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广钦老和尚的禅宗公案:道一句

忏云法师在台北念佛团打佛七,忏公非常敬重广钦老和尚,于佛七圆满后,浩浩荡荡七、八十人,上土城承天寺拜访老和尚。当时,承天寺建筑简陋,只有几栋寮房,没有现在这么辉煌壮丽。在老和尚的丈室,里里外外挤满了老老少少,有专程来请益的,有好奇凑热闹的,有登山路过的。老和尚一语不发地坐在禅椅上,俟忏云法师进来,引领大众行过大礼后,大家就地坐定。忏师与老和尚请安后,整个丈室就静默下来。老和尚显得精神愉悦,似乎非常高兴。见大家默默无语,老和尚面对大众说:‘你们打佛七挖宝,既然挖到宝,应该奉献出来;来,道一句。’听老和尚这么一说,大家你看我,我看你,就像是说,挖到宝的不是我,你们有那位挖到的?赶快拿出来,否则真没面子!经过一阵眼目传神后,平日谈天说地、讲经说法头头是道的我们,谁也拈不出一偈半偈来。当大家面面相觑,默然无语,压得有点坐立难安时,忽然一声‘南无阿弥陀佛’从一位比丘尼口中迸出来。大家猛然回头,将注意力投射到这位中年比丘尼身上,看看是何方神圣作此狮吼!瞬即将注意力又回到老和尚身上,想由老和尚这里觅个消息!只见老和尚摇摇头,指着前面一位小孩子说:‘这句,连三岁孩子也说得。’【garbha案:此位尼师知其然,可惜未知其所以然。一句弥陀,概括事理。请问:‘理’在什么处?】>接着,又恢复宁静死寂的状况,只见老和尚目光炯炯,似乎在探寻,到底谁把宝藏起来不肯示人,到底是谁?‘来!道一句,道一句。’老和尚似是身经百战的老将,兵临城下,在那儿叫阵。大家在老和尚凛冽眼光与坚决有力的鞭策声下,噤若寒蝉,连呼吸都觉紧张。这才令我觉察到—这不是书生论战,而是真刀实枪上阵,没有真功夫真本事是上不了战场的。>有位坐在前面的比丘,大概是被老和尚盯得浑身不自在,他摇动一下身子,揣摩一下,然后压宝似地挤出一偈:‘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老和尚表情淡然,转过来面对这位比丘说:‘我们关起门来说话,你不要以为这件衣服(指着自己身上所穿的出家衣服)可以随便穿的,要真正穿得起这件衣服可不是容易的!’接着又是一阵寂静,老和尚见大家拿不出像样的货色示人,一缓咄咄逼人的眼光,和颜悦色地说:‘古人打佛七,要在克期取证,若是到时候拿不出东西来,那不变成“打佛吃”了么?(即打着念佛的招牌吃饭)’停一口气,老和尚又说:‘打佛七,想挖宝,这是贪。来我这里,又想挖点什么走,这也是贪。’老和尚话未说完,底下有两个人在那儿交头接耳,意思是说:‘我们挖不到宝,老和尚要我们把宝奉献出来,老和尚自己有宝,还要我们的,这不也是双重的贪心吗?’此话刚说完,老和尚似知若不知的,接着说:‘若是听懂我所说的,摆在眼前的,他就拿得到;若是听不懂的、不识货的,就是双手捧到跟前,他也得不到。’>《广公上人事迹初编》承天禅寺编印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广钦老和尚的禅宗公案:道一句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清末蒙古兵为何「 ”不能打了”?乾隆:一座喇嘛庙,胜养兵十万

    但到清末的时候,蒙古兵的战斗力出现了断崖式的下降,上至王公贵族,下到平明百姓,要么负债累累,要么陷入破产的境地。我们难以想象,当年横跨欧亚大陆的蒙古铁骑的后人对沦落到如此境地,而这其中的原因之一,便是藏传佛教的文化影响了蒙古。一则数据显示,清初时期的蒙古人口达到了两百多万人,而到了清末后只有一百七十多万人口,整整减少了近20%。

  2. 文殊、弥勒、观音、普贤等菩萨,在历史上真有其人吗?

    文殊,是中国佛教四大菩萨之一,与普贤菩萨同为释迦牟尼佛的左右胁侍。那么,文殊菩萨在历史上也真有其人吗?对文殊菩萨的信仰,是随着大乘佛教的兴起、壮大、流布而逐渐形成的。据说文殊一出生就会说话,像童天子一般;和释迦牟尼一样,也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显示出他的不同凡响。在释迦牟尼传教说法的四十五年中,文殊始终追随左右,成为释迦牟尼的得力助手。

  3. 唐武宗灭佛之谜:唐武宗对佛教有什么刻骨仇恨?

    不过也曾经出现过四次较大的灭佛事件,这就是北魏太武帝灭佛,北周武帝灭佛,唐武宗灭佛,后周世宗灭佛。这四次灭佛事件中,以唐武宗的灭佛影响最大,受到了后人的广泛关注。唐武宗灭佛原因何在?唐武宗原本也是喜欢佛教的,但即位数年后就对佛教怀有刻骨仇恨,这到底是为什么?有人认为武宗之所以下令灭佛,主要是与当时的宗教斗争有关。

  4. 大叔拿块「 ”木头”上节目,专家却很激动:佛教「 ”贡品”,至少百万

    自古中华多瑰宝,或许很多朋友会联想到带有铭文的青铜器,或是大唐金器,清代的玉器;当然,熟悉古董的朋友或许还会想到明代的「”木器”,这里要说的就是一种特殊的「”木头”。早在数年的某档鉴宝节目中,一位大叔就双手捧着块这样的「”木头”让专家鉴定,由于外貌显不出什么「”金贵”之处,也没经过任何雕琢,因此一出现就引起了诸多非议;但在场专家看到这块「”木头”后却显得很是激动,不仅给出了极高的评价,其估价更是达

  5. 中国人信奉儒释道,为何史上还有那么多「 ”灭佛”事件?佛得罪了谁

    佛,意思是「”觉者”。佛又称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世尊。佛教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佛教信徒修习佛教的目的即在于依照悉达多所悟到修行...,发现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最终,超越生死和苦、断尽一切烦恼,得到究竟解脱。佛教是非常古老的一种宗教,其历史长达两千五百多年。从汉代开始,佛教自丝绸之路传入中华,并一直经久不衰。由于,佛教的部分教义同封建皇帝的治

  6. 佛教兴盛的背后,说说明朝时期的佛教文化历史

    在士大夫们的观点里,佛教是儒家文化的核心,尤其是对于普通民众有着教化的意义。本文将梳理明朝时期对于佛教的观点,探究佛教在明朝时期的位置。佛教的寺庙先来聊聊佛教,你知道多少?佛教并不是中国的,最初是在东汉时期开始传入中国,可是,在中国生根发芽逐渐中国化了之后,佛教竟然成了一种文化的核心。当时,官员们是对佛教趋之若鹜,众多的士大夫信仰从西边传过来的佛教,工作的业余时间还会进行佛教的修行,可谓是佛教徒。

  7. 我们生活中很多流行用语其实都是源自佛教的用语

    1、「”世界”源于佛经,出于佛教「”世界”一词,「”世”为时间意,「”界”为空间意,涵盖了时间空间不可分隔的道理。中国古代形容大千世界则多用「”天下”一词,并无「”世界”,如今被广泛用之。据《楞严经》卷四载,世,即迁流之义;界,指方位。即于时间上有过去、未来三世之迁流,空间上有东南西北、上下十方等定位场所之意。佛教中的世界一词,非仅仅指地球而指整个宇宙而言,如今一般使用的「”世界”一词则专指地球而

  8. 你读的佛经很多?看看鲁迅,你就自愧不如了

    鲁迅,曾用名周樟寿,后改名为周树人,曾字豫山,后改豫才,曾留学日本仙台医科专门学校(肄业)。

  9. 丰子恺道出弘一法师出家真相:他只是到了「 ”人生三层楼”的第三层

    可是弘一法师连见面的机会都不给他,算是绝情,也算是虔诚,依然选择抛弃了心中享乐的灵魂,大彻大悟,人活世间不过是卧不过七尺,食不过三餐。人们难以看破弘一法师出家的原因,哪怕是他的妻子对这个原因同样是充满了未知。丰子恺说的或许才是最接近的答案。

  10. 西域,是一片神奇的土地(鸠摩罗什、克孜尔石窟、信仰之变)

    鸟兽以花果为食,不经意间用种子装扮了世界一、鸠摩罗什南北朝时的真谛法师、唐代的玄奘法师、北朝的鸠摩罗什被称为佛经三大翻译家。

随机推荐

  1. 甜密表白句子-感人的情话

    情人节,祝心中的你永远开心快乐!感动这世界有你与我这最美的存在!男孩要保重,女孩会思念。

  2. 陈情令阴铁厉害么?四块阴铁去向介绍

    想要完全掌控阴铁的力量也并非易事,如果达不到阴铁的标准还有被反噬的可能。蓝翼就是因为封锁阴铁导致深受重伤。目前阴铁被分成四块散落各地,原本各大家族都有保管一块,但温氏却想重新唤醒阴铁的力量,目前温家已经手握三块阴铁。陈情令阴铁厉害么?《陈情令》中似乎多了一次层身份,卷入到温氏的阴谋计划中。阴铁去向介绍阴铁的故事引出了蓝氏唯一一位女家主,“弦...术”的创始人蓝翼。

  3. 粤字开头的成语

    比喻少见多怪。

  4. 电视机故障前期有什么征兆

    现在估计每家每户都有一台或者多台电视机,而有的电视机已经使用了很长时间,因此有时不可避免的会发生一些故障。然而,电视机在发生故障前夕,往往都会出现一些征兆,若能及时发现和了解这些先兆,及时进行检查修理,对于电视机的使用、维护和延长其使用寿命将是十分有益的,也是非常必要的。下面说说电视机在发生故障之前会出现的种种现象。

  5. 项链读后感400字

    项链读后感400字参考读后感一:莫泊桑《项链》读后感无意中,在书架上发现了莫泊桑的小说集,抱着一种消磨时刻的态度简单的看完了其中的一篇短篇小说《项链》。《项链》写的是教育部职员骆尔塞的妻子玛蒂尔德,她为了参加教育部长举办的晚会,把丈夫准备买鸟枪的四百法郎拿去买了衣服,又向女友借来一串项链。在晚会上,她的姿色打扮显得十分出众,男宾们都望着她出神。

  6. 乳腺癌的饮食调理

    乳腺癌是女性发病率最高的癌症,严重威胁女性健康,真正的病因尚不清楚,但通过研究、调查和分析,认为乳腺癌发病与生活方式、饮食、营养、热卡、肥胖等密切有关。

  7. 阿含经故事选(3)

    无学果表示已经成就解脱,不再有生死流转了。>四、本则故事,亦广泛地记载于各部律典。「我在僧数」,表示佛陀也是僧团中的一分子,与「如来不言:我持于众、我摄于众。」相应。>七、在尊者阿难的多次请求下,后来佛陀允许尊者摩诃波阇波提等女众出家,这是比丘尼僧团成立之始。

  8. 我的故事:丈夫出轨怎么办

    我的学佛故事:丈夫出轨怎么办2010年5月的一天,我无意中发现了丈夫手机中的一条短信“我天天抱着手机等你的短信,等得我好苦,我明明知道你是耍着我玩,可我就是忍不住,我恨你!”我丈夫还是不停地去陪她打乒乓球,我们有时十天都不说一句话,家里象个大冰窖一样。为了女儿高考,我只好忍受着,一年多后,2011年6月21日,早上七点多,为了一句话我丈夫把...机砸了,我终于受不了了,搬了出来。

  9. 蒙古帝国的实力那么雄厚,为什么这么快就四分五裂了?

    而元朝的前身,则是蒙古帝国。蒙古帝国不仅击败了宿敌金国,更打败了西夏,花剌子模。蒙古军队甚至把非洲列入征服的目标。蒙古帝国曾征服了当时的俄国,也就是莫斯科公国。可他们无法让当地人融入自己,成为蒙古帝国的一部分。这种情况,虽然有利于蒙古帝国融入当地,更好的维护统治,但也有很大的弊端。这样一来,蒙古帝国的内部,就产生了截然不同的文化。原本蒙古帝国就因为庞大的疆域,变得难以沟通。

  10. 乞富不乞贫

    根据佛制,比丘乞食是次第行乞,可是须菩提离开精舍后,总是到富有的人家去行乞。须菩提听后,很谦逊地说:‘乞富乞贫,都是为了利益众生。佛法里方便有多门,我们可以各行其道,不必强人同己。’须菩提的乞富不乞贫,大迦叶的乞贫不乞富,成为尖锐的对比。对佛陀的教育,须菩提虚怀若谷,很快地纠正了乞富不乞贫的做法。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