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谢灵运为什么瞧不起陶渊明?谢灵运生平简介

谢灵运是南北朝时期诗人、佛学家还有旅行家。谢灵运一生致力于创作山水诗,而且多数山水诗都是在他旅游的过程中写下。其实古人想出一趟远门并不是一件很方面的事情,但谢灵运却愿意把自己大部分的时间都放在旅游上,他一生淡泊名利,只追求自己精神上的享乐和满足。不过作为文人,谢灵运也有清高的一面,他就不怎么看得起陶渊明。这次就为大家简单介绍下谢灵运,一起来了解下吧。

古往今来,文人都有自视甚高的通病,往往或有意、或无意间说些狂妄话。这种时候,听众只管呵呵一笑,不必当真。

历史上狂妄的文人数不胜数,最狂妄的当属南朝诗人谢灵运(385~433)。谢是中国山水诗派的开创者,但真正令他名扬天下的,是其曾经说过的一句大话——“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

曹子建就是曹操之子曹植,虽说才华横溢,但一人“独得八斗”似嫌过誉。与谢灵运同时代,与其名气才情旗鼓相当的田园诗派创始人陶渊明(372~427),至少也得占据一席之地才是。

谢灵运这样讲,既有曹植本身诗名远扬的原因,也有曹植是魏武之子,出身高贵的一面;无视陶渊明,则不是简单的文人相轻,而是因为陶不过是“采菊东篱下”的一介隐士罢了。

一般讲来,山水派诗人大多不差钱,田园派诗人则大多数是需要接济的低保户。

谢灵运太有资格瞧不起陶渊明了。

谢氏乃江南大族,他的爷爷谢玄曾任车骑大将军,历史上著名以少胜多的战役淝水之战,当时谢玄曾披坚执锐冲锋陷阵,他的叔父谢安则运筹帷幄坐镇指挥。

力保东晋半壁江山不失,谢家对司马氏有再造之功。

谢灵运虽没有乃祖的功业,却也不同凡俗,据《宋书》记载:“灵运少好学,博览群书;文章之美,江左莫逮。”

江左第一,实际上就等于是整个时代文坛执牛耳者了。

年少多金、又有才,谢灵运说自己“得一斗”,并非完全是自吹自擂。

谢灵运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生下来就袭封康乐公,食邑两千户。谢灵运继承了家族传统以天下为己任,自信的认为自己“才能宜参权要”,先后入幕刘毅、亲近庐陵王刘义真,结果两次的选择都偏离了权力中心。

刘裕代晋,一朝天子一朝臣,谢灵运自公爵降为侯,食邑也变成了五百户。

等到少帝继位,谢灵运更是被打发到了地方,任永嘉太守。人到中年的他开始颓废消沉,不理政务,每天只知道游山玩水,史称“既不得志,遂肆意游遨,遍历诸县,动辄旬朔,民间诉讼,不复关怀。”

谢灵运为官一任,不是琢磨着造福一方,而是干脆不作为,只知道游山玩水。摊上这么一个父母官,永嘉的老百姓算是倒了霉。不过,文学史上因此多了一位后人景仰的山水派诗祖。这不知道是不幸呢还是万幸呢。

好在不久,新君宋文帝就将谢召回了京师,征为秘书监,命其修《晋书》。谢灵运修史,属于文化人办文化事,文帝此举可谓识人。

可是谢灵运散漫惯了,没干几天就借病辞职,隐居会䅲始宁县。拿着丰厚的退休金,从此将游玩、写山水诗当作了职业。不是“穿池植援,种竹树果”,就是“凿山浚湖”,每日乐此不疲。

也正是这个时候,谢灵运的创作到达了高峰期,写春景的如“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秋景:“晓窗枫叶丹,夕曛岚气阴”;寒冬景象:“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

史称,“每有一诗至都邑,贵贱莫不竞写,宿昔之间,士庶皆遍。远近钦慕,名动京师。”

后来,谢灵运又起复出任临川内史,可是他依然故我,见他实在太不像话,上司就去约束他,哪知道谢灵运干脆揭竿而起,走上了造反的不归路。

俗话说“秀才造反十年不成”,诗人造反也是如此,很快谢灵运就被抓捕归案,移交司法机关被判处 ... 。

文帝惜才(谢灵运母亲刘氏是王羲之的外甥女,因此谢精通书画,其诗、书被文帝称为“二宝”),免其不死,把他流放到了广州。即便如此,谢灵运仍不安生,最终被谗难逃诛戮,死时年仅四十九岁。

谢灵运短短的一生历三朝七帝,所处的时代混乱 ... ,朝 ... 败。他始终挣扎在仕隐之间饱受煎熬,而立之年即罹患消渴症(糖尿病),苦不堪言。仕途的不顺,加上学年忍受病痛的折磨,生性敏感的谢灵运对生命短暂、时光荏苒比寻常人更容易感知,游山玩水遁迹山林,也是希望得到解脱、自我 ... 罢了。

从他的代表诗作《登江中孤屿》中,就可以看得出他慕道求仙的蛛丝马迹:

江南倦历览,江北旷周旋。怀新道转迴,寻异景不延。乱流趋正觉,孤屿媚中川。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表灵物莫赏,蕴真谁为传?想象昆山姿,缅邈区中缘。始信安期术,得尽养生年。

安期,即传说中的仙人安期生,秦始皇与汉武帝都曾经派人寻访过,向他讨教过长生不老之术。这首诗做于永嘉太守任上(423),这个时候的谢灵运已经心下向往恬淡退隐、逍遥自在的隐逸生活了。

政治上不得意的谢灵运,寄情山水之余开创的山水诗一派不但在当时独树一帜开出了绚烂的花,更在数百年的盛唐辉煌再现结出了硕果。

从初唐诗人的模仿,到盛唐诗人的创新,山水诗的鼻祖谢灵运也成了唐人格外推崇的一代宗师。

从初唐的王勃、卢照邻、陈子昂、宋之问,再到盛唐的王维、孟浩然,无不受谢灵运诗风影响,大量优秀的山水诗作涌现。

山水诗作爆裂式增长,至盛唐时隐隐然发展形成了不同风格的流派。与“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王维的“清”(如《山居秋瞑》),孟浩然的“淡”(如《宿建德江》)不同,盛唐诗坛翘楚李白杜甫二人的山水诗风格则为“雄奇”(杜甫代表作《望岳》)。

真正继承发扬谢灵运山水诗作风格的集大成者,无疑是诗仙李白。

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至阴至柔的水,在李白的笔下极富阳刚之气,充分体现了李白山水诗中“雄”的特点。

代表了李白山水诗最高水平的则当属《梦游天姥吟留别》,这也是诗仙李白向诗坛前辈谢灵运致敬之作: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白之所以被称为诗仙,正是因为其传世诗作中有近百首与道教神仙信仰有关,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最能体现诗仙创作风格的,就是这首《梦游天姥吟留别》了。

李白(701~762)为实现人生理想,一生奔波辗转曾三进长安寻找仕进机会,悲催的是,其仕途加起来也不过短短的三年,其它时候不是在归隐,就是在求仙问道的云游途中。

李白一生与盛唐著名道士吴筠、司马承祯多有交往,司马承祯曾称其“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

天宝三年(744),翰林学士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体面的离开了长安。仕途无望的李白索性前往泰山考取了道箓,正式成为了一个道教信徒。从此,李白更加的纵情山水,三山五岳的漫游,过着求仙访道的生活。

在听到越人描述的天姥山风景后,身不能至心向往之,梦中即往吴越之地游目骋怀一番。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这几句诗中,“谢公”接连出现了两次。这并非偶然,而是李白有意为之。历史上,谢灵运与天姥山还有一段不得不说的故事:据《宋书》记载,谢灵运“尝自始宁南山伐木开径,直至临海,从者数百人。”由于工程浩大,折腾的动静不小,当地太守误以为是来了一伙山贼,得知是谢灵运修登山的路,这才明白是虚惊一场。

李白来到剡溪时,谢灵运曾经住过的屋子还在,穿上谢灵运登山的木屐,沿着谢修的山路拾阶而上。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大约是说李白回忆起从前,在经历了坎坷与险阻后(天台四万八千丈),李白终于得到唐玄宗召见,被授予翰林待诏之职。从一介草民到皇帝身边人,这真的是“平步青云”。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这一段说的是李白甫入官场,如坠云里雾里搞不明白状况,完全迷失了自我。訇然中开的仙府,何似在人间的亭台楼阁,仙人们乘着鸾车,纷纷列队迎接他的到来。

然而好景不长,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诗人从最美的梦境中惊醒,这才知道是南柯一梦,富贵荣华对于他来说,只是过眼云烟罢了。

赐金放还,李白象丧家犬一样的离开了权力中心,长安虽好、居大不易。孤单落寂,与曾经的繁华喧嚣,二者何啻天壤之别。现实令他猛省——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李白终于明白,刻意追寻的一切都是浮云,与其自取其辱,不如潇洒的离开。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所谓的成功,不过是奴颜婢膝的媚事权贵,与其不开心的活着,还不如做个冷眼旁观的方外人。

诗名为《梦游》,其实为寄情于山水的写实。诗中的洞天、神仙、金银台、霓衣风马这些意象虽然都与道家神仙有关,仔细想来,不过是诗人在倾诉对王公权贵阶层奢侈的愤慨罢了。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的李白,在被赐金放还的最初,一时还是无法接受现实的,这首《梦游天姥吟留别》就是这种焦虑、渴望、矛盾、愤慨、理想幻灭心态的真实反映。

这首诗,另有一个诗名为《别东鲁诸公》。“兰在谷底人不锄,云在高天自卷舒”,走出过往,才能活出真我,李白这是要和从前的自己说再见的节奏。

李白与谢灵运二人同病相怜,都是一生命运多舛,同样在政治上受挫后转而寄情山水,向往逍遥自在的神仙生活,渴望长生,希望得道成仙。所以如此,完全是对现实失望后的自我 ... 与解脱之道。

任何过度的解读,都是误导。

谢灵运为什么瞧不起陶渊明?谢灵运生平简介的更多相关文章

  1. 霍去病究竟有多厉害?匈奴一首诗歌道出悲凉

    可以说刘彻想要...匈奴,那霍去病就是他手里最锋利的一把刀,...伤效果也是让所有人都瞪目结舌。那么他到底有多厉害呢?其实看看当时匈奴人留下的一首诗歌里,包含着怎样的血和泪,就明白了。然而这时候的霍去病,却撂下一句硬气的话:"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2. 不平则鸣,看看柳宗元的文学创作修炼手册

    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河东解人,世称柳河东。后人对柳宗元的认识和纪念,主要缘于他的文翰和思致。

  3. 想爱而不能爱,林徽因病中写下这首凄美情词,如一曲清泉流过心间

    对于林徽因来说,写诗完全是出于兴趣,而那个让她爱上诗的男人是徐志摩。林徽因和徐志摩相识时才16岁,对方的一首首情诗将她带入了一个个美妙的诗境中。虽然两人的爱情以失败告终,但林徽因余生都没有放下过诗歌。让我们来品一品:作为一首现代诗,林徽因这首诗的工整度是相当高的,充满了古诗的韵味。关门的波斯菊花海诗中描写的是一种想爱而不能的情绪,有人觉得林徽因写的就是她和徐志摩的爱情,但作者从来没有这样表示过。

  4. 高风亮节——文人与竹的互相成就

    我国源远流长的文化史上,松、竹、梅被誉为「”岁寒三友”,而梅、兰、竹、菊被称为「”四君子”,竹子均榜上有名,可见竹子在中国文人心中的地位。「”细细的叶,疏疏的节;雪压不倒,风吹不折。”竹子笔直挺拔,婆娑有致,青翠不惊寒,自有一种虚怀若谷之气,象征着坚韧挺拔,虚心有节等品格。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对竹的喜爱,是中国古代文人群体的共性之一。千百年来,在无数文人墨客的推崇下,竹子由一种再普通不过的植物,变成

  5. 说韩愈不配当唐宋八大家之首的人,怕是没读过他19岁的这16字神作

    对于韩愈唐宋八大家之首的位置,不少人是不解的,毕竟排在其后的还有王安石、欧阳修和苏轼。

  6. 唐朝诗人众多,为什么只有李白被称为诗仙?他的诗真能预言未来么

    我国历史上曾产生过无数伟大诗人,如屈原、杜甫、苏轼,能吟诗作赋的亦不在少数,但被奉为「”诗仙”的唯有李白一人。李白之所以被称为「”诗仙”,凭的不只是他留传于世的诗词佳作,还有他那扑朔迷离的身世和颇具传奇的人生经历。他的诗词优美自然,诗句如行云流水,清新俊雅,且大气磅礴。「”李白斗酒诗百篇”。但李白在朝为官并非靠的金榜题名,只因识得番邦文字被贺知章推荐给了唐玄宗,玄宗赐其进士及第并做了翰林学士,虽无

  7. 你买房租房的痛苦,古人都知道

    吃穿住行,人类在日常生活中每天必须面对的四大项,很现实,谁也逃离不了。其中住这一项,从很重要的方面反映了一个人的生活品质。

  8.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欧阳修与北宋诗文改革1(备考10月自考)

    诗文革新运动——北宋中叶兴起的古文运动,不仅确立了古文在散文领域的正宗地位,而且影响到诗歌创作,作诗也讲究「”气格”,产生以「”以文为诗”的现象,所以人们又习惯于将发生于北宋中叶的这场文学变革称为诗文革新运动。欧阳修在这场运动中的作用——欧阳修在这场运动中起着文坛盟主的领袖作用,他对梅尧臣与苏舜钦的推崇、对王安石、曾巩和「”三苏”的褒扬提携,有力地推动了北宋文学的发展,使宋文、宋诗能够自具面目而独

  9. 中国文学史上的八大才子,最后一个你认识吗?

    苏轼被后人称为「”诗神”、「”词圣”,诗、书、画、散文等均有很高成就,其中,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位列「”唐宋八大家”,书法上为「”宋四家”之一,可见,苏轼是百年难遇的全才。李煜被文学家称作「”千古词帝”,史学家称其为「”南唐后主”,他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诗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代表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相见欢·

  10. 古人失态趣闻:韩愈因恐高吓哭,李白、辛弃疾因为醉酒失态

    失态是任何人都不希望发生在自己身上的词,一个人的时候失态也就算了,只有自己知道,如果在人前失态,那就是无法磨灭的黑历史了。如果这份失态再加上点儿明星效应,甚至可能永载史册,这个失态就太亏了。那么这帮将文人气节看得极重大佬们,究竟什么情况才失态,失态又是什么样的呢?第一种,因为恐高失态。恐高实际上也不是当事人能控制的。不过韩愈的恐高,当真给大家演绎了恐惧的极限。

随机推荐

  1. 司马迁也是天文学家

    千百年来人们赞颂司马迁在史学和文学方面的光荣业绩,然而,司马迁还是我国古代一位伟大的天文学家。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说,他是古代著名天文学家重、黎、羲、和的后代,他的家族在夏、商两代都是“世序天地”。他的父亲司马谈是汉武帝的历官—太史令,这是汉代最高的天文官。其...

  2. 励志一点的说说-感人的情话

    一、如果我们有着快乐的思想,我们就会快乐;如果我们有着凄惨的思想,我们就会凄惨。承诺再多,也比不了一直心疼你的人。

  3. 【蒌翣】的意思是什么?【蒌翣】是什么意思?

    或为覆于棺上的彩帛,或为绘于外板的彩饰。●《礼记檀弓下》:「是故制绞衾,设蒌翣,为使人勿恶也。」郑玄注:「蒌翣,棺之墙饰。《周礼》蒌作柳。」●清黄宗羲《紫环姜公墓表铭》:「倪文正浅土三十年,过者但挥泪而去,公买地葬之,蒌翣刍灵,礼文毕备。」★「蒌翣」在《汉语大词典》第13052页第9卷535★「蒌翣」在《汉语辞海》的解释参见:蒌翣蒌翣是什么意思蒌翣lóushà古代棺饰。

  4. 你的生活有目标吗?答案可能会影响你的寿命。

    一项新的研究表明,在50岁以上的人中,有目的的生活与降低早死的风险有关。与生活目标得分最高的受试者相比,生活目标得分最低的受试者在随访期间死亡的可能性是前者的两倍多。尤其是那些生活目标得分较低的人更容易死于心脏或血液疾病。即使研究人员考虑了某些可能影响人们的生活目标意识或死亡风险的因素后,这一发现仍然成立,比如参与者是否患有抑郁症。换言之,慢性或威胁生命的疾病可能会驱使人们降低生活目标。

  5. 女生说说伤感长一点-感人的情话

    生命的丰盈缘于我们心的无私,生活的美好缘于拥有一颗平常心。人生,没有永远的伤痛,再深的痛,伤口总会痊愈。二十六、两个人在一起,不是为了谁能征服谁,而是两个人互相的依赖与支持。

  6. 梦见吃蜂蜜_周公解梦梦到吃蜂蜜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吃蜂蜜好不好

    做梦梦见吃蜂蜜好不好?梦见吃蜂蜜有现实的影响和反应,也有梦者的主观想象,请看下面由小编帮你整理的梦见吃蜂蜜的详细解说吧。原版历史新知梦见吃蜂蜜梦食蜂蜜,大吉。《历史新知》梦见吃蜂蜜的案例分析梦境描述:梦见自己得到一个蜂巢,里面全是蜂蜜,还吃了一些,是什么意思?

  7. 持楞严咒心感应姐姐落难(图文)

    在心中心法共修班里同修们除了打坐之外,刘老师特别用心教导我们用悉昙古音背诵楞严咒心、悉昙古音佛、菩萨名号唸诵,及讲解经文,及修学...等。刘老师告诉我们楞严咒心具有不可思议大威神力,我的体验与所得感应让我更深信不已,也感受到佛菩萨对众生的慈悲。现在共修时我以虔诚的心代替了好奇心,静心聆听刘老师的讲解,与一些同修们一起唸佛、持咒、禅坐。

  8. 考古专家在康巴古战场挖出清朝火药枪

    昨日,参加活动的近十位考古专家返回成都并接受了记者采访。历时25天,行程2000多公里,由北京故宫博物院、四川研究院联合举行的康巴地区民族与考察活动,近日告一段落。明代壁画令考古学家兴奋得跳2005年考古学家曾在丹巴中路乡经堂碉中首次发现了康巴地区的明代壁画,但当时只发现一个孤例,无法进行系统的研究和作出结论。

  9. 曹爽压制司马懿十年,最后为什么被翻盘了?

    >司马懿父子篡夺曹魏政权,是一个长达几十年的漫长过程。>正史中,曹操曹丕从未说过司马懿不可掌大权,《三国志》和《晋书》里都没有这种记载。>如何曹操当真认为司马懿“鹰视狼顾”,不可重用,又怎会让他给自己的继承人曹丕做亲信?

  10. 失魂落魄成语故事_成语“失魂落魄”的典故出处和主人公是谁?

    【出处】《官场现形记》:尹子崇虽然也同他周旋,毕竟是贼人胆虚,终不免失魂落魄,张皇无措。 尹子崇因为偷卖矿产被人告发,官府要捉拿,他逃回家中躲藏。一天,本乡知县老爷突然来到尹家,尹子崇吃惊不小,硬著头皮出来相见。那知县是个老滑头,本来是抓尹子崇到县衙的,他却笑嘻嘻地...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