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远征军遗骸归国搁浅之外:一抔泥土和71年心结

缪焜的服役证明,有新一军30师师长胡素签名 今年4月,“遗骸归国”项目组开始对位于密支那的新30师墓地进行发掘,共找寻遗骸347具。备受关注的遗骸归国活动,却由于国内组织方和缅甸当地“云南同乡会”的意见相左而暂告搁浅。 前往缅甸的老兵缪焜的记忆,凝固在1944年5月密支那的一个清晨。 那天早上8点,作为传令兵的缪焜从营部来到堂哥缪克勋所在的排,向他们传达进攻密支那机场附近据点的命令。大战在即,兄弟二人互相嘱咐,“在战场上要机动灵活,要机灵一点,躲避炮弹”。传令过后,缪焜步行回到营部,离堂哥越来越远,不可知的命运横亘在两兄弟之间。 一次传令,阴阳两隔,71年光阴,故乡异域被分隔得那么遥远。 这347具遗骸中,或许有缪焜的堂哥,或许没有。 中国远征军里的堂兄弟 面对多家媒体的询问,89岁的缪焜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地讲述着当年在缅甸密支那机场发生的事情。 缪焜没有这个年纪老人常见的那种“缩水感”,讲起话来中气十足,神情激动,只是耳朵背了,跟他说话要大声喊,他则会以更响亮的声音来回答,带着一口云南乡音。 当年在缅甸时,他的名字还是缪克纲。缪焜是在他回国几年后,听从算命先生的建议改的。即便开始了远离战火的第二人生,而缪焜的记忆里,炮火纷飞的岁月最为清晰。 2015年,作为远征军老兵代表的缪焜,受龙越慈善基金会邀请,参加了原定于今年11月3日至6日举行的“遗骸归国”活动。一行人定于11月3日赴缅,5日返回,原计划于6日将远征军遗骸暂厝于云南省施甸县孩婆山。 11月3日早上,国殇墓园忠烈祠,迎接遗骸的一行人准备启程赴缅,行前来到腾冲国殇墓园祭拜。面对孙中山遗像,缪焜表示今天要出发去缅甸,“把战友接回来”。身后还有数名老兵后代、龙越慈善基金会人员、来自各地的志愿者以及随行的媒体记者。 缪焜的老兵身份来自于1943年,那一年他才17岁。当时,一支部队由四川途经云南宣威,临时驻扎板桥镇。他前去问询,对方表示部队叫“中国青年自愿远征军”,是要去抗日的。听到这样的情况后,年轻的缪焜便作出了参军的决定,随这支队伍由宣威到沾益、由沾益到昆明。到昆明后,经过体检,缪焜被分到新一军新30师89团二营,成了一名新兵。那时,他的堂哥缪克勋在昆明当兵,属于 ... 第十九师。缪焜找到堂哥,说明情况,劝他加入这支队伍为国抗日。于是,缪克勋申请调到新一军。 1943年,成为两兄弟的命运转折之年。 70多年未曾穿过军装 70多年过去了,已经89岁的缪焜老人穿起军装还是那样麻利迅捷。 为此次“遗骸归国”活动,主办方龙越慈善基金会特地为老人带来一套当年驻印军的军装复制品。军装,老人已经70多年没有穿过。在大家想要帮他时,老人竟然已经极为熟练地穿戴起来,卷好裤腿,快速打好绑腿,紧紧扎好腰带,甚至连穿戴的技巧,缪焜老人也如数家珍,“要用食指按住帽子上的扣子,然后顺着眉心一滑就不会戴歪。” 即便容颜已老,但缪焜身型端正、腰板笔直,军人生活虽只有两年,但却形塑了缪焜的一生。 11月3日入缅途中,迎接遗骸归国的一行人遇到阻碍,从中午等到夜色来临,最终只能在车上过夜。缪焜一天极少饮水,吃东西也不多。对于旁人的关心,老人表示不用惦记,下车走路也不需搀扶。当人们满脸倦容调低椅背的时候,缪焜依然坐得端正,这些都在提醒着人们,他是一名军人。 当年 ... 新30师的兵员都是按炮兵标准选出的步兵,不仅身体素质非常优秀,而且都有些文化。缪焜读过小学,堂哥缪克勋文化水平略高。1943年7月,兄弟二人随部队由昆明经过著名的驼峰航线飞赴印度汀江,后到兰姆伽开始训练。当时,想要学好本领为国效力的缪焜在各项科目的训练中均表现出色,受到营长赏识,将他调到营部,成为一名传令兵。 两兄弟在兰姆伽经常见面,互相照拂。当传令兵的缪焜薪水较高,总是由他来付账,请堂哥吃饭。训练备战时,大家都抱着保家卫国的决心,他们清楚战场无情,都有捐躯战死的觉悟。堂哥缪克勋曾经对缪焜讲过,如果兄弟俩有人不幸战死,“活着的人要高高兴兴,不许难过,这样死的人才能安安心心”。 10个月后,一语成谶。 22岁的堂兄牺牲了 11月4日早上,迎接远征军遗骸的一行人终于抵达缅北重镇密支那,这里少有高层房屋,低矮的电线常会被大巴车剐到,虽然比之于缅甸南部密支那的城市面貌较为破旧,但在缅北,这已经是颇具规模的枢纽。 而在1944年的缅甸战场,密支那是盟军与日军的必争之地。日军利用那里的机场,可以频频对驼峰航线的飞机发起空袭。而对于盟军来说,一旦攻下密支那,中印公路便可以打通,盟军向北就能进入中国,使滇西反攻成为可能。 攻打密支那是一场奇袭战,中美混合突击支队经过隐蔽的行动,抵达位于密支那郊外的机场附近,夺下机场。据资料显示,机场被夺取后,缪焜所在的新30师89团被空运至此进行增援,双方在机场展开激烈的拉锯战。 缪焜回忆,自己先于堂兄到达机场,一下飞机就与日军交火。翌日天还未亮,日军又发起进攻,他亲眼目睹战友在散兵坑里被炸得粉身碎骨。早上8点钟左右,堂哥缪克勋所在部队乘飞机降落在机场,随后的战斗中,缪克勋所在排的战士全部壮烈牺牲。缪焜说起当时的情景,声音开始颤抖,他堂兄所在的那个小山包“已经没有枪声了,什么声音都没有,我就知道他们全排将士都没了”。 缪克勋殉国时年仅22岁。 “30师的部队里大多数人年纪很轻,都没有结婚。”缪焜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兄弟二人长得相像,堂兄比他身材略宽壮一些。后来,他给家中去信,信中写道,哥哥已经阵亡,让家人不要挂念。 一抔泥土和71年心结 密支那攻坚战前后打了80天,从1944年5月持续到8月,缪焜记得,战场上主要据点都被炮弹翻了好多遍。攻陷密支那,让中、美、英盟军在印缅战场上取得了决定性胜利,这一战,中国远征军歼敌4000余人,日军密支那城防司令水上源藏少将切腹,日军在缅甸北部的防御体系土崩瓦解。密支那被远征军攻克后,缪焜又先后随部队沿八莫、南坎、腊戌、辛威挺进,扫荡日军残兵。 缅甸战场与日军正面交锋的胜利,让中国远征军扬名海内外,新一军被誉为“王牌军”。1945年6月,缪焜随部队返回中国,当时部队抵达云南沾益机场后在成方桥休整。成方桥与缪焜的故乡宣威相距不远,他请假回家探望亲人。 很快,日本投降了。 虽然当时国共内战还没有爆发,但缪焜所在的部队已接到命令,准备开赴东北。缪焜这时将工作移交给战友,以胃病未愈为由脱离部队,在家务农。于是他没有见证在缅甸战胜了日本人的新一军走向覆灭的命运。 时隔71年后,再来缅甸的缪焜很想到当年作战的密支那机场看一看。密支那在“二战”中曾经有两个机场,一个位于西部郊外,也是当年奇袭密支那、频繁起降飞机的地方,该机场目前仍在使用;另一个位于北部,作为备用机场规模较小,现在是密支那大学所在地,曾经的跑道成了学校的主要道路。 11月4日,缪焜乘车来到当年北部机场所在地。他激动地四处寻找,总觉得和当年作战环境很相似。但大学内疑似当年小山包的地方筑有围墙,外人不准进入。无奈之下,缪焜的儿子在围墙边取了一些泥土,告诉缪焜:“可以带‘大爸’(缪克勋)回家了。”缪焜立刻纠正道:“怎么能只代表你‘大爸’,这泥土里是他们全排战士!” 但是缪焜很可能错了。 资料显示,缪焜和缪克勋战斗过的机场应为密支那西机场,而不是已成为密支那大学的北机场。但即便如此,这一抔异乡泥土仍让缪焜持续了71年的心结得以舒缓。 堂兄身与名 泥土毕竟只是泥土,而缪克勋的遗骸今在何处安息? 资料显示,当时新30师阵亡1044人,失踪51人。美国斯坦福的胡佛研究所记录新30师墓地的坟墓数量为895个,经过大规模的发掘,目前找到的遗骸为347具。战场收尸的误差、墓地的破坏、发掘范围的限制,诸多原因使如今找到的遗骸数量仅为当时阵亡人数的1/3。 对于是否能够发现堂兄的遗骸,缪焜没有抱太大希望。据他回忆,当时战斗极为惨烈,远征军战士和日军的尸体纠缠在一起,难以分开。而战场多变,不知堂兄和战友们的尸体是否有人收殓。 缪焜不知道,其实每支部队都有专门的收尸队,负责寻找战友尸首。随着DNA鉴定技术的出现,如今通过遗骸寻找亲人已成为可能。347具遗骸的取样工作已经完成,如果缪焜想判断遗骸中有没有自己的堂哥,只需对其抽血提取样本就可以测定。据缪焜之子缪民章透露,老人已经同意了这个提议。 缪焜告诉北青报记者,自己以前常常梦到堂兄,梦到和战友们在战场上的情景。后来,随着年深日久,梦到的机会渐渐少了。在松矿工作的他结束白天疲惫的劳碌后,常常倒头就睡,夜里,战火硝烟已难入梦,堂兄和战友们的形貌日渐依稀。 今年,“遗骸归国”行动计划将新30师的战士遗骸带回国内,得知此事后的缪焜用四个字来形容自己的心情:“非常感动”。按照云南人的说法,死去的人不能漂泊在外,成为孤魂野鬼,而是应当回到故乡,入土为安。 在已经回填好的遗骸发掘现场,缪焜看着混乱、破败的环境,表示如果遗骸中有自己的堂兄,他也不希望单独安葬,而是要让他和战友们在一起。 缪焜没有想到的是,自己一路跋涉来到缅甸,遗骸最终却无法归国。至于密支那云南同乡会反对遗骸归国的理由以及网上对龙越慈善基金会的质疑,缪焜不明白这里面到底谁对谁错。但在遗骸暂存处,缪焜第一次知道了这个消息时,两行眼泪顺着面颊淌了下来。 而此次滇缅之行,对缪焜来说并不全都是失望,他为堂兄找到了一份被铭记的证据。11月2日,缪焜第一次来到腾冲国殇墓园,墓园外侧的中国远征军名录墙上镌刻着10万远征军的姓名,占了总人数的1/4。在新30师的序列中,缪焜找到了三个字:缪克勋。 那一天,腾冲下着时断时续的雨。 本版文并摄/本报记者 张伟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远征军遗骸归国搁浅之外:一抔泥土和71年心结的更多相关文章

  1. 1955年蒋介石以何罪名软禁孙立人 至今未彻底 ...

    1955年遭蒋介石认定叛变被软禁,随着孙案的爆发,孙立人的一切事迹,遭到......的历史删除。1988年台监察院认定孙立人无叛乱意图,2014年7月,台湾省监察机构承认1955年郭廷亮"假藉长官名义为匪工作"间接为其...。1947年11月,孙立人被蒋介石派往编训新兵,1948年10月,孙立人选定台湾省凤山为新军练兵基地,开始他一生最后一次练兵。

  2. 中国远征军进入缅甸

    1942年2月25日,约10万人组成的中国远征军开始进入缅甸,协同英、缅军对日作战,使日军遭到沉重打击。5月31日,远征军因战局逆转而开始撤退。至8月初,一部退到印度,一部撤至滇西边境。网络配图5月1日日伪军5万余人开始对冀中抗日根据地进行空前规模的拉网大“扫荡”。整个根据地被分割成若干小块,部队活动异常困难。大生产运动由此而全面展开。大生产运动为根据地军民长期独立坚持敌后抗战,奠定了物质基础。

  3. 中国远征军

    从中国远征军入缅算起,中缅印大战历时3年零3月,中国投入兵力总计40万人,伤亡接近20万人,日本在中缅印战区投入兵力总计30余万,被歼灭18万5千余人。中国积极准备并提出中国军队及早进入缅甸布防。但是,中国远征军却仍然作出了让英美盟国盟军钦佩的战绩,并达到了一定的战略目的。缅甸作战失利后,中国远征军一部分退入英属印度。

  4. 远征军血战同古

    没等后面的日军调头,埋伏在两侧的中国远征军前哨部队,各种火器齐声怒吼,三百多名鬼子全部被歼,这是中国远征军进入缅甸后,首战同古,拉开了激战的序幕。同古的这场血战已不可避免。>>残暴、疯狂的日本强盗在中国抗日远征军的英雄们面前,除了扔下一千多具尸体,却没能夺到同古一寸土地。

  5. 抗战幸存老兵:回家的路,他们走了一辈子!

    家里人最后没办法强行掰开他的手,将他搀扶到床上休息,几天后,王玉成的父亲也去世了。作为中国远征军新一军战车三营驾驶员的老兵张浩东,在抗战胜利后遗留在了缅甸安家生活。在缅甸八莫的丛林作战时,常安之和河南老乡战友四娃约定,双方彼此将各自的头发交换保管,他们约定,如果两人中有一个人战死了,没死的另一个人,就负责把对方的头发带回他的家乡交给他们的亲人。6山东济南老兵张富麟,则在久经动荡后,断绝了回家的路。

  6. “东方隆美尔”孙立人:歼日军最多中国将领

    是军级单位将领中,歼灭日军最多的中国将领。在庐江县金牛镇金牛山南麓,一位抗日名将、有“东方隆美尔”之称的孙立人,少年和幼年时期都是在这里度过的。卓越军事才能,成为歼灭日军最多的中国将领1942年2月,中国组成远征军,下辖第五军、第六军和第六十六军。孙立人以不满一千的兵力,击退七倍于己的敌人,救出近十倍于己的友军,轰动全球。他被国际舆论誉为“东方隆美尔”,成为一代抗日名将。

  7. 杜聿明林彪决战东北 第一军首败全军覆没

    当孙立人返回国内时,日本人已经宣布投降,新1军被指定前往广州受降。原来,在确定东北的行政官员之后,蒋介石对那里的军事首脑人选却一时举棋不定。昆仑关之战使杜聿明威名大震,平型关大捷则使林彪成为中国军队节节败退时打破“皇军”不可战胜神话的名将。10天之后,杜聿明又攻占了锦州。战争既已打响,大战当在后头,偌大的东北仅凭第13军和52军当然是远远不够的。

  8. 远征军野人山撤退 女战士遭雄性野人掳掠

    然而,日军的追击与堵截,迫使中国远征军必须穿过没有人烟的野人山,才有回归祖国的一线希望。靠近野人山时,杜聿明命令全体将士扔掉汽车、战炮以及可能给将士们带来负载的所有设施与物品,轻装上路。杜聿明在踏进野人山的第一步时,作为一名职业军人,使他本能地意识到:危险!廖耀湘下令,男兵要注意保护女兵,要结伴而行,不要单独行动,不要掉队,但意外还是频频发生了。然而,几天之后,男兵们同样遭到雌野人的袭击。

  9. 远征军撤退惨烈一幕:伤员不愿受辱自焚殉国

    实际上96师在撤退时,走的是一条最不为人所知,也最有争议的路线。军部命令我师在孟拱进入阵地,寻机攻击密支那,掩护全军突围回国。第五军撤退很快就赶上了难民的队伍,这样道路和食物的情况就更加恶化。撤退途中最悲惨的一幕在杜聿明部撤退途中,曾经有人记录过这样一个极为悲惨的故事:1500名伤病员无法跟随部队徒步撤退,又不愿意被俘受辱,最后点火自焚,壮烈殉国……

  10. 远征军忆腾冲战役:用1000度烈焰烧日军

    当时策划“断作战”方案,企图在龙陵击破远征军第11集团军攻势,前去救援松山、腾冲的日军第33军高参迁政信大佐,则称这两支被围的孤军为“火中二子”。在腾冲外围战中,最具决定性的胜利是夺取来凤山。午后2时许,远征军预2师第4团步兵以火焰喷射器猛烈喷火压制日军,向最西端的营盘坡外围堡垒发起攻击。18时30分,即将文笔塔整个堡垒群全部占领。

随机推荐

  1. 白日断冥案

    上海名画家某御史说:在京作官时,有某同寮友,因贫兼作大学教员,人多晓得他作冥官。某御史秘密问他,他说:阴间有急案,白日也要去。

  2. 知识与穿戴

    一位阿塞拜疆人有一本波斯文的书,他在路上遇见朱哈时说:“请你给我念念这本书,把它的意思给我解释一下。”朱哈接过书一看,见是一本波斯文书,于是把书还给那人说:“你另请高明吧。”>那人坚持要朱哈读。朱哈也生气了,立刻把帽子和长袍脱下来,往那人面前一丢说:“那好吧,如果念书和衣帽有关,就请您穿戴起来,把这本书念两行给我听听。”

  3. 梦到宫殿,梦见宫殿,宫殿相关的周公解梦

    梦到宫殿,梦见宫殿,宫殿相关的周公解梦梦见宫殿,会被奴役。梦见和同伙进宫,会得到国家的赞誉。军队将领梦见包围了宫殿,能击败敌人,获得胜利。梦见从宫殿顶上下来,家人会闹矛盾。梦见被从宫殿赶出来,会成为德高望众的人物。囚犯梦见住在宫殿里,会得到减刑。旅游者在旅行期间梦见住在宫殿里,旅途中会发生车祸。女人梦见和丈夫一块儿进宫殿,不久要怀孕。国王或国家领导人梦见旧城堡,统治范围会扩大。

  4. 梦见自己 ... 人是什么征兆 – 周公解梦

    梦见自己...人是什么征兆,梦见自己...人会有哪些寓意呢,下面一起来看看吧。打算出门的人梦见自己...人,建议外出波折多,延后外出。准备考试的人梦见自己...人,意味着阻碍多,必须加油努力,最后可望录取。谈婚论嫁的人梦见自己...人,说明意见不和,难成。梦见自己...人是什么征兆(摄图网)怀有身孕的人梦见自己...人,预示生男。

  5. 适合婚礼的英文歌曲 经典温馨美轮美奂

    一说到婚礼,我们不禁联想到浪漫、梦幻、美好和浓浓的爱。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有一个温馨、甜蜜、经典、美轮美奂的婚礼!有什么能比音乐更能表达出couple间的爱呢?为大家推荐适合婚礼的英文歌曲!

  6. 浅析明末青花山水兴盛的原因

    浅析明末青花山水兴盛的原因在陶瓷绘画中,山水画作为单独的装饰题材,肇始于唐代,但由于种种原因,一直到明末才得到很大的发展,究其原因,大概有以下几点:首先和明末的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背景有关系。其次,是由山水画的功能决定的。第六,市场的...,特别是欧洲市场的...,使得明末时期的景德镇青花山水大量出现。总之,明末青花山水的大量出现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其深刻的原因的。

  7. 谁是高升号事件的罪魁祸首?

      1894年9月8日,正当中日两国在朝鲜惨烈激战时,一颗“炸弹”却在紫禁城里引起轩然 *** :江南道监察御史张仲炘弹劾正当前敌的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李鸿章,罪名是骇人听闻的腐败、通敌。  在这篇《奏陈北洋情事请旨密查并请特派大臣督办天津团练折》...

  8. 好人头上有灵光

    虎神对众虎所讲的话,讨乞人当时完全没有听懂。“大抵人良心尚存,其头顶上必有灵光。虎见到灵光,绝不施暴!人若天良全灭,他头上就会灵光尽失,即与禽兽无异。虎才会得而食之!”因为前者头上有灵光,后者头上灵光全无。这样的人,头上的灵光就熠熠生辉,众神见了,也会油然而生敬意,也会处处帮他。

  9. 袁绍、韩馥为何要拥立刘虞当皇帝?

      公元191年,袁绍、韩馥等关东诸将商议,公推幽州牧刘虞为帝,以对抗控制汉献帝的董卓。可是,这一提议却找到了刘虞本人的强烈反对。  刘虞疾言厉色的对袁绍的使者说:“今天下崩乱,主上蒙尘,吾被重恩,未能清雪国耻。诸君各据州郡,宜戮力尽心王室,而反造逆谋相垢污...

  10. 潘安之貌

    潘安之貌  众所周知,与国画相比,西洋油画更适合画人物肖像。而我们的古文对描绘人物外貌似乎也不太上心。美女还算好的,起码我们还能通过“燕瘦环肥”之类的文字,大致知道该美女的突出特点,而历史上的美男,我们根本无法判断他们究竟长得像如今的潘玮柏还是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