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晋武帝司马炎曾做《赐王宏谷传》一文,褒扬汲郡太守王宏为官一方,劝课农桑,垦荒千顷,政绩斐然。从这篇诏书中可以看到王宏确实是一个好官良吏,但事实真的如此吗?从上述记载可见王宏在担任汲郡太守一职时,确实颇有政绩,重农务本,是一名好官。这与晋武帝即位后的改革是相符的。最后有人以此弹劾王宏时,晋武帝却以王宏“累有政绩,听以赎罪论”,作了冷处理。

季我努学社 >整理出版中国近代史料,传播历史知识
本文作者为季我努学社青年会员郑和。 >晋武帝司马炎曾做《赐王宏谷传》一文,褒扬汲郡太守王宏为官一方,劝课农桑,垦荒千顷,政绩斐然。他还将此文布告天下,借以树立楷模,促进全国的农业生产。从这篇诏书中可以看到王宏确实是一个好官良吏,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据《晋书卷九十•列传第六十•良吏》记载:“王宏,字正宗,高平人,魏侍中粲之从孙也。魏时辟公府,累迁尚书郎,历给事中。泰始初,为汲郡太守,抚百姓如家,耕桑树艺,屋宇阡陌,莫不躬自教示,曲尽事宜,在郡有殊绩”。王宏出生名门望族,是建安七子王桀之后。而魏晋玄学代表人物王弼亦是王桀之从孙,王宏是王弼之兄。从上述记载可见王宏在担任汲郡太守一职时,确实颇有政绩,重农务本,是一名好官。这与晋武帝即位后的改革是相符的。 >因此,晋武帝下诏作文《赐王宏谷传》,褒扬他说:“朕惟人食之急,而惧天时水旱之运,夙夜警戒,念在于农。虽诏书屡下,敕厉殷勤,犹恐百姓废惰以损生植之功。而刺史、二千石、百里长吏未能尽勤,至使地有遗利而人有余力,每思闻监司纠举能不,将行其赏罚,以明沮劝。今司隶校尉石鉴上汲郡太守王宏勤恤百姓,导化有方,督劝开荒五千余顷,而熟田常课顷亩不减。比年普饥,人食不足,而宏郡界独无匮乏,可谓能矣。其赐宏谷千斛,布告天下,咸使闻知。” >可是在此之后,王宏却“俄迁卫尉、河南尹、大司农,无复能名,更为苛碎”。他惩罚治下罪犯,“泥墨涂面,置深坑中,饿不与食”,又私自释放二十一名罪犯。最后有人以此弹劾王宏时,晋武帝却以王宏“累有政绩,听以赎罪论”,作了冷处理。《册府元龟》将此事亦记载于“总录部·残虐酷暴殃报”中,可见其手段之残忍。 >到了太康年间,王宏代替刘毅为司隶校尉。司隶校尉,是汉代至魏晋时期监督京师和地方的监察官。刘毅担任司隶校尉时,“纠正豪右,京师肃然”,以至于郡守县令等大小官员心生胆怯,纷纷带着官印去自首认罪。时人将刘毅比作诸葛丰、盖宽饶。(诸葛丰是诸葛亮先祖,曾担任汉元帝时司隶校尉,刚正不阿,对贪官污吏,阿谀奉承恨之入骨。)而在王宏担任期间,正值晋武帝改革车服,规定“庶人不得衣紫绛及绮绣锦缋”,王宏为了贯彻这一规定,派遣官吏“检妇人衵服,至褰发于路”,即在街上脱路人衣服,不论男女,以防止有人在里面“衣紫绛及绮绣锦缋”,而在外面穿着粗布麻衣遮掩。王宏也因为这一荒唐的举措遭到世人的讥讽,随后不久便于太康五年(284年)卒。由此可见,王宏并非一个好官良吏。 >参考文献: >1、房玄龄等:《晋书》 >2、司马光:《资治通鉴》 >3、王钦若等:《册府元龟》 华 兴 春 秋 小编 :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 胡一舟 王雪慧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本文标签:王宏中国古代史汉朝司隶校尉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