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韓非子喻老

  韩非喻老原文

  天下有道,无急患,则曰静,遽不用。故曰:“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攻击不休,相守数年不已,甲胄生虮虱,燕雀处帷幄,而兵不归。故曰:“戎马生于郊。”

  翟人有献丰孤、玄貌之皮于晋文公。文公受客皮而叹曰:“此以皮之美自为罪。”夫治国者以名号为罪,徐偃王是也;以城与地为罪,虞、虢是也。故曰:“罪莫大于可欲。”

  智伯兼范、中行而攻赵不已,韩、魏反之,军败晋阳,身死高梁之东,遂卒被分,漆其首以为溲器,故曰:“祸莫大于不知足。”

  虞君欲屈产之乘与垂棘之璧,不听宫之奇,故邦亡身死。故曰:“咎莫憯(惨)于欲得。”

  邦以存为常,霸王其可也;身以生为常,富贵其可也。不以欲自害,则邦不亡,身不死。故曰:“知足之为足矣。”

  楚庄王既胜,狩于河壅,归而赏孙叔敖。孙叔敖请汉间之地,沙石之处。楚邦之法,禄臣再世而收地,唯孙叔敖独在。此不以其邦为收者,瘠也,故九世而祀不绝。故曰:“善建不拔,善抱不脱,子孙以其祭祀世世不辍。”孙叔敖之谓也。

  制在己曰重,不离位日静。重则能使轻,静则能使躁。故曰:“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故曰:“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也。邦者,人君之辎重也。主父生传邦,此离其辎重者也,故虽有代、云中之乐,超然已无赵矣。主父,万乘之主,而以身轻于天下。无势之谓轻,离位之谓躁,是以生幽而死。故曰:“轻则失臣,躁则失君。”主父之谓也。

  势重者,人君之渊也。君人者,轻重于人臣之间,失则不可复得也。简公失之于田成,晋公失之于六卿,而邦亡身死。故曰:“鱼不可脱于深渊。”赏罚者,邦工利器也,在君则制臣,在臣则胜君。君见赏,臣则损之以为德;君见罚,臣则益之以为威。人君见赏,而人臣用其势;人君见罚,人巨乘其威。故曰:“邦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越王入宦于吴,而观之伐齐以弊吴。吴兵既胜齐人于艾陵,张之于江、济,强之于黄池,故可制于五湖。故曰:“将欲翕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晋献公将欲袭虞,遗之以璧马;智伯将袭仇由,遗之以广事。故曰:“将欲取之,必固与之。”起事于无形,而要大功于天下,“是谓微明”。处小弱而重自卑谓,损“弱胜强”也。

  有形之类,大必起于小;行久之物,族必起于少。故曰:“天下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欲制物者于其细也。故曰:“图难于其易也,为大于其细也。”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空隙之烟焚。故曰:白圭之行堤也塞欺穴,丈人之慎火也涂其隙,是以白圭无水难,丈人无火患。此皆慎易以避难,敬细以远大者也。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之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病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通,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故良医之治病也,攻之于腠理。此皆争之于小者也。夫事之祸福亦有腠理之地,故曰圣人蚤从事焉。

  昔晋公子重耳出亡,过郑,郑君不礼。叔瞻谏曰:“此贤公子也,君厚待之,可以积德。”郑君不听。叔瞻又谏臼:“不厚待之,不若杀之,无令有后患。”郑君又不听。及公子返晋邦,举兵伐郑,大破之,取八城焉。晋献公以垂棘之璧假道于虞而伐虢,大夫宫之奇谏曰:“不可,唇亡而齿寒,虞、虢相救,非相德也。今日普灭虢,明日虞必随之亡。”虞君不听,爱其璧而假之道。晋已取虢。还,反灭虞。此二臣者皆争于腠理者也,而二君不用也。然则叔瞻、宫之奇亦虞、郑之扁鹊也,而二君不听,故郑以破,虞以亡。故曰:“其安易持也,其未兆易谋也。”

  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饰,以为象箸必不加于土 ,必将犀玉之杯;象箸玉杯必不羹寂霍,必旌、豹象、豹胎;旌、象、豹胎必不衣短褐而食于茅屋之下,则锦衣九重,广室高台。吾畏其卒,故怖其始。居五年,纣为肉圃,设炮烙,登糟丘,临酒池,纣遂以亡。故箕子见象箸从知天下之祸。故曰:“见小曰明。”

  勾践入宦于吴,身执干戈为吴马洗马,故能杀夫差于始苏。文王见詈于王门,颜色不变,而武王擒纣于牧野。故曰:“守柔曰强。”越王之霸也不病宦,武王之王也不病詈。故曰:“圣人之不病也。以其不病,是以无病也。”

  宋之鄙人得璞玉献之子罕,子罕不受。鄙人曰:“此宝也,宜为君子器,不宜为细人用。”子罕曰:“尔以玉为宝,我以不受子玉为宝。”是鄙人欲玉,而子罕不欲玉。故曰:“欲不欲,而不贵难得之货。”

  王寿负书而行,见徐冯于周涂。冯曰:“事者,为也;为生子时,知者无常事。书者,言也;言生于知,知者不藏书。今子何独负之而行?”于是王寿因焚其书而舞之。故知者不以言谈教,而慧者不以藏书箧。此世之所过也,而王寿复之,是学不学也。故曰:“学不学,复归众人之所过也。”

  夫物有常容,因乘从导之。因随物之容,故静则建乎德,动则顺乎道。宋人有为其君以象为楮叶者,三年而成。丰杀茎柯,毫芒繁泽,乱之楮叶之中而不可别也。此人遂以功食禄于宋邦。列子闻之曰:“使天地三年而成一叶,则物之有叶者寡矣。”故不乘天地之资而载一人之身,不随道理之数而学一人之智,此皆一叶之行也。故冬耕之稼,后稷不能羡也;丰年大禾,臧获不能恶也。以一人力,则后稷不足;随自然,则臧获有余。故曰:“恃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世。”

  空窍者,神明之户牖也。耳目竭于声色,精神竭于外貌,故中无主。中无主,则祸福虽如丘山,无从识之。故曰:“不出于户,可以知天下;不窥于牖,可以知天道。”此言神明之不离其实也。

  赵襄主学御于王子于期,俄而与子期逐,三易马而三后。襄主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心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进速致远。今君后则欲逮臣,先则恐逮于臣。夫诱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上何以调子马?此君之所以后也。”白公胜虑乱,罢朝,倒杖而策锐贯颐。血流至于地而不知。郑人闻之曰:“颐之忘,将何不忘哉!”故曰:“其出弥远者,其智弥少。”此言智周乎远,则所遗在近也。是以圣人无常行也。能并智,故曰:“不行而知。”能并视,故曰:“不见而明。”随时以举事,因资而立功,用万物之能而获利其上,故曰:“不为而成。”

  楚庄王莅政三年,无令发,无政为也。右司马御座而与王隐曰:“有鸟止南方之阜,三年不翅,不飞不鸣,嘿然无声,此为何名”?王曰:“三年不翅,将以长羽翼;不飞不鸣,将以观民则。虽无飞,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必惊人。子释之。不谷知之矣。”处半年,乃自听政。所废者十,所起者九,诛大臣五,举处士六,而邦大治。举兵诛齐,败之徐州,胜晋于河雍,合诸侯于宋,遂霸天下,庄王不为小害善。故有大名;不蚤见亦,故有大功。故曰:“大器晚成,大音希声。”

  楚庄王欲伐越,杜子谏曰:“王之伐越,何也?”曰:“政乱兵弱。”杜子曰:“臣愚患之。智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 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王乃止。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曰:“自见之谓明。”

  子夏见曾子。曾子曰:“何肥也?”对曰:“战胜,故肥也。”曾子曰:“何谓也?”子夏曰:“吾入见先王之义则荣之,出见富贵之乐又荣之,两者战于胸中,未知胜负,故臞(qú)。今先王之义胜,故肥。”是以志之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也。故曰:“自胜之谓强。”

  周有玉版,纣令胶鬲索之,文王不予;费仲来求,因予之。是胶鬲贤而费仲无道也。周恶贤者之得志也,故予费仲。文王举太公于渭滨者,贵之也;而资费仲玉版者,是爱之也。故曰:“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知大迷,是谓要妙。”

  韩非喻老译文

  天下太平,没有战争,就叫做“静”,连传送紧急公文的车马也用不上。所以《老子》上说:“歇下奔跑的马,用来施肥。”天下不太平,争战不休,僵持数年不停止,将士的甲冑中生出虱子和卯,燕子和麻雀住进军帐,可是军队依然不能返回。所以《老子》上说:“战马在郊外产马驹子。”

  翟人进献丰狐皮和玄豹皮,晋文公接受下来,感叹说:“丰狐和玄豹是因为皮美丽才给自己造成了灾害。”治国者因有美名获罪的,徐偃王就是一例;因拥有城池和土地获罪的,虞国和虢国就是明证。所以《老子》上说:“罪过没有比引起欲望更大的了。”

  智伯兼并了范氏和中行氏,又不停地进入赵国、韩国和魏国反戈一击。智伯兵败晋阳,死在高梁东边,封地被瓜分。他的头盖骨被油漆漆过当了炊具。所以,《老子》上说:“灾祸没有大于不知足的了。”

  虞君想要得到屈地生的良马、垂棘产的美玉,不听宫之奇的劝说,结果落得个国破身亡。所以说没有别的灾难能比得上欲利贪得所招来的灾难那样惨痛了。

  国家的根本是求得生存,只有生存才有称王称霸的可能;自身的根本是活著,只有活著才有富贵的可能。不让贪欲来控制自己,就不会亡国丧身。所以《老子》上说:“懂得满足才会感到满足。”

  国家只有长期的安定,才会成就霸业;人身只有生存,才可以考虑富贵。所以不要自己害自己,这样国家不灭亡,人也不会遭难。因此说:“知足者才能算是足够了。”

  楚庄王已经得胜,在河雍打完猎,回去后赏赐孙叔敖。孙叔敖请求封汉水附近的沙石土地。根据楚国法令规定,封地在受封者的第二代收回。可是唯独没有收回孙叔敖的封地。因他的封地太贫瘠了。这反倒使他的子孙多代亨有这块封地。所以《老子》上说:“善于建立的不能被拔掉,善于紧抱的挣不脱,子孙因此世代祭祀不断。”孙叔敖就是这样啊!

  大权控制君主手中叫做重,不离开君位叫做静,君权重就能役使轻,君静就能驾驭浮躁。所以《老子》上说:“君子终日行走,决不离开装载辎重的车辆。”国家就是君主的辎重。赵主父是大国的君主,即使自己被天下人轻视。没有权势就叫做轻,离开了权位就是浮躁。最终落得个被囚禁饿死的结局。所以《老子》上说:“位轻会失去臣子,浮躁会丢掉君位。”赵主父就是这样啊!

  君 *** 势重,就像鱼到了深渊。君的权柄一旦落入臣子手中,就无法再得到了。齐简公被田常夺去权力,晋军被六卿控制了权柄,致使国破身亡。所以《老子》上说:“鱼是不可以离开深渊的。”赏罚是国家的锐利武器,君主掌握了可以制约臣子,臣子掌握了就可制约君主。君主要行赏,臣子就会施舍一部分家产显示自己的恩德;君主要处罚,臣子就会加重刑罚来显示自己的权威。所以《老子》上说:“国家的锐利武器是不能出示给别人看的。”

  越王做了吴国的官。劝说吴国讨伐齐国,以此达到削弱吴国的力量。吴兵在艾陵打败了齐国,势力发展到了江、济、黄池一带,因此可以控制了五湖。所以说:“将要缩小他,必然要让他先向外扩张;将要削弱他,必定先要使他强大。”晋献公打算偷袭虞国,先赠送虞君玉壁良马;智伯打算偷袭仇由国,先赠送对方一口大钟。所以,《老子》上说:“要想得到,必定暂时给予。”办事不露行迹,以求在天下建立功业,这就叫“微妙的明智。”有意处在弱小的地位,谦卑地克制自我,这就叫“以弱胜强。”

  凡是有形的东西,大的全部由小的发展而来;久存的事物,多全都由少积聚而成。所以《老子》上说:“天下的难事都起于简易,天下的大事都从细微处开始。”

  要想控制事物就得从发端入手,所以《老子》上说:“办难事要从易入手的地方做起,办大事要从小处做起。”千丈长堤,会因蝼蚁的洞穴而毁于一旦,百尺高房会被烟囱缝中冒出的火星焚毁。白圭修大堤注意堵塞蝼蚁洞穴,老年人为防火用泥堵塞烟囱的缝隙。因此,白圭没遇到水灾。老年人不会遭受火难,这都是小心地对待容易的事,进而避开了难事;认真地填塞微小的漏洞,进而避免了大祸。扁鹊拜见蔡桓侯,站了一会儿,说:“君主的病在表皮里,不治就会加深。”蔡桓侯说:“寡人没有病。”扁鹊走了出去。蔡桓侯说:“行医的人专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以此来炫耀自己医术高明。”过了十天,扁鹊又来拜见,说:“君主的病已经到了肌肤,不治还会加深。”蔡桓侯还是不理,扁鹊只好走了。蔡桓侯更不高兴了。过了十天,扁鹊再次来拜见,说:“君主的病在肠胃,不治会越来越重。”蔡桓侯不屑一顾地把头扭向一边,扁鹊只好告辞。蔡桓侯十分不高兴。又过了十天,扁鹊看见了蔡桓侯,转身就跑。蔡桓侯奇怪,派人追上他,问发生了什么事。扁鹊说:“病在表皮,用药物熏洗热敷就可以治好;在肌肤,用针灸就可以治好;在肠胃,用清火去热的汤药可医治;病到了骨髓,就由司命神管辖了,已经没法治了。现在君主的病已经到了骨髓,我已经无能为力,所以不想见到他了。”过了五天,蔡桓侯身体疼痛难忍,派人去找扁鹊,他已经逃到秦国去了。蔡桓侯很快病死了。良医治病,病在表皮时就及时医治。这是为了在刚显露苗头时及时处理。事情的祸福也有开端,所以圣人总是尽可能早地予以处理。

  晋公子重耳流亡途经郑国时,郑君对他很不礼貌。郑大夫叔瞻劝谏说:“这是位德才兼备的公子,君主厚待他,可以积下恩德。”郑君不听从。叔瞻又劝谏说:“如不厚待,就应该杀掉,免得留下后患。”郑君还是不听从。等到晋公子返回晋国当了君主。发兵攻打郑国。郑国大败,被夺去了八座城。

  晋献公用垂棘的玉璧向虞国借道讨伐虢国,大夫宫之奇劝谏说:“不可以,虞虢两国唇齿相依,相互救援是为了各自的生存,并不是互施恩惠。晋国今天灭亡了虢,虞明天就随之灭亡了。”虞君不听从,接受了玉璧,借道给晋军。晋军亡了虢国。回军途中顺便灭亡了虞国。

  叔瞻和宫之奇都想把祸端消灭在萌芽之中,可惜两位君主不予采纳。这两位臣子就是郑国和虞国的扁鹊。因两位君主不接受,郑国被攻破,虞国被灭亡。

  《老子》上说:“事情尚安定时还容易对付,事情未显露征兆时还可以想办法。”

  商纣王制作象牙筷子,箕子感到害怕。它认为使用象牙筷子必然不会再用陶钵子装羹汤,必定要用犀角美丕制作的杯盘。既然使用象牙筷子和犀玉杯盘,必定不会再粗劣的食品,必定要吃牦牛、大象、豹子的胎儿;既然吃牦牛、大象、豹子的胎儿,必定不会再穿粗布短衣;住在茅草屋里,必定要穿上层层华美的锦缎衣服,住上高大宽敞的房子。因害怕将来出现危险,所以害怕事情的开始。过了五年,商纣王设置肉林。设炮烙刑具,登上酒糟堆积成的小山。身临盛酒的池子,终于导致国家灭亡。

  箕子见做象牙筷子就知道天下要发生灾祸,所以《老子》上说:“能看到事物的微小发端就叫做明。”

  越王称霸是不为当苦差感到恼火,周武王称王是不因辱骂感到苦恼。所以《老子》上说:“圣人之所以不苦恼,是因为不把平常人感到苦恼的事看成是苦恼的,所以不苦恼。”

  宋国有个乡下人得到一块璞玉,把它献给子罕,子罕不接受。乡下人说:“这是宝物,应成为君子的器物,不应该被小人使用。”子罕说:“你把玉当成宝,我把不接受你的玉当成宝。”

  乡下人喜欢玉,子罕却不喜,所以《老子》上说:“把没有欲望当作欲望,不看重难得的财物。”

  王寿背著书走路,在大路上见到了徐冯,徐冯说:“事在人为,为事的行动产生于当时的需要,所以聪明人做事没有固定不变的办法。书籍是记载言论的,言论产生于对事物的了解。了解事理的人是用不著藏书的。现在你为什么要背著书本走路呢?”于是,王寿烧掉了背著的书,高兴得跳起舞来。有智者不凭空说教,聪明人用不著藏书的小箱子。这是世人公认的错误,王寿又犯错了,这是学习不该学习的东西。所以《老子》上说:“学习不该学习的,就会走上众人走过的错路。”

  万物有常态,要善于加以引导。由于人们顺著万物的常态,所以静止时能不失事物的本性,运动时能顺应事物的法则。有个宋国人替君主用象牙制作楮叶。三年才完成,宽窄与真叶相同,筋脉依依可见,连微毛和细芒也十分清晰,闪耀著光泽,混杂在楮叶中也难以分别真假。于是,此人因有功在宋国当了官。列子听说了这件事,说:“假使天地间三年才能长出一片叶,那么天下有叶子的植物就太少了。”不依靠自然界提供的条件,却依靠一个人的技能;不顺应自然界的法则,却表现一个人的智巧。这都是三年制作一片楮叶的做法。冬天种庄稼,后稷也不能收获粮食;丰年五谷茁壮,奴仆也不能使粮食欠收。靠一个人的力量,后稷也生产不出足够的粮食;顺应自然,就会粮米满仓。所以《老子》上说:“要依靠万物的自然发展,不能勉强行事。”

  赵襄子向王子期学习驾驭马车,不久就同子期比赛。他接连同子期换了三次马,结果每次都落后了。子期说:“技术全都交给你了,但你运用上有错误,驾驭车马最重要的是,让马的身体与车子尽量安定,人的注意力与马的动作尽量协调,而后才能行得快,跑得远。现在您落在后面时,想追上我,跑在前面又怕我追上。驾驭马比赛争先,不是跑在前面,就是跑在后面。无论在前在后,您的心思都放在了我身上,这样怎么能和马协调起来呢?这就是您落后的原因。”

  白公胜想作乱,下朝时倒拿著马鞭子。顶端的尖扎破了原颊,血流到了地上也不知道。郑国人听说了这件事,说:“连自己的面颊都忘了,还有什么忘不了的呢?”所以《老子》上说:“路走得越远,知道的反而越少。”这是说总想著远的事,就会忘记眼前的事。因此,圣人没有固定的行动,能够统筹考虑远近的事,才不会陷于片面。所以《老子》上说:“不行走反而能弄懂许多事。”随著时机应变,依靠客观的条件行动,利用万物的特性并设法获利。所以《老子》上说:“不做事就能成功。”

  楚庄王在位三年,没发布政令,没办理政务。右司马站在一旁,用隐语劝谏说:“有一只大鸟栖息在南方的土丘,三年不展翅,不飞也不叫,默默无声,这是什么鸟呢?”楚庄王说:“三年不展翅,因为羽翼还未丰满;不飞不叫,是在观察民众的态度。虽然不飞,一飞就冲天;虽然不鸣叫,一鸣惊人。你尽管放心,我已经明白了。”半年后,楚庄王开始处理政务,废除了十件不合理的大事,办理了九件急需办理的大事,杀了五个大臣,提拔六个没有做官的读书人,楚国的治理大有起色。接下去兴兵伐齐,在徐州打败了齐军,在河雍战胜了晋国,在宋国会合诸侯,开始称霸天下。楚庄王不让小事影响自己的才智,才得以成就大名;不提前显露自已,才建立了大的功业,所以《老子》上说:“贵重的器物制成得晚,惊世的乐章不轻意发出声音。”

  楚庄王想讨伐越国,杜子劝谏道:“大王为什么要讨伐越国呢?”楚庄王说:“因为越国政事混乱,军队软弱。”杜子说:“我虽说很无知,但深为此事担忧。智慧如同眼睛,能看到百步之外,却看不到自己的睫毛。大王的军队被秦、晋打败后,丧失土地数百里,这说明楚国军队软弱;有人在境内作乱,官吏无能为力,这说明楚国政事混乱。可见楚国在兵弱政乱方面,并不比越国差。您却要讨伐越国。这样的智慧如同眼睛看不见眼睫毛一样。”楚庄王便打消了伐越的念头。要想认识到困难,不在于能否看清别人,而在于能否看清自己。所以《老子》上说:“自己认识到自己才叫做明察。”

  子夏去见曾子。曾子说:“你怎么这么胖呢?”子夏回答说:“打了胜仗,所以胖了。”曾子说:“此话从何说起?”子夏说:“我在家见到先王宣扬的道理就感到敬仰,出门见到富贵荣华的乐趣心里又很羡慕。两者在心里僵持不下,不分胜负,因而瘦了。现在先王宣杨的道理获胜,所以胖了起来。”一个人立志的难处,不在于战胜别人,而在于战胜自己。所以《老子》上说:“能自我战胜的才算强者。”周国有条精美的玉版,商纣王派胶鬲去索取,周文王不给,商纣王又派费仲去索取,周文王痛快地交给了他。这是因为胶鬲有德有才而费仲是个奸佞的小人。周文王怕商朝有德有才的人得志,才故意给了费仲。

 

  周文王在渭滨提拔太公,是出于尊重他,把玉版交给费仲,是看中他得志能扰乱纣王国政。所以《老子》上说:“不尊重他的老师,不珍惜可以利用的条件,聪明人也会变成糊涂虫,这就叫做奥妙。”

韓非子喻老的更多相关文章

  1. 齐桓公:齐国是侯爵国,应该称我为齐桓侯,为何你们称我为齐桓公

    引言《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春秋时期,神医扁鹊路过齐国,齐国国君齐桓侯热情接待了他。

  2. 成色不足的「 ”忠烈”,「 ”二元君主观”视角下的庞德评价

    在《三国志》中,庞德以「”忠烈”的形象出现。在他的本传中,毫不夸张地说,有三分之二的内容都和他的「”忠烈”有关,如果单从比例上来说,甚至超过另外一位以「”忠”闻名的人物关羽。在提到他的儿子庞会时,也被称为「”忠壮勇烈”「”有父风”。然而我们稍作留意,就不难发现这其中叙事的逻辑问题。首先庞会被称为「”忠壮勇烈”,援引的事迹却是他不支持诸葛诞,众所周知诸葛诞淮南起兵反对的是篡夺曹魏的司马氏。由此观之,

  3. 欧洲的国王都穿些什么?从什么时候开始用军服取代礼服?

    作者:高林桑如果我们可以确定路易十四时代君主和贵族已经在穿军服了,那么为什么我们还会觉得君王的打扮是在18世纪被军服取代的呢?在很多人的印象里,18世纪欧洲王室的男性画像的穿着基本都是华丽丽的礼服,19世纪却以军服为主。这种审美风格的变化缘何而来?首先我们得考虑宫廷礼服是什么?

  4. 官场上没有永远的朋友,祸患常在片刻之间,这是形势的必然

    官场上没有永远的朋友,祸患常在片刻之间,这是形势的必然,有智能的人对此不能松懈。预料敌人能达到远处,必须要在今天谋划;铲除贼人要达到全歼,他的谋划就不能有所忌讳。欺骗君主是大罪,把这个罪名强加在别人身上他就不能幸免;破坏法律不能宽容,放纵他以致出生祸乱才加以惩罚。设定一个荒谬的说法诬指是他说的,这最能增加人们的厌恶。

  5. 晋国君主的权威,在晋国卿大夫一次又一次的拉扯中,不断地衰退

    晋文公之后,晋国维持了一段短暂的和平时期。他传位给晋襄公,但是在晋襄公死后,晋国在继承方面又发生了问题。

  6. 老公好玩好色,老婆却帮助他成为了春秋霸主

    中国有「”一鸣惊人”、「”饮马黄河”、「”止戈为武”、「”问鼎中原”等成语,其来源都与楚庄王有关,楚庄王是春秋时期楚国最有成就的君主、春秋五霸之一。樊姬是楚庄王的正妃。楚国称霸之前,楚庄王喜好打猎。樊姬深知,作为一国之君沉迷打猎,就会玩物丧志而荒于国事。她多次劝阻,但楚庄王始终不听。于是樊姬就不再吃禽兽肉,她的意志和行动最终感化了楚庄王,楚庄王从此不再惦记打猎之事,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国家政事上

  7. 燕赵地域相近,为何对待「 ”女性”却有天壤之别?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文|飞鱼说史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

  8. 穷兵黩武的罗马:外战内行,内战也内行?

    又经过200年的盛世,五贤帝时代结束之后,罗马堕入了深渊:内战。那我们就得追问,为什么繁荣的罗马会陷入内战。也就是说,罗马不仅靠武力起家,而且靠武力成长。马略的重大贡献是他改革了罗马的军制,改革最明显的效果是,罗马军队的战斗力大大提高,改革最明显的恶果是,军队私有化。事后来看,马略改革确实达到了目的,提高了罗马军队的稳定性和战斗力,罗马战无不胜的神话可以继续下去了。

  9. 扁鹊见蔡桓公,蔡桓公是哪一位?

    《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我们都有了解,说的是扁鹊三次觐见蔡桓公,告知他身患重病,蔡桓公都没有当一回事,当病入膏肓之时再想找扁鹊,扁鹊已经逃到秦国,最后蔡桓公不治身亡的故事,讳疾忌医的典故也就从此而来。但实际上,历史中从来没有蔡桓公这样一个人。而扁鹊生于公元前407年,两者相差280多年。

  10. 伊尹、百里奚两位丞相的自荐之法,作为陪嫁之奴见贤主

    相传伊尹生于伊水边,成年后流落到有莘氏,以耕地为生,地位虽卑,却心忧天下,有推翻夏朝的理想。有莘氏的国君贤能,伊尹用他精湛的厨艺引起了国君主意,被提拔为厨师长。厨神伊尹商汤娶有莘氏之女为妃,伊尹自愿作陪嫁缕臣,随同到商。伊尹背负鼎俎为汤烹炊,以烹调、五味为引子,分析天下大势与为政之道,劝汤承担灭夏大任。商汤由此方知伊尹有经天纬地之才,便免其奴隶身份,命为右相,成为最高执政大臣。

随机推荐

  1. 丁福保居士:百科全书式学者

    被誉为“百科全书式学者”的丁福保先生,江苏无锡人,宇仲祜,号畴隐居士,又号济阳破衲。他一生中所撰写和主持编纂的关于算学、医学、佛学和文史类书刊等有两百余种,其中最有名的包括《内经通论》、《说文解字诂林》、《佛学大辞典》、《古钱大辞典》等,都堪称是专业领域内的权威工具书。>丁福保居士出生于清同治年间,七岁入家塾就读,《畴隐居士自订年谱》中说:“余天性甚钝。幼读四书,日仅三四行,非百遍不能背诵。”

  2. 老艺术家收徒

    老艺术家收徒作者:杨二木解放初期,古桥村一老艺术家想收个徒弟,好传承自己一身的本事。这番话说得体面,老艺术家拈须微笑。老艺术家点头赞许:“好孩子。”老艺术家双手接过,温声道:“有心了,孩子。”当下把自己的想法跟老艺术一说,老艺术家顿时拈须不语,又把目光看向帅小伙。老艺术家眼睛猛地一亮。

  3. 六大速食多吃伤身体

    无论哪一种物质的过多或过少,都会导致这个有机体出现障碍。铅会损害神经系统、造血系统和消化系统,并对儿童的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都有严重的影响。但也有研究报告指出,过多使用味精可能使人出现口舌干燥、发麻或头痛、恶心、心跳加速、颈部热麻等症状,还有可能抑制骨骼生长、影响发育。目前所使用的防腐剂大多是人工合成的,超标准使用会对人体造成一定损害。

  4. 吃火锅上火怎么办?

    主诊医师告诉他:这个听起来不雅又难受的病,竟是吃麻辣火锅惹的祸。每次降温,水煮鱼香辣蟹麻辣小龙虾甚至是红油火锅受追捧的程度就会持续上升。普及陈主任指出,近期因"上火"往医院跑的患者也明显增多,其中有不少人就是因饮食不当引起的。陈主任提醒说,现在天冷,进食温热食物可以祛寒气,但吃什么怎么吃,也要因人因地制宜。

  5. 梦见手机丢了找不到了_梦见自己手机丢了_梦见自己的手机丢了

    怀孕的人梦见手机丢了找不到了,生男,慎防难产。恋爱中的人梦见手机丢了找不到了,双方意气用事,又遭受小人破坏。本命年的人梦见手机丢了找不到了,犯破财,盗失财物,朋友背信,诸事不顺。做生意的人梦见手机丢了找不到了,亏本,损失很大,波折亦大,宜重整再出发。梦见手机丢了找不到了的宜忌:「宜」宜读书,宜做家务,宜相信未来。

  6. 梦见脚指甲很长

    周公解梦梦见脚指甲很长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脚指甲很长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7. 循字结尾的成语

    第四个字是“循”的成语、最后一个字以“循”结尾的四字成语及解释: 怠惰因循——怠惰:懈怠、懒惰。因循:拖延。形容懒散拖沓。...

  8. 梦见买饮料_周公解梦梦到买饮料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买饮料好不好

    做梦梦见买饮料好不好?梦见买饮料有现实的影响和反应,也有梦者的主观想象,请看下面由小编帮你整理的梦见买饮料的详细解说吧。梦见买饮料,表示你的心中有想要侵占别人财产的企图,很有可能因为而惹来麻烦,要端正自己的思想行为才对。梦见喝非常甜的饮料,意味着一直被疾病困扰。梦见自己喝的水,牛奶或其它饮料中有蚂蚁,表示作梦人会受到内脏疾病的折磨。

  9. 【忙劫劫】的意思是什么?【忙劫劫】是什么意思?

    【忙劫劫】的意思是什么?【忙劫劫】是什么意思? 【忙劫劫】的意思是:忙劫劫忙忙碌碌的样子。  ●明单本《蕉帕记·打围》:「笑咍咍解宝绛,忙劫劫卸锦袍。」  ●《警世通言•崔待诏生死冤家》:「花正开时当三月,蝴蝶飞来忙劫劫。...

  10. 【嫠家】的意思是什么?【嫠家】是什么意思?

    宋·李清照《上枢密韩肖胄诗》之一:「嫠家父祖生齐·鲁,位下名高人比数。」嫠家的拼音líjiā嫠家是什么意思嫠家líjiā寡妇自称。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