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江南省多种分法为何选安徽江苏?淮安、安庆、苏州巡抚驻地三选二

清朝江南省的前身是明朝的南直隶,明朝管理南直隶用的是一种独特的方式,但这个方式因为种种原因而并未被清朝沿用。这就注定清朝对于江南省这片辽阔地区的管治,只能走回唐宋时期的模式。 明朝南直隶的范围大致包括今天上海、江苏、安徽以及江西婺源、浙江嵊泗列岛等地,这个区域无论是面积、经济、人文都堪称明朝众多行政区中的巨无霸。 它即使是在清初被降级为江南省,也仍是「 ”各省之首区,疆域开广,形势蟠踞,负山海而控楚豫,襟长江而带大河,其声名文物财赋物产皆甲天下”。 清初江南省地图 这样一个庞大而富硕的南直隶,之所以能让明朝统治者放心让它一直存在,诀窍就在「 ”直隶”二字上。 在明朝两百多年间,以陪都南京为中心的南直隶与以国都北京为中心的北直隶遥相呼应,他们辖区内所有州府都同样是直属于朝廷六部。 但是到了清朝,新统治者们面对这种卓有成效的管辖模式,用与不用就成了政治上棘手的难题。 清朝江南省走向分省的历史渊源 清初摄政王多尔衮在清军攻占南京后,于顺治二年闰六月的御前会议上召集九卿科道,商讨对这片明朝南直隶地区的设官问题,他在这次会议上听到了七种主张。 有人主张保留南京的陪都地位,沿设六部、都察院等部院衙门,沿用明朝那一套管治模式。也有人建议改掉南京及应天府等名色,设都督府委任亲王进行统领,并辅以户、兵、工三部侍郎等高级官员。 虽然七种主张各不相同,但都不否认前明南京辖区的重要性,都主张在建制规格上高于一般行省。 多尔衮画像 可是作为当时清朝事实上的当家人,多尔衮却将这七种主张全部否定,他做出的决定是「 ”南京著改为江南省,设官事宜,照各省例行”。 这就是当时清朝对前明南京辖区的态度,保留它的全境转设为一个普通行省,是多尔衮所能接受的最大限度。 而这恰恰为随后江南省的拆分埋下了伏笔,「 ”江南田赋之供,当天下十之三;漕糈当天下十之五,又益以江淮之盐荚、关河之征榷,是以一省当九州之半未已也”,每当和平安宁的时代来临,江南省这片土地上便会焕发出繁荣的经济景象,各种庶务便成倍地涌向各级官吏的头上。 对于江南省经济发达、事务繁巨这种幸福的烦恼,清朝之前的历朝历代统治者都各有应对的妙招。比如,明朝是采用「 ”直隶”这一独特的办法,由朝廷六部直接管辖其境内各个州府,杜绝由地方大员染指此一整个地区的政务。 而在更早之前的唐宋时期,则是以山川形便用分拆管辖的办法,将后世江南省的辖区划分为多个省级行政区。 例如,淮河以北的部分在唐朝属于河南道,在北宋则分属京西北路、淮南东路、京东西路、京东东路;江淮之间的部分在唐朝被设置为淮南道,在北宋则分属淮南西路和淮南东路;长江以南的部分在唐朝分属江南西道和江南东道,在北宋则分置为江南东路和两浙路。 唐代江淮地区区划图 现在的南京处在江苏、安徽两省搭界的位置上,而远在唐宋时期的南京则妥妥地是三省通衢,乃至是四省通衢。 在多尔衮否定了明朝管辖南直隶的办法后,清王朝面对日益臃肿的江南省就只剩一个办法——拆分,所面临的问题也就只剩一个——怎么拆分。 要知道江南省的东西跨度和南北跨度几乎相等,无论是南北分,还是东西切,都具有可行性。如果直接以淮河、长江为天然界线一分为三,也有唐宋的先例作为历史依据。 所以,关于怎么进行分省的这些选项,无论哪个都可以说出很多见解。 左右布政使的分设和三大巡抚的裁并 清朝第一次做出选择是在顺治十八年,这一年因赋税征收问题发生了「 ”江南奏销案”,江南省的左右两位布政使在此背景下摆脱了主次关系,而开始各自分担实际的责任。 清初各省的布政使人数都是左右两位,其中左布政使是握有实权的管事者,而右布政使则经常是徒有虚名而无事可做。 时任江南江西总督郎廷佐鉴于江南省税赋征收困难,早在「 ”江南奏销案”发生前的顺治十四年,就颇有预见性地对左右布政使进行职责划分,让右布政使负责催征积欠,让左布政使负责催征新赋。 这一做法缓解了江南省的赋税征收困境,但远远没有完全解决问题,这就有了四年后「 ”江南奏销案”的发生,此案导致江南四府一县的学子被革去功名,一万余名各级官员遭到黜降。 在此过程中,时任江宁巡抚朱国治又推动江南左右布政使,由分负其责发展为尚无先例的两地分设。 即以左布政使仍驻省城江宁,管辖安庆、徽州、宁国、池州、太平、庐州、凤阳、淮安、扬州、徐州、滁州、和州、广德等十三个州府。另外划出江宁、苏州、松江、常州、镇江等五府交由右布政使管辖,右布政使的驻地也由省城迁往苏州。 虽然江南右布政使的辖区远远小于左布政使,但右布政使肩头的职责显然更重,因为在其辖区内的苏、松、常、镇等府自明朝以来就是赋税征收的难点地区,这些地方历年积欠的钱粮税赋最多,所以打包一起交由右布政使负责催征。 由此可见,清朝江南省分省的最初动因,主要是受繁重政务的驱使。 在江南左右布政使由同驻一地到分驻两地之后的第四年,发生了江南省内三大巡抚裁并为二的事件,江南省一分为二的趋势由此变得更为明朗。 至于究竟是将江南省南北一分为二,还是东西一分为二,就取决于对当时江南省内三大巡抚中的哪一个进行裁并。 这三个巡抚分别是驻淮安的凤庐巡抚、驻安庆的安徽巡抚、驻苏州的江宁巡抚。 清初江南省三大巡抚辖境图 凤庐巡抚的辖区是淮安、扬州、凤阳、庐州、徐州、和州、滁州等七个州府,相当于今天的「 ”皖中+皖北+苏中+苏北”。安徽巡抚的辖区是安庆、徽州、宁国、池州、太平、广德等六个州府,囊括了今天的整个皖南地区。江宁巡抚的辖区是江宁、镇江、常州、苏州、松江等五府,相当于今天的「 ”苏南+上海”。 从相对位置来看,凤庐巡抚统领江南省的长江以北地区,而江宁巡抚和安徽巡抚则分别统领江南 ... 江以南地区的东西两部分。 所以,如果保留凤庐巡抚,裁并安徽巡抚、江宁巡抚二者之一,那么江南省的拆分就基本是南北分了。而如果遭裁并的是凤庐巡抚,那么江南省的拆分便是安徽巡抚与江宁巡抚的东西分。 最终揭开谜底的人,是时任江南江西总督郎廷佐,他在康熙四年提出的裁并凤庐巡抚的方案被准予实行。这个方案将原属凤庐巡抚的凤阳、庐州、和州、滁州归并给安徽巡抚管辖,原属凤庐巡抚的淮安、扬州、徐州归并给江宁巡抚管辖,而后江宁巡抚又演变为最终的江苏巡抚。 大家可能会发现,今天苏皖两省的北部地区完全没有参与它们各自省名的命名,江苏之名得自于江宁和苏州,安徽之名得自于安庆和徽州,这四地均在长江一线以南。为什么苏皖两省名称的由来都跟它们各自的北部地区没有关系呢? 这就是因为在凤庐巡抚辖区被裁并后,另外两个巡抚已经存在的官称得到了沿用,并且由官称进一步发展成为一东一西两个省的名称。 清代江苏、安徽分省地图 所以,分省名称出现这种情况,与当地民众乃至当地官员都没有多大关系,这些名称完全是从朝廷对官员任命书中的措词里沿袭下来的。 比如,朝廷任命一名巡抚,在旨令中的措词是这样的「 ”巡抚安徽宁池太庐凤滁和广等处地方提督军务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首先这个官称太长了,其次这个官称罗列地名的顺序是安庆、徽州、宁国、池州……所以这个官久而久之就被简称为「 ”安徽巡抚”,「 ”安徽”之名的出现实在是取旨令起草者行文顺序之便。 凤庐巡抚、江苏巡抚名称的由来,也是同样的道理。可以想象一下,如果当年被裁并掉的不是凤庐巡抚,那么今天原江南省范围内的分省模式,就会是凤庐省和安徽省或凤庐省和江苏省。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参与江南省分省的两个重要人物其实是一对辽宁老乡。郎廷佐祖籍辽东广宁(今属辽宁锦州市),朱国治则是辽东抚顺人(今属辽宁抚顺市)。 这两位辽宁人无疑在江南省分省过程中起了关键的推动作用,特别是郎廷佐裁并凤庐巡抚及其辖区的建议,直接决定了江南省只能是一东一西分为江苏和安徽两省。

江南省多种分法为何选安徽江苏?淮安、安庆、苏州巡抚驻地三选二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梦见康熙皇帝

    周公解梦梦见康熙皇帝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康熙皇帝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2. 朱元璋画像的脸型为什么这么奇怪,是真长这样还是被人丑化

    朱元璋的样貌一直是比较受人关注的,主要有两种说法。一是他长得十分臭猫,鞋拔子脸型,面露凶光,而且脸上还麻子密集,另一种说法则是他长得十分端正,面相沉稳,给人威严的感觉。那么这两种说法究竟哪种更加准确呢?在史书中有着关于他相貌的记载,比如《太祖实录》和《明史》等书都夸他相貌英武。不过前一本书是在朱允炆时期撰写的,上面对于外貌就是夸他魁梧,主要还是在描写他的气质。

  3. 谁说正宫娘娘不吃香?这几位都是最受宠皇后

    北齐文宣帝皇后:李祖娥《北齐书·文宣李后传》描绘李祖娥是「”容德甚美”。清代鹅湖逸士的《老狐谈历代丽人记》中说「”高后李祖娥以秀慧而绝艳”,将李祖娥与西施、昭君、张嫣、张宝珠并称为中国历史上真正的「”五大美女”。鹅湖逸士认为李祖娥是「”不幸生于季世,又嫁高氏无礼之家,迭遭污辱,几至玉碎花残。”而后世却因此几乎忘记她的艳丽,其实李祖娥是「”秋波善睐,神光动人”,属于「”亘古所无,所谓横绝千古之丽也”

  4. 清朝有一位官员,只因为太清廉节俭,被贬谪回老家,后郁郁而终

    南朝齐丹徒县令沈赞之不愿意跟周围的同僚吃吃喝喝,因为总要花钱。他不愿意花公款,而自己的工资又经不起应酬往来,就干脆不跟人来往,也不请客送礼,公务之暇,就当宅男。这种人在官员队伍里太碍眼,也碍事儿。终于有一回,被人找了个茬儿,构陷入狱。

  5. 宋朝偷偷地「 ”使坏”,使契丹和西夏打起来,这就是「 ”以夷制夷”

    以夷制夷,利用强者和强者之间的矛盾,使其相互冲突,削弱其力量。用敌人来制服敌人,以期望坐享其成的思想。宋仁宗时期,在外交上就成功运用过这一策略,使得辽夏开战,两败俱伤。不过,这一切还得先从西夏建国说起。

  6. 皇帝做了个怪梦,翻试卷时,看到一考生名字,大喜:状元就是他了

    皇帝做了个怪梦,翻试卷时,看到一考生名字,大喜:状元就是他了洪武年间的状元郎丁显真是走了狗屎运。他的考试成绩并不理想,据说,考官初拟的名次为一百多名,却因为朱元璋的一个怪梦,这位会元中的差生居然逆袭成状元。次年,他入京参加会试,也有幸考中了会元。不过,丁显的成绩在会元中并不出类拔萃,当年会试一共有考生472人,会元为建文帝时期名臣黄子澄,第二名为国子监生练子宁,第三名为浙江高考状元花纶。

  7. 此地是中国最早失去四百多年后又回归祖国的地方,历经曲折

    明朝最早来自欧洲的入侵者是葡萄牙。十五世纪未,葡萄牙殖民者经好望角到达印度西海岸,进而向东亚扩张。明代时借用...人对欧洲人的称谓,称他们为佛朗机国。

  8. 家族兴衰非是靠权利和财富来维系,家道必须合乎天道

    一座宅子,折射出一个家族的兴衰。时代变迁,家族兴衰,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是靠权力和财富所能维系的,家道必须合乎天道。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许多名门望族,显赫一时。第一类属于文官,清朝的李鸿章和曾国藩,李家与曾家都是当时的大家族,李鸿章和曾国藩也都是清朝重臣,权倾朝野。李鸿章不但为官有道,还非常善于积攒家财,他留给子孙的财产数量惊人。

  9. 儒学抑或「 ”天学”:明末清初的中国知识分子,到底如何选择?

    16世纪后期的大明尽管外有女真人入侵,内有农民叛乱,但在表面上依旧是「”歌舞升平”。谁也无法预料到仅仅几十年后后金的铁骑便会攻破山海关,与李自成的闯军一起将帝国覆灭。但此时的大明社会已经出现了一些征兆与变化,即西方天主教传教士第一次大规模的来华进行传教活动,并将西方先进的科技与...技术带到了中国,而这种现象在几百年后会再次出现,不过不再是以和平而是以暴力的形式出现。上海徐汇区最大的天主教堂一、传

  10. 仁厚的朱标,威猛的朱棣,那朱元璋其他儿子都怎么样?

    说到朱标,自然要说说朱标的弟弟们,那些觊觎皇位已久的藩王们。

随机推荐

  1. 积非习贯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jīfēixíguàn【解释】指错误长久沿袭,已成习惯。贯,通“惯”。【出处】汉·应劭《〈风俗通〉序》:“至于俗间行语,众所共传,积非习贯,莫能原察。”【例子】无【相关】百度“积非习贯”

  2. 矛尖向内

    相传噶当派的一位成就者,其曾为惯贼。某日,偷一对母女之羊,且恶作剧的将羊头放在木桩上。当该对母女见羊头在木桩上,二人不觉抱头大哭时,躲在一旁偷看的惯贼,不由自己的,当场良心发现。自始改邪归佛门,学习经典等。其修行间,尤其重在“起心动念”是否引恶业。故随时以“矛尖向内”(即以矛[正念]向着内心──当恶心起,就击刺之;善心起,就放之。

  3. 梦见饥荒梦到饥荒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饥荒好不好

    做梦梦见饥荒好不好?梦见别人饥荒,表示生意兴隆,或是生活宽裕舒适。梦见觉得热梦到觉得热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觉得热好不好梦见自己被饿死,预示你会遭受贫穷,但同样也表示“穷则思变”预示你会想方设法努力改善自己的处境,开始新生活。梦见很多人乞讨的情景,预示所在的地区可能会遇到饥荒。梦见饥肠辘辘后大餐一顿,预示工作或学习会取得好成绩。

  4. 瓜子的营养价值与副作用

    不同的瓜子不仅具有不同的风味,还具有一定的保健功效。如葵花子含有的维生素E,有抗衰老作用;西瓜子具有利肺、润肠、止血功效;南瓜子含脂肪高达50%,还含有蛋白质、脲酶、维生素A、B、C等营养成分。但在连续过量嗑瓜子后,常会有舌头肿痛、腹部不适、消化不良等现象的产生,被称之为“瓜子病”。

  5. 正能量语录 我们要有一颗永不放弃的心

    怀抱着一棵永不放弃的希望之心,明天就会有温暖的阳光雨露,坚持吧朋友,胜利就在你的下一步路!一个没有目标责任制的人就像一艘没有过舵的船,永远漂流不定,只会到达失望、失败和丧气的海滩。在世界的历史中,每一伟大而高贵的时刻都是某种热忱的胜利。生命之灯因热情而点燃,生命之舟因拼搏而前行。坚定的信念和坚强的意志历来是人们顽强生存,建功未来,战胜一切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

  6. 克夫痣,粗眉,双眉之色的照片分析_看相大全

    克夫痣,粗眉,双眉之色的照片分析图中妇女的夫妻宫下陷,当体相上出现明显影响夫妻感情的克夫痣,玄学家有责任为客户打开命盘,她的夫星在她出生一刻已没有光芒,命中有寡宿星,她仍是处子,她要找离过婚或身体有缺陷男人为夫,在她的一生中,曲折多,没有贵人,幸而她的财星很旺,日后可以养丈夫,是一位贤妻良母。】31至34岁看凌云、紫气、紫霞、彩霞的双眉之色。倒八字眉的男人_看相大全

  7. 智字开头的成语

    第一个字是以“智”字开头的全部成语及解释:智者千虑,或有一失——指聪明人对问题深思熟虑,也难免出现差错。智小谋大——指能力低下而谋划很大。智穷才尽——智能与才能已经穷尽。智昏菽麦——指智力不能辨认豆麦。智藏瘝在——指贤人隐遁,病民之臣在位。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不管多聪明的人,在很多次的考虑中,也一定会出现个别错误。智勇双全——又有智谋,又很勇敢。智尽能索——索:竭尽。智慧和能力都已用尽。

  8. 邓艾兵临城下,刘禅为何只能投降?其实有一招妙棋可以让他翻盘

    不与秦塞通人烟,可以横绝峨嵋巅。正是因为剑阁的险峻,姜维用手中仅有的四万多汉军人马硬是挡住了兵峰正盛的十多万曹魏军队日复一日一次又一次的决死攻击。援军,尤其是粮食,正源源不断送到剑阁。这里,以粮食高产的江油对姜维的支持最为给力。以姜维这股死守的劲,小编觉得如果魏军全力攻击剑阁,未必能拿下来,可能还会向之前的曹真曹爽伐蜀一样无功而返,姜维乘机收复汉中。

  9. 颜师古的家族成员 怎么评价颜师古

    颜师古颜师古对两汉经学史有着深入研究,是研究《汉书》的专家,代表作有《匡谬正俗》、《汉书注》、《急就章注》等,少传家业,遵循祖训,德才兼备。颜师古的家族成员>颜师古家族历史可追溯到春秋时期孔子的学生颜回。>颜师古的父亲颜思鲁,以儒学显名,撰有《汉书决疑》。>颜师古兄弟四人。>怎么评价颜师古>...:①卿之学识,良有可称,但事亲居官,未为清论所许。

  10. 带有贴字的成语

    包含有“贴”字的全部成语及解释:体贴入微——体贴:细心体谅别人的心情和处境,给予关心和照顾;入微:达到细微的程度。体贴入妙——指体会领悟深刻细致,而使描写或模仿巧妙逼真。卖儿贴妇——指因生活所迫,把妻子儿女卖给别人。俯首贴耳——俯首:低头。低着头,耷拉着耳朵。形容恭顺服从,屈卑驯服的样子。伏首贴耳——畏缩恐惧的样子。服服贴贴——指让人信服或物品平整。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