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邓绥是东汉和帝的皇后,汉光武帝时太傅的孙女,南阳新野人,东汉女政治家。邓绥自小孝顺慈爱、喜好读书,六岁即读史书,十二岁通《诗》、《论语》,常和诸兄互相讨论其中要义。> >   邓绥从小不喜欢学做家务和针织女红等,因此屡次被其母亲责骂,母亲以传统男女有别的看法,认为女孩子唯有习女工最重要,于是她在白天学女工之外,晚上仍读经书,她父亲则对她读书较为支持,认为她才能胜过他其它几个儿子。她自小就对读经史等被认为男性所从事的活动有如此兴趣,对她后来在政治上的表现有所影响。> >   由于邓家恪守孝道,家教甚严,邓绥养成了克己奉礼的性格。她5岁的时候,年迈的祖母亲自为她剪发,因老眼昏花,不小心剪破了她的额头,邓绥竟忍痛不语。家人见状很奇怪,就问她疼不疼。邓绥说:“不是不疼,只因太夫人怜爱我,这么大年纪了还为我梳理头发,我实在不忍伤她老人家的心,所以才强忍着不说。”一个五岁的孩子,能说出这样明事理的话,谁敢说她日后不会有所作为?> >   邓绥长得十分漂亮,粉白的面庞,水汪汪的眼睛,樱桃般的小口,邓家老幼都十分喜爱她。邓绥的父亲遇到问题,都要与邓绥商议。父亲的器重和栽培,使邓绥很早就有了理家处事的本领。> >   邓绥十五岁时被选入宫中,她一入宫,就在嫔妃中间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那些自命不凡的妃子本以为自己美丽动人,见了邓绥才发现天外有天,这世上竟有比自己还美的人!汉和帝刘肇更是被邓绥的美貌迷住了。他一见邓绥,即惊为天人,觉得身边所有的女人都不能与之相比。他将邓绥册封为贵人,让她居住在嘉德宫,几乎每天晚上他都要在嘉德宫留宿。> >   这样一来,和帝的大老婆阴皇后不乐意了。这位阴皇后的母亲是邓禹的另一个孙女,算起来,她还是邓绥的亲戚。阴皇后比邓绥早入宫三年,也很聪明、美丽,入宫不久就被封为贵人,然后又被立为皇后。可是,这位阴皇后心眼儿小,她不许和帝亲近别的女人,和帝若在别的嫔妃处留宿,她就会拍桌子摔板凳。> >   入宫后,阴皇后感到自己的地位受到了威胁,常在和帝面前说邓绥的不是。和帝为此很烦阴皇后,渐渐地,他连阴皇后住的长秋宫都不常去了。> >   邓绥对待汉和帝的皇后阴后甚为谦谨,如在在宴会之时,嫔妃们多打扮得很艳丽,只有她素服不装饰,而且平时衣服不敢与阴后同色。> >   邓绥晋见皇上时不敢与阴后并坐立,走路也表现出很谦卑的姿态,说话也不敢先于阴后;阴后被疏远之时,她就常托病不受皇上召见。但也因她如此地敬慎曲从,益受到皇帝的喜爱。> >   她虽身为贵人且深受宠爱,但仍只是皇帝的妾,其地位与皇后相差甚多,因此必须自谦以防遭到妒忌。但她受宠日盛,仍使得阴后大为担忧妒忌,好多次都想加害她。> >   邓绥得知此事,常垂泪叹息。和帝问她何故,邓绥说,她与阴皇后都无子嗣,后宫嫔妃所生的几位皇子,也都不幸夭折,她担心东汉皇室后继无人。和帝一听,觉得邓绥比阴皇后更近人情,而且处处为汉室着想,从此更加疼爱她。> >   一次,邓绥染病,和帝心疼不已,特许她可以召家人进宫探视,且不限时日。邓绥口中谢恩,却拒绝了皇帝的美意。她说:宫廷乃皇家禁地,若让外人长久滞留宫中,不但有违圣制,那些大臣也会批评陛下您徇私情、指责臣妾我不知足。这番话一出,和帝对邓绥的敬重又加深了几分。> >   阴皇后见邓绥声名日盛,不禁恼羞成怒,天天想着怎么弄死邓绥。公元101年,和帝病危,阴皇后认为时机到了,就对着自己亲近的随从立下誓言:我若得志,一定先除掉邓绥,将邓氏满门抄斩!> >   由于邓绥在宫中人缘很好,有人把此话偷偷地转告给她,希望她有所防备。邓绥听了,大吃一惊,她知道,和帝一死,自己的靠山就倒了,而和帝无子嗣,到那时,阴皇后临朝称制,自己绝对死无葬身之地。邓绥不愿意死在阴皇后手中,就想喝毒药 ... 。宫女们急忙劝阻,并谎称皇上的病已痊愈,邓绥信以为真,放弃了自尽的念头。> >   事有凑巧,没过几天,和帝果然康复。他得知邓绥寻死之事,将其理解为“邓贵人对朕情深意重”,对其更加宠爱。> >   阴皇后计划落空,开始采取旁门左道。她请来巫师下蛊,咒邓绥速死、皇帝无子,以期保全皇后之位。此事最终被和帝知道了。和帝大怒,下令逮捕了相关人员,并将阴皇后赶出长秋宫,命她到桐宫深刻反思。阴皇后哪能咽得下这口气,不久就一病不起,活活地气死了。> >   阴皇后被治罪关押时,邓绥曾出面替她求情,和帝不但没有批准,反被邓绥这种不计前嫌、宽宏大量的胸怀所感动。事隔不久,有朝臣奏称:长秋宫虚位,应选贤德者充任。和帝马上指定邓绥当皇后。至此邓绥入主长秋宫,步入了政治坦途。> >   邓绥登上皇后宝座后,仍旧谦和待人,谨慎自制。她带头掀起节约运动,着布衣,尝素食,凡各地上贡的奇珍异宝,全部下令禁绝,只要求供应纸、墨。> >   邓皇后的所作所为赢得了宫廷内外的赞赏,才女班昭还参照她的作为,写下了传世名作《女诫》。> >   在后宫,她一反阴后对其他妃子的忌视,对于和帝的其它贵人甚为优遇。在宫中用度上力行俭约,她罢不合礼之祠官、免遣不少宫人,并减少衣食宴乐上的各种花费。> >   公元105年,汉和帝驾崩。和帝死时,朝中尚未立太子,整个东汉皇室,只留下寄养于民间的两个小皇子。刚二十五岁的邓绥果断地担起了朝廷重任。她派人寻回两个小皇子,扶持年纪最小的皇子刘隆登上帝位,即历史上的汉殇帝。而她本人,以皇太后的身份临朝称制,掌握了朝中实权。可怜汉殇帝命短,才当了八个月皇帝,奶还没断,气就断了。于是邓绥又从皇室近亲中挑了个十三岁的男孩登基,即汉安帝刘祜,她则继续临朝听政。> >   和帝刚死时,宫中有人趁乱偷了一筐宝珠。邓绥认为,此事虽小,但关乎宫廷风纪,于是决定亲自查办此事。为防屈打成招、累及无辜,她没有采取刑讯逼供的 ... ,而是深入宫中调查,经察言观色并与众人交心,终于让盗贼认罪伏法。> >   邓绥临朝以后,东汉政权恰好正陷入危难期,灾害不断,蛮夷入侵。面对天灾人祸,邓绥丝毫不显慌乱,她任用贤良,,采取有力措施稳定局势。听说百姓挨饿,她就通宵不眠,并亲自裁减宫中开支,赈济灾民。邓太后的威望很快树立起来,赢得了天下人的敬重。> >   在刑狱上,邓绥精明体察,常能破除冤情;在学术上,邓太后除本身甚为好学外,亦努力奖掖学术,曾召集学者于在东观校对传记;在用人上,太后及邓骘皆引用许多名士如杨震等人。其摄政期间时值羌乱大起,且天灾不断,造成盗贼四起,民不聊生,每有灾,邓太后多自行节俭以救灾;在统治 ... 上,虽然她本身具有政治能力,但她以一个女性的身份,不便随时抛头露面,故常身在后宫,必须用一些私近的人为助。她大量任用其兄弟,先以其兄邓骘为车骑将军辅政,后又为晋升大将军,常留禁中,有大事常与之商量,其它的兄弟如邓悝、邓弘、邓阊等亦居官封侯,成为邓太后统治上的助手。> >   实事求是地说,邓绥的确有治国的本领。但是,邓绥也有过失,那就是过分依赖外戚,过于看重权力。和帝在世时,邓氏家族受封赏者很少。邓绥担心邓氏家族像历史上的外戚集团那样惨遭不测,每逢和帝提起封赏她的娘家人,她总是“哀请谦让”。邓绥的长兄邓骘很有能力,但也不过是个虎贲中郎将。邓绥执政后,为稳固自己的地位,开始依赖娘家人。经她提拔,她的娘家兄弟个个官居要职,从中央到地方,到处都是邓氏家族的势力。> >   凡太后摄政,必引来外戚参与国家机要并被委以重任,这是东汉政治舞台上的惯例,也怪不得邓绥。再说,邓绥并没有一味地骄纵外戚,她对娘家人要求很严格,常告诫他们不可飞扬跋扈,不许他们做任何违法乱纪的事。她曾诏告京师一带各长官,对邓氏犯错不要宽假。其后,邓太后也下诏让一些皇室子弟与邓氏子弟一同开学校,教经书,并亲自督导,希望能防止其子弟们生活过于骄逸。在她的管教之下,邓骘等外戚亦多恭顺节俭,力谋为国,因此外戚并未成为祸患,相比较来看,邓氏家族成员还算清明、忠顺,对当时社会的稳定也作出了贡献。> >   此外,邓太后也重用了不少宦官如等人为助,以他们来传达内外消息,而较少直接见公卿大臣,当时虽尚未有宦宫乱政的情形出现,却也造成他们的权力逐渐增加,为东汉后来的政治带来不好的影响。> >   倚重外戚,又不大权旁落,防止受人挟制,这也是邓绥的另一个高明之处。但或许是邓绥认为自己太高明了,比真正的皇帝还要高明,所以,她渐渐对权力产生了迷恋。汉安帝刘祜长大之后,她仍旧临朝听政,不肯退出历史舞台。倘若有人劝她“退出”,轻则被削职,重则被处死,她绝不手下留情。> >   公元121年,邓绥去世,她执政十六年,勤于政事,,为东汉王朝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她死后被葬于洛阳北邙山上。

邓绥简介:东汉杰出的女政治家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望门投止,破家相容,试从张俭逃亡事件看东汉的「 ”党锢之祸”

    俭得亡命,困迫遁走,望门投止,莫不重其名行,破家相容。从表面来看这件事是汉朝人重义轻利的代表,是汉朝任侠之气风行的体现,但就如同《后汉书》将其归到《党锢列传》一样,这个事件的本质还是一个政治事件,是第二次党锢之祸的开端,也是士族与宦官争斗的延伸。

  2. 袁术为什么敢率先称帝?看完他的实力后,说不定你也会这么做

    只不过长期以来,袁术最为世人所熟知的事情是他当年曾率先登基称帝却迅速败亡,这一事件使得袁术留下了昏庸愚蠢的历史形象。实际上,袁术当初选择率先称帝也不完全是头脑发热,他当时确实有一些称帝的资本和实力!袁术在东汉末年率先自立称帝!

  3. 「 ”明章”先声还是「 ”三国”伏笔?漫谈东汉「 ”度田事件”成败得失

    刘秀在公元25年称帝,是为汉光武帝。然而东汉建政之初天下未定,全国尚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刘秀扫平关东,平复陇右,攻略川蜀,又经过了长达十三年的征战,终于在建武十二年(36年)实现了全国统一。

  4. 中国古代史的一个阀门——门阀制度,开启了中原混战模式

    门阀制度,起源于东汉,鼎盛于两晋,消亡于隋唐。门阀,是门第和阀阅的总称。门第可以看做是高高的台阶和门槛,阀阅则可看成是门口两边的柱子。这个简历中的汉高祖刘邦九世孙值得注意,这个九世孙也可以说是刘秀当时的名片,有了这个强大背景和名片,刘秀立国就名正言顺了。所以东汉的开国皇帝刘秀也可以说是门阀中人了。其次,东汉门阀政治的开端也可以从开国之前刘秀与郭圣通的政治联姻看出端倪。后册立为皇后,史称光武郭皇后。

  5. 东汉开国第一大将,领导对他的评价是差强人意,一人能顶一个国

    在前文《这个皇帝擅长搞暗...,连...汉军两员大将,气得刘秀都坐不住了》中,大鹏也曾经说过。光武帝刘秀除了运气特别好之外,文学造诣也不低,经常出口成章,其创造成语的水平不在孔圣人之下。像什么披荆斩棘、得陇望蜀、举足轻重、推心置腹、危在旦夕、旗鼓相当、置之度外、乐此不疲、克己奉公……这些个大家耳熟能详的成语,其实都出自光武帝刘秀之手。不过,今天大鹏想说的不是这些,而是差强人意。

  6. 本诸生家 传礼来久:魏晋时期的门阀为何能累世垄断官位

    门阀,本意即「”门第阀阅”,指的是累世权势显赫的世家大族。这些世族不仅是代有高官的显贵之家,也是文士辈出的书香门第,同时拥有众多的门生、故吏,因而其家族才能长期把持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权,累世不绝。一、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的出现与兴起中国历史上的门阀社会,一般是指东汉后期到隋唐时期以屡代迭出高官的世家大族为显著标志的历史阶段,其中尤以魏晋时斯的士族门阀最为兴盛。中国传统社会向来以家族为本,强烈的血缘纽

  7. 「 ”本诸生家,传礼来久”:魏晋时期的门阀为何能累世垄断官位

    门阀,本意即「”门第阀阅”,指的是累世权势显赫的世家大族。这些世族不仅是代有高官的显贵之家,也是文士辈出的书香门第,同时拥有众多的门生、故吏,因而其家族才能长期把持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权,累世不绝。一、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的出现与兴起中国历史上的门阀社会,一般是指东汉后期到隋唐时期以屡代迭出高官的世家大族为显著标志的历史阶段,其中尤以魏晋时斯的士族门阀最为兴盛。中国传统社会向来以家族为本,强烈的血缘纽

  8. 东汉大事纪:曹操废除三公,恢复丞相制度

    历代诗·三国(杨简)两汉四百载,分为魏蜀吴。曹操始居邺,刘备据成都。孙权在金陵,鼎足互相图。在东汉建安十三年,也就是公元208年,曹操所绑架的东汉朝廷做了一件事,那就是废除汉朝长期使用的三公制度,并且重新把丞相这个职位搬回历史舞台。

  9. 黄巾起义从来就不是东汉灭亡的导火索

    黄巾起义是东汉末年,乃至整个封建社会最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了,之所以说黄巾起义的规模大,是因为东汉全国十三个州,有八个州因为黄巾起义而受到了波折,黄巾起义的总兵力在全国范围内达到三四十万人,超过了东汉...军的总和。黄巾起义说到黄巾起义,就一定得研究张角这个人和他的思想。

  10. 从黄巾之乱到西晋统一:在历史地图中看三国版图的演变

    三国时代,是中国最具有传奇色彩的时代之一。传统正史观点认为,三国开始于公元220年。如果按照这种观点算,那么曹操、吕布、袁绍、刘表等人物都不能算为三国人物了,难免觉得不合理。人们理解的三国,并非是魏蜀吴三个国家,而是在东汉名存实亡之后的大分裂时代。而魏蜀吴三国则是诸侯兼并的结果。不过实际上,东汉早在黄巾起义之后就已经灭亡。

随机推荐

  1. 赵雍被饿死后,赵国不仅损失了一员名将,统一中原的希望也破灭了

    赵国的中兴,要源自于英明神武的赵武灵王赵雍,但是赵武灵王却被自己的儿子和臣下在沙丘宫中饿死了,那么赵雍被饿死后,究竟损失了什么呢?你可能会说,赵国的损失当然是赵武灵王这位英明的君主啦,其实不止,赵国还损失了一员名将,连带着统一中原的希望也破灭了。在中山出生的乐毅成了赵国人。

  2. 梦见造** 起义

    周公解梦梦见造** 起义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造** 起义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3. 坐而待旦是什么意思?

    【拼音】zuòérdàidàn【解释】旦:天亮。坐着等天亮。比喻心情迫切。【出处】《尚书·太甲上》:“先王昧爽,丕显,坐以待旦。”《孟子·离娄下》:“仰而思之,夜以继日;幸而得之,坐以待旦。”【例子】天下至广,万机至猥,诚不可不矜矜业业,坐而待旦也。《三国志·魏志·王基传》【相关】百度“坐而待旦”

  4. 西红柿四大常见错误吃法

    西红柿是我们常吃的蔬菜,其丰富的营养极有益身体健康,但西红柿错误吃法不仅无益健康更会引发疾病。中医提示,西红柿4大错误吃法吃出疾病来!错误吃法1:长久加热烹制西红柿长久加热烹制后会失去原有的营养与味道,对身体无益。错误吃法4:服用肝素、双香豆素等抗凝血药物时吃西红柿西红柿含维生素K较多,维生素K主要催化肝中凝血酶原以及凝血活素的合成。维生素K不足时,会使凝血时间延长造成皮下和肌肉出血。

  5. 传授秘诀的人

    >等了好一会儿,张三还没有进来,倒是有一个肥头大耳、白白胖胖的中年人推门进来了,这人看样子也在喝酒,而且喝高了,他一边打着酒嗝,一边摇摇晃晃地坐到了张三的位子上。>大家原本不太相信张三能把一个局长请来,没想到还真的来了,众人都有些受宠若惊,赶紧上前敬酒,这赵局长一点架子也没有,来者不拒,又喝了几杯,还和大家称兄道弟起来。>赵局得意地一笑:“哈哈,哪里的油水能有我那里多?”

  6. 头会箕敛的意思及成语故事 | 成语大全

    形容赋税繁重苛刻。《史记–张耳陈余列传》:“头会箕敛,以供军费。”

  7. 朱樉的朱樉的生平简介

    本名:朱樉别称:秦王所处时代:明朝初年出生地:南京出生时间:1356年12月3日去世时间:1395年4月9日主要成就:藩国西安朱樉的生平简介朱樉[shǎng],濠州钟离人,明太祖朱元璋第二个儿子。洪武二十四年,因其在藩国多过失,被召还京师,后经皇太子朱标解劝,次年放还藩封。洪武二十八年正月,朱樉受父命率平羌将军宁正等人征洮州,获胜,受赏赐甚多。朱樉之妃,是元朝河南王王保保之妹。洪武二十八年朱樉病死,王妃殉葬。

  8. 找到了!新证据表明九号行星是真实的

    太阳系中一颗可能的第九颗行星,被称为行星9,其轨道远远超出了海王星的轨道。随着天文学家们继续寻找“难以捉摸的行星九”,一个研究小组发现了一个太空岩石,这证明了一个巨大的超级地球行星确实存在于太阳系外部的想法。“KDSPE”“KDSPs”是新发现的小行星,名叫2015BP519,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太阳系中的小世界正被一些大的东西所扰乱。

  9. 女性肥胖与负性生活事件相关的压力

    压力和肥胖都被认为是心脏病的危险因素,但人们对压力性生活事件之间的关系知之甚少阿尔伯特说,女性肥胖。近年来经历过4次或4次以上负性事件的女性肥胖的可能性比没有压力事件的女性高36%。根据研究结果,有一个负性事件的女性肥胖的可能性要高出17%,这项研究并没有调查为什么女性生活中的压力体验会增加其体重增加的可能性。

  10. 火烧上都、东征高丽——红巾军,历史上最狂野的北伐

    看着这些蓬头垢面、在死亡线上徘徊的俘虏,谁也不会想象到这就是中国历史上最狂野的北伐军。仅仅一个月前,这些红巾军的人数还要比现在多上好几倍,而且他们还以征服者的姿态将高丽王朝的都会开京变成了人间地狱,之后又在一夜之间被高丽的兵马打得溃不成军,最后又被堵在辽阳,成为俎上之肉。立志于推倒大元抄的红巾军如何会跨过鸭绿江,进而占领开京?而其孙忽必烈则混一中原江南,建立了大元朝,并将东边的高丽收做属国。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