;又见有国土中有女人贪着自己的形象,有意把眉毛描长,被人讥讽;或者哑巴只能用手指比划,招来讥笑。由于这些原因,就发愿成就庄严国土,使得国土中大乘一味,平等一味,二乘种子毕竟不生,女人、根缺等不仅没有事实,乃至没有讥嫌名字。(“根败”,指菩提根芽败坏。声闻缘觉以只求自己解脱的下劣作意,不求无上菩提而失坏了无上菩提的根种,因此被呵斥为“焦芽败种”。)这里要看到佛因地的悲愿是怎么发起的?发愿的着眼点又在哪里?发愿要成就国土的大义门功德,是源于观察到国土有三种不能成就大义的现象——二乘、女人和根缺。法藏菩萨是想到在五浊炽盛的国土,需要把一乘法分成三乘来说,这样很多众生会趣入小乘的道。虽然他们修小乘的法也能从生死中解脱,但从成佛总的进程来说,是缓慢的、曲折的;而且针对大乘的道果来说,这只是成就小义,也就是没有以菩提心摄持行持菩萨万行,所成就的福德就像牛脚印里的水那么少,和大乘成就的如海福德相比,相差悬殊;再从智慧上比较,如所有智方面只证得人无我,就像芥子里的虚空那样小,这不像大乘证得一切法无自性的空性,如虚空般广大;尽所有智方面也只了达五蕴等少分的意义,不像大乘能了达极广远、深细的万法事相。像这样,如果发了二乘的心,就不能速疾成就菩提,将来回小向大也比直接入大乘的钝根人成佛缓慢四十九劫。后两个不能成就大义的现象是女人和根缺。也就是一般的凡夫女人,受宿世烦恼、业力的牵制,有心量狭小、见识短浅、心力不勇猛等的障难,导致在成就殊胜功德、开启广大智慧、担荷度生事业等的方面,有很多不堪能。“根缺”是指六根不具足,有不能了知取舍等的困难。这样以根器不够的缘故,难以成就大义。见到这些情况,法藏菩萨兴起成就国土大义门的悲愿,立愿在自己成就的国土中不生二乘种子,不出现女人、根缺的现相。凡是往生的人一进入净土,就能顺利趣入成就大乘殊胜道果的大义,速成无上菩提。【是故言,大乘善根界,等无讥嫌名,女人及根缺,二乘种不生。】“大乘善根界”是指极乐国土纯一是大乘善根界,以阿弥陀佛的大悲愿力,所有往生的众生最终都被导入大乘道中。“等无讥嫌名”,就是国土上下没有女人、根缺、二乘等遭来讥嫌的名字。“女人及根缺,二乘种不生”,就是国土里不出生女人、根缺和二乘的种子,这一句不能错误理解成女人、根缺、二乘生不了净土。像这个娑婆世界,不但佛法里有种种乘,世间道更是五花八门,各种思想、行为多得像超市里的物品。众生各行其道,各有主义,所谓多元化的世界,实际是浊恶杂乱的世界!而阿弥陀佛的净土是一味的大乘善根界,国土中毕竟不生二乘焦芽败种,女人和根缺下至没有名字存在,这就是“国土大义门成就”。下面注解里依次断除三个疑惑:一、断除极乐世界有声闻的疑惑;二、断除说极乐世界无二乘、女人、根缺三种名的疑惑;三、断除以极乐世界声闻众多为奇特的疑惑。一、断除极乐世界有声闻的疑惑。【问曰,案王舍城所说无量寿经,法藏菩萨四十八愿中言,设我得佛,国中声闻,有能计量知其数者,不取正觉。是有声闻一证也。又十住毗婆沙中,龙树菩萨造阿弥陀赞云,超出三界狱,目如莲华叶,声闻众无量,是故稽首礼。是有声闻二证也。又摩诃衍论中言,佛土种种不同。或有佛土纯是声闻僧。或有佛土纯是菩萨僧。或有佛土菩萨声闻会为僧,如阿弥陀安乐国等是也。是有声闻三证也。诸经中有说安乐国处,多言有声闻,不言无声闻。声闻即是二乘之一。论言乃至无二乘名,此云何会。】有人问:依据佛在王舍城讲的《无量寿经》,法藏菩萨四十八愿中说“假使我成佛,我国中的声闻能计算它的数量,我就不取正觉。”这是极乐世界有声闻的第一个证明。《十住毗婆沙论》里龙树菩萨造的《阿弥陀赞》中有“声闻众无量”这一句,这是有声闻的第二个证明。《摩诃衍论》也说到“有佛国以菩萨和声闻众会为僧,比如极乐世界等”,这是有声闻的第三个证明。经上说极乐世界的地方,多数说了有声闻,而不说无声闻,声闻是二乘之一,但本论说乃至没有二乘的名字,这两种说法怎么会通呢?回答依次有四点:(一)以理成立极乐净土不生定性二乘种子;(二)以理成立阿罗汉唯一应生净土;(三)说明称名“声闻”是用前世的名字;(四)说明“二乘种不生”不妨“二乘来生”。(一)以理成立极乐净土不生定性二乘种子。【答曰,以理推之,安乐净土,不应有二乘。何以言之。夫有病则有药,理数之常也。法华经言,释迦牟尼如来,以出五浊世故,分一为三。净土既非五浊,无三乘明矣。】答:以道理来推,极乐净土不应当有二乘存在。怎么说呢?有病才有药,没病就没有药,这是一定的道理。《法华经》上说:释迦如来出兴在五浊恶世,由于时劫浊恶,把一乘分成三乘来说。但极乐净土不是五浊恶世,没有三乘是很明显的。这里说的“无三乘”是指没有究竟三乘,也就是二乘往生的人在极乐净土,首先听佛和风树水响等说小乘法,暂时证得小果,但不会只停留在小乘果上,而是渐次增进到菩萨位。就好像两个人都做县长,其中一人只做到县长再不升迁,只能称他为县长,因为不再升迁的缘故。另一人以后会升迁,不决定是县长,因为他的官职毕竟要改变。以这个道理,不说极乐净土有定性二乘种子,因为毕竟升入菩萨位的缘故。(二)以理成立阿罗汉唯一应生净土。【法华经噵(dào)诸声闻,是人于何而得解脱。但离虚妄,名为解脱。是人实未得一切解脱。以未得无上道故。】《法华经》上说:声闻人是在哪方面得了解脱呢?是以单单远离虚妄或者远离人我的执着,而称为“解脱”。其实没有得到一切解脱,因为没有证得无上的道。“无上的道”是指圆满见到人、法二无我的智慧。这个道能息灭一切虚妄的分别,能断除一切烦恼障和所知障,证得无住大涅盘,因此是无上的道。声闻的道是见人无我和少分法无我的智慧,这不是无上的道,因为还不圆满,还有增上。由它的道不圆满就知道果上没有得到一切解脱,也就是只解脱了烦恼障,没有解脱所知障;只解脱了分段生死,没有解脱变易生死。【核推此理,阿罗汉既未得一切解脱,必应有生。此人更不生三界。三界外除净土更无生处。是以唯应于净土生。】按这个道理来推,既然阿罗汉没有得一切解脱,就应当还有生。但他断了烦恼,不会生三界,而三界外除了净土又没有别的生处,所以只应当生在净土。也就是阿罗汉只证人空,没有证法空,还有执着轮回是所断、涅盘是对治或者微尘、刹那等实有的戏论,以这个无明就集无漏业,而有受生。这个生处不会是三界,那就一定是净土了。(三)说明称名“声闻”是用前世的名字。【如言声闻者,是他方声闻来生,仍本名故,称为声闻。如天帝释生人中时,姓憍尸迦。后虽为天主。佛欲使人知其由来,与帝释语时,犹称憍尸迦。其此类也。】像经上说的声闻,就是他方的声闻生到西方,还用他原先的名字,叫他“声闻”。就像帝释在人间时姓“憍尸迦”,后来虽然生天做了天主,佛想让人知道他的来历,跟他谈话时,还叫他“憍尸迦”。称呼“声闻”也就是这样。意思是佛以愿力把声闻摄到了净土,还用他原来的名字叫他“声闻”。(四)说明“二乘种不生”不妨“二乘来生”。【又此论但言二乘种不生。谓安乐国不生二乘种子。亦何妨二乘来生耶。譬如橘栽不生江北,河洛果肆亦见有橘。又言鹦鹉不渡陇西,赵魏架桁亦有鹦鹉。此二物但言其种不渡。彼有声闻亦如是。作如是解,经论则会。】(“陇西”是今天的甘肃一带。“赵魏”是河北一带。)再说,本论只说了“二乘种不生”,就是国土中不会生定性二乘的种子。这又何妨二乘来生呢?比如桔子不生在江北,但不妨在黄河、洛河流域的水果店里见到桔子。又像鹦鹉不会飞出它的产地陇西,但不妨在赵魏人家房檐横木上的鸟笼里养有鹦鹉。这两种东西只是说不产它的种子。极乐国土有声闻也就是这样,虽然国土里不会生定性二乘的种子,但不妨有二乘人来生。按这样理解,就能会通经论里的不同说法。二、断除说极乐世界无二乘、女人、根缺三种名的疑惑。【问曰,名以召事,有事乃有名。安乐国既无二乘女人根缺之事,亦何须复言无此三名耶。】问:名字是为了称呼事物而安立的,有事物才有名字。安乐国里没有二乘、女人、根缺的事实,有什么必要再说没有这三者的名字呢?【答曰,如软心菩萨,不甚勇猛,讥言声闻。如人谄曲,或复儜弱,讥言女人。又如眼虽明而不识事,讥言盲人。又如耳虽聪而听义不解,讥言聋人。又如舌虽语而讷口??(jiǎn)吃,讥言哑人。有如是等根虽具足,而有讥嫌之名。是故须言乃至无名。明净土无如是等与夺之名。】答:比如软心菩萨不太勇猛,没有求菩提、普度众生的大心力,就被人讥讽为“声闻”。又比如男子内心谄曲,或者软弱无能,被人讥笑为“女人”。又有眼睛虽然明亮,但不能识别事物,被人 ... 为“睁眼瞎”。又有耳朵虽好,但听不懂话语的意思,被人嘲笑为“聋子”。又有舌头虽然能说,但口吃结巴,被讥笑为“哑巴”。像这样,根虽然具足,但有讥嫌的名字。所以有必要说乃至没有这三种名字,来表明净土没有这样的“与夺之名”(“与夺”就是给予和夺走。给具根者安上“根缺”等的名称,来夺走他“具根”等的名称,叫做“与夺之名”。)。总之,说极乐世界没有三种名,是表明极乐世界不但没有二乘、女人、根缺的事实,连加在人身上的讥嫌说法也没有,或者说,连类似的事情也没有。三、断除以极乐世界声闻众多为奇特的疑惑。【问曰,寻法藏菩萨本愿,及龙树菩萨所赞,皆似以彼国声闻众多为奇。此有何义。】问:查阅法藏菩萨的本愿和龙树菩萨的赞文,都像是以极乐世界的声闻很多为奇特,这有什么深义?【答曰,声闻以实际为证,计不应更能生佛道根芽。而佛以本愿不可思议神力,摄令生彼。必当复以神力生其无上道心。譬如鸩鸟入水,鱼蚌咸死。犀牛触之,死者皆活。如此不应生而生,所以可奇。然五不思议中,佛法最不可思议。佛能使声闻复生无上道心,真不可思议之至也。】声闻本来是以“实际”为证,就是以证得人无我、息灭五蕴身为究竟。这么看来,他不应当还能生起佛道的根芽,因为他执着这已经到了究竟,就再发不起求证佛果的心,这样没有求佛果的愿力,就入不了大乘门修持六度万行,所以不生佛道根芽。而佛以本愿不可思议的神力摄受他生到净土,一定会再以神力让他生起无上道心(就是让他心里再发起求证无上菩提的愿心和行心)。这就像鸩鸟飞入水里时,鱼蚌都中毒死去,犀牛用角触到水时,已死的鱼蚌又都复活过来。像这样不应生的还能生,所以可说是非常奇特。《大智度论》说了五种不可思议(众生的数量不可思议,业果报不可思议,禅定力不可思议,龙力不可思议,佛力不可思议),在五种不可思议中,以佛功德法的神力最不可思议。佛能使声闻再发起无上菩提心,真是不可思议到极点了!众生所愿乐,一切能满足。【此二句,名庄严一切所求满足功德成就。佛本何故兴此愿。见有国土,或名高位重,潜处无由。或人凡姓鄙,悕出靡路。或修短系业,制不在己。如阿私陀仙人类也。有如是等为业风所吹,不得自在。是故愿言,使我国土,各称所求,满足情愿。】这两句是说极乐国土一切所求都得满足的功德成就。佛因地为什么要发这一愿呢?这是见到在很多国土里,众生有愿不能满足,有人名高位重,想隐居过普通人的生活,却不得自由;有人出身卑微,秉赋一般,想出人头地,却不能实现;或者众生一期寿命的长短完全随业支配,丝毫不能做主,像“阿私陀仙人”就是例子。像这样见众生随业而转,毫无自在,就兴起悲心立愿要使国土中的人民都能随心所求而满愿。法藏菩萨以智慧观察到的就是世间都落在随业而转、不得自在的苦性当中。无论功名富贵、寿夭穷通,乃至一切的一切,都是随惑业而转,下至地狱、上至天宫,念念随业自在,这就是世间的行苦自性。有人想在功成名就之后退隐,却被业牵制,无法满愿,甚至遭受 ... 身之祸。有人空怀一世的梦想,因为没有宿世的修积,也只落得终生潦倒。有人想长生不死,但丝毫不能自主。“阿私陀仙人”的公案是说:当悉达多太子诞生时,净饭王请来相师给太子占相,其中五通仙人阿私陀在给太子看相时,老泪纵横。他说:如果太子留在世间,会成为转轮圣王;如果出世修行,会成就无上佛道。别人问他为什么哭泣?他说:“我等不到那一天了!”所以五通仙人也主宰不了寿命。世间的事是这样无可奈何!为此,法藏菩萨就立誓建立超胜三界的净土,让众生一往生后,就能一切所愿都得满足。【是故言,众生所愿乐,一切能满足。】所以在极乐世界里“众生所愿乐,一切能满足”。有阿弥陀佛的愿力、福德力作增上缘,我们生到极乐世界就一切都如意自在了。寿命达到无量寿,随自己的心愿,愿意在净土住多久就住多久,舍净土的寿命生到十方世界度众生,也是想住世多长,都随心所欲,这是“寿命自在、修短随意”。而且,在净土想受用什么,随心里所想,就自然现前;愿意听什么法,水声、雨声、 ... 里就说什么法;在楼阁里愿见十方哪一国土,也都自然显现。或者愿意去他方无量佛刹供养诸佛菩萨,也能一念间遍游十方,要什么供养具都随意化现。这是具缚凡夫做梦也想不到的。但一往生,仗佛的自在力就一切所求都自在满足,所以极为胜妙!是故愿生彼,阿弥陀佛国。【此二句,结成上观察十七种庄严国土成就,所以愿生。】这两句是总结:由于观察到了弥陀佛国具足十七种庄严成就,因此希求往生。“所以”表明天亲大菩萨愿生弥陀净土有极深的原因。原因就是弥陀净土成就了不可思议的功德庄严。能对上述极乐国土的每类功德作深刻、具体的观察,就自然引生对极乐世界的欣求,也就能从心里说出“是故愿生彼,阿弥陀佛国”。所以对上述的清净功德、量功德、性功德等,极有必要作细致地观察,这才是生信愿的根本。像这样胜妙的净土,越跟娑婆秽土比较,就越显示出它的胜妙。越了解它的胜妙,就越能引发求生的心。就像对世间某种圆满听多了、了解多了之后,就生追求的心,从各方面去认识极乐国土的庄严,就会引发愿生的心。【释器世间清净,讫之于上。】解释器世间清净的内容,以上就结束了。 >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re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往生论注》讲记九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揭秘:貔貅就是大熊猫?史书这样记载,值得收藏

    貔貅在我们心中是一种招财的神兽,今天小编要和大家分享的是历史记载的貔貅的故事,传说中貔貅和周武王见过,还是姜子牙的坐骑,还被封官,今天小编带大家一起去了解,咱们一起往下看!貔貅凶猛威武,它在天上负责巡视工作,阻止妖魔鬼怪、瘟疫疾病扰乱天庭。当年姜子牙助武王伐纣时,一次行军途中偶遇一只貔貅,但当时却无人认识,姜子牙觉得它长相威猛非凡,就想方设法将它收服并当做自己的坐骑。

  2. 日本专家挖出千年古墓,只见墓中织锦上书: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作为一个拥有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历史悠久,文化璀璨,更在岁月的长河中留下了无尽的珍贵文物。1901年,他成功发现精绝国遗址,并将大批珍贵文物带回国内,因而声名大噪。他的低呼很快便惊动了周围的考古学家,而当他们将织锦打开后,里面的内容则令他们大吃一惊,因为这块织锦上竟赫然写着: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3. 揭秘历史上最臭名昭著的8件艺术品伪造案

    无论是为了金钱上的利益,还是仅仅为了...,艺术品伪造者伪造了丢失的艺术品,精确地复制了原作,并以著名创作者的风格想象了全新的物品。

  4. 他用一支笔复活了麦田里的汉魏洛阳城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张丛博当陇海铁路线的乘客,穿过洛阳市区与偃师之间的一片麦田时,很少有人知道,窗外曾经有中国古代最辉煌的都市之一——汉魏洛阳城。

  5. 《织锦记》戏剧中的董永,是一个父死不能葬,而只得卖身的穷人

    本文系作者单衫杏子红影视原创作品,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从《万曲合选》看明代民间的时尚与万历间罕见选本相类的,还有署名「”莆阳奎璧斋”梓刻的《新镌南北时尚乐府雅调万曲合选》(一名《万家锦》,称《南词一枝》)辑选的年月虽未注明,但从所选三十种散出的内容看,诸如《李逵下山》《焦赞祭主》《周氏拜月》《河梁救驾》《十朋祭江》《荫分别》《山伯访友》等出,多见收于万历选本《词林一枝》《八能奏锦》《玉谷新簧》《摘锦奇

  6. 一分钟弄明白,山海经的三大体系,山经海经大荒经到底指的是什么

    山海经里的大荒,海内与海外,大荒到底是哪里请看丫丫图说山海经。《山海经》——是一部先秦典籍,自古以来被视为一部奇书。书中记载了荒诞离奇的人物志怪,匪夷所思的奇异禽兽,天马行空的神话传说,千百年来让人们对山海经里描述的世界充满了好奇。然而山海经中涉及到了诸多自然科学无法解释的事物,这些内容自然是不能写入到正常的历史典籍里的。

  7. 元代赵孟頫两信札成交2.67亿

    2019年11月19日晚,赵孟早期书札《与郭右之二帖卷》在中国嘉德「”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古代”历时一个小时7分多钟的漫长竞价后以2.67亿元成交。这一价格创下赵孟作品在拍卖市场的价格新纪录。拍卖现场,历时一个多小时的竞价赵孟《与郭右之二帖卷》以2.67亿元成交赵孟《致郭右之二帖卷》,此卷凡二帖,名为《应酬失宜帖》和《奉别帖》,皆写给元代大藏家右之(郭天锡),为赵孟早年书法作品。一通写赵孟在

  8. 清末蒙古兵为何「 ”不能打了”?乾隆:一座喇嘛庙,胜养兵十万

    但到清末的时候,蒙古兵的战斗力出现了断崖式的下降,上至王公贵族,下到平明百姓,要么负债累累,要么陷入破产的境地。我们难以想象,当年横跨欧亚大陆的蒙古铁骑的后人对沦落到如此境地,而这其中的原因之一,便是藏传佛教的文化影响了蒙古。一则数据显示,清初时期的蒙古人口达到了两百多万人,而到了清末后只有一百七十多万人口,整整减少了近20%。

  9. 民国画坛国粹派的代表——金城「 ”山水花鸟,师法宋元,笔墨谨严”

    在民国画坛上,金城作为国粹派的代表,称誉当时,允为翘楚。这主要缘于他的艺术成就以及组织画会,对艺术的传播发展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今天再重新审视民国初期的北京画坛那段尘封已久的历史,不难发现,毕生尊崇传统的一代艺术巨子金城在当时所具有的举足轻重的地位。

  10.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 ”颜值逆天”的文物?

    作者:我方团队张嵚拜中华文明悠久的历史积淀所赐,每当有文物亮相,都不知会惊艳多少观众的目光。

随机推荐

  1. 诋毁和迫害犹太教的开始

    为了争取更多的犹太人脱离犹太教,改奉基督教,同时也为了讨好罗马统治者,便竭力诋毁和攻击犹太教,为大肆迫害犹太教制造舆论。因此招致正统犹太人的不满和嫉恨。彼拉多本想释放耶稣,却遭到犹太人的坚决反对。首先,基督教采取措施与犹太教拉开距离,以便降低犹太教的合法性。三五七年,又下令皈依犹太教者和从事皈依活动的人均处以...,并没收财产。四二五年又宣布彻底废除犹太族长制和犹太教公会。

  2. 王莽真是个"穿越人"?

    如果说古代真的有穿越者,那王莽一定是嫌疑最大的那个人。自从王莽改制以来,历代史学家对王莽的争议就不绝于耳。有人说他是富有远见的改革家,也有人说他是充满了现代思维的穿越者。

  3. 游骑无归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yóujìwúguī【解释】游骑:离队的骑兵。离队的骑兵,无处可归。比喻离了根本,得不到归宿。【出处】宋《二程遗书·遗书七》:“只务观物理,汛然正如游骑无所归也。”【例子】文公分致知格物为先知,诚意正心为后行,故有游骑无归之虑。(明·黄宗羲《明儒学案》卷十二引王畿《答吴悟斋》)【相关】百度“游骑无归”

  4. 斯洛伐克研究所

    斯洛伐克研究所是斯洛伐克图书、报纸、期刊、照片、绘画和其他斯洛伐克文化物品的图书馆、档案馆和博物馆,位于克利夫兰东南侧的Buckeye路10510号的St.AndrewSvoradAbbey。成立于1952年,该研究所图书馆的主要部分起源于一次不同寻常的旅行,四名斯洛伐克知识分子从马蒂卡斯洛文斯卡(发音为“Mahteet'-saSlowven'-ska”)——斯洛伐克艺术和科学研究所,于1936年

  5. 唐甄的主要观点 怎么评价唐甄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唐甄的主要观点都有哪些。唐甄的主要观点政治主张>第一,封建君主没有推行富民政策,而实行的是忘民、虐发、害民之政,因而“四海之内,日益困穷,农空、工空、市空、仕空”。>怎么评价唐甄>唐甄对君主专制制度进行大胆的揭露和批判。唐甄的民本思想对后世有较大影响。>在唐甄思想深处,仍把国泰民安的希望寄托在贤明君主身上。唐甄提出的为君之道仍然没有跳出儒家的思想圈子。

  6. 顾影弄姿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gùyǐngnòngzī【解释】顾影:看着自己的身影;弄姿:做出各种姿态。对着自己的身影,做出各种姿态。形容卖弄身形,自我欣赏。【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江城》:“二姊葛氏,为人狡黠善辨,顾影弄姿,貌不及江城,而悍妒忌与埒。姊妹相逢无他语,惟各以阃威自鸣得意。”【例子】相貌其实平常,然而顾影弄姿,自以为倾国倾城;且以有异性之追求为乐事。(茅盾《清明前后》第三幕)【相关】百度“顾影弄姿”

  7. 东方居里夫人吴健雄的丈夫 华裔美国物理学家袁家骝简介

    袁家骝,华裔美国物理学家,袁世凯次子袁克文之子,妻吴健雄素有“东方居里夫人”之称。同年8月的一天下午,在学生会主席Victor杨的引荐下,吴健雄见到了袁家骝先生。他带吴健雄参观了物理系,会见了系主任柏基这位为柏克莱成为美国物理重镇做出重要贡献的人物,从此打消了吴健雄东去密西根大学的计划,两人成了同学。>美籍华人、世界著名高能物理学家袁家骝先生,于2003年2月11日下午在北京协和医院逝世,享年91岁。

  8. 胸字结尾的成语

    胸字结尾的成语  第四个字是“ 胸 ”的成语、最后一个字以“ 胸 ”结尾的四字成语及解释:  昂首挺胸——抬起头,挺起胸膛。形容斗志高,士气旺。  成竹在胸——成竹:现成完整的竹子。画竹前竹的全貌已在胸中。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义。  顿足捶胸——用脚跺地,以拳捶胸。...

  9. 最浪漫的求婚宣言之用爱打动她的心

    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出口成章,但爱她的心会让你在求婚时变成诗人。最浪漫的求婚宣言之用爱打动她的心,希望大家能用得着!温情撒娇情深款款的看着她的眼睛,用最温柔的话语,轻轻的鼻息,带着信誓旦旦的口气,说出,做我的家人吧,让我们永远在一起,此生不再分开,好么,直接融化她内心的最深处。

  10. 曹操的头痛病,放在今天的医疗条件下,究竟能否治愈

    如果再给曹操十年,他可能统一华夏,归政于汉献帝,提前结束三国纷争。那么,曹操头痛病使用现代,有可能治好吗?其实放在医疗高度发达的现代,曹操的头痛病也治不好,依据演义及《三国志》分析如下,得出三个原因。其一,曹操为统一天下,积劳成疾,引起的头痛病。曹操一生中打过的战,比别人吃过的米都多,经历了无数的战争,才统一大半天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