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元朝是由蒙古的游牧民族在华夏大地建立的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中原王朝。虽然短命,只有98年,但是元帝国强大的...力量是中国五千年历史中任何一个朝代都无法与之比拟的。这个在马背上征服了...王朝的民族,似乎下马以后,还是只知道喝着马奶酒,吃着烤羊肉,睡着蒙古包,毫无...经世御世的统治权术。

元朝是由蒙古的游牧民族在华夏大地建立的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中原王朝。虽然短命,只有98年,但是元帝国强大的 ... 力量是中国五千年历史中任何一个朝代都无法与之比拟的。这个在马背上征服了 ... 王朝的民族,似乎下马以后,还是只知道喝着马奶酒,吃着烤羊肉,睡着蒙古包,毫无 ... 经世御世的统治权术。 他们不把 ... 的土地当做维护帝国统治的堡垒,而是当做和蒙古大草原一样可以随意纵横驰骋的「 ”牧场”。他们不把汉族的人民当做自己帝国的公民,而是当做可以为蒙古贵族放马牧羊,随意驱使的奴隶。这样的帝国在濒临毁灭时,往往只需要一丝点燃燎原的火花。 其实,早在朱元璋起义之前,元朝时期的一场黄河泛滥,就已经注定了,这个在 ... 方面无敌于世界的帝国,迟早会被淹没在一片惊涛骇浪之中。 黄河决堤,元朝 ... 该不该救? 公元1344,元朝在位的皇帝是元顺帝乌哈噶图汗,丞相是中国历史上一位非常有名的丞相,脱脱。全名叫脱脱帖木儿。这一年,发生了一件在蒙古帝国内部看起来不算什么事的一件事黄河决堤了。 该年的3月份,黄河泛滥成灾,似乎在对着元帝国做最后的咆哮。然而决堤倾泄的滔天巨浪并没有淹到蒙古帝国的皇亲贵胄,而是淹死了黄河以南的中下游地区数十万百姓,中原地区数百万亩良田毁于一旦,上百万人的房屋被大水冲毁,成了流离失所的饥民。 那么问题来了,面对此等严重影响上百万人的自然灾害,元朝 ... ,大元的皇帝乌哈噶图汗,该不该下令治理黄河赈济灾民呢? 丞相脱脱的建议是,救,必须要救!不但要拨粮赈灾,还要从国库拨大量饷银治理黄河,重建河堤,帮助百姓恢复农田,恢复生产。 脱脱的思想无疑是汉化的。他虽然是蒙古人,但是却饱受汉族文化的熏陶,尤其是儒家的治国理念。他认为,中原地区无家可归的饥民都是帝国的百姓,国家有权利也有义务去帮助他们,这是一个 ... 在任何时期,任何朝代都必须完成的责任。而且,元帝国内部的蒙古王公贵胄,也大都赞成应该拨款去救。 但是,这个时候却出现了在中国历史上很反常荒诞,或者说非常无法理解的现象。那就是,在元朝朝廷中由 ... 文官组成的一派,坚决反对救灾。认为面对此等情况,应该舍之,弃之,放任不管即可。是不是离奇的不靠谱? 那么这些 ... 文官集团,他们为什么坚决反对治河赈灾呢?同样身为 ... ,他们真的不在乎 ... 老百姓的死活吗?他们是一群不折不扣的小人奸臣吗? 不是如此,根本不是这样的。他们非但不是奸臣小人,反而是一群有着大智慧,洞悉元朝政治,有着深远眼光的忠臣。是一群怜惜百姓,不忍心让老百姓再受更多苦的好官。相反,除了脱脱以外,那些高喊着治河赈灾的部分王公贵族,却是元朝不恤人民的 ... 蛀虫,真正的奸臣。 不支持赈灾的是忠臣,支持赈灾的反而是奸臣。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经过大元朝廷的一番激烈争辩,最后,元顺帝乌哈噶图汗决定, ... 赈灾治河。并且任命脱脱为中书省右丞相,全权负责治河赈灾一事。 治河赈灾,离不开最基本的三样事物,就是:钱、粮、人。钱和粮,当然由元朝 ... 来出。人,当然大部分都是受灾地区的 ... 百姓,也会有少部分的蒙古族平民。 元朝存在等级森严的四等人制度,即把元帝国统治境内的臣民分为四等,即蒙古人、色目人、 ... 、南人。 ... 和南人都是华夏汉族人民,只不过 ... 是黄河流域的北方 ... ,南人是长江以南的南宋遗民。蒙古的法律规定,禁止 ... 打猎、学习拳击武术、持有兵器、数家才可共用一把菜刀。还禁止 ... ... 拜神、赶集赶场作买卖、夜间走路。 ... ... 蒙古人的偿命, ... 色目人的罚黄金四十。而色目人和蒙古人 ... 死一个 ... ,只要缴一头毛驴的价钱。 ... 如当兵则不许充宿卫,如当官也往往只能做副贰。 遇到征伐战争, ... 差别待遇较平时更甚。像1286年,为了进攻安南,征用全国马匹,色目人三匹马中只征两匹;而 ... 的马和青年壮丁,无论多少,全部征收。 那么在治河用人当中,劳动力和劳动量的划分,赈灾物资的分配,劳动报酬的待遇, ... 和色目人和蒙古人,自然也就不言而喻了。 不过,在 ... 习以为常的高压统治下,这些事情,还不能算是最过分的。那最过分的事情,还在后面,成为了压死千千万万汉族百姓的最后一根稻草。 脱脱满心欢喜地拿到了赈灾治河的饷银。他在制定了一系列治河方案之后,把饷银交给了中书省的官员。 中书省的官员拿到银子后,为了谋求更好的地位,便从赈灾的饷银里拿出了一部分,送给了蒙古的皇亲贵胄。继而中书省把饷银分发到下级各省。各个省级的官员又从中拿了一些,继而分发到各乡郡县。各乡郡县的官员又从中拿了一些,等到调配人员,筹备治河工具,准备粮食,准备船只的时候,这些治河的饷银就被一级一级瓜分的连渣都不剩了。 但是,上级下了命令,河不能不治啊。可是怎么治?钱都被瓜分的一毛不剩了,连一把挖河的铁锹都买不起了。怎么办呢?于是这些当地的官员,就开始向这些原本就失去土地,失去亲人,失去家园的老百征调。老百姓不但要出力,还要出钱。 那么这就意味着,治理黄河,变成了一句空谈。由治河赈灾,变成了搜刮难民民脂民膏的大洗劫!而那些道貌岸然的地方官员,一面写着歌功颂德的话,一面虚报着治河的功绩。高高在上的大元皇帝由于不知道民间是一副怎样的惨像,还陶醉在自己的英明决策之中。 这就是元朝内部 ... 文官集团极力反对治河的原因。他们太了解元朝的官员系统了,所谓治河,一切都站在最高尚的出发点,但当真真落实到老百姓身上时,它所带来的巨大灾难,要远远超于不治河不知多少倍...... 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 1344年到1350年这6年间,中原地区的人民,生活在活生生的地狱之中。他们的家园被黄河冲毁,无数 ... 离子散,饿殍遍野。当地的官员借治河之名,更是毫无限制地压榨他们。他们不但要毫无回报地修河,任劳任怨地被役使,还要承担比以往更为苛刻的赋税。沉重的劳动下,他们吃的是连糟糠都不如的食物。 每天因饥饿,疾病而死亡的人数,要远远超过被大水淹死的人数。这里面,有一个叫朱重八的年轻男孩。治理黄河以后,四月初六朱重八的父亲饿死,初九大哥饿死,十二日,大哥长子饿死、二十二日,母亲饿死。这简直是世界上最悲惨最恐怖的日记! 有一天,在黄河的白茅堤决口,一个叫韩山童的贫农和几百名工友正在疏通渠道。他们挖着挖着,突然挖到了一个一只眼的石人。而当时在民间正流传着一句谣谚:「 ”莫道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人们以为石人现世,莫不是应验? 公元1351年5月,韩山童、刘福通在永年白鹿庄聚众三千人, ... 白马、黑牛立盟起义,以红巾为号,称「 ”红巾军”,拥韩山童为明王。揭开了反抗元朝暴政的第一竿。此后,无数华夏大地的人民,投入了反抗异族暴虐统治的战争之中。 几十年后,朱元璋灭了元朝,一统中国。可谁又能预料到,几十年前的一场大水,就已经为这个庞大的帝国埋下了灭亡的种子呢? 以上就是关于「 ”黄河决堤,不支持赈灾的是忠臣?怎么回事?”的故事,喜欢的朋友请继续关注悠悠千古事,欢迎留言评论。
本文标签:黄河元朝历史中国古代史历史元朝脱脱中书省色目人突厥宋史汉朝晋朝明朝历史南宋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