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文殊菩萨的故事:指出衣珠—无著禅师

文殊菩萨的故事:指出衣珠—无著禅师唐朝时,有位无著禅师,是永嘉董氏之子。从幼小时即天资聪颖才学出众,和大家相比,有如鹤立鸡群,显得特别出色,到了十二岁,皈投在本州龙泉寺猗律师那儿,披剃出了家,每天念诵大乘经典,达数万偈之多。天宝八年,因为道业甚优,那一年刚好二十一岁,剃度师便把衣钵传给了他,由他担负起寺务暨度化的工作。他既精于戒律,因为仰慕金陵牛头山慧忠禅师的德名,于是前往参访求学,在慧忠禅师那儿学习禅宗心要,用功得片刻光阴也不肯空过。但是慧忠禅师却这样对他说:「人家唯恐不够聪明,而你却是聪明太过,才不能通达禅理,如果不是过份的聪明,心地早就通快淋漓了。要知三世诸佛,于众生心外,无有一法可得,心里的幻象如果消除,那么虚空原本净无一物,就毫无可执的了!」无著在慧忠禅师一言之下,顿然开了法眼,证得心要。从此他倦游五湖四海,一心一意的在山林泉水的天然环境里,到处参访着,这对他本身的道业,有着极大的益处。大历二年的夏天,抵达清凉山,就在华严寺内挂单,并在藏经楼前结跏趺而坐,禅寂三日以后,于后半夜见到一道白光从东北方直射而来,照耀在他的头顶上面,很久很久才消失不见。经过了这道白光的洗礼,身心觉得清凉自在,得到很大的法喜。第二天凌晨,他回忆白光来处,就向东北而行,到了楼观谷口,心里想着圣境,就顶礼数百拜,然后跏趺坐着养息。这时忽然传来有人叱喝牛群之声,一惊而醒,见到一位老人衣着朴素,牵着牛走着,来到无著的面前,无著向他礼拜问道:「长者是从什么地方来的?」「我是从山中来的。」老人回答。「您家住在什么地方?」「就这山谷里面啊!」老人接着反问他:「你呢?你准备到什么地方去呢?」「想到金刚窟去,可是找不到路径。」「那么,何妨到敝舍休息片刻,喝一点茶?」无著就跟着老人走,北行五十步左右就到了,老人向门内唤了一声,应声而走出一个童子,打开了门从老人手中接过牛牵了进去。老人就请无著进屋内,但见这房间的地十分平整,呈琉璃色,厅堂卧室、摆设都不像世间人所使用的样子。坐定之后,老人再问无著:「你从何方来的?」「南方。」「你有没有好的念珠呢?」「祇有粗糙一点的念珠罢了。」「请拿出来给老朽看看吧!」无著就拿出念珠给老人看。「要把属于你自己的拿给我看才是啊!」「这分明是属于我的啊!」「如果说是属于你的,怎么是从南方来的?」两人对谈的当时,童子捧来两个玻璃杯子,杯里盛满了酥蜜,一杯敬奉无著,一杯呈给老人。老人举起杯子问:「南方有这个吗?」无著看了看这个杯子很精致,样式也很特别,就回答老人说:「南方并没有这种杯子啊!」「既然没有这个,用什么来吃茶?」无著也不知该怎样应对才好。老人便再问他:「你南方的佛法,是怎么样宣扬的?把情形说给我听吧!」「很可惜,末法时代,比丘们奉持戒律的很少。」「有多少人受持戒律?」「大致有三百五百人左右。」无著答了以后,接着反问:「这边呢?这边的佛法,是怎么个宏扬的情形?」「龙蛇混杂,凡圣交参。」「有多少的学佛人?」「前三三与后三三。」无著沉默了下来。老人又问他:「你经常作些什么事?」「以般若熏心,可是却自感不得要领。」「你所说不得要领即是得到要领啊!」老人又问下去:「你最初出家,志求什么事啊?」「欲期证得佛果啊!」「这很好!只要能维持初发心就必然能证得佛果的。」再问:「你今年几岁?」「我三十一岁了。」无著答道。「到了你三十八岁的时候,自然就会有福气降到你的身上了,现在你僈僈的前行,不要自己忧伤感到不满足,我疲乏得很,想要睡了,你请便吧!」无著说:「天气已经相当晚了,能否让我在这里留宿一晚呢?」老人却拒绝说:「你有两位伴侣,这是你执着留恋之处,所以你不应留宿。」「我本来并无伴侣,而且也没有什么留恋执着啊!我不明白您的话。」老人便说:「你既然心中没有留恋的念头,又何必要求住在这里?既然有了留恋和需求,不是等于身边有了两个伴了么?」这一说,无著不知要说什么好了。老人再问:「你有没有随身带着衣钵之类呢?」「自从受具足戒以来,我平常都带着的。」不料老人却不以为然地说:「沙门并无难事,应知能舍即舍,连衣钵都不舍,你好走了。」临拜别时无著诚恳的要求:「我现在心中还有疑问,敢乞大德垂示,五浊恶世的众生,实在少有善根,应当怎么样的做法,才能使他们得到解脱呢?」老人于是为他说了一偈:「若人 ... 一须臾,胜造恒沙七宝塔;宝塔毕竟化为尘,一念静心成正觉。」意思是:如果人能够静静地禅坐,哪怕是一刻间的功夫,胜过造那恒河沙的七层宝塔啊!要知道宝塔究竟有一天也会化为尘土的,然而我人心中诚挚的一念为基础,却可以使自己日后完成正觉的大道。说完这首偈之后就叫童子送无著出门。无著趁机问童子说:「刚才主人说的前三三与后三三,是多少数目呢?」童子回答他:「金刚背后的。」无著心中惘然,还是不清楚。又再问童子:「请问你,金刚窟在什么地方呢?」孩童忽然用手指指背后:「这个是般若寺。」当无著回头看的时候,童子与房舍都消失了,祇见山色苍苍,密密的林木郁郁的样子,一时悲伤、怅惘、留恋、钦慕,种种情绪涌上心头。仿徨久久,忽然看见天空中祥云密布,云层上现出了圆光,像镜子似的悬挂着,仿佛有很多菩萨的影子隐隐约约的映现在圆光之内,并且映现出藻瓶锡杖、莲花师子的形状,这时他真是悲喜交集,不能自制。过一回儿,一切又恢复了原状,无著心里感慨得很,就很自然地写了一首偈语:「廓周沙界显伽蓝,满目文殊接对谈;言下不知开何印,回头祇见旧山岩。」说完了偈语,寻路回到大华严寺,对寺众提起遇见菩萨这件事的前后经过。无著禅师最终在金刚窟前立化了。后来雪窦禅师作了首偈颂道:「千峰盘曲色如蓝,谁谓文殊是对谈;堪笑清凉多少众,前三三与后三三。」 > >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re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文殊菩萨的故事:指出衣珠—无著禅师的更多相关文章

  1. 「 ”怀柔蒙古”与「 ”中华卫藏”:五台山的历史作用

    五台山自元代兴始喇嘛教之后,到了明清时期,便发展到了与汉地佛教等量齐观的地位。明清两代的皇帝,都非常崇信佛教,因此,明清时期,五台山汉地佛教一直常盛不衰,喇嘛教更发展到在全国占举足轻重和独占整头的地位。为了笼络蒙藏少数民族,他又十分重视喇嘛教,因此兼有汉地佛教和喇嘛教的五台山,在明代又有了新的发展。永乐四年,明成祖为了增进同蒙藏少数民族的友好联系,派人到...迎请...地区的名僧哈里麻到京。

  2. 菩萨

    菩萨菩萨的思想是佛教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对大乘佛教而言,其意义尤为突出。菩萨思想的盛行与大乘佛教后来居上,成为佛教发展的主流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佛教经典中对菩萨的论述主要就是针对他们的这两个特性展开的。菩萨众多的成员中,最有名的是八大菩萨组合。常见的八大菩萨的成员是观世音菩萨、文殊菩萨、弥勒菩萨、金刚手菩萨、地藏菩萨、普贤菩萨、虚空藏菩萨和除诸藏菩萨。

  3. 高僧故事:文殊菩萨化身 寒山诗传千古

    当时有一位官员闾丘胤,出任台州刺史,赴任之前得到丰干禅师指点,说寒山、拾得就是文殊、普贤两位菩萨的化身。此后,闾丘胤又亲自前往寒岩参叩,并送衣裳药物供养寒山。稽首文殊,寒山之士。

  4. 难以相信!佛陀首座弟子为一个八岁小女孩捧场

    智积菩萨听到文殊菩萨这么一说,很感意外,以佛陀的首座弟子、大智能的文殊菩萨,没有赞扬诸大菩萨和诸大罗汉,而为一个小女孩捧场。在智积菩萨看来,八岁的小女孩,无论怎么说也不能证得陀罗尼。智积菩萨摇摇头,表示难以相信的样子。现在一个才八岁的龙女,他那里相信她很快就能成佛?

  5. 要想改变世界,必须先改变自己

    要想改变世界,必须先改变自己有一个人在社会上总是感到不得志,于是就有人向他推荐去找禅师寻求解脱的妙策。禅师摇头,轻轻提起花瓶,把水轻轻地倒入一个盛满沙土的盆。说完,禅师出门,这人随后。禅师不语,用微笑和沉默与这个人对话。这人离开了禅师,后来重新在社会上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当社会无法改变的时候,最明智的做法就是改变自己。

  6. 菩萨略说

    菩萨略说菩萨,梵语名菩提萨,又曰菩提索埵、摩诃菩提质帝萨埵。又萨坟者勇猛之义,勇猛求菩提,故名菩提萨埵。菩萨的地位仅次子佛,是协助佛传播佛法,救助众生的佛教人物。佛教雕塑中,菩萨多以古代印度不口中国的贵族服饰装扮,显得格外华丽而优雅。菩萨即指“以智上求无上菩提,以悲下化众生”,修诸波罗蜜行,于未来成就佛果之修行者;亦即自利、利他二行圆满,勇猛求菩提者。简言之,发了菩提心就是“菩萨”。

  7. 菩萨故事——文殊菩萨赴宴 (图文)

    阿阇世王在修行的过程中产生很多疑问,他知道文殊菩萨有无限的智慧,想请他帮助自己解决疑难,于是邀请文殊菩萨到王宫吃饭。文殊菩萨看他非常诚恳,便准备第二天亲自带领众弟子和许多天人到王宫赴宴。第二天,国王及群臣在宫外相迎贵宾,远远看见文殊菩萨一行人慢慢走来,人数大概有二万二千五百人。用完斋饭后,国王请文殊菩萨为众生解答疑难。

  8. 转身,无限风光

    一日临济禅师,跟随老师黄檗禅师一同下田工作。黄檗禅师停下脚步道:“你过来,我有事跟你商量。”临济禅师向前,黄檗禅师就竖起锄头道:“单单是‘这个’,世界上就没有一个人能拿得动。”黄檗禅师的转身,沩山禅师的转身,无言、转身,就是肯定。世人有理话多,无理更是话多,若能在“这里”回头转身,那不是另有一番世界?

  9. 禅师的道理

    禅师安排了一场空手道比赛来向这位父亲展示这三个月的训练成果。被安排与小孩对打的是一位空手道教练。

  10. 衣蒲童子

    拜毕起来,只见童子已变作文殊菩萨形象,跨上青毛狮子,隐到云中去了。吕太尉这才知道,自己遇上的衣蒲童子竟是文殊菩萨。吕太尉告知所以,然後又说∶「我欲竭诚悔过,思欲再见衣蒲童子。」遂置办香火供品,旦夕供奉不绝。过了很久,忽见衣蒲童子出现於香火之上,呵斥道∶「想不到你竟这样贪著形象。」吕太尉道∶「我是想让世人都能见到你示化的真容。」遂令画师依样图画。昼毕,衣蒲童子顷刻不见。

随机推荐

  1. 梦见死过的人

    周公解梦梦见死过的人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死过的人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2. 为什么说慈禧太后为将油尽灯枯清政权接续了半盏灯油?

    慈禧太后掌权,为即将油尽灯枯的清政权接续了半盏灯油。在慈禧羽翼丰满之前,她与慈安皇太后、辅政大臣们短暂地分享了权力。同治皇帝年纪轻轻就夭折了,慈禧太后将自己妹妹的孩子收为嗣子,将他扶上帝位,这就是光绪皇帝。中国人不满的情绪日益高涨,大规模动乱爆发的征兆接二连三地出现。他曾游历多国,并与多国皇室政要有密切往来。在华期间,布朗利用传教士的身份往来于官方和民间,并与袁世凯有过亲密接触。

  3. 唐诗与唐人小说用诗流程之互观

       唐诗与唐人小说的发展并不同步,但唐人小说中拥有大量的诗歌。随着时间的推移,诗歌进入小说的机率越来越高,小说中诗歌与唐诗发展的风貌愈益相合。唐代诗歌与小说用诗的流程嬗变有着明显的可比性。从“四期说”的角度比对唐诗与小说的用诗,初唐诗...

  4. 高三毕业送给同学的留言

    高三毕业送给同学的留言1、美,是智慧,是静谧。朝着明确的目标,飞向美好的人生。人世间没有不经过勤劳而成为天才的。

  5. 梦见厨房有什么寓意 -周公解梦

    下面解梦网从周公解梦的角度分析,梦见厨房有什么寓意。周公解梦:梦见厨房有什么寓意点击进入更多梦境查询周公解梦详细介绍关于梦见厨房,梦见厨房着火,梦见厨房进水的梦境预兆各是什么意思:1、梦见厨房:梦见厨房,预示著梦者将拥有幸福与健康。·《周公解梦》原文关于“梦见厨房”的梦境及解释:原文:厨中火出有急事寓意:梦见厨房间燃火,表示将有急迫之事。

  6. 萨尔克、萨宾与小儿麻痹症的斗争

    他们是两个年轻的犹太人,在大萧条时期在纽约地区相隔几年长大,虽然他们都被医学研究吸引,当时并不认识,但多年后他们的名字会,在一场英勇的斗争中被联系在一起,这场斗争在世界各地的报纸头版都有报道。最后,阿尔伯特·萨宾和乔纳斯·萨尔克都可以为人类在20世纪几乎消灭小儿麻痹症这一最伟大的成就之一称道。然而,关于谁的...最适合完成这项工作所需的大规模疫苗接种的争论仍在回响:萨尔克的注射,死病毒疫苗或萨宾的

  7. 小偷冒充假和尚去寺院偷盗 听闻佛法后竟然出家为僧

    有个男人想盗出那只锅,于是穿起袈裟,冒充和尚,混在僧众之间。当时,寺院内的一位高僧正在说他闻所未闻的佛法;正在讲“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道理。那小偷听罢,内心不禁深深忏悔起来。寺院的大和尚平静地对他这样说。那男子从此以后,研究种种学问,努力修持,最终成了极优秀的和尚。

  8. 关羽是怎么死的?关羽是谁杀的?

    关羽是怎么死的?关羽是谁杀的?  《三国演义》中,人们对刘备并不陌生,尽管可以说是高瞻远瞩,有雄才大略。但是,人们对于关羽张飞的死,有些人热议是刘备害死的?那么杀死关羽张飞的凶手真的是刘备吗?下面就跟随中国网小编一起去了解下吧。  刘备是个很忠厚的人,尽管有时过于虚伪,...

  9. 怀念过去的经典说说-感人的情话

    有太多的美,经不起岁月的流失,慢慢凝成了一段段莫名其妙的文字。

  10. 吃红烧肉决定了你的寿命长短!专家揭秘寿命长短的关键因素

    今天,在人民网见到一篇文章,标题为《饮食养生:吃红烧肉能决定寿命长短?》。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