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晋陵奇士顾恺之,人称三绝才画痴。瓦官寺中绘维摩,妙笔点睛筹善款。顾门弟子毛惠秀,善以画像解经书。至于“画绝”,更是播于朝野。慧力和尚筹到顾恺之名下时,他却在功德簿上写了“一百万”。顾恺之又对慧力和尚说:“从明天起,可以让人来看壁画,第一天看画者每人要求捐资十万,第二天减一半,第三天以后皆随喜功德。”消息传出,朝野人士各怀心思,争先恐后来看。看画者各阶层都有,络绎不绝,很快就筹集百万钱。

晋陵奇士顾恺之,人称三绝才画痴。 瓦官寺中绘维摩,妙笔点睛筹善款。 顾门弟子毛惠秀,善以画像解经书。 顾恺之(345~406),字长康,小字 ... ,东晋杰出画家,人称三绝(才绝、画绝、痴绝),晋陵无锡人氏。顾恺之父亲顾悦之,先做扬州别驾,后任尚书左丞。顾恺之就生活在这样的官僚家庭,自然有优裕的学习条件,所以自幼就打下文学艺术修养的基础,博学多才,名冠一方。兴宁元年(363),顾恺之被大将扬州刺史桓温任为参军,参与军务。太和十七年(392),又被孝武帝亲信荆州刺史殷仲堪任为参军,并且为殷画过肖像,很是传神。后来回到扬州,公元405年,被任为散骑常侍。 顾恺之虽身在宦海,只不过作为绘画练习场而已,故他一生官运并不亨通,然而他在艺术上却很有成就。顾恺之任散骑常侍之时,结交当时著名诗人谢瞻,二人经常通夜对酌咏诗,顾恺之由于太专心,竟连谢瞻找来替身都未察觉,故被称为“痴绝”。至于“画绝”,更是播于朝野。 兴宁二年(364),慧力和尚决定在都城建康兴建瓦官寺,于是就向各界善信筹款,在朝官员和学士们都捐出一笔钱,多少不等,最多也不过十万钱。慧力和尚筹到顾恺之名下时,他却在功德簿上写了“一百万”。当时顾恺之还仅二十来岁,众人都以为是吹牛。慧力和尚也很怀疑,过了一段时间,慧力和尚到顾恺之府上催要捐款,顾恺之却胸有成竹地说:“请在新建庙里为我预备一面墙壁,我欲在那画一幅画,画好再说款项问题。”一切妥当之后,顾就搬到寺中住下,其后一个多月,顾恺之都闭门谢客,专心致志在墙上画一幅维摩诘居士像,画好之后,但没有点眼睛。慧力和尚不知其意,顾恺之说:“三天以后,我再来此点睛。”时间一到,他到画前点了眼睛,经他一点,画像立即栩栩如生、神采飞扬,就像活人一般,呼之欲出,跃然壁上。顾恺之又对慧力和尚说:“从明天起,可以让人来看壁画,第一天看画者每人要求捐资十万,第二天减一半,第三天以后皆随喜功德。”消息传出,朝野人士各怀心思,争先恐后来看。殿门一开,只见维摩大士容光焕发,使庙宇殿堂显得更富丽堂皇。看画者各阶层都有,络绎不绝,很快就筹集百万钱。人们不解其意,就去问顾恺之,顾恺之说:“四体研蚩,本无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指眼睛)中。”因此,后世流传一语:“传神写照之壁在于点睛。”现存古画珍品《女史箴图》,即相传为顾恺之真手迹。当时谢安曾评价说:“盖有生以来得未尝有之奇才!” 顾恺之不但本人是画坛一绝,就连徒弟也是上乘手笔。他曾教授河南武阳毛惠恒、毛惠秀(南齐人)兄弟画画,而弟惠秀尤优。毛惠秀善长画佛像人物,他能按每本经书大意作全堂经像,列佛菩萨天人数百,雍穆生动,精细典雅,后世经变之画,都是依此仿效而来。后毛惠秀在永明年间(南齐武帝萧赜)被召入内廷,封秘阁史。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re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本文标签:顾恺之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