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换女婿

换女婿

作者:斐文兵>>江南泾县县城里,有一位富商名叫许宗铭,他有个闺女叫许彩荷,天生丽质。这一年,许宗铭把闺女许配给了“周记”杂货铺的周少掌柜,只等来年择吉日完婚。>>>>周家家境殷实,周少掌柜聪明过人,做生意是一把好手,因此,许宗铭对这门亲事感到非常满意,以至于常常在梦里笑出声来。>>>>这天,许宗铭做完一桩生意,正在街上走着,忽然,他的目光被眼前的一幕场景吸引住了。>>>>只见一个街角处摆着一张桌子,桌子后面站着一位年轻的男子,正在卖画。而在桌子前,站着两位妙龄女子,像是正在买画。>>>>许宗铭认得那位年轻的男子,他姓吕,是一位秀才。几年前,吕秀才的父母双双病故,他只得独自一人过活。吕家一向穷困,父母病故后,吕秀才的日子更加困顿,只得靠在街头卖画谋生,由于他的画没有名气,富贵人家看不上他的画,而平常人家又没有那个雅兴,因此,他常常一连数日都卖不出一张画。>>>>许宗铭每次路过吕秀才的画摊,都是匆匆而过。今天,他却远远地停下了脚步,吸引住他的目光的,不是吕秀才,而是那两位妙龄女子。那两位女子他不但认识,而且非常熟悉,她们一位是他的闺女许彩荷,另一位是许彩荷的丫鬟。>>>>许宗铭知道,自己的闺女自幼喜欢水墨丹青,天天在家里学画,眼下,她之所以来到吕秀才的画摊前买画,肯定是因为她觉得吕秀才的画儿画得不错。>>>>许宗铭正要走过去,帮闺女挑选画儿,可步子还没迈出去,他竟把脚儿又收了回来。因为这时,他忽然看了出来,他的闺女不像是在买画。>>>>只见许彩荷展开了一幅画儿,让吕秀才看。吕秀才看着画儿,一边比比画画,一边不停地说着什么,许彩荷则一边听着,一边不停地点头。许宗铭明白了,自己的闺女,这是在让吕秀才指点她自己画的画儿呢!而让他感到吃惊的是,在指点的过程中,许彩荷与吕秀才竟都绯红着脸,眉目之间竟有一种传情的意味!>>>>许宗铭呆立了一会儿,然后叹了一口气回家去了。而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发现许彩荷经常去吕秀才的画摊前,让吕秀才指点她画的画儿,有时让丫鬟陪着去,有时她独自去,而她与吕秀才之间那眉目传情的样子,则越来越难以掩饰了。>>>>许宗铭知道,许彩荷与吕秀才相互看中了对方,这不禁让他感到很恼火:许、周两家已经定了亲,许彩荷与那吕秀才哪能再眉来眼去?不行,他得好好劝劝自己的闺女,让她立即斩断情丝,安安心心地嫁给周少掌柜!>>>>许宗铭一向疼爱闺女,因此,他虽然决定要好好劝说闺女一番,但一时之间,他却不知如何开口才好。这天,他心中烦闷,于是去了一家常去的茶楼,坐在一张临窗的桌子边喝茶,而吕秀才的画摊,正好摆在那个窗户之外。>>>>他正喝着茶,想着心思,忽然,一阵说话声传进了窗户,许宗铭向外一看,只见周少掌柜来到了吕秀才的画摊前买画儿。>>>>周少掌柜与吕秀才讨价还价了一番,然后成了交。周少掌柜花二十文钱的价儿买走吕秀才的一幅画儿。只见周少掌柜掏出二十文钱,放到桌上,吕秀才则将一幅画儿交给了周少掌柜。就在吕秀才转身将铜钱往自己的钱袋里放时,眼前的一幕让许宗铭瞪大了双眼。只见周少掌柜飞快地将摆在桌上的另一幅画儿卷了起来,塞进了自己的袖筒里,然后转过身若无其事地扬长而去!>>>>许宗铭万万没料到,周少掌柜竟会偷画儿!他不由得在心里头责怪起周少掌柜来:周家有那么大的家业,你怎么做起小偷来了,偷走一幅只值区区二十文钱的画儿?而且,你偷的是穷困潦倒的吕秀才赖以谋生的画儿,真是万万不该啊!>>>>许宗铭决定去劝说周少掌柜一番,让他将那幅被偷走的画儿还给吕秀才,并且以后再也不要做那种小偷小摸的事情了。>>>>不大工夫,许宗铭来到了“周记”杂货铺的大门外。这时,他忽然犹豫起来:周少掌柜虽然是我未来的女婿,不是外人,但若直言劝说他退还那幅被偷来的画儿,今后不再做小偷,等于揭了他的短,他的脸上恐怕会挂不住,我一定要事先想好措辞,再去劝说……>>>>许宗铭正在“周记”杂货铺外一边徘徊,一边在心里头斟酌着说辞,忽然,铺子里传出了一阵说话声。>>>>只听周少掌柜说道:“你们以后卖东西时,一定要控制好斤两,比如说顾客买一斤的东西,你们最多只能秤给他九两的东西,也就是说,你们要将九两的东西当成一斤的东西卖出,这样才能为我赚到更多的银钱!”>>>>许宗铭听出来了,周少掌柜的这番话儿是对他的铺子里的伙计们说的。周少掌柜咋让伙计们弄虚作假?许宗铭正在诧异,忽然,一位伙计的说话声传了过来:“少掌柜,咱们若是将九两的东西当成一斤的东西卖出,那岂不要被顾客发现?”>>>>伙计的话音刚落地,周少掌柜的话儿又传了出来:“为了不让顾客发现少了斤两,你们在秤重量时一定要掌握技巧。这个技巧就是虽然卖出的东西是九两,但你们一定要将拴着秤砣的细绳,挂在一斤的秤星上。这样一来,顾客便会以为他买到的东西的重量是一斤,不会怀疑咱们短了他的斤两。”>>>>伙计还是感到很担心:“被秤的东西只有九两,却要把秤砣挂在一斤的秤星上,两边不平衡,秤杆必然要下斜,而秤砣则会随之滑落到地面上。秤砣一落地,顾客岂能不发现少了斤两?”>>>>周少掌柜显然早就想好了对策:“只要你们在秤重量时,装出一副不经意的样子,乘顾客一不留神,偷偷地用手指头将秤杆向上轻轻地勾一下。这样,秤杆就会上翘,顾客一见,会以为咱们不但没有短他的斤两,而且多给了呢!”>>>>伙计放了心:“少掌柜,还是您的点子多,今后我们就这么干……”>>>>铺子里的这一番对话,让铺子外的许宗铭听了个一字不落。他万万没想到,周少掌柜竟会教伙计们如何短少顾客的斤两,赚昧心钱。偷画占的只是吕秀才一个人的便宜,可这短斤少两,占的可是每一位顾客的便宜啊!>>>>许宗铭知道周少掌柜爱占便宜已经深入到了骨子里,自己再怎么劝说他也不可能脱胎换骨。想到这儿,他一跺脚,回到了自己的家中。>>>>从那天开始,一连几天,许宗铭都紧锁着眉头,盘算着一件事情:周少掌柜是个爱占便宜的小人,我要是将闺女嫁给他,那会坑了闺女一辈子。看来,这桩亲事必须退掉,未来女婿的人选必须更换!>>>>这天,许宗铭赶到了“周记”杂货铺,把退亲一事说给周少掌柜听了。他原以为,周少掌柜肯定不会答应,甚至会大吵大闹,但他没料到,周少掌柜竟非常爽快地同意退亲。>>>>退了亲后,许宗铭暗暗查访了一番吕秀才的品行。很快,他便发现,吕秀才虽然穷困,却常常把卖画所得的银钱拿出来接济街坊邻居,大家一提起他都赞不绝口。许宗铭不由得动了心思:吕秀才虽然穷困,但难得他有那么好的品行,另外,他与我的闺女都爱画画,且相互看中了对方,这样看来,他倒确实是我的未来女婿的最好人选。>>>>主意拿定,许宗铭让吕秀才请了一位媒人去许家提亲,然后,他让闺女与吕秀才定了亲。>>>>半年后,吕秀才和许彩荷成了亲。成亲的那天,因为担心周少掌柜可能会闹出不愉快的事情,所以许宗铭没有请他来自己的家中喝喜酒,但没想到,周少掌柜却不请自来。>>>>一对新人拜过天地、高堂,并对拜之后,眼看就要被送入洞房,这时,吕秀才牵着蒙着盖头的许彩荷走到周少掌柜的面前深深地鞠了一躬。吕秀才还一脸认真地说道:“周少掌柜,谢谢您的主意,谢谢您的成全!”>>>>众宾客顿时哗然。许宗铭连忙把吕秀才拉到一个僻静处,问他感谢周少掌柜的啥主意?吕秀才道:“岳丈,如果没有周少掌柜的主意,就没有我和彩荷的今天……”>>>>原来,半年前,周少掌柜也发现许彩荷与吕秀才相互看中了对方。伤心之余,他觉得与其让三个人痛苦,不如他选择退出,成全许彩荷和吕秀才。但他知道如果他提出退亲,许宗铭肯定不会答应,于是他想出了一个让许宗铭主动提出退亲的主意。>>>>周少掌柜知道,许宗铭经常去那家茶楼,坐在窗边喝茶,而吕秀才正巧在那家茶楼外摆摊卖画。于是那天,他趁许宗铭去喝茶之机,在许宗铭的眼皮底下“偷”了吕秀才的一幅画,其实他事先早已和吕秀才说好,让吕秀才装作没看见。>>>>随后,见许宗铭在“周记”杂货铺外徘徊,周少掌柜连忙轻声吩咐了伙计们几句,然后故意大声教起伙计们怎样弄虚作假来……>>>>周少掌柜这么做,当然是为了让许宗铭看不上自己,从而提出退亲,将许彩荷许配给吕秀才。>>>>听完吕秀才的一番话,许宗铭这才恍然大悟,他不禁喃喃道:“周少掌柜为了成全别人,如此贬低自己,自损形象,需要何等的胸襟啊……”>>>从此,许宗铭和周少掌柜,情同父子。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换女婿的更多相关文章

  1. 张三甲只用六年就考上武状元,为何孙禄堂蹉跎十年也不去考武举?

    作者兰台,系头条号签约作者有朋友给我留言说,孙禄堂等人不去考武举是因为他们不屑于考武举,去王府教拳做教头比考武举强多了。我想告诉这些朋友,这种看法打错特别,完全是不了解清末武林生存环境的胡说。

  2. 因中举而发疯的范进,官运亨通,青云直上,科举高中的人都不简单

    阶层上升的实现,本来就相当艰难,不管古代还是当下。在古代,科举是寒门子弟进入仕途的唯一途径。

  3. 古代志怪故事——蒋惟岳,华阴村正,曲秀才,柳 崇,僧太琼

    蒋惟岳蒋惟岳,不惧怕鬼神。

  4. 唐代志怪故事,《广异记》两则——王僴,刘可大

    王僴唐朝开元末年,有个叫王僴xiàn的人去考通事舍人。进京城后,在皇宫西门外一棵槐树下歇息。

  5. 聊斋之柳秀才(一场蝗灾道出了为官之道)

    明朝期间,青州兖州一带发生蝗灾,渐渐地蝗虫又飞集沂州。沂州的县令非常忧虑。一天办完公后睡在衙门里,梦见一个秀才来拜见。秀才相貌雄健,身材高大,带着高冠穿着绿色的衣服。【原文中这个秀才是峨冠绿衣,冠服制度在明朝是十分严苛的。

  6. 考秀才6次落第,被嘲愚笨,却一路逆袭考中进士,他凭什么?

    提起曾国藩,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作为一枚六次考秀才不中的真学渣,曾国藩在27岁时考中进士,随后一路青云直上官居二品;在一众瞠目结舌的目光中,创办湘军,成为大清王朝的中流砥柱,位极人臣。

  7. 古代读书人怎么生存?你绝对想象不到

    在古代西方拥有特权的人,被称为贵族;比如骑士就属于最低等的贵族阶级;在古代中国,读书人,也同样属于最低等的贵族阶级。那么古代读书人一般都从事什么工作呢?刚才说了,读书人也是分等级的,不同的等级工作肯定有相应的不同。做幕僚也是读书人的最佳途径,因为给官老爷出谋划策,你也就进入了统治集团,不仅可以拓展自己的人脉,如果干的好,得到自己领导赏识,更可以为以后自己做官做铺垫。

  8. 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作马牛!

    《增广贤文》里记载过一句话,现代的老人也经常挂在放在嘴边,那就是:「”儿孙自有儿孙福。”意思是儿孙自有子孙的福分,父母不必为其担心。提到这句话,很多人只知道上句,却不知道下句,其实对比上句,下句才是经典,可惜很少有人知道。关于这个典故,有一个故事是这样说的:传说,明朝宣德年间有个秀才姓罗,他因家境贫寒考场失意,最后只能远离家人,到其他地方当个教书先生。罗秀才有妻有儿,妻子是大家闺秀,他不在的时候只

  9. 城隍爷断案:秀才不安分,免赏挨打;给银子不要,受穷活该

    比如,与我们打交道最多的神灵就是土地爷,因为我们的吃喝拉撒睡,都在他的地盘上,他就好比我们的街道负责人。土地爷上边就是城隍爷,他就好比一个城市的市长。

  10. 秀才高中后欲弃糟糠,大诗人写首诗送给他,仅28字一语点醒梦中人

    宋朝出了个陈世美,因抛弃糟糠被...了上千年。

随机推荐

  1. 【霾曀】的意思是什么?【霾曀】是什么意思?

    【霾曀】的意思是什么?【霾曀】是什么意思? 【霾曀】的意思是:霾曀mái yì 1.  语本《诗·邶风·终风》:「终风且霾。」又:「终风且曀。」后以「霾曀」指蔽天的灰尘或云翳。  ●《文选•木华<海赋>》:「若乃...

  2. 浪漫婚礼策划介绍 感受撞色的精彩瞬间

    撞色是如今最流行的元素了,鲜明的颜色对比,突显了年轻一代的活力四射,下面是浪漫婚礼策划介绍,来感受一下撞色婚礼精彩瞬间吧!

  3. 报信

    ★报信我母亲的一个远房阿姨,一直住在农村,有一次有一辆邯郸的大型卡车从她所在的村子经过,在路口把母亲的远房阿姨撞成了几块,当时没有行人,司机就逃逸了。>大概十几分钟后,母亲的远房阿姨的丈夫看见自己老婆满身是血的从外面回来,进门就说:“有辆邯郸的卡车,车牌号是*******。把我撞了,你可别叫它跑了。”

  4. 宦官也能世代传承?有的甚至形成了宦官世家,祖孙六代都是太监

    不过由于曹嵩不是宦官,所以只能继承曹腾的爵位但不能继承其宫廷权力。毕竟这一时期宦官们在朝政上的作用和影响力并不显著,除了高力士这种权势显赫的大宦官,其他宦官不过只是君主面前的弄臣而已,收养这么多孩子反而显得扎眼。

  5. 梦见满屋的蜘蛛

    周公解梦梦见满屋的蜘蛛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满屋的蜘蛛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6. 尼泊尔尼师将坐禅和功夫相结合(图文)

    尼师在练习少林功夫一个天气炎热、晴朗无云的清晨,在尼泊尔加德满都郊外的一座山坡上,几十名尼师围着一座金色佛教圣地排成数队。这座庵中有很多人——年龄在9岁到52岁不等——来自尼泊尔、印度、中国...和不丹。当时,精神领袖第12世嘉旺竹巴法王访问越南,看到她们接受打斗训练,他对此印象深刻,随后带了四名20多岁的越南尼师来到尼泊尔,并加了功夫课。她们会向尼泊尔境内的香客展示武功,还出访过印度和英国。

  7. 尼姑的故事

    但是如果做个比较的话,这个在...城里的尼姑庙还是条件最好的尼姑庙,毕竟在这里可以保证最基本的生活。

  8. 绝世美女花蕊夫人,迷倒两位皇帝的美人最后是怎么死的?

    花蕊夫人的一首《述国亡诗》颇受人们的称道,并称其为难得的才女。>花蕊夫人之所以得到孟昶的宠爱,不仅仅因为她是一位美女,更因为她还颇富才情。因为她貌美如花,所以被蜀主封为“花蕊夫人”。花蕊夫人对孟昶也同样是关怀备至。在孟昶毫无食欲的时候,花蕊夫人想尽办法投其所好,别出心裁地做出了许多美味。在如其所愿,见到花蕊夫人之后,赵匡胤便被这样一位千娇百媚的绝世美女迷住了。花蕊夫人此时也是身不由己,只得听命。

  9. 梦见放纵自己

    周公解梦梦见放纵自己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放纵自己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10. 童年的记忆:伊索寓言在今天和2600年前一样重要

    青蛙和老鼠,狐狸和鹳,喊狼的男孩——这些,还有许多其他精彩的寓言,对我们许多人来说都是童年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现在童年已经过去了,我们是否停下来思考写下它们的人,以及它们所传达的更深刻、更重要的信息?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