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广陵散》也是一桩世间悬案。

  事情的所有头尾加起来就是这么一段话:

  康容色不改,索琴弹《广陵散》,曲终曰:“袁孝尼尝请学此散,吾靳固不与,《广陵散》于今绝矣!”

  但短短三十四字,内中着人寻味的地方无尽。

  壹

  《广陵散》是很有名的。因为有名,也入了金庸之心,《笑傲江湖》第十九章“打赌”写道:

  向问天道:“在下有一部《广陵散》琴谱,说不定大庄主……”他一言未毕,黑白子等三人齐声道:“《广陵散》?”令狐冲也是一惊:“这《广陵散》琴谱,是曲长老发掘古墓而得,他将之谱入了《笑傲江湖之曲》,向大哥又如何得来?”随即恍然:“向大哥是魔教右使,曲长老是魔教长老,两人多半交好。曲长老得到这部琴谱之后,喜悦不胜,自会跟向大哥说起。向大哥要借来抄录,曲长老自必欣然允诺。”想到谱在人亡,不禁喟然。秃笔翁摇头道:“自嵇康死后,《广陵散》从此不传,童兄这话,未免是欺人之谈了。”

  向问天微笑道:“我有一位知交好友,爱琴成痴。他说嵇康一死,天下从此便无《广陵散》。这套琴谱在西晋之后固然从此湮没,然而在西晋之前呢?”

  禿筆翁等三人茫然相顧,一時不解這句話的意思。向問天道:“我這位朋友心智過人,兼又大膽妄為,便去發掘晉前擅琴名人的墳墓。果然有志者事竟成,他掘了數十個古墓之後,終於在東漢蔡邕的墓中,尋到了此曲。”禿筆翁和丹青生都驚噫一聲。黑白子緩緩點頭,說道:“智勇雙全,了不起!”向問天打開包袱,取了一本冊子,封皮上寫着《廣陵散琴曲》五字,隨手一翻,冊內錄的果是琴譜。

  “西晋之后固然从此湮没,然而在西晋之前呢”?金大侠说这话,在他想来,这样解决这个《广陵散》传谱的问题,是没有什么不妥的。毕竟在嵇康之后,累世都有人弹《广陵散》出名。

  只是金大侠百密一疏,忘记了他所描写的那些天书一样的古琴谱,乃是曹柔创制的减字谱,要在中唐以后才出现,中唐以前古琴的记谱方式却是大家都看得懂的文字谱(只是罗索了些,赵耶利嫌其“动越两行,未成一句”),曲洋去挖掘晋前的墓,最多挖到的是文字谱(倘若真有《广陵散》琴谱的话)。

  好罢,为了让金大侠赢,我们可以再退一万步,让曲洋把盗来的文字谱全部手抄一遍,改录成减字谱。

  然而起嵇康于地下,他仍会说:《广陵散》于今绝矣。

  贰

  自嵇康之后,《广陵散》广为人知。

  自嵇康叹息”于今绝矣”之后,《广陵散》弹家不绝。

  世传《广陵散》谱本重要者有三。

  《神奇秘谱》上记载:

  “世传二谱,其中一谱由隋宫流落到唐宫,继而又流落民间,至宋时复入御府。其间经九百三十七年,朱权“以此谱为正,故取之。”

  这就是流传到今日的《广陵散》谱本,也是可以见到的最早、最为众人认可的记载。

  (另两个谱本是明代汪芝收在《西麓堂琴统》中的甲、乙本)

  今人最为通行的说法是,《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广陵、止息是一曲还是两曲,其实是有争议的),其前身是《聂政刺韩王曲》。总共四十五段,曲风乃是“纷披灿烂,戈矛纵横”,中含不平,颇有杀气。

  关于《聂政刺韩王曲》,蔡邕《琴操》记述得较为详细。大略是说:聂政的父亲为韩王铸剑,误期被杀,聂政逃亡,隐姓埋名,十年后乘着被韩王召进宫弹琴的机会,于琴腹中出其所藏匕首,将韩王刺死,然后自杀。

  今存《广陵散》曲谱,谱中有关于“刺韩”、“冲冠”、“发怒”、“报剑”等内容的分段小标题,所以历来琴家即把《广陵散》与《聂政刺韩王曲》看作是异曲同名。

  实际上,琴界对于《广陵散》的由来、流变有多种说法,综合众家,勉强可以理出如下脉络:

  先是,我们基本可以确定,《广陵散》不是嵇康的独创曲,嵇康可能对《广陵散》作过一些改动,但原创人不是他。嵇康在《琴赋》中列举的琴曲里,广陵名列其间:

  “若次其曲引所宜,则广陵止息,东武太山。飞龙鹿鸣,鵾鸡游弦。更唱迭奏,声若自然。流楚窈窕,惩躁雪烦。下逮谣俗,蔡氏五曲,王昭楚妃,千里别鹤。犹有一切,承间簉乏,亦有可观者焉。”

  以上琴曲,如《飞龙》、《鵾鸡》、《游弦》、《流楚》、《窈窕》等,都属于汉乐府相和歌中的清商乐系列(琴赋中出现的这一串相关的琴曲是很重要的提示,这关系到后面讲到的嵇康《广陵散》的师承)。

  现在我们大致知道的是,名为《广陵散》的琴曲,最迟在东汉就已出现了。

  《广陵散》,原是东汉末年流传于广陵地区(即今安徽寿县境内)的民间乐曲(应该就是《聂政刺韩王曲》),汉代的应璩(190–252)在给刘孔才的书信中就提到“听广陵之清散”。

  要注意的是,魏之广陵并非扬州。元盛如梓《庶斋老学业谈》云:

  “魏晋之际,扬州治所在寿春,与广陵无干涉。魏史所言地,如百尺,如顿丘,如安风津,皆非扬州之地也。”

  有学者和民俗学家考证过,《广陵散》可以用琴、筝、笙、筑等乐器演奏,现仅存琴曲。宋代郭茂倩编《乐府诗集》时把它归为楚调曲(也就是上面提到的清商乐系列其一)。晚于嵇康的潘岳还在他的《笙赋》中这样写:“辍《张女》之哀弹,流《广陵》之名散”。可能有阵子流行过。

  唐代李良辅编有《广陵止息谱》,共23段;唐代吕渭的《广陵止息谱》有36段,对这两种谱的叙述可见于史书记载。现在见到的古本最早收在明朱权的《神奇秘谱》里,全曲共45段:开指1段、小序3段、大序5段、正声18段、乱声10段、后序8段,是现今用于演奏的本子。

  关于琴曲主旨,除了聂政刺客说之外,另有王陵起兵说。唐韩皋谓:

  “中散琴曲有广陵散者,以王陵、毋邱俭辈皆自广陵散败,言魏之散亡,自广陵始,故名其曲曰广陵散。”

  注:指魏晋时期毋丘俭等人反对司马氏,在广陵地区败散一事。

  也有袁孝己偷曲存世说(孝己或孝尼,此名存疑)。有琴书曰:

  “嵇康广陵散本四十一拍,不传于世。惟康之甥袁孝己能琴,每从康学靳惜不与,后康静夜鼓琴弹广陵散,孝己窃从户外听之。至乱声小息,康疑有人,推琴而止,出户果见孝己,止得三十三拍。后孝己会止息意,续成八拍,共四十一拍,序引在外。世亦罕知焉。”

  也许,如果嵇康不曾说过“《广陵散》于今绝矣”这句话,集中于《广陵散》的历史疑点不会那么多,嵇康死后世人所弹的《广陵散》是否伪托于此名、嵇康之前世上有无《广陵散》其曲,都成了挥之不去的疑云。

  令人恨不能起嵇康于地下,问问他:中散何故吐此言耶?

  叁

  坊间流传,嵇康学得《广陵散》的由来,甚为诡异。

  事见《晋书》卷四十九列传第十九及《太平广记》三百十七引《灵鬼志》,前者寥寥,后者详尽些,有问有答。大略说嵇康路过华阳亭,此亭投宿,由来杀人,嵇康也不在意,

  “至一更,操琴先作诸弄,雅声逸奏,空中称善”,于是抚琴而呼之:“君是何人?”回答甚为清妙:“身是故人,幽没于此,闻君弹琴,音曲清和,昔所好,故来听耳。身不幸非理就终,形体残毁,不宜接见君子。然爱君之琴,要当相见,君勿怪恶之。君可更作数曲。”嵇康约与相见,于是一人一鬼,相与论琴,辞甚清辨。末了更授康广陵散,“中散先所受引,殊不及。与中散誓:不得教人。”

  这只鬼,自然就是杀了韩王又自杀,“非理就终,形体残毁”的聂政。华阳亭与嵇康一谒,世有广陵散,曲传刺韩事,后世琴书中引此甚多,但当然,过于诡诞了。只是从另一方面也可以见着端倪——《广陵散》也好,《聂政刺韩王曲》也好,流传于世都甚少。否则,华阳亭中这只鬼所授琴曲,嵇康不会闻无所闻。

  几乎可以这么说,《广陵散》的前身《聂政刺韩王曲》在嵇康之前,可能是首禁曲。即使嵇康身后,《广陵散》的名声也不大好。

  据说,唐代的陈拙曾拿着乐谱向孙希裕求教,竟然被孙希裕烧掉了乐谱,还说:“吾不欲传者,为伤国体也”(《琴史》)。陈拙另找梅复元学会了此曲。另外,宋代的朱熹也极为不满,说:“琴家最取《广陵散》操,以某观之,其声最不和平,有臣凌君之意”(《琴书大全》引《 *** 琴书》)。他特别攻击了乐曲中表现出来的“愤怒燥急”的情绪。同样,明初的宋濂也在《太谷遗音》中大骂这种“愤怒燥急”的情绪“不可为训,宁可为法乎?”愤恨之情溢于言表。

  可能因为这个原因,世上愿教、愿学的人本就不多。

  而嵇康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上不尘天子,下不事诸侯,轻时傲世,无异于今,有败于俗……”

  这是嵇康大辟之刑的罪状。

  这罪状简直后无来者,史上只此一人。

  以嵇康这脾性,弹这大逆不道之曲,并在《琴赋》中念念不忘,可谓正合其宜。

  我们再来看看嵇康《广陵散》的师承。

  北宋朱长文《琴史》云:

  “或云:夔妙于《广陵散》,嵇康就其子猛求得此声。“

  宋何蓬《春渚纪闻》卷八《辨广陵散》云:

  “刘潜《琴议》称杜夔妙于《广陵散》,嵇康就其子猛求得此声。”

  杜夔谁也?汉灵帝时人,字公良,河南洛阳县人,黄初中为魏太乐令,“聪思过人,丝竹八音,靡所不能”。

  陈寿《三国志》评价说:

  “杜夔之声乐,玄妙之殊巧,非常之绝技矣。”

  李延寿《北史》评价说:

  “昔之言阴阳者,则有箕子、裨灶、梓慎、子韦。晓音律者,则师旷、师挚、伯牙、杜夔。叙卜筮,则史扁、史苏、严君平、司马季主。论相术,则内史叔服、姑布子卿、唐举、许负。语医巫则文挚、扁鹊、季咸、华佗。其巧思,则奚仲、墨翟、张平子、马德衡。凡此诸君,莫不探灵入妙,理洞精微。或弘道以济时,或隐身以利物,深不可测,固无得而称矣。”

  后世将杜夔之声乐,与华佗之医诊,朱建平之相术,周宣之相梦,管辂之术筮齐名。

  这个杜夔也是个非常之人,曹操待他甚好,但到曹丕朝时,有点不对了:

  “帝尝对宾客,欲使吹笙鼓琴,夔有难色。帝怒,以他事黜之。”

  杜夔极擅《广陵散》。而说到杜夔的《广陵散》,得从清商乐说起。

  清商乐源远流长,被称为“华夏正声”。它兴盛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汉族传统俗乐的代表,在古代乐舞史上有重要地位。曹魏朝对清商乐情有独钟,曾专门设立清商署进行管理。

  关于清商乐的来源,有两种说法:一说源自古代的商歌。“清,商也;浊,宫也”,商歌即有清商之意。一说源自汉乐府相和歌中的清商三调。三调包括平调、清调、瑟调,又有楚调、侧调,与前三调总谓之相和调(清商三调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古乐体系,就这么一说,多了我也不知道了)。

  杜夔东汉时长期担任雅乐郎,汉末大乱,乐章亡佚,他也离开洛阳,开始投奔荆州刘表,曹操平荆州后,欣赏杜夔的音乐才能,让他创制乐舞。杜夔身边团结了一批乐舞人才,对清商乐的整理和流传发挥了重要作用。

  《广陵散》一曲于东汉末年就有流传记录。魏晋以来,除见于琴的独奏以外,还使用琵琶、笙、笳等乐器演奏。《古今乐录》引张永《录》云:“又有但曲七曲:《广陵散》、《黄老弹》、《飞龙引》、《大胡笳鸣》、《鵾鸡游弦》、《流楚窈窕》并琴、筝、笙、筑之曲”(《乐府诗集》卷第四十一,此处断句可能是有误的,流楚、窈窕、鵾鸡、游弦可能是四个不同的曲子)。可见,在南北朝时期,《广陵散》是相和曲目之一。

  注:但曲是相和歌的高级形式。相当于说是大型乐舞曲。

  史传杜夔最擅长演奏的是《广陵散》,《广陵散》是清商乐中的但曲,清商乐由杜夔一手整理发扬光大,《广陵散》有记载的年代是东汉末年,杜夔生活的年代正是东汉末年至曹魏年间。

  ——我们是否可以这样大胆地假设呢,《广陵散》作者也许就是杜夔,或者是杜夔在《聂政刺韩王曲》的基础上整理改编的。

  夔传猛,猛传康,康却不肯传袁孝尼,致有“广陵散从此绝矣”之叹。

  肆

  康容色不改,索琴弹《广陵散》,曲终曰:“袁孝尼尝请学此散,吾靳固不与,《广陵散》于今绝矣!”

  现在,我们进入最后的揣测阶段。

  以当时的情形来看,很可能世上会弹《广陵散》的只有杜夔、杜猛、嵇康三个人。连为《聂政刺韩王曲》解过题旨的蔡邕也未必会,阮瑀受教于蔡邕,阮籍是阮瑀的儿子,就没有记载他俩会弹《广陵散》。

  嵇康是曹操的孙女婿,杜夔和曹操同时人,嵇康三十九岁就死时,杜夔、杜猛可能都已经过世了且并无其它传人(可能就和风清扬把独孤九剑只传了令狐冲一个道理……),所以嵇康才有此叹息。

  而且嵇康的叹息,是如此确定,绝望。

  这一定是有些原因的。

  或有人说,嵇叔夜只是叹息,从此以后,世间不会再听得到我嵇康的《广陵散》了。

  可是我们要注意到,他前面说”袁孝尼尝请学此散,吾靳固不与“,无疑是说,若是教了给袁孝尼,其实《广陵散》是可以传下去的。

  金大侠之前说,晋以前难道没有这个谱?有谱就可以照着来啊。

  但是,但是啊。

  中国的古琴记谱是一个特异的存在。

  中唐曹柔发明减字谱以前,琴曲是用文字方式记谱的。

  比如《碣石调·幽兰》琴谱,正文第一段是这样的:

  耶卧中指十上半寸许案商。食指中指双牵宫商。中指急下与拘俱下十三下一寸许住末商起。食指散缓半扶宫商。食指挑商。又半扶宫商。纵容下无名于十三外一寸许案商角。于商角即作两半扶挟挑声。(唐赵耶利因此评价:动越两行,未成一句。意思就是说,罗索极了)

  中唐以后,记谱方式改为减字谱。

  但无论是文字谱还是减字谱,都是不记载旋律节奏的。

  近代以前,琴曲的传承一直非常讲究传承与谱系,时至今日,一些老先生授琴曲,开指前会言明,本曲采用哪家谱本,传承如何如何,然后是一个乐句一个乐句的教授,然后是对弹。(当然,奇人是有的,比如民国有琴人就自言“以古谱为师”,而吴景略也有过一夜听会梅花三弄的传奇。)

  琴曲的传承,人是关键。

  我们猜想,当嵇康跟杜猛学弹《广陵散》时,未必有谱,而且,《广陵散》的难度想来不小,以嵇康的天纵奇才,犹需要杜猛面授,而不是听一耳朵就会了。

  会有多难呢?

  会弹《广陵散》的三个人,关于杜猛,找不到什么历史记载。另两个人的音乐天赋是这样的:

  杜夔我们前面说过了:后世将杜夔之声乐,与华佗之医诊,朱建平之相术,周宣之相梦,管辂之术筮齐名。

  嵇康,史书说他有奇才,“学不师授”,善于音律,能作琴曲,创作的《长清》、《短清》、《长侧》、《短侧》四首琴曲,被称为“嵇氏四弄”,与蔡邕创作的“蔡氏五弄”合称“九弄”。隋炀帝曾把弹奏《九弄》作为取士的条件之一,足见其影响之大、成就之高。

  世上会弹《广陵散》的,就是这样三个人。

  也许,我们可以这样揣测:《广陵散》是那样一首几近于禁曲的琴曲,难度又极大,嵇康未必是靳固不与世人,找个合适的传人,也许是很难很难的。袁孝尼曾进入过嵇康的候选人视线,但和嵇康的理想中人还有那么一点距离,让嵇康还想再等一等。

  这一等,就等到了大辟之刑,此时就算琴谱尚存,授之奈何?甚至临时授曲,都不可能了。

  只能索琴再弹一曲《广陵散》,或有奇才异士能记取一二,但此望终归渺茫,曲终忍不住叹息:“《广陵散》于今绝矣!”

  此年,嵇叔夜方三十九岁。

  伍

  《太平广记。文士传》里边,有一段记载:

  “嵇康临死,颜色不变,谓其兄曰,向以琴来否?兄曰,已至。康取调之,为《太平引》,曲成,叹息曰,《太平引》绝于今日耶?”

  还有《续齐谐》一段记载:

  “王彦伯善鼓琴,一日行吴邮亭,继舟中渚,秉烛理琴。见一女子披帏而进,二女从焉。先施锦席于东床,乃枕坐。女取琴调之,声甚哀雅,类今之登歌。女子曰,子识此否?彦伯曰,所未曾闻。女曰,此曲所谓《楚明光》者也,惟嵇叔夜能为此声。”

  故有人认为,失传的当是《太平引》与《楚明光》。

  这是另一段擘岔了。

  嵇康的《广陵散》到底如何,再也无人说得清楚了。

有一种失传,叫《广陵散》|文史宴的更多相关文章

  1. 在那个战火纷飞的时代,竹林七贤离经叛道,为何还被后人推崇?

    说起竹林七贤,大部分人首先想到的就是与世俗脱离,明明处于一个被封建制度牢牢束缚的乱世时期,却反其道而行之,过出了属于自己的潇洒自在的生活方式。然而,为何即便他们不与天下共谋,排斥远离独揽大权的朝廷,甚至不在乎生死,做出了众多惊世骇俗的事情,也能被世人当做时代的标榜呢?

  2. 古代图书出版并不发达,两千年来它是如何演变成今天这般模样

    欧阳修和曾巩,是唐宋时期的文学巨匠,也是当时重要的藏书家。仁宗时期,国家藏书有三万多卷,而欧阳修收集各类图书超过了一万卷,生活拮据的曾巩家中藏书更是达到了两万卷。可见,个人的文学修养与读书有着密切的关系,书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其实,古代图书出版并不发达,它经历了数次演变之后,方才变成如今这般模样。符号和信息由文字和图像等组成,记录符号和信息的载体,称为出版。

  3. 「 ”竹林七贤”告诉你,如何才能长得丑活得久

    说起「”竹林七贤”的刘伶,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史料记载称他):「”文人酒痴”、「”一米四几汉子”、「”容貌丑陋”、「”热衷裸奔”、「”沉默寡言”、「”人情淡薄”、「”与世无争”。最让后世铭记他的特点是:爱酒如命,被称为「”醉侯”。他常常坐着鹿车,腰里揣着一壶酒,让人扛着一把锹跟着他,说:「”如果我醉死了,就挖个坑把我埋了”。看似包藏万物,无忌生死的豁达爱酒境界,其实蕴含着人生大智慧和厚重的生存哲学

  4. 魏晋风度:不一样的生活方式(名士和药、酒)

    竹林七贤(此文阅读时间约15分钟)名士对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名士,许多人往往浮现出放浪形骸的印象,但除了众所周知的「”竹林七贤”以外,更多的人则是以注重人为修饰为特征,以阴柔美为风尚的。在中国文化中,对于男人的形象,一般地说以仪容魁伟为重,对于相貌本身倒不是十分注重。但在魏晋时期则是异数,对于相貌和形态的关注则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在大多数时代被视为病态的癖好,在魏晋时期却是互相夸耀的资本。当时一个名士

  5. 司马昭不顾三千太学生求情,一定要 ... 掉嵇康,与一首名曲有关

    一提到嵇康,自然想到竹林七贤,哪七个呢?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这七个人都是当时的名震一时的潮男贤士,是玄学的代表人物,执牛耳首推的自然是嵇康。有人会想到《广陵散》,十大古琴曲之一。不是古琴爱好者知道《广陵散》大概源起金庸的武侠小学《笑傲江湖》。曲洋和刘振风两位临时合作之曲相信观众至今印象深刻。

  6. 钟会信心满满发动反叛,却没撑过三天。以为是王者,其实是青铜

    而钟会作为主将,却被邓艾抢了头功,正好趁机联合他人一起构陷邓艾,接到诏令后将其收捕。景元五年正月十五日,钟会进入成都,十六日召集部下,为太后发丧,假称太后遗诏起兵废黜司马昭。然而钟会再次出现失误,犹豫不决。所谓的反叛,三天之内就破产了。在这样的情况下发动反叛,只会自取灭亡。钟会大惊之下果然仓促动手,更加导致了反叛的速败。随同司马昭征讨诸葛诞,钟会建议行使反间计,迫使前来救援的吴将全怿等人投降。

  7. 曹操请教杨修《曹娥碑》,杨修回答惹来 ... 身之祸,皆因情商太低

    「”绝妙好辞”这个故事,出自南北朝时期刘义庆等人编撰的笔记小说《世说新语》。这本书,主要记录了从东汉时期一直到刘宋时期一些豪门贵族的奇闻轶事。虽然有杜撰的成分在其中,但是读来却有一定的教育意义。《世说新语》记载,魏武帝曹操有一次和行军主簿杨修骑马经过《曹娥碑》,碑石的背面题写了八个大字——黄绢、幼妇、外孙、齑臼。曹操不解其意,于是就问杨修说:「”爱卿知道是什么意思吗?”丞相发问,杨修喜上眉梢,不由

  8. 欲「 ”隐”而不得,从阮籍嵇康看魏晋之际士人的「 ”第三种选择”

    然而两次党锢之祸对士人的打击是巨大的,特别是在思想上的打击,导致士人群体从开始的坚持激浊扬清,秉持君臣大节到转向对个人和家族利益的思考和焦虑。两次党锢之祸对士人打击很大魏晋嬗代之际的社会现实,进一步提升了士人群体的这种焦虑。是每个士人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而汉代儒学中的忠孝之论已经无法在这种社会现实的挑战和冲击下,给出令人满意的答案了。

  9. 聊一聊东晋士族,这群社会寄生虫每天过着什么样的日子

    东晋是一个被士族门阀把持朝政的时代,那些世代为官的名门望族垄断了国家重要的官职,国家选拔官吏只看家世出身,豪门大族世代担任重要官职,按门第高低分享特权,同时占有大量土地和劳动力,建立起士族庄园经济,在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享有特权。总体来说,士族是地主阶级中的腐朽集团,是一群社会寄生虫。东晋时期,士族们热衷功名,以侈为荣,热衷歌宴、斗富,崇尚玄学、炼丹,整日清谈不休,过着优裕享乐的生活。

  10. 曹操与蔡文姬:最好的年华遇到你 却不料一转身就是一辈子

    曹操,东汉末年的一代枭雄。蔡文姬,是当时集才情与美貌与一身的名女子。但最后,蔡文姬也没能成为曹操的枕边人。01最好的年华遇到你,那个字却终究没说出口蔡文姬的父亲蔡邕,才华横溢,而且在朝中担任重要职位。可是当年曹操出身就有点尴尬。曹嵩官至太尉,娶妻后生下儿子曹操。她跟曹操一对才子佳人,也曾有过四目相对的情愫。但是,自己尴尬的身世,始终是曹操心里迈不过去的一道坎。

随机推荐

  1. 太监上厕所是啥姿势?不是蹲也不是站

    我们都知道古代服是皇帝和嫔妃的男人,都必须接受...,为的就是解决皇帝的「后宫之忧」,但你们曾想过,被...的太监们是如何上厕所的吗?先从...手术说起,手术结束后,负责...的太医会找来一些胡椒粉和蜡油倒于伤口上,用以止血止痛,然后将一个细细的麦秆插入尿道中,让尿液通过麦秆流出,避免尿液上的细菌感染伤口,太监们要保持麦秆排尿数月。数月之后,麦秆换成毛巾,他们上厕所是无法像正常人一样,蹲着或者站着

  2. 清代诗人袁枚逝世

    袁枚,清代诗人、诗论家。袁枚是乾隆、嘉庆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为“乾隆三大家”。三十三岁父亲亡故,辞官养母,在江宁(南京)购置隋氏废园,改名“随园”,筑室定居,世称随园先生。>袁枚的文学思想有发展的观点,对封建正统文学观点及...思潮有冲击作用。

  3. 重新审视历史:为什么「 ”黄巢”被认为是恶魔?

    为什么「”黄巢”被认为是恶魔?作者:西周中国的教科书上,对于唐朝末期的农民起义军领袖「”黄巢”是这样定义的:黄巢,是在唐朝末年带领无法生存的受苦受难的农民们抗争腐朽王朝的起义领袖,沉重打击了封建地方阶级,瓦解了唐王朝的反动统治。黄巢,无疑是带着光辉的英雄式人物。但是,果真如此吗?其实,他却是一个...人「”吃人”的魔王领袖!英雄的所谓光辉黄巢,是个富二代,从小读书,从小聪慧,长大后也是武能上马射箭

  4. 成语【相煎何急】意思解释 | 成语大全

    成语词典>>相煎何急的意思解释成语相煎何急发音:xiāngjiānhéjí释义:煎煮得为什么那样急。比喻兄弟间自相残害。

  5. 嘉定三代村官逼迫同村老实人为害民弓兵……最终落得个枭令示众

    蒲辛四家有些财产,但可能算不上大户,不过他人很精明。老实人周祥二看到蒲家三代村官哪敢不给呀。这下可激怒了洪武皇帝,他当即下令将蒲辛四父子三人“枭令示众”,并“籍没其家”。>>就在机关算尽的嘉定奸民蒲辛四父子三人被“枭令示众”之际,同县乡民沈显二等人也在利用全国兴起“尽逮积年害民官吏”运动的“有利时机”,导演了一出出的人间丑剧。

  6. 佛教先祖鸠摩罗什,一代高僧竟娶妻两次(鸠摩智并不是他儿子)

    鸠摩罗什呕心沥血钻研佛教译经,最终成为一代宗师,这不是一般僧人可以做到的。后秦高僧鸠摩罗什的爱情鸠摩罗什是历史上著名的佛学家,思想家,哲学家,他是佛教的先祖。鸠摩罗什二次娶妻的过程虽然身为僧人却结过两次婚,这在古代以致现代都是无法想象的。

  7. 「 ”辽宁号”航母为什么定期要返厂清洁?看看船底刮下来什么就知

    大家都知道,航母自从二战之后,就成了各个国家的重点对象,很快航母成为了海军的主要力量,被称为「”海上霸王”。从这个名字就能听出来它在海上的地位和实力了。大家都知道航母的造价非常高,但是你肯定不知道航母的维护价格更高,这也是很多小国家不能够建造航母的原因之一。很多人都知道我们的航母是辽宁号,在国内应该是非常有名的了,它是我国的一个商人从国外买回来的,并且之后经过改造诞生了我们的第一个航母。虽说有航母

  8. 周朝历史初期的三监之乱

    周武王攻下商都朝歌后,纣王被迫自尽,商朝历史结束,但商的奴隶主阶级仍保存了很强的实力。为加强对殷民的控制,巩固西周在中原地区的统治,武王封商王纣之子武庚于商都,并将商的王畿分为卫、鄘、邶3个封区,分别由武王弟管叔、蔡叔、霍叔去统治,以监视武庚,总称三监。在王室内部也有人对周公称王持怀疑态度。此外,还有一些异姓贵族为周公、成王所封。

  9. 难道没有茶叶吗?

    无德禅师问三位弟子:“你们说有了什么才能快乐呢?”>“百官拥戴,万民景仰,一切都随心所欲,这难道不快乐吗?”无论贫贱富贵,只要心中有所不足,就必然会苦恼。夏先生见他只吃一道咸菜,很不忍心,问道:“只吃咸菜不是太咸了吗?”夏先生又皱着眉头说:“难道没有茶叶吗?大师每天都喝这样淡淡的开水吗?”>弘一大师笑道:“开水虽淡,淡也有淡的味道。”

  10. 吃烤肉,多放孜然防癌变

    研究人员将鲜牛肉和用调料醃过的牛肉烧烤后,对比二者的杂环胺含量。经过对多种调料的测试发现,用孜然、咖喱、迷迭香醃过的肉,高温烹调后产生的致癌物最少。因此,建议在烧烤、煎炸肉类前,放些孜然醃半小时,不仅味道好,还可减少致癌物产生。烧烤时,垫几片菜叶把肉与炭火隔开,也能防止致癌物产生。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