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网上展馆]珠山八友陶瓷粉彩画欣赏民国王琦粉彩人物图瓷板民国程意亭粉彩紫藤白头翁图瓷板民国徐仲南粉彩劲节凌云图瓷板民国邓碧珊粉彩鱼藻瓷板民国何许人彩绘雪景图瓷板民国汪野亭粉彩草亭图瓷板民国毕伯涛粉彩花鸟图瓷板民国王大凡渊明采菊图瓷板民国田鹤仙梅树图瓷板民国刘雨岑粉彩花卉虫草图瓷板民国王大凡浅绛彩绘陶渊明爱菊图瓷板纵55.5厘米,横40厘米。
[网上展馆] 珠山八友陶瓷粉彩画欣赏
民国 王琦粉彩人物图瓷板
民国 程意亭粉彩紫藤白头翁图瓷板
民国 徐仲南粉彩劲节凌云图瓷板
民国 邓碧珊粉彩鱼藻瓷板
民国 何许人彩绘雪景图瓷板
民国 汪野亭粉彩草亭图 瓷板
民国 毕伯涛粉彩花鸟图瓷板
民国 王大凡渊明采菊图瓷板
民国 田鹤仙梅树图瓷板
民国 刘雨岑粉彩花卉虫草图瓷板
民国 王大凡浅绛彩绘陶渊明爱菊图瓷板 纵55.5厘米,横40厘米。
民国以来,随着皇家御窑厂的倒闭,一批知名艺人流入民间使景德镇的制瓷、彩绘业得到长足的发展。此时瓷艺界名家辈出,青花、五彩、浅绛、粉彩、图案、填色等百家争鸣,万花齐放,珠山八友便是当时名噪一时的彩绘大家,他们的作品已成为不可多见的陶瓷珍品。为使陶瓷及瓷艺的广大爱好者更多更深入地了解这一时期的陶瓷品质和珠山八友,特著此文介绍。
珠山八友的由来
1915年在巴拿马举行的“万国博览会”上,王琦、王大凡、汪野亭等人的陶瓷绘画作品均获一等金奖,这对景德镇的从艺人员是莫大的鼓舞与促进,亦极大地促进了景德镇陶瓷的销售。在当时官方与技艺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于1922年(民国十一年)秋,由王琦、王大凡、汪野亭等人参与筹备,在景德镇佛印湖畔(今莲花圹)逸兴公园内的景德阁(遗址已毁)正式成立“景德镇瓷业美术研究社”,王琦任社长,汪晓棠和饶阶任副社长。
1927年,正值国内军阀混战,北洋败兵过境景德镇,将研究社陶瓷抢劫一空,艺人们遭到莫大的打击,研究社只好宣告解散。
1928年,王琦、王大凡、任野亭、何许人、邓碧珊、刘雨岑、程意亭、毕伯涛等八位名家拟议在小范围内恢复一些研究活动,于每月十五日集结一次,定名为“珠山八友月圆会”,成为当时之盛,八友合作画了不少精美瓷器,成为当时达官商贾争购的抢手货。1937年王琦不幸病逝,原由八家合画的名式瓷器只好另找名家递补,时过境迁,八友时有更换,但“珠山八友”之称一直延续了下来。其作品各有风格,画品高尚,仍是人们最欢迎的瓷画精品。因此,所谓“八友”,应不仅是八位发起者,它事实上已经成为包括后来参加“八友”绘画活动的诸如徐仲南、田鹤仙等人所组成的一个群体。
珠山八友其人其画
1、王琦粉彩人物图瓷板 王琦(1884—1937)号碧珍,别号陶迷道人,斋名陶陶斋,江西新建县人。初以捏面人为生,后学画瓷像,以后又学黄慎画风,创作写意人物画并取得成功。1922年与同仁共同创建瓷业美术研究社,1928年又与其他画家组建“月圆会”,为八友之首,成就最高,影响最大。
其作品粉彩人物图(1931年作,民国二十年)题款:“请看石上藤罗月,已映洲前芦荻花。龙集辛未秋月,西昌陶迷散人王琦写于珠山客次”。印章款:“西昌王琦”、“陶迷”。题词和画风均具扬州八家之五黄慎的风格,并以唐代杜甫诗句写意。
2、程意亭粉彩紫藤白头翁图 程意亭(1895—1948)字体孚,别号翥山樵子,斋名佩古。江西乐平县人。少年时入鄱阳江西窑业学堂图画科,从张晓耕画山水、花鸟。后至上海,拜海上浙派画家程瑶笙(璋)为师,画花鸟。技法遂大进。毕业后在九江普芳居瓷店绘瓷,1920年来景德镇开业,1940年前后为浮梁陶瓷职业学校教员。抗战期间返回乐平靠卖画度日至病逝。逝后,人们在其卧室内了现大量的白瓷板与宣纸画稿。同行惜其年事不高、壮志未酬,但程氏一生勤奋,遗留作品仍很丰富。
其作品粉彩紫藤白头翁图(作于1937年,民国二十六)题款:“丁丑冬月模南沙老人大意为展猷先生大雅属正。翥山程意亭写。”印章款“意亭”。所画笔力清秀工整,白头翁画得工细致极,紫藤亦生机盎然,极具海上浙派画风。
3、徐仲南粉彩劲节凌云图瓷板 徐仲南(1872—1952),名陔,字仲南,号竹里老人,斋名楼碧山馆,江西南昌人。1918年受聘景德镇江西瓷业公司。擅长画山水、松竹,传世以松竹为多。
其作品粉彩劲节凌云图(1944年作,民国三十三年)题款:“劲节凌云。甲申冬十一月竹里老人徐仲南写于珠山。怀仁学兄毕业纪念……。”印章款:“徐印”、“之印”。竹石画风苍老、厚重,功力炉火纯青,构图疏密有致。
4、邓碧珊粉彩鱼藻图瓷板 邓碧珊(1874—1930),字辟寰,号铁肩子,江西余干县人。清末秀才。擅长画粉彩鱼藻图,其技法受日本绘画影响。
其作品粉彩鱼藻图:题款:“山外斜阳半未沉,清溪荒草绿阴阴,此时我也知鱼乐,不是雷同庄子心。铁肩子碧珊。”印章款:“邓氏”。所绘鱼藻工细、逼真、生动。
5、何许人彩绘雪景图瓷板 何许人(1882—1940),字德达,又名处,以陶潜《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句,更名何许人。安徽南陵人,享年58岁。他少时至镇学青花,后改学粉彩,善微书。后专攻粉彩雪景。中年后常往来于景德镇和九江之间,并在九江开店经营彩瓷,自画自销,传世作品不多。
其作品寒江独钓图(1934年作,民国二十三年)题款:“六出霏霏舞,孤舟倚石矶。浑然冷不觉,把钓独忘归。时甲戌秋月,许人何处画。”印章款:“许人”、“何处”。雪景寒江独钓图显现郊野江边一片皑皑白雪,一翁穿蓑衣、戴斗笠,蹲船头把竿独钓,为一片银色的世界增添了生机。画面用工极细,构图严谨,有较深的艺术感染力。
6、汪野亭粉彩修竹茅亭图瓷板 汪野亭(1884—1942)名平,号元鉴,又号传芳居士,江西乐平县人。1906年在鄱阳县就读于江西省立窑业学堂,先学绘花鸟,后改学山水。用纯钴料绘山水,以大绿、水绿或雪白罩填,为粉彩青绿山水。构图多仿清初四王,笔法健劲,色彩绚丽。
其作品粉彩修竹茅亭图(1940年作,民国二十九年)题款:“修竹茅亭。庚辰六月初奉华惠存。王国全敬赠。野亭汪平画。”印章款:“平山”。所画草亭、竹林、江岸、远山等,用色鲜明,用笔古拙,令人无穷回味。
7、毕伯涛粉彩花鸟图瓷板 毕伯涛(1885—1961)名达,别号黄山樵子,祖籍歙县,寄居鄱阳,清末秀才。毕居景德镇后专攻粉彩,擅长翎毛花卉。
其作品粉彩花鸟图 题款:“叶乱裁笺绿,花宜插髻红,□□攒作蒂,湘影翦成丛。仿北苑老人法于珠山。伯涛毕达写意。”印章款:“伯”。此图构思简洁,技艺超群,画出了艳丽和生机。一枝横出的海棠,红花绿叶,直立的枯枝,枝头栖立着一对画眉,正在相对引颈歌唱,栩栩如生。
8、11、王大凡粉彩渊明采菊图 王大凡(1888—1961)名坤,号希平居士,又号黟山樵子,斋名希平草庐。安徽黟县人。少年时学绘古彩人物,后攻粉彩。画风严谨,功力深厚,对景德镇粉彩人物画影响颇大。从1939年起,所画人物不用玻璃白打底,而直接将色料涂于瓷胎,再罩雪白、水绿之类烧成,由于不用渲染,景德镇至今称王氏填彩法为“落地款”。
其作品粉彩渊明采菊图(作于1928年,民国十七) 题款:“渊明采菊。戊辰孟夏月中浣黟山大凡王坤作于希平画室。”印章款:“大凡”。渊明采菊图施色淡雅,线条流畅,人物形神兼备,应是王大凡的力作之一。
9、田鹤仙粉彩梅树图瓷板 田鹤仙(1894—1952)原名田世青,后改为田青,字鹤仙,号荒园老梅,斋名古石。浙江绍兴人。民国初年任职于景德镇税务局,后任江西瓷业公司夜校教员,再改行学绘瓷器。先画山水,后专攻梅花,传世作品以梅花为多。
其作品粉彩梅花图(作于1932年,民国二十一年):题款:“孤射仙人炼玉砂,丹光晴贯洞中霞,无端半夜东风起,吹作江南第一花。仿元人煮石山农之大意,民国二十一年秋九月上浣荒园老梅田鹤仙写于珠山。”印章款:“鹤仙”。一树红梅,树干虬曲苍老,显示岁月久远,饱经风霜,枝端红梅朵朵怒放,傲笑人间,一派春意。画梅线条流畅,疏而不空,密而不乱,秀美挺拔。
10、刘雨岑粉彩花卉草虫图 刘雨岑(1904—1969)原名玉成,后改雨岑,后又改为雨城,斋名觉庵,别号澹湖渔,60岁后号巧翁,安徽太平人,寄居鄱阳。15岁就读于饶州江西省立第二乙种工业学校饰瓷科,为陶瓷名家潘匋宇弟子。18岁来景德镇学彩瓷,擅长花鸟,并创水点桃花技法(以前粉彩艺人在瓷上画花头,以玻璃白打底,再用洋红之类慢慢染出浓淡。刘不用洗染法,仅用含料的水笔点出,使花头活泼自然),在粉彩艺术上产生极大影响。晚年画作颇受任伯年、新罗山人影响,技法大进。
其作品粉彩花卉草虫图(作于1943年,民国三十二) 题款:“满眼秋光人不识,月明卧听夜机声。癸未仲冬澹湖刘雨岑写南沙老人诗意。绵庆吾兄雅玩,弟平历山敬赠。”印章款:“平氏”、“雨岑”、“觉庵”。所绘草虫工整,色泽沉稳,”“纺织娘画得尤为生动传神,不但达到了视觉的艺术效果,似乎还有听觉的奇妙效力。
珠山八友十位画家中,一半人均未过花甲之年便丢下画笔,告别了人世,这不能不说是瓷艺家们当年贫困的印证。不过值得告慰的是,今天,他们的艺术得到了世人的珍重和历史的肯定,相信艺术家们在九泉之下也是能安息的。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xi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