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舌尖上的历史:川菜回锅肉与满族传统习俗有如此渊源

众所周知,回锅肉是一道著名的川菜,以至于在四川地区,回锅肉做的好坏成了评价主妇是否合格的重要标杆。提及回锅肉的来历,长年在灶头案台与锅碗瓢盆为伴的婆婆奶奶们往往会如数家珍的给我们讲这样一个传说故事: 清代末期,一位姓凌的翰林仕途失意,回到家乡成都后,祭祀先祖。 遵照传统礼仪,祭祀祖宗以猪肉为尊。在四川,用作祭祖的猪肉,先要煮熟,不能放盐,以示不忘食物的本源,表达对祖宗的尊敬。祭祀后家人就可享用祭肉,一般是将祭肉切片,直接拌以椒盐之类作料吃,也可以放回到汤锅中,加盐和菜蔬煮热后再吃。 凌翰林平时爱吃一些煎炒类菜肴,祭祖之后,就将祭肉切片放入炒锅翻炒,又加入盐、花椒、酱、豆瓣、醪糟汁和青蒜。没想到其味香美无比,左邻右舍纷纷仿效改进,回锅肉就这样诞生了。 其实,回锅肉的起源时间远比传说悠久,甚至远可以追溯到宋代,近则可以攀附明代在山西地区出现的「 ”过油肉”,但我们今天所说的回锅肉的「 ”直系祖先”与东北的白山黑水,与满族人的传统习俗有关,你相信吗? 其实上面的传说并非全然臆造,它给我们透露了寻找川菜回锅肉起源的重要线索关键词:清代、肉、猪肉、豆瓣(辣椒豆瓣)。 有史书记述,生活在东北的满族人(女真)曾有一种传统大礼叫做「 ”跳神仪”。无论富贵士宦,其室内必供奉神牌,敬神祭祖。春秋择日致祭后,接着就吃跳神肉。这种跳神肉(地位等同于汉族的祭肉),皆用猪肉白煮,不加盐酱。煮好后,自片自食。 据有关资料记载:「 ”满州宴客,旧尚手把肉”。手把肉便是执刀自割自食的白肉。一般满族人家亦也是「 ”有大祭祀或喜庆,则设食肉之大会,无论相识与否,皆可前往自切自食,食愈多,则主人愈乐,若连声高呼添肉,则主人必致敬道谢。肉皆白煮,无酱油,甚嫩美。”满族人也向来视这种肉为「 ”神肉”,「 ”福肉”。 宋代时,满族人的「 ”白肉”传到了京城开封,市肆上也有卖「 ”白肉”的了。宋盂元老《东京梦华,录》、耐得翁《都城纪胜》对此已有记载。至清代时,烹饪品评家袁枚考证「 ”白片肉”,说「 ”此是北人擅长之菜”,并在《随园食单》上记下丁「 ”满洲跳神肉最妙”。 到了清代,满族人食白肉也逐渐讲究起来,用肉、煮肉、加工都有了很多章法,食肉也变化出很多花样。其品种有煸白肉、砂锅白肉、木梳白肉、虎皮白肉、白肉涮锅等。 另一方面,明末清初之「 ”湖广填四川”,构成了清代四川总人口的80%左右。这些迁移入川的各地平民百姓和满清官绅、家眷庶人,带来了各地物产,风情习俗,其中包括各种烹调技艺和特殊物料,如辣椒据说便是这样进入四川的,其传统习俗中,「 ”白肉”也在其间。 随满族人入川的跳神肉亦也被作为供品,广泛用于各种祭祀习俗。祭祀后的白肉从原有的煸、涮、炒的等烹饪 ... 的基础上,在巴蜀大地又演生成为著名的「 ”回锅三兄弟”,即 「 ”回锅肉”、「 ”连锅子”和「 ”凉拌白肉”。 将到这里,也许有人要问了,历史上汉族人的祖先早在商周时代就已经开始用祭肉祭奠祖先,祭祀用完的祭肉做成回锅肉是举手之劳,但为什么回锅肉的做法不是来源于汉民族的传统饮食文化呢? 这还用从周代的祭祀仪式说起:周天子祭祀社稷时牛、羊、豕三牲全备称为太牢,诸侯祭祀只有羊、豕,没有牛,称少牢。 祭祀时对于三牲的处理方式很多,其中有一种就是由专职人员(庖)在专门器具(鼎)中烹制。烹调须越精细越好,孔子说「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就是指祭祀时所用的食物。 祭祀结束之后,祭祀用的酒肉瓜果,则由人们分而食之,因此,我们将过节吃肉食称为为打牙祭。天子和诸侯在祭礼之后,一般会将祭肉分赐朝廷重臣。而臣子分到祭肉之后,要在当天与家人分享完毕,所以孔说「 ”祭于公,不宿肉”。家祭之肉则须在三天之内食用完毕,「 ”祭肉不现三日”所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言到此处,就出现了个问题,传统上汉族祭祀非常复杂。具体到祭祀用的祭肉上,汉族的做法不是像女真(满族)那样简单粗放,将大块猪肉放入大锅或者鼎中煮(不放任何添加料理,只要猪肉一翻花就出锅,参与祭祀的人一起食用这些还很生的肉),祭肉加工的过程要加入大量在古代十分昂贵的香料,被做成了更为精细的类似于今天的卤肉的食物(即孔子所说的食不厌精,卤肉的历史至少有近3000年)。 至于为什么要加香料做成卤肉,原因也很简单,为了反腐保鲜啊。举个例子,齐桓公称霸时,周王室曾迫于压力,主动特许齐桓公接受王室致送的祭肉时不必下拜。要知道周王室在今天的洛阳,而齐国都在淄博,周王室代表要把祭肉从洛阳送到千里之外的淄博,不把祭肉做成更耐贮藏的卤肉,显然是不行的——你送一堆臭肉给仰起鼻息的霸主,显然是失礼之事。 这样一来,没有了做回锅肉和蒜泥白肉的重要的原料白肉,汉族先民自然就发展不出炒制回锅肉的技艺了。 这样一来,没有了做回锅肉的重要的原料白肉,汉族先民自然就发展不出炒制回锅肉的技艺了。 但前文曾经提到,宋代女真的「 ”白肉”已经当时的京城开封,那么为什么创造了 ... 、印刷术等跨时代发明宋代先人不会灵机一动,做出回锅肉呢? 原因有其二,第一是当宋人的饮食习惯于清代不同,宋人的肉食主要是羊肉,而非猪肉。《后山谈丛》说:在宋朝皇宫「 ”御厨不登彘肉”。后升为宰相的吕大防对宋哲宗赵煦说:「 ”饮食不贵异味,御厨止用羊肉。”劝说皇帝不要去贪图珍馐佳肴,只能吃羊肉。 另一方面,宋代民间也不流行吃猪肉,以至于苏轼作有煮肉歌:「 ”黄州好猪肉,价贱如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最后发明了美食东坡肉。从「 ”价贱如粪土”、「 ”贫者不解煮”的诗句可以看出,宋人既不爱吃,也不会处理猪肉,将其作成如回锅肉这样的美食。 第二个饮食文化已经异常发达的宋代先民做不出回锅肉的原因,更为简单:宋代没有辣椒,当然也就做不出火锅肉必要的作料「 ”郫县豆瓣”了。 众所周知,辣椒是在明末从美洲传入中国的,但起初只是作为观赏作物和药物,进入中国菜谱的时间并不太长。雍正《四川通志》、嘉庆《四川通志》都没有种植和食用辣椒的记载,目前见于记载的最早可能是在嘉庆年间。 到了清朝咸丰年间,郫县城南街的益丰和豆瓣作坊老板突发灵感,将鲜辣椒加入豆瓣酱。传统豆瓣酱是没有辣椒的,意想不到的是,放了辣椒的豆瓣酱格外可口,酿造出的辣椒豆瓣酱,不放任何香料却香味醇厚;不用任何油脂却油亮爽润;不加任何色素却光泽美观。消费者的大加赞赏让郫县的辣椒豆瓣酱名扬全川,成为川菜最重要的调料。 有了来自白山黑水的白肉,以及通过大航海而从美洲舶来的辣椒,清代四川先民的突发奇想,再加上孜孜不倦追求舌尖上的 ... 的来自全国各地的填川 ... ,一道著名的美食回锅肉终于具备了端上我们餐桌的各项必要条件。 对于中国人来说,回锅肉,作为一品川菜,其实也承载了历史,它是明清鼎革之变的副产品,更是大航海时代留给全人类饮食文化的馈赠。

舌尖上的历史:川菜回锅肉与满族传统习俗有如此渊源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清朝贵族八大姓氏,看看族谱,也许你就是贵族后裔

    满清八旗众所周知,清朝满族一共有八旗,这八旗中最为高贵显赫的姓氏分别是:富察氏、那拉氏、钮祜禄氏、瓜尔佳氏、佟佳氏、马佳氏、索绰罗氏和齐佳氏,在当时报出这几个姓氏,就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2. 清军入关后要求所有男子都剃发,那秃头或谢顶的怎么办?

    大家都知道,清朝是由满族入关后建立的。因为生活环境和文化信仰不同,所以满人的生活习惯与...存在很大的差异。

  3. 舌尖上的历史:川菜回锅肉与满族传统习俗有如此渊源

    众所周知,回锅肉是一道著名的川菜,以至于在四川地区,回锅肉做的好坏成了评价主妇是否合格的重要标杆。遵照传统礼仪,祭祀祖宗以猪肉为尊。在四川,用作祭祖的猪肉,先要煮熟,不能放盐,以示不忘食物的本源,表达对祖宗的尊敬。没想到其味香美无比,左邻右舍纷纷仿效改进,回锅肉就这样诞生了。

  4. 满族崛起之萨尔浒大战,从此明朝丧失了在东北地区的话语权!

    1616年,努尔哈赤建国称汗,定都于赫图阿拉,国号为「”大金”,历史上习惯称之为「”后金”。至此,努尔哈赤正式建立起属于女真人自己的政权!努尔哈赤建国后,不再满足于对四面八方的争夺、统一女真各部,而是把战略的重点转移到反明的道路上来,誓死扬言:要报明朝...他父、祖的深仇大恨。在建国之后的两年时间里,努尔哈赤对内集中发展生产,稳定经济秩序,继续统一女真一些尚未归属的小部落,不断扩大自己的领地,让其

  5. 清代皇权与士人的互动 怎样造就中国传统学术文化的顶峰?

    但清代学术除了满族统治者的作用,还有士人自身的反作用。满族建立的大清王朝,受到汉族士人的强烈...。满清刚入关之际,对于反对者的态度,一般是直接用武力解决。清王朝的文化建设也渐渐被提上日程。清王朝的文化政策,必然会成为其维护统治的重要手段。

  6. 你知道胤禛、弘历这些名字是怎么来的吗?清朝皇族取名礼揭秘

    名字,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每个人一出生,父母尊长都会给孩子取一个或豪气万丈,或吉祥如意的名字。

  7. 古人为葬礼习俗创造了两个字,都不适合用在名字里

    中国古代,事死如生,葬仪有很多规矩。今天我们只说其中一个。《庄子》中说,儒以《诗》、《礼》发冢。

  8. 清朝人为什么要剃头留一条粗大的辫子?

    近几年清宫剧盛行,大家发现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清朝男性一律剃头留辫。只见众须眉前额锃光瓦亮,脑后垂辫如绳,白黑鲜明,颇显滑稽。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推崇孝道。

  9. 人口几十万的满族,是靠什么称霸天下?上亿人口的明朝输在哪?

    清朝靠什么称霸天下的?清朝还没进入中原时,满族人口才几十万,入主中原后,她是凭什么夺得天下的?在明朝人口高峰的时期,已经过亿,到明末,由于灾害和战乱频繁发生,失去大量的人口。而明朝最终输了,输在哪?所以说,吴三桂的投降,是清朝重要的转折点。

  10. 探寻清朝源头:入关之前的满族,竟有如此坎坷的历史

    长白山天池清朝,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是中国最后一个由少数民族所建立起来的封建政权。这个发源于白山黑水间的民族,神秘而悠久,从肃慎到满洲,他们经历了什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金钱鼠尾辫一、清朝族源发展说到清朝,就不能不说满族。

随机推荐

  1. 茫然自失是什么意思?

    【拼音】mángránzìshī【解释】茫然:失意的样子。形容心中迷惘,自感若有所失。【出处】《庄子·说剑》:“文王芒然自失,曰:‘诸侯之剑如何?’”《列子·仲尼》:“颜回北面拜手曰:‘回亦得之矣。’出告子贡,子贡茫然自失。”【例子】值夫人睡觉,呼娉索人参汤。娉惶恐走去,生茫然自失,魂魄俱丧。明·李昌祺《剪灯余话·贾云华还魂记》【相关】百度“茫然自失”

  2. 梦见胸变大了

    周公解梦梦见胸变大了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胸变大了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3. 梦见大火后又被人扑灭

    周公解梦梦见大火后又被人扑灭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大火后又被人扑灭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4. 被责也是一种幸福

    一天,他打坐感到昏沉,就起身在林间散步,偶然走到一个莲花池畔,看到莲花正在盛开,十分的美丽。那人说着就跳进莲花池,踩过来踩过去,把整池的莲花摘个精光,莲叶全被践踏得不成样子,池底的污泥也翻了起来。然后,他捧着一大束莲花,大笑扬长而去了。修行人期待着莲花池神会现身制止,斥责或处罚那摘莲花的人,但是池畔一片静默。

  5. 菱格因缘故事画全景 克孜尔第八窟

    (责任编辑:admin)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re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6. 什么是禅门公案

    所谓“公案”,本义指公文案牍,官府文件。公案具有不可侵犯、不可更改的权威性,同时它所记事件中包含了法规律令的尊严,可以供人参阅政策,定夺是非曲直,乃至人之生死去留。禅宗内使用“公案”一词的习惯大约在唐代即有之。该书写成于南宋初年,是禅宗史上第一部重点阐释禅门公案的专着,关于公案之名,书中写道:古人事不获已,对机垂示,后人唤作公案因缘。

  7. 王安石变法让北宋富强,为何却遭南宋皇帝辱 ... ,成乱国奸臣

    王安石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论文才,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论才干,他发起变法运动,在一度程度上让北宋富强起来。梁启超甚至认为,「”若乃于三代下求完人,惟公(指王安石)庶足以当之矣。”然而,许多人并不了解,历史上王世石一度被官方...为乱国奸臣,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1067年,年轻有为的宋神宗即位,他久慕王安石之名,将其调入京城,任命为参知政事,主持变法事宜。当时的北宋王朝积贫积弱,

  8. 搞笑的晚安短信 不知道你在做什么

    感谢欣赏本文,更多情话短信请关注:搞笑晚安短信大全晚安幽默短信10、日日盼君不见君,夜夜入梦难成韵,比比皆是昔时影,真真苦煞相思人,年年都有这一旬,旬旬不如此一春,人人都捧玫瑰去,片片真情谁最真?晚安,祝今晚好梦!

  9. 孕妇梦见捉到鱼

    周公解梦孕妇梦见捉到鱼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孕妇梦到捉到鱼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10. 半部论语成语故事_成语“半部论语”的典故出处和主人公是谁?

    半部论语成语故事_成语“半部论语”的典故出处和主人公是谁?  【成语】半部论语  【拼音】 bànbùlúnyǔ  【解释】旧时对儒学经典之一《论语》的夸赞之辞,掌握半部《论语》,人的能力就会提高,就能治理国家。  【成语故事】  这个成语来源于宋。罗大经《鹤林玉露》:...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