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但一开始周天子分封时,其实没有魏国这个国家,魏国之所以形成,是因为历史上一件非常著名的事情三家分晋,晋国内的三大贵族,在晋王室空虚时乘虚而入,于是各自成为新的国家,魏国便是其中之一,虽然历史上魏国比较强盛,但让人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它这个国家留不住人才,甚至还向敌国输出人才,可以说十分憋屈。但是话又说回来了,魏国也不是什幺小国家,并且国家也出了几个明君,为什么魏国就是留不住战国人才呢?

人们在说起战国这段历史时,想起的是秦国、韩国、齐王等强大的国家,不过有一个国家在某个时期,也非常的强大,这个国家便是魏国。但一开始周天子分封时,其实没有魏国这个国家,魏国之所以形成,是因为历史上一件非常著名的事情三家分晋,晋国内的三大贵族,在晋王室空虚时乘虚而入,于是各自成为新的国家,魏国便是其中之一,虽然历史上魏国比较强盛,但让人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它这个国家留不住人才,甚至还向敌国输出人才,可以说十分憋屈。但是话又说回来了,魏国也不是什幺小国家,并且国家也出了几个明君,为什么魏国就是留不住战国人才呢? 在解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聊一下魏国都跑走了人才,第一个是后世家喻户晓的商鞅,因为他成功的变法改革,使得秦国迅速强大起来,并且打下了后来灭六国的基础。秦国强大之后,剩余的国家开始恐慌起来,于是有了合纵的计划,这也让秦国在一定时间内不敢轻举妄动,不过没多久,秦国的救世主就来了,这便是从魏国跑过来的张仪,他用计破坏诸国的合纵计划,秦国再次睥睨中原诸国,还有范雎等人,都是从魏国跑过来的,可以说是魏国培养的人才,而他们之所以无法在本土国成功,个人认为有几点原因。 首先第一点是魏王的不重视,有句话是这么说的,只要你是金子的话,那么早晚会发光的,这三位人才在年少时,也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学成之后更是人才中的人才,例如商鞅一开始在魏国时,是公孙痤的一个门客,当时公孙痤便看出他的才能,公孙痤临死之际,将自己所赏识的商鞅推荐给当时的魏王,并且还告诫魏王,如果不重要商鞅的话,那么一定要将其 ... 死,避免他跑去别的国家。从这里可以看出,公孙痤非常看重商鞅。 可作为上位者的魏王却不是这么认为的,故而他没有重用商鞅,并且也没有听公孙痤的话,把下令把商鞅 ... 死,在他的心目中,商鞅只不过是个普通的门客而已。也正是因为魏王对人才的漠视,才导致商鞅去往秦国展开自己的理想抱负。而战国的人才们,之所以喜欢跑去秦国,也是因为秦王对于人才不问出路,只要你具有才能的话,那么都可以受到重用,这种方式也是底层士人所青睐的。当然了也不能说魏王太过于昏庸,连本土的人才都留不住,其实是魏国的人才太多,竞争比一般国家要大的多,所以魏王见多了有才能的人,自然对商鞅不大感兴趣。 魏国本来就是从晋国分出来的国家之一,一开始没那么强大,在初期讨伐中山国的时候,甚至还被打败,初期魏国的战斗力可想而知,魏国走向强大,也多亏了一个人,此人便是出身法家的李悝,因为李悝在魏国实行了变法,才让魏国从弱小走向了强大,当时的魏国也如何后期秦国一样,看谁不顺眼就可以打谁。后来魏武卒的出现,使得魏国更加的强大,同时一个人的出现,也给魏国带来了强盛,此人就是曾为三个国家服务过的吴起,正是因为人才见多了,几任魏王对本国的人才都不怎么重视,于是出现了人才出走的情况。 其次是魏国内部的斗争,古代的人才推荐自己,就像后世成年人去一个公司面试一样,好的公司福利待遇好,要求自然也非常高,战国时期也是一样的,因为魏国的强大,吸引了天下诸多人才前往,可是来做官的那么多,官职却没有几个,因此彼此之间有了竞争。魏国内部的斗争一点也不比楚国小,老贵族会排斥新贵族,也不让新人来顶替位子,例如庞涓与孙膑,就是很好的例子,这两个人本来是同门师兄弟,庞涓先下山功成名就,但同时又很妒忌这位师兄,于是写信让他下山,说自己这里可以实现他的理想抱负,但庞涓却从中作梗,让孙膑失去了双腿。 其实两人是可以同时为魏王服务的,但因为有了竞争意识,才让庞涓下此毒手,说白了还是魏王的损失,当然了这不是魏国损失的最后一个人才,比如在魏惠王时期,有个人原本是魏国一个小官吏,还差点被魏国的国相打死,可是到了秦国之后,却成为了一个相国。当然了这个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内部的竞争大,谁也不想"失业",于是只能排斥新人保住自己的位置。所以在史书上我们经常可以看见,在魏国混不下去的人,到了其他国家之后,一般都是担任高的职位。除了因为本土人才太多,魏王不具有识人之明以后,也跟内部斗争有有一定的关系。 最后一点认为魏国留不住人才的原因,就是因为它的地理位置,从战国地图上我们可以看到,魏国属于中央国家,并且交通在当时比较的发达,因为处于黄河流域,因此也是古代中国政治、文化、经济的中心,无论是本土的人才,还是外来的人才,基本上都会来魏国走一遭。所以魏国拥有的人才数量,在当时战国很多国家中属于第一个。不过它也有不好的一面,就是因为太中心属于四战之地,与几个强国都是邻居,经常发生战乱。用古代的战略眼光来看,四战之地难以保持长久的强盛,即使一开始强大,到了中后期也会慢慢的衰弱。 所以在这种地理环境之下,魏国的对外扩张领土计划就受到了限制,并且人才也容易向周边国家流失,并且魏国的君主,一向是敬重贤能的人却不重用,这种类似于防外人的心理,也让魏国在后期逐渐衰落下来,乃至到了秦始皇灭六国时,已经成为人家案板上的一块鱼肉了,昔日强大的魏国已经烟消云散。
本文标签:魏国商鞅三国魏王秦国法家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