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林则徐,福建侯官人,生于乾隆五十年七月二十六(1785年8月30日),14岁考中秀才,20岁中举人,27岁以殿试二甲第四名高中进士。青年时期的林则徐对民族英雄十分崇敬。23岁在巡抚衙门做文书时,林则徐就力主重修了李纲墓。后来他在浙江和江苏做官时,又分别重修了当地的于谦墓和韩世忠墓。林则徐总是以这些历代爱国的仁人志士为自己的楷模,终于成为一位名垂青史、受人尊敬的伟大的民族英雄。“进退一身关社稷,英灵
林则徐,福建侯官人,生于乾隆五十年七月二十六(1785年8月30日),14岁考中秀才,20岁中举人,27岁以殿试二甲第四名高中进士。青年时期的林则徐对民族英雄十分崇敬。23岁在巡抚衙门做文书时,林则徐就力主重修了李纲墓。后来他在浙江和江苏做官时,又分别重修了当地的于谦墓和韩世忠墓。林则徐总是以这些历代爱国的仁人志士为自己的楷模,终于成为一位名垂青史、受人尊敬的伟大的民族英雄。“进退一身关社稷,英灵千古镇湖山。”林则徐为李纲祠题写的这副对联,也正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回眸林则徐的光辉业绩和崇高风范,有许多值得为官者崇敬和学 ... 地方。
林则徐
为官当学林则徐的博学多才。少年林则徐不仅聪慧过人,有着过目不忘的天赋,而且勤奋好学,备受老师和同学的称赞。他以“ ... 读书各得半日,清风明月不用一钱”自勉,把读书当作天底下最快乐的事。步入青年后,他便将谋生与学习拧成一股绳。在给厦门海防同知房永清做文书时,白天处理公务,晚上挑灯夜读,除了学习有关洋务贸易知识外,还自学英语和葡萄牙语,这为他日后处理洋务和组织翻译外文资料打下了基础。不久,23岁的林则徐为福建巡抚张师诚所赏识,招入衙署,负责文字工作。他边工作边勤奋学习,不仅诗赋水平有很大提高,而且小楷也练得很好。如今,珍藏于林则徐纪念馆内的一册小楷佛经就是这个时候写的。林则徐成为封疆大吏后,虽然公务繁忙,但仍手不释卷,尤其是常年组织有识之士翻译欧美各国的相关资料,以供参考。后来思想家魏源将林则徐和幕僚们翻译的文章编辑成书,发行全国,这便是著名的《海国图志》。这部译著对清末民初的洋务运动、实业救国和民智启蒙产生了难以估量的影响。“静阅佳书感墨香,独品香茗韵诗行”。林则徐的可贵之处,不仅在于他刻苦学 ... 态度,而且还在于他的学习 ... 和目的。由于从小受“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林则徐善于把学习与工作结合起来,学习真本领,为社会作贡献。林则徐对待学 ... 态度和学习 ... ,今天对我们仍有重要的启示意义。立志做事业上的成功者不仅要勤奋好学、终生不辍,而且要紧贴实际、注重运用,才能渐入学 ... 佳境,于己于社会有所裨益。
“林则徐被任命为钦差大臣赴广州查禁 ... ,发出‘传牌’告知各州县,轻车简从,不搞前呼后拥;交通工具,自付费用;只用家常便饭,不准吃喝浪费;严禁随身人员受贿。这道传牌,堪称中国廉政史上的典范。”原省摄影家协会主席张子固为拍摄林则徐生平史迹有关图片,足迹遍及大江南北。背着一身摄影器材出现在现场的他,当起了讲解员,许多大学生听得津津有味。
林则徐
1839年,林则徐在广东虎门威震全球的销烟壮举,维护了国家 ... 和中华民族的尊严,揭开了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斗争史上的之一页。其相关事记是这样的:
1839年1月3日(距今178年),林则徐奉命为钦差大臣,到广东查禁 ... 。
3月10日,林则徐到达广州,立即开展禁烟工作。义律闻讯后要求外港的英国商船,开赴香港,策划反抗禁烟。
6月3日,林则徐收缴洋商全部 ... 2376254斤开始在虎门滩上烧毁,25日烧毕。
7月7日,英国水兵在九龙尖沙嘴酗酒打死村民林维喜,义律拒绝交出凶手,又阻止英商具结,反抗禁烟。林则徐于是下令驱逐广州和澳门的英商,断绝食物供应。义律带领英商退到海面货船上,集中香港。
9月4日,英国船只出动向乡人购买食物,中国巡船予以阻止。义律带领兵船“倭勒基”号(VOLAGE)和“系寻资”号(HYOCHINTH)竟然袭击我九龙炮台,清守将还击,双方交战数小时。(历史上今天)
10月,英船86艘,代表21家商行,停泊香港,他们就在岸上搭寮居住,作长期居留之计。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