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论语》中有道「”不撤姜食”,意思是,饭桌上其他的菜撤掉之后,也别撤姜。今天,咱们就来说说「”姜”事儿。夏吃姜,胜参汤有人或许会不解,冬日寒风凛冽时,喝碗姜汤,还能驱个寒。但夏天吃姜,又作何用?其实原理是一样的,皆为发汗解表。夏天气候炎热,正常的人体会通过出来来降温,若没法出汗,就可能导致中暑。而《神农本草经》中道:姜味辛温……出汗、逐风湿痹,即是说,用姜能协助排汗降温,防止中暑。而按照《黄帝内经

《论语》中有道「 ”不撤姜食”,意思是,饭桌上其他的菜撤掉之后,也别撤姜。今天,咱们就来说说「 ”姜”事儿。 夏吃姜,胜参汤 有人或许会不解,冬日寒风凛冽时,喝碗姜汤,还能驱个寒。但夏天吃姜,又作何用? 其实原理是一样的,皆为发汗解表。 夏天气候炎热,正常的人体会通过出来来降温,若没法出汗,就可能导致中暑。而《神农本草经》中道:姜味辛温……出汗、逐风湿痹,即是说,用姜能协助排汗降温,防止中暑。 而按照《黄帝内经》的说法,夏天是一年当中最热的时候,此时人体阳气由内而外的散发出去,阳气在表,胃中虚冷,可通过食用热性的姜,能让体内的阴阳达到一个平衡。 所以,夏天吃姜,恰到好处。 巧用姜,不用医生开药方 姜不仅是厨师烹饪食物的必备制品,亦是中医良药。 《本草纲目》载:「 ”姜,辛而不荤,去邪辟恶,生啖熟食,醋、酱、糟、盐,蜜煎调和,无不宜之。可蔬、可和、可果、可药,其利博矣。” 01 健脾胃,促消化 夏日炎热,不少朋友喜欢吃寒凉的食物来解暑。若是脾胃不好,或进食过多,就容易引起腹痛、腹胀、腹泻、呕吐等情况。 而姜本身特有的「 ”姜辣素”能 ... 胃肠粘膜,使胃肠充血,增强消化能力。 老醋生姜 做法:将100克的生姜切片,放入瓶子,倒入200可的陈醋(或米醋),没过姜片,根据个人口味加入适量红糖,扣上盖子密封好,放冰箱腌制一周后即可食用。 一般每天早上吃2~4片。 营养点评:醋泡姜使姜的辣味被掩盖,同时增强了姜的温中效果,特别适合脾胃虚寒或体内有寒湿的人。 02 散风寒,解毒祛湿 夏季气候炎热,多雨潮湿,湿气较大,人们在感受热邪的同时,往往还兼感湿邪,人常感到困倦,食欲不振,容易生疮毒。 这时候吃点姜,能散风寒、解毒祛湿之效。 姜汁饭 做法:将淘洗好的米加姜汁煮成饭。起油锅,炒蛋,根据自己喜好,可加入虾仁、肉粒等拌料,加如煮好的姜汁米饭,翻炒至金黄色即可。 功效:米饭有补中养胃的效果,能缓解姜对肠胃的过度 ... 。而姜汁米饭经过炒制,少了煮出来的辛辣感,尤其适合夏季品尝。 03 温经散寒,养阳气 夏天还需防寒?听着就不可思议。事实是,不少人贪凉,空调房一待就是一整天,不小心就受了寒。 脾胃受寒,水湿不运,人容易拉肚子,食欲下降; 头部、腹部受寒,气血运行受阻,易头晕头痛,女性还会月经不调; 关节受寒,经脉不通,不通则痛,初起时颈肩腰腿痛,时间长了,可能发展为风湿关节炎等。 这时不妨试试生姜饮或生姜足疗。 生姜饮 红糖姜茶:生姜切片,倒入红糖、开水,搅拌至红糖溶化即成。 姜葱茶:生姜切丝,葱白切粒,加水煮沸即成。 姜苏茶:生姜切丝,紫苏洗净,加水煮沸即成。 生姜足疗 做法:生姜切片,取3~5片,与艾叶、桂皮各20克一起煮水,用于泡脚。 功效:生姜可发散风寒,艾叶可温经散寒,桂皮可补火助阳。 04 活血化瘀,缓解痛经 正如前文提到的,若是头部、腹部受寒,容易导致女性月经不调。体质虚寒者,月经前后还常伴有痛经、呕吐、腹泻等症状。 喝点红糖姜茶,或进行姜灸,这对症状较轻者,效果很明显。 姜灸 做法:取约2厘米厚生姜一块,放在肚脐眼(神阙穴)上,再将艾炷置姜片上,点燃施灸。艾炷燃尽后,再放置艾炷反复施灸,一般至局部皮肤潮红为止。 功效:活血化瘀、散寒止痛。 05 抗氧化,防老年斑 不久前,#脱发算啥!90后长老年斑了#一话题引发了网友热议,害怕老年斑早早到来?不妨吃点姜。 生姜里含有的姜辣素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能抑制体内过氧化脂质的产生,可防止或减少脂褐素的沉积。 生姜蜂蜜水 做法:新鲜生姜10~15克,切片,用200~300毫升开水冲泡5~10分钟,待水温冷却至60摄氏度以下时,加入10~15克蜂蜜,搅匀后即可饮用。 功效:配合生姜 抗氧化作用,蜂蜜本身也含有大量的抗氧化剂、维生素C和黄酮类化合物等,对自由基有较强的「 ” ... 伤力”。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本文标签:中医养生健康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