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秦始皇陵地宫之迷

  公元前210年夏,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皇帝——秦王赢政逝世。

  他被安葬在了一座巨大的陵墓中。这座陵墓在他生前就开始修建,前后共花了39年时间,修陵顶峰时用工达到70多万人,占到了当时全国总人口的1/10!

  2000多年过去了,显赫一时的秦始皇陵如今只剩下了一座孤零零的小山包,耸立在陕西省临潼县的骊山脚下。它就是秦始皇陵的封土堆。据史书记载,当年秦始皇命丞相李斯修筑陵墓,陵墓挖到一定深度,就再也挖不动了。李斯于是奏表请示,秦始皇回答说:“其旁行三百丈乃至。”

  这个记载引出了人们的种种猜测。地宫,这个用来存放秦始皇棺椁和随葬物品的宫殿,究竟建在哪里?是在封土堆下,还是在它周围“三百丈”远的某个地方?

  从1962年起,考古工作者开始对秦始皇陵进行考古勘察。经探测,陵园范围达56。25平方公里,相当于近78个故宫的面积,这么大面积的陵园在世界上也属罕见。

  1974年,秦始皇陵再一次震惊了世界。人们在它的东侧挖出了一个巨大的兵马俑坑,成百上千个比真人还要高大的陶俑出土,轰动了整个世界。第一个被发现的兵马俑坑被命名为1号坑,它的面积达到14000多平方米。

  然而,10个兵马俑1号坑的面积才相当于一个地宫的面积。

  考古学家预言,地宫作为秦始皇陵的核心宫殿,它的价值将不可估量。

  几十年来,地宫之迷一直困绕着考古学界,人们始终没有探明它的准确方位。去年11月,一项名为“考古遥感与地球物理综合探测技术”的“863计划”正式启动,这是我国第一次把考古工作纳入到“863计划”。考古界和科学界联手,展开了一次大规模的针对始皇陵的考古勘察工作。

  一年后,谜底终于被揭开了。

  秦始皇以水银为江河大海的目的,不单是营造恢宏的自然景观,在地宫中弥漫的汞气体还可使入葬的尸体和随葬品保持长久不腐烂。而且汞是剧毒物质,大量吸入可导致死亡,因此地宫中的水银还可毒死盗墓者。

  物探同时还发现,地宫中有石质墓室的存在。

  墓室只有东西两墓道

  以前曾有媒体报道称,考古人员用钻探方法在封土东边发现了5条墓道,封土西边北边也各找到1条。在昨日的验收会上,始皇陵考古队队长段清波澄清说,根据这次探测结果,除了东、西各一条墓道外,其余则是一些陪葬坑。

  从商周到汉代,帝王的墓道通常都为4条,分别贯穿东南西北4个方向,这是尊贵身份和地位的象征,而普通官员和百姓的墓道为一条或两条。按常理秦始皇的墓室也应为4条,但目前却仅仅发现了东、西两条墓道。这一发现在昨日会上引起专家的极大关注。

  “意料之外其实也是意料之中,秦始皇本来就是个怪人!”段清波说,秦始皇在位期间所做的事情多超乎常人的想象:统一中国,统一货币,建造近60平方公里的陵园和庞大的兵马俑陪葬坑……“秦始皇脑子里在想些什么,谁都说不清楚。这位生前骄横跋扈、性情不定的始皇帝,死后留下的陵墓必然会扑朔迷离。”段清波说。

  据悉,此次探测一期工程完成后,二期工程还将对陵墓深入研究。

  四大谜底揭开

  1、地宫在不在骊山?民间传说秦陵地宫在骊山,专家用遥感和物探方法进行探测,确认地宫就在秦陵园封土堆下,距地平面35米深。2、墓室完好与否?探测发现,墓室周围有一圈极厚的宫墙,墓室完好无损与此密切相关。这种新发现的墓葬形式被称为“秦陵式”。3、地宫有无水银?探测证明,地宫内的确存在水银,且东南、西南强,东北、西北弱。《史记》中“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初步得到证明。4、墓道有几条?探测结果表明,只有东、西各一条墓道。而从商周到汉代,帝王墓道通常为东南西北4条。这一新发现引起专家极大关注。

  史记·勘察

  关于秦地宫最早的历史文献记载是司马迁的《史记》:“始皇初继位,穿治郦山,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诣七十万人,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满之。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

  对秦始皇陵园第一次全面的考古勘察始于1962年,考古人员绘制出了陵园第一张平面布局图,经探测,陵园范围有56。25平方公里,相当于近78个故宫,引起考古界轰动。

  1。 秦皇陵封土取自何处?

  体积庞大的封土堆堪称国内之最,但它的土究竟是取自秦始皇墓中,还是挖自鱼池一带?

  秦始皇陵封土堆呈覆斗形,高76米,长和宽各约350米,如此大规模的封土堆在国内堪称之最。但体积庞大的封土取于何处?

  在临潼地区长期流传着一种说法,认为封土堆的土是从咸阳运来的,因经过烧炒,所以陵上寸草不生。可是12月3日,记者在秦始皇陵看到,封

  土堆上石榴树密布,灌木丛生。

  封土堆是秦始皇陵的一个象征,但封土从何而来至今没有定论。传说土是从咸阳运来的,因经过烧炒,所以陵上寸草不生。

  《史记·秦始皇本纪》:“复土骊山”。《正义》曰:“谓出土为陵,即成,还复其土,故言复土。”意思是说把原来从墓穴中挖出来的土,再回填到墓上去。

  《水经·渭水注》说:“始皇造陵取土,其地污深,水积成池,谓之鱼池。池在秦始皇陵东北五里,周围四里。”记者经过实地考察,在始皇陵封土东北2。5公里的鱼池村与吴西村之间,果然找到了这处地势低洼、形状不规则的大水池,有人曾估算鱼池总面积达百万平方米。郦道元“取土于鱼池”的说法得到了陕西省考古学会副会长、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名誉馆长袁仲一等不少考古专家的认可。而大部分学者认同封土的来源有两个方面:一是从墓中挖出来的土,二是从鱼池一带取的土。

  秦陵考古队队长段清波对此提出了质疑。“在对封土堆进行钻探中,我们从洛阳铲中提取了大量的土样,发现土中含杂着大量的沙石;而取自鱼池里的土却是纯净的黄土,且粘性强,极少含有沙石。取土于鱼池一说值得商榷。”段说。

  这次对秦陵陵区高光谱遥感探测中,在秦陵南部的骊山脚下发现了一处南北走向串珠状的巨型凹陷。中国煤炭地质总局航测遥感局遥感应用研究院环境所高级工程师万余庆说,经实地勘查,他们发现这个深达30米的巨型凹陷处于山间冲击扇的缓坡上,与周围地形特征格格不入,且有明显人工挖掘的迹象,而凹陷的土质也与封土相同。

  “秦陵陵区地势南高北低,且落差很大,从山下的鱼池取土显然要费力的多,而从山脚往下运土距离也较近。”支持同样观点的还有万的同事周小虎。

  段清波说,他还没有到这个巨型凹陷处考察过,如果确如万所说,从骊山取土的说法的确是个新推断,不过还要通过体积还原计算和对比才能最后定论。

  2。 “旁行三百丈”究竟何意?

  一说:地宫巡游通道遇阻改了方向;一说:地宫初挖点向北移了700米

  史料《汉旧仪》一书中有一段关于修建秦陵地宫的介绍:公元前210年,丞相李斯向秦始皇报告,称其带了72万人修筑骊山陵墓,已经挖得很深了,好像到了地底一样。秦始皇听后,下令“再旁行三百丈乃至”。“旁行三百丈”一说让秦陵地宫位置更是扑朔迷离。

  这次科技人员运用遥感和物探的方法分别进行了探测,证实地宫就在封土堆下,距离地平面35米深,东西长170米,南北宽145米,主体和墓室均呈矩形状。地宫虽然被定位,但史料记载“旁行三百丈”究竟何意?

  对此,中国秦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王学理研究员指出:“兵马俑坑、铜车马坑、珍禽坑、城垣……从目前的考古挖掘情况看,秦始皇生前享受荣华富贵,死后把这些也带到了阴间享用,上具天文、下具地理的地宫建的犹如秦咸阳宫殿。”他说,秦始皇生前多次出游,向南到了洞庭湖、浙江的会稽山,向东走到了山海关、渤海湾,西北方向则到了宁夏,这在史料中都有记载。

  “秦陵地宫在《汉书·贾山传》有所描述:被以珠玉,饰以翡翠,中成观游,上成山林。‘中成观游’即巡游天下的意思,可在地宫里如何实现巡游?只有修挖四通八达的通道。”

  王学理说,“封土堆南部紧挨骊山,由于山间冲积扇的原因,山下的地层中分布着厚层的砾石,修陵人从地宫向南挖巡游通道时,遇到了大砾石,最后不得不顺着砾石层改向挖掘,即所谓的‘旁行三百丈’。”

  中国地质调查局研究员刘士毅带领的物探课题组在秦陵区进行探测时,发现在封土堆南约700米处出现了重力异常的现象,按地质理论说明该异常区与周围土质存有差异。段清波推断,秦始皇陵地宫最初挖掘点可能位于这个异常区,因土中含有大量砾石,修陵人无法挖掘,只好向北移到了目前封土堆的位置。

  秦陵西侧发现大量修墓人的骸骨,一处农田旁的土坡侧立面上随处可见暴露在外的骸骨。史料记载,秦陵的修建动用了72万人。

  3。 司马道走向未有定论

  秦陵司马道究竟是南北走向还是东西走向,考古学家和地质专家说法各一

  古时,帝王在世时专用的道路叫“御道”,而死后特意为其专修的道路就叫“神道”,也叫司马道。司马道一般也是帝王陵墓的中轴线,具有重要的考古意义。

  袁仲一、王学理等众多秦陵考古专家都一致认为,秦陵的司马道为东西走向,即陵园面向东。袁仲一先生在《秦始皇陵考古纪要》中给出了三个论据:其一,陵墓南、北各有一条通道,惟有东边有五条通道,“说明东边是主要通道,即始皇陵墓的方向为东西向。”其二,“从陵园的整个布局及地理环境方向来看,只有陵东侧地势开阔,符合古代选择墓向‘明堂要清’的要求。”其三,墓葬和陵园为东西向是秦人故有的习俗。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张占民也给出了东西走向的两个理由:陵园内外城垣惟有东门规模最大;惟有东侧的陪葬坑不但规模宏大,而且多与军事内容有关。

  司马道持南北走向的观点最早是由地质学家孙嘉春先生提出的,并得到了不少人的赞同。“陵园南高北低,背依骊山,俯视渭河,南北高差达85米,陵园面向北是再合适不过了。同时,其他国君大多将封土堆安置在回字形陵园的中部,而秦始皇陵的封土堆却位于内城南半部,从对称角度讲,司马道东西走向说不通。”万余庆说。

  “在室内形成的遥感图像中,我们也惊奇地发现,如果把封土堆与骊山主峰——望峰连线,竟然与南北子午线完全重合。再向北,鱼池遗址旁秦时修建的大坝竟然也正在这条子午线上,这应该不是巧合。”

  除了地理环境原因,万又提起了这次考古遥感探测中所得出的图像。“在封土堆西侧发现了大面积的温度异常区域,考古人员钻探也证实其下为一片大型陪葬坑,共有6个陪葬坑。”万说,在陵园里至今还没有发现一处大型文官的陵墓,而绝大多数都与“武”有关。目前已有考古人员推测,那片异常区很可能就是秦朝大名鼎鼎的文官吕不韦的陵墓。

  4。谁燃秦宫火未有定论

  火烧秦陵仅仅是一种燎祭方式,还是项羽所为?这一历史悬疑至今没有结论。

  近日,根据阿房宫遗址考古挖掘发现,前殿遗址20万平方米的勘探面积内只发现了几处红烧土遗迹。专家认为,这表明历史上有关项羽放火焚烧阿房宫的记载是不准确的,媒体也纷纷展开了“项羽没烧阿房宫”的报道。

  “才刚刚开挖,就匆忙下结论,这样搞研究有些糙。”中国秦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王学理对此直言不讳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他说,根据史料记载阿房宫“复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占地面积相当大,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宫殿建筑之一。其中仅前殿遗址东西长就达1270米,南北宽426米,总面积超过了5万平方米。而目前对前殿遗址的试掘发掘面积却只有1000平方米,挖掘工作还只是刚刚开始。

  “在对秦始皇陵的陪葬坑的挖掘中,1号坑和2号坑都发现了火烧土,而在3号坑中却没有发现,这不能就断定秦陵没有遭到大面积的火烧。”王学理说,只有经过大面积的挖掘工作后,出来的结论才会有科学性。

  项羽是否火烧秦陵?根据这次遥感探测,科技人员发现了陵区有大面积的火烧土分布,同样考古人员在对秦陵陪葬坑的挖掘中也发现了大量火烧土和残余焦木。“如果是项羽火烧了秦陵,那么陪葬坑里的珍宝为什么没有被运走?”工程师周小虎说,珍禽异兽坑虽然遭到了火烧,但坑内却完好保存着精美的铜鹤、铜鹅、铜鸭子等,让人不可思议。“火烧陵墓很可能是当时的一种祭祀方式,即所谓的燎祭,这在发现的秦代陵墓中并不少见。”一位陕西的考古人员在聊天中,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王学理说,根据《史记》记载“火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从中可以看出作风严谨的司马迁并没有提到项羽曾焚烧秦陵,但项羽火烧秦陵的可能性最大。

  “秦始皇陵的收尾工程尚在进行之际,由陈胜吴广发起的农民起义揭竿而起,关东各地纷纷响应。起义军不久便打到距陵园不足10华里的戏水附近。这时数十万修陵人员只好遵命放弃未完成的陵园工程,跟着少府令章邯阻击起义军。”王说,备受折磨的十万修陵人员后来也加入了起义军,由于对秦始皇极度仇恨,也不排除他们返回临潼后火烧秦陵的可能性。

  兵马俑坑、秦铜车马坑、秦石铠甲坑等陪葬坑和陪葬墓的发现与发掘,使全世界都受到了强烈的震撼。人们为这伟大的历史奇迹惊叹,同时自然会把视线投向这伟大奇迹的母体——秦始皇陵地下宫殿。这将是一个更加神秘莫测,令人心驰神往的伟大奇迹。

  秦始皇陵封土下的地宫距现地表深约30米。地宫的周围有近似方形的地下城垣。关于地宫内的情况,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里是这样记载的:“始皇初即位,穿治骊山,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诣七十余万人,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司奇器珍怪徒藏满之。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也就是说,秦始皇陵地宫建筑犹如秦咸阳宫殿,内有百官位次,地宫屋顶砌筑了纹石和明珠像征日月星辰,地面还以水银像征百川江河。而且,这座埋藏着无数珍奇动物及物品的地宫中,还有用人鱼膏(据说是东海中的一种形似人的四脚鱼)做成的蜡烛永不熄灭地燃烧着,使地宫常年形同昼。为了防止盗墓贼进入,工匠在地宫内制作了神奇的机关暗弩,当盗墓贼一旦接近墓门,便暗箭齐发,将之射杀于墓外。

  因为没有挖掘地宫,司马迁的描述还无法得到印证。不过,在1981年12月和1982年5月地质学家利用现代仪器对地宫进行的两次测试均证明,地宫内有强烈的汞异常反应,面积达1。2万平方米,略呈几何形分布。这证实了司马迁所说“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的记载。自秦兵马俑出土之后,经过多学科的科学工作者十几年努力探寻,逐渐解开了秦始皇陵地下宫殿谜团的一部分。

  根据考古调查资料表明:秦始皇陵地宫上穴近似方形。在距现地表2。7——4米深处发现了地下宫墙。宫墙东西宽392米,南北长460米,总面积约为18万平方米。这样大的墓穴,在中外历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宫墙高和宽约为4米,用未经焙烧的砖坯砌成。宫墙的四面有门,东边发现5个,其余三连各有1个。封土下的地宫距现地表深约30米。放置棺椁的地方叫做玄宫,是地宫的核心,无疑是位于四面环绕宫墙的中心部位。

  总之,这座神奇的地宫如同秦始皇生前的宫室一样,在地下王国内继续寄托着他“万世”的愿望。

  秦始皇陵是否被盗

  秦始皇陵以其规模宏伟、空前的厚葬而闻名。每位关心秦始皇陵的人都对它是否被盗十分关心。从整个中国古代史来看,每个朝代的末年都是最混乱的时期,群雄争霸,盗匪横行,整个社会处于无 *** 的状态。而此时正是盗墓者掘坟挖墓的大好时机,历代王朝的陵墓几乎都是在这个时候被盗的。

  项羽对秦始皇陵的破坏

  据史书记载,项羽带兵进入关中后,先杀了已投降刘邦的秦王子婴和秦王室贵族,然后把咸阳城内掳掠一空,最后一把火烧了咸阳城。接着,项羽又带兵来到秦始皇陵,命士兵挖掘始皇陵,将陵墓上下所能见到的东西统统运走。当时运东西的人有30万,30多天还没有运完,足见陵中珍宝之富。最后,项羽将不能过走的东西一把火烧了,大火烧了许多天。这可能是秦始皇陵最早和破坏最大的一次劫难。

  项羽东撤后,关东的盗贼纷纷涌入秦始皇陵,传说捣毁陵内铜椁以取铜。再后来,传说有一个牧童在此放羊,羊走进了被乱军挖开的地下穴道,找不到了。牧童便拿了一个火把,进入墓穴中去找羊,结果失火,大火烧了90多天。据说,方圆数十里的陵区地面,也随着一些陪葬坑和陪葬墓的坍塌而下陷了好几米。这样使秦始皇陵的地面建筑荡然无存,地下埋藏也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这些记载都被当今考古发现所佐证。秦始皇陵发现的陪葬坑、陪葬墓几乎都遇到过被盗和火焚的破坏。

  经过四年楚汉战争,刘邦打败了项羽,建立了西汉王朝。为了笼络人心,公元前195年,刘邦下令对秦始皇陵妥为保护,安排20户人家住在秦始皇陵附近,作为守陵人看管秦始皇陵。此后,各朝各代的统治者对秦代帝王陵墓,也都下令保护。宋太祖开宝三年(公元970年),曾令临潼县保护和修整秦始皇陵。清朝的陕西巡抚毕沅,还曾为秦始皇陵立碑。

  但是秦始皇陵埋藏丰富,必然会引起各种人物的觊觎。据记载,东汉末年赤眉起义军、魏晋后赵时期统治者石勒和石季龙、唐朝末年黄巢起义军等都盗掘过始皇陵墓。

  地下宫殿可能没有被盗

  已出土的两乘铜车马位于秦始皇陵封土下面地宫西墓道的耳室里。有史料记载秦始皇陵地宫普遭火焚和洗劫,如果真是这样,那墓道旁的随葬品应该首先遭到破坏。但铜车马出土前没有遭到火焚和其他人为破坏,这也为地宫没有被盗火烧做了一个旁证。十余年来,考古工作者在秦始皇陵封土四周进行了细致的钻探工作,先后打了4万多个探孔。

 

  钻探资料表明,秦始皇陵地宫四周均有4米厚的宫墙,宫墙还用砖包砌起来,并且找到了若干个通往地宫的甬道,发现甬道中的五花土并没有人为扰动破坏的迹象。只发现两个直径1米,深度不到9米的盗洞,但这两个盗洞均远离地宫,尚未进入秦始皇陵地宫之内。此外,秦始皇陵地宫中存在大量水银的事实,更是其未遭到盗掘的有力证据。因为地宫一旦被盗,水银就会顺盗洞挥发掉。由上述理由可以推断,秦始皇陵地宫可能没有被盗。随着最新科技手段的运用,地宫是否被盗掘和焚毁的真相将会大白于天下。

秦始皇陵地宫之迷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梦见康熙皇帝

    周公解梦梦见康熙皇帝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康熙皇帝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2. 朱元璋画像的脸型为什么这么奇怪,是真长这样还是被人丑化

    朱元璋的样貌一直是比较受人关注的,主要有两种说法。一是他长得十分臭猫,鞋拔子脸型,面露凶光,而且脸上还麻子密集,另一种说法则是他长得十分端正,面相沉稳,给人威严的感觉。那么这两种说法究竟哪种更加准确呢?在史书中有着关于他相貌的记载,比如《太祖实录》和《明史》等书都夸他相貌英武。不过前一本书是在朱允炆时期撰写的,上面对于外貌就是夸他魁梧,主要还是在描写他的气质。

  3. 清朝有一位官员,只因为太清廉节俭,被贬谪回老家,后郁郁而终

    南朝齐丹徒县令沈赞之不愿意跟周围的同僚吃吃喝喝,因为总要花钱。他不愿意花公款,而自己的工资又经不起应酬往来,就干脆不跟人来往,也不请客送礼,公务之暇,就当宅男。这种人在官员队伍里太碍眼,也碍事儿。终于有一回,被人找了个茬儿,构陷入狱。

  4. 宋朝偷偷地「 ”使坏”,使契丹和西夏打起来,这就是「 ”以夷制夷”

    以夷制夷,利用强者和强者之间的矛盾,使其相互冲突,削弱其力量。用敌人来制服敌人,以期望坐享其成的思想。宋仁宗时期,在外交上就成功运用过这一策略,使得辽夏开战,两败俱伤。不过,这一切还得先从西夏建国说起。

  5. 此地是中国最早失去四百多年后又回归祖国的地方,历经曲折

    明朝最早来自欧洲的入侵者是葡萄牙。十五世纪未,葡萄牙殖民者经好望角到达印度西海岸,进而向东亚扩张。明代时借用...人对欧洲人的称谓,称他们为佛朗机国。

  6. 日本专家挖出千年古墓,只见墓中织锦上书: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作为一个拥有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历史悠久,文化璀璨,更在岁月的长河中留下了无尽的珍贵文物。1901年,他成功发现精绝国遗址,并将大批珍贵文物带回国内,因而声名大噪。他的低呼很快便惊动了周围的考古学家,而当他们将织锦打开后,里面的内容则令他们大吃一惊,因为这块织锦上竟赫然写着: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7. 消失的神兵利器——古兵器「 ”戈”的整理考证(终章)

    西周武士复原图从商朝渔猎的奴隶制社会,过渡到封建制的周朝,西周事实上完成了一个文化、心理、行为规范一致的共同体,也奠定了延续至今的中华文化的根基。出身殷商和宋国王室的孔子,开创儒学,为礼乐文化奔走终生,商、周文化正源之争,终于尘埃落定。有趣的是,与倡导农本的后世儒家不同,孔子本人的言论多显轻农思想。他从不介意爱徒子贡经商,却在背后嘲笑以务农为志愿的弟子樊迟。

  8. 明太祖如何拼命打造拖垮帝国的藩王制度,后世帝王却怎么改不了?

    相关阅读:满清入主中原的关键时刻——1643年那场会议的多尔衮满清入主中原的关键时刻——顺治帝四次恭迎的背后有一个大家很熟悉的成语「”乱七八糟”。听惯了以为就是个乱糟糟的成语,然而这个成语却深刻体现了中国文化对于历史认识的智慧!乱七指的就是西汉景帝时,七王之乱,弄得汉帝国差点分崩离析,又引出了一个「”清君侧”的好借口,居然为此...害了一位忠臣——晁错。当然,最后七王之乱平定,把个汉帝国给吓得不得

  9. 因错 ... 一名将,秦昭襄王将一统天下的名头,拱手让给了秦始皇

    秦朝在历史上是尽人皆知的,秦朝之所以能够尽人皆知,主要原因就是秦朝出了一个千古一帝——秦始皇。这位皇帝想必是小孩子也会知道,他创造了历史上多项第一。

  10. 考古队挖出一具清朝干尸,留着明朝长发穿着龙袍,专家:不是皇帝

    我国曾经挖出过一具非常奇怪的干尸。首先,这具棺木的棺头写明了,这是清朝时被授予中宪大夫一职的黄拙吾的陵墓,而棺木里还有一枚康熙通宝,由此可见,此人应该是在康熙年间死去并埋葬起来的。这还不是最奇怪的,当考古队扒开干尸的官服后,却发现他里面竟然穿着两件龙袍,一件是四爪蟒袍,一件是五爪龙袍。其中五爪龙袍是清朝皇帝上朝的时候才会穿的朝服。

随机推荐

  1. 五百罗汉系列—第268尊-首光焰尊者

    第贰佰陆拾捌尊--首光焰尊者首光焰尊者,即光焰幢菩萨。据《大方广佛华严经》卷六十载,尊者曾参加佛陀在室罗筏国逝多林给孤独园大庄严重阁的法会。尊者所行无碍,遍访一切诸佛世界,供养一切诸佛,脱离一切烦恼盖障,得大智慧他的德行万丈光明,照亮了众生的心田,使众生俱解脱。

  2. 白莲教女首领唐赛儿起义,起义失败后神秘失踪

    在唐赛儿起义失败后,她本人则不知所踪,还被演绎成了神话传说。唐赛儿起义事件唐赛儿是白莲教的女首领,也是明初时起义的领头人物。唐赛儿等隐匿于民间。

  3. 保护阳气认清哪些是寒性食物

    阳气是温热之气,最畏寒凉。凡属性质寒冷的食物,均会导致人体阳气的损伤。因此,养生保健,要从保护人体的阳气入手,同样,凡是损伤人体阳气的行为,都对人体不利。健康饮食下面,我们看看,哪些食物是寒凉的呢?这种饮茶方式,对人体健康来说是弊大于利的。同时还要注意,茶水不能空腹饮用,空腹饮用茶水,茶的寒凉之性会直逼下焦,损人真阳。

  4. 唐朝宰相赵宗儒人物生平简介,最后是怎么死的

    赵宗儒考核百官的政绩,升降公平得当,从不畏惧退避。其后,赵宗儒为母服丧,期满后,获授吏部郎中。赵宗儒闻言后,伏地流泪。及后,赵宗儒获授检校礼部尚书,并判东都尚书省事兼御史大夫。赵宗儒根据实际情况,认为此议不妥,穆宗听从。唐文宗李昂召见赵宗儒,向他询问治国之道。文宗表示赞赏,并予以采纳。文宗念及赵宗儒年迈,特许他不行跪拜之礼。不久后,赵宗儒上疏请求致仕。二十一日,赵宗儒逝世,享年八十七岁。

  5. 貌比潘安之美男系列

    貌比潘安之美男系列  说到古代美男子,不得不说潘安。这几乎是人皆尽知的一个名字。一说到“靓仔”,肯定会来一句“貌比潘安”,以此佐证。  这潘安到底是何许人也?居然能够如此灿烂光辉地贯穿照耀中国长长的历史隧道,并且估计还能长...

  6. 浮光掠影是什么意思?

    【拼音】fúguānglüèyǐng【解释】水面的光和掠过的影子,一晃就消逝。比喻观察不细致,学习不深入,印象不深刻。【出处】唐·禇亮《临高台》诗:“浮光随日度,漾影逐波深。”【例子】学问从实地上用功,议论自然确有根据;若浮光掠影,中无成见,自然随波逐流,无所适从。(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十八回)【近义词】走马观花,浅尝辄止【反义词】洞察秋毫,一丝不苟【相关】百度“浮光掠影”

  7. 带有伊字的成语

    包含有“伊”字的全部成语及解释:秋水伊人——指思念中的那个人。蒹葭伊人——蒹葭:初生的芦苇。自贻伊咎——指自己招来过错。自诒伊戚——自寻烦恼;自招灾殃。匪伊朝夕——不止一个早晨一个晚上。伊何底止——不知将弄到什么地步为止,不堪设想的意思。同“伊于胡底”。匪朝伊夕——①不止一日。自贻伊戚——贻:遗留;伊:此;戚:忧愁,悲哀。下车伊始——伊:文言助词;始:开始。

  8. 梦见很多衣服掉水里了_周公解梦梦到很多衣服掉水里了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很多衣服掉水里了好不好

    梦到很多衣服掉水里了好不好?梦见衣服掉水里了的相关解释无论你的梦里出现的是宁静的湖水、滴流的小溪、狂怒的河流、平静的海洋;梦中的水总是喻示着生命的精华,代表了精神的洗礼和重生。打算出门的人梦见衣服掉水里了,建议遇雨延后几天出发。准备考试的人梦见衣服掉水里了,意味着可以录取,未能进入理想的学校。怀有身孕的人梦见衣服掉水里了,预示生男,延后产期出生。

  9. 嘉宾长读:海上走私者——走私者与走私者——夏尔图书独家节选

    编者按:以下是《走私者与走私》一书的节选,这是夏尔书局出版的一本关于英国迷人的海洋遗产的新书,1671年海关专员...会由查理二世设立。对付走私者的之一道防线是在海上,从16世纪70年代起,海关局雇佣了小型单桅帆船和小型(渔船)来监视猫头鹰。1698年,该...会获得了自己的单桅帆船巡逻海岸。然而到1703年,从布里斯托尔海峡到肯特北部前陆只有8艘收入船只在巡逻,尽管这些船只继续由私人承包商提供船

  10. 假如事业失败了你还能东山再起吗?

    对很多人来说,人生的低谷莫过于事业上的失败,而因为心态和际遇的不同,有的人能够从头再来,东山再起,不长时间又可以重回巅峰;有的人却容易一蹶不振,再也找不到翻身的机会。那么,假如事业失败了,你还能东山再起吗?不过,在面临事业失败时,你还是需要更快的调整心态,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定,否则想要东山再起还是很难的。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