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出身于军人世家的熊希龄有“神童”之称,他19岁中进士,22岁被钦点为翰林。熊希龄是清末官场上罕见的通才,他被袁世凯看中,在其内阁中担任财政总长一职,主要处理的就是对外借款的问题。熊希龄本来中意的人选是梁启超、张謇、杨度和汪大燮。但袁世凯却给了熊希龄一张内阁成员名单,只剩下三个可支配的名额,还是司法、教育和农商这样的闲职。这样,熊希龄当上...一个多星期,始终无法组建内阁。

本文原载于《翻阅日历》 北洋时代号称“武夫当国”,其实,当时有实力的各路军阀整天忙的却是组阁。只是在山头林立的情况下,想要组成一届让各方都满意的内阁并不容易,所以,北洋时期的内阁新陈代谢非常快,短短16个月竟然有31届内阁登场。 北洋时期的内阁 ... 以文人居多,但是基本上干不长。朱启钤只做了3天的代理 ... ,颜惠庆做了7天,汪大燮干得稍长点儿,9天。 在众多的内阁 ... 中,熊希龄的名字屡被后人提起。究其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他于1913年9月11日组成了名噪一时的“名流内阁”;二是受热河行宫盗宝案的牵连,他被袁世凯利用,解散了 ... 与国会;第三,对政治失望之后,他转而投身于慈善,被称为中国的“慈善 ... ”。 当然, ... 的好评也让熊希龄加分不少。 ... 曾这样评价熊希龄:“一个人为人民做好事,人民是不会忘记他的,熊希龄是做过许多好事的。”1949年 ... 中进驻北京,毛就住在熊希龄创办的香山慈幼院的旧址。
强拉做 ... ,艰难组内阁 与沈从文一样,熊希龄也是从湖南凤凰走出来的湘西人,人称熊凤凰。 出身于军人世家的熊希龄有“神童”之称,他19岁中进士,22岁被钦点为翰林。甲午战争之后,想要救国图强的熊希龄积极投身到戊戌变法运动中去,因在湖南主持了多项新政而被光绪帝征召入京。后来生病耽误了行程,虽因祸得福,保住了性命,没有与“戊戌六君子”一同遇难,但也受到了“革职、永不叙用、交地方官严加管束”的处分。后来,赵尔巽看重熊希龄的才干,两次上奏朝廷,熊希龄得以恢复原职,再后来,熊希龄又被端方看重,保奏他充当出洋考察的五大臣随员,35的熊希龄才真正摆脱了“站错队”的影响。 熊希龄是清末官场上罕见的通才,他被袁世凯看中,在其内阁中担任财政总长一职,主要处理的就是对外借款的问题。但是,内阁 ... 唐绍仪和袁世凯矛盾重重,熊希龄夹在中间左右为难,最后跟随唐绍仪一起辞职。袁世凯不肯放弃人才,就转头任命他为热河都统。 1913年初,宋教仁被 ... ,引发了讨伐袁世凯的“二次革命”,袁世凯一方面用武力进行镇压,另一方面又想利用进步党组阁,减轻舆论压力。他选中了熊希龄,而且置熊的百般推辞于不顾,强拉他组阁。熊希龄推辞不掉,只好从热河奔赴北京上任。 熊希龄面临的第一个任务就是组建内阁。熊希龄本来中意的人选是梁启超、张謇、杨度和汪大燮。但袁世凯却给了熊希龄一张内阁成员名单,只剩下三个可支配的名额,还是司法、教育和农商这样的闲职。杨度公开声称“帮忙不帮闲”,第一个置身局外。梁启超本来想管财政,现在被安排当没有实权的司法总长,内心十分不痛快,不愿入阁。汪大燮以梁启超不入为借口,也推辞不入。这样,熊希龄当上 ... 一个多星期,始终无法组建内阁。 熊希龄很恼火,两次去劝梁启超。第一次交涉,两人不欢而散,第二次交涉,梁启超仍执意不肯,熊希龄最后大发脾气:“屡次都是你催促我来京赴任,嘱咐我做出牺牲,现在我已经牺牲,你却洁身自好,上岸观风,足见‘熊希龄’三字,抵不上‘梁启超’三个字那么尊贵!” 话都说到这份上了,再推辞就伤兄弟感情了,再加上袁世凯也略有变通,即财政总长改由熊希龄兼任,周自齐主管交通,梁启超于是答应出任司法总长,张謇、汪大燮遂也同意填补农商与教育两个空缺。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本文标签:熊希龄袁世凯中国近代史历史梁启超北洋政府武昌起义北洋军阀清朝历史辛亥革命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