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漫谈唐代青花瓷器(下)五、唐代青花瓷的创烧与传承唐代青花瓷创烧年代至今仍未确认,但从世界闻名的唐三彩器物群中的蓝彩器可以发现一些线索。那么,巩义窑中已有三处窑址内生产唐代青花瓷了。国内出土唐代青花瓷地点中,扬州应列入外销瓷范畴,巩义主要为唐代青花瓷出产地。
漫谈唐代青花瓷器(下)
五、唐代青花瓷的创烧与传承
唐代青花瓷创烧年代至今仍未确认,但从世界闻名的唐三彩器物群中的蓝彩器可以发现一些线索。学术界公认,唐三彩于隋代开创先河,唐三彩中大量钴蓝的使用是青花用于白釉彩瓷的先决条件,钻蓝彩在唐三彩中大量的应用, 以及它的沉稳、清净、高雅、悦目等特征更得到社会和外销支持。另一方面, 白釉瓷器的日益成熟又是唐代青花瓷产生的基础。白釉瓷器的大量生产和走向成熟,到唐代中早期阶段已远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和人们的审美与外销要求,大量铜绿釉、铁褐釉、黑釉、蓝釉用于白瓷的装饰,使洁白如玉的白瓷熠熠生辉,相得益彰,很快形成规模,大量问世,既满足了大唐盛世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又促进了对外贸易。彩瓷作为新的瓷种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尤其是钻料青花瓷更融合了波斯人的生活习惯和审美观念。
虽然唐代末期社会大动荡影响了外销渠道,钻料来源也受到制约,但青花瓷并未停止发展。1957年浙江省龙象县金沙塔塔基发掘中,曾在宋代夯土层中出土13片青花瓷片,因塔基砖上带有铭文“ 太平兴国二年” (977年) ,原报告明确判定为宋代青花瓷,据业内人士透露,好像说该塔明代重修过,青花瓷应为明代遗物。不过最近郑州市文物普查时,发现有从新密西关窑采集的青花产品,经有关专家鉴定,确认是宋青花。大量资料证明唐代末期未因社会动乱,钻料来源受限而限制青花瓷的烧造,但并未停烧。正是经唐宋数百年积淀, 宋代进一步完善烧造技术,元青花在社会气候适应时得到突然释放。
六、 唐代青花瓷与巩县窑
唐代青花瓷确定为河南巩县( 现巩义市) 窑生产,从考古发掘资料证明是确实无误了。但巩县窑分布范围广,面积大,有黄冶唐三彩窑、白河窑、铁匠炉窑、水地河窑等,到底是全部巩县窑都生产青花瓷,还是一个、两个? 它们之间的联系是什么? 有什么差别? 都应有一个明确答案。
从数年连续对巩县窑、黄冶唐三彩遗址、白河瓷窑址的发掘情况看,目前已确认生产青花瓷的有黄冶三彩窑、白河窑。另外据文物收藏线索,20世纪80 年代中期曾于铁匠炉采集到唐代青花瓷片标本。那么,巩义窑中已有三处窑址内生产唐代青花瓷了。除去铁匠炉窑中采集标本不明外,经对巩县黄冶唐三彩窑和白河窑中出土的唐代青花瓷标本进行观察、分析和类比,我们发现白河窑烧制的唐代青花瓷比较精细,瓷胎比较薄,胎土细腻,火温比较高,可能达12 5 0 ℃ 以上,主要为生活用具,器型为碗、盘、碟、执壶等。黄冶窑烧制的唐代青花瓷略粗糙,胎较厚,瓷胎杂质较高,火温略低,大概在1 2 0 0 — 1 2 3 0 ℃ 左右,器型有碗、盘、壶、塔式罐等。从器表施加透明釉情况看,白河窑唐青花瓷表面透明釉清亮,较薄;黄冶窑青花瓷表面透明釉混浊,釉层较厚。从青花颜色看,白河窑青花色彩较鲜亮,而黄冶窑青花色彩较深,略泛黑色结块。从扬州出土唐青花瓷中绝大部分应为白河窑产品,少量碗和盘应为黄冶窑产品,而郑州上街铝业公司工地出土的青花塔式罐应为黄冶窑产品,这是我们初步观察的一些印象。
七、 上街正岩公司唐墓主人的身份问题
唐青花瓷器正式通过科学发掘出土的已经较多 但真正以科学发掘从墓葬出土的只有郑州上街区正岩公司工地一例。这次发现不仅具有突破性意义,而且有许多疑问值得探讨,诸如塔式罐墓主人的身份,与唐代佛教、 ... 教及外贸的关系,丝绸之路中陶瓷器的地位等。
郑州上街区正岩公司唐代墓葬是一座土洞式小型墓,骨架虽已腐朽,但仍可看出这是一座单人单棺的墓葬,墓主人性别无法鉴定,身份显然不高。埋入与佛教以及 ... 教有关的青花塔式罐,显然非一般从事农业生产的平民,因为一般平民既不欣赏青花瓷,也买不到青花瓷。如果是佛教徒,则应火化后将骨灰装入塔式罐中,而青花塔式罐中并没有装入骨灰;如果是 ... 信徒,一般都没有陪葬品,但该墓却陪葬有5 件瓷器;如果是商人,则不会把如此珍贵的青花瓷放入墓内。所以最有可能是制瓷工匠,他的儿孙把一对他的得意之作和另外三件白釉瓷罐作为陪葬品埋人墓内,是很有意义的纪念和追思。所以,我们推测该墓应为颇有造诣的制瓷工匠。
八、唐代青花瓷器的市场状况与外销
唐代青花瓷器的国内市场状况与对外销售不见于虽然史书记载,但可从考古发掘资料和其它形式的出土情况发现些线索。
从国内考古情况看,唐代青花瓷出土地点有郑州、巩义、洛阳、安阳、扬州等地;国外主要为“ 黑石号” 沉船所见资料。国内出土唐代青花瓷地点中,扬州应列入外销瓷范畴,巩义主要为唐代青花瓷出产地。从目前掌握资料情况看, 可以分四种情况: ① 巩义市主要是从唐代瓷窑址中出土唐代青花瓷, 是烧制瓷器中遗弃废品和残损器的遗物; ② 是郑州、新乡、洛阳、安阳等地出土的唐代青花瓷是市场流通中的遗物; ③ 是扬州出土唐代青花瓷中既有外销又有国内市场消费的因素; ④ “ 黑石号” 出土的唐代青花瓷,则纯属外销瓷的遗物。从考古资料看,唐代青花瓷的市场流通与外销的范围应远远高于我们目前的认识,它与唐三彩、唐代其它陶瓷器一样,在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中占有重要份额,同时应有更为丰富的遗存。
九、曲棍球图考略
郑州市上街区正岩公司施工工地考古发掘中,从一座唐代土洞墓内出土一对唐代青花瓷塔式罐和三个白釉瓷罐。其中,一件上绘有一幅“一人物手持曲钩状棒,前下方绘有一球状物” 的图形,我们初步定为曲棍球图。有许多人提出异议,“ 认为现代曲棍球运动起源于19世纪初的美国,于1908年才被奥运会正是定为比赛项目,1928年成为固定比赛项目,1980 年在其基础上又增加了女子项目,而从历史文献上看多数人还是认可起源于波斯的说法。” 经查阅资料,曲棍球起源时代久远,起源地点多,是世界各民族早期先人们创造的一种原始娱乐活动( 我这里用活动而非运动) 。埃及金字塔和古希腊的壁画中就有类似曲棍球比赛的图像。中国唐代以前从敦煌石窟内发现就已流行步打球,其运动方式和当今流行的曲棍球相近。
曲棍球是一种很古老的运动,距今应有数千年历史。这种运动取材方便,场地不限,随时随地只要有兴趣即可,人员数量限制也不论,尤其从新石器时代考古中出土的石球,除了狩猎所用索球外,恐怕也有用于步打球的可能,另 外可能还有木球或皮球,只不过与曲棍棒一样全部腐朽而无法见到。曲棍球的发明人是谁,显然已无法考证,但远在新石器时代可能已经产生,它成为中国古代人民、印度人以及波斯人所喜欢的运动,所以柏林体育出版社1981年出版的专著Ⅸ曲棍球运动》记载“ 距今2697年前,中国军队中的士卒就用曲棍球进行比赛”,这已是春秋时期的事了。在历经1000多年后,由于大量佛教石窟壁画的产生,从甘肃敦煌等石窟壁画及流失到日本古都奈良正仓院北仓的一条隋唐时期花毡上,也织有一幅儿童在作步打球的形象。
唐代有关步打球的记录在史籍中也不乏见到,其在唐代已成为很普遍的宫廷活动。《全唐诗》卷804 载女诗人鱼玄机写《打球作》:“ 坚圆净滑一星流,月杖争敲未拟休。无滞碍时从拨弄,有遮栏处任钩留。不辞宛转长随手,却恐相将不到头。毕竟入门应始了,愿君争取最前筹。”另有唐代宗大历十年(7 75年) 考取进士的王建也作了一曲宫词传门,描述宫女们打步打球的活动,词中论:“ 殿前铺设两边楼,寒食宫人步打球,一半走来争跪拜,上棚先谢得头筹。” 《北梦琐言》中曾记载唐僖宗即为“ 精于步打”。而唐代步打球传人日本,除文字记载外,日本奈良东大寺佛殿西北的正仓院北仓中,保存有两条各长2.3 6 、宽1.2 米的花毡,中央各织着一儿童,周围织着花朵,一儿童左手持弯曲球杖作接球状。这就是最直接最形象的唐代曲棍球存在的证据。
唐代盛行步打球,巩县窑又处大唐陪都近郊,曲棍球在民间也有相当市场, 正是如此,当时盛行的活动才能够在唐代白釉青花瓷塔式罐上出现。从青花塔式罐图案观察,我们过去认为这是一儿童持钩状图,下有一圆球,作击球状。但经认真考虑和思考,我们认为还是应该按我们最初的判断,图案虽然很小,却不是幼童,应为成年人。该人束发,身着胡装,腰束丝涤,足着运动靴,右手持曲头球棒,左手外摆,右下前方一圆球,描绘出了左右两手正要合力持棒击球的瞬间动作,生动、逼真、形象,是难得的步打球— — 曲棍球运动图。多方面证据证明唐代曲棍球应已是一种很普遍的运动项目,是上至皇帝和达官贵人,下至民间百姓都喜爱乐见的运动项目。虽然目前唐代青花瓷仍很少见,但郑州上街区正岩公司唐墓中出土的两件青花塔式罐中即有一件绘制了步打球图案,反映了唐代制瓷业高超的艺术造诣和当时人物画对制瓷装饰艺术的影响,进而反映唐代青花瓷到唐中晚期已进入了成熟阶段,这应是最好的说明。
十、唐代青花瓷的鉴定
1 . 市场上流传的唐青花赝品
几年来,唐代青花瓷一经确定和公认,文物市场中立即有仿制青花瓷出现,尤其令人不能容忍的是赝品充斥市场。这些赝品 ... 手法多样、品质低劣,但却迷惑了不少爱好者和收藏者,不能不引起注意。
仿制手法有: ① 旧胎新作: 即用唐代窑址找到的未挂釉残坯绘彩、挂釉烧制后作旧; ② 仿制: 仿制唐代小碗、小罐或三彩器; ③ 主观臆造: 近年来,一些作假者根据唐代三彩蓝釉器和瓷器的各种造型,移花接木,七拼八凑臆造出一些不伦不类的器形,诸如变形塔式罐等。尤其是马、骆驼、人物是至今未见有施蓝彩的,而现今市场上这些都出现了。④ 新器作旧: 随意造出一些不伦不类的器物,作旧后骗人等等。
造假之风盛行,不乏有人动辄数十万元买下假东西,其中河南某市有位建材老板,先后花去2000 多万元买了一批“ 宝贝”,竟无一件真品。另有一位收藏爱好者,在他听说唐青花瓷确实存在后,先后从各种渠道花巨资收藏了10多件唐代青花藏品,据说有专家出具的鉴定书,还有鉴定机构出具的热释光年代测定书,结果从一位学者手中见到照片后,经仔细辨认,这些藏品基本无一真品,另外还有很多例子,在此不再赘述。这些教训沉痛,不能不引起世人注意。
我们有许多人是搞考古和研究的,平时接触的都是有明确出土层位的真东西, 对鉴定并不在行,而且对作假手段很不了解,所以建议考古工作者不要给别人鉴定文物,更是不能给别人出具鉴定书,以防造成伤害别人、贻害社会,助长作假的事。
2 . 如何鉴定唐青花
唐代青花瓷传世珍品很少,蓝彩器也不多见,完整的器物就更少了。所以,郑州上街正岩工地唐代墓葬出土唐代青花塔式罐,应该是陶瓷考古的一个重大考古发现。但由于考古学科的特殊性,发掘资料未公布前不得对外展示,所以会引起个别收藏者猜疑。最近一位唐青花研究学者见面后直问真假,使我感到甚为诧异,他进而还说有人讲此对青花塔式罐为做假者予先埋入,想欺骗世人等。我作为该墓发掘者持人,有必要做一澄清。该墓位于郑州正岩公司上街工地,同时遗存还有很多古墓葬。根据考古发掘规程,考古发掘前已正式进行文物勘探,发掘前订立有严格的考古保护与工作程序,针对基本建设中的考古发掘,钻探前施工用地已圈好围墙,与基建和考古无关人员根本进入不了现场,考古发掘开始后,我们按现场墓葬分布次序逐个进行发掘。因考古发掘后基建单位要盖房子,所以采用大揭顶 ... 进行。发掘开始先揭去表土层,寻找墓道开口和查找墓室上方扰动情况,经认真清理,不仅墓道无任何扰动,而且墓室上方与扩方范围无任何盗扰。由于墓葬经千余年雨水和其它水渗入,墓室已完全为淤积土填实。且发掘中逐层清理淤土,淤积层理清晰,也无任何扰动,墓室内遗物完全为淤土掩埋。清理后,绘图照相,每件器物当天即入库珍藏。
这些器物先后经袁南征、耿宝昌、王莉英、叶培兰、刘兰花、冯小琦、赵青云、孙新民诸先生进行详细观察研究,确认为唐代青花瓷无疑。目前,唐青花仿制水平尚不高,可以从瓷胎、釉色、图案、钻蓝成份以及造型等方面去深入观察,多收藏单位看真品,反复地比较。千万不要相信一些奇异器物,尤其是至今从青花瓷和蓝彩器中尚未发现有动物俑和人物俑等。还要说明的是墓葬与窑址中因出土环境不同,土渍情况又不相同,即使从墓葬中出土的器物也因被土掩埋或没有被土掩埋,而且埋藏时间的长短不尽相同而有所差别。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xi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