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汉武帝在实际掌握了汉帝国的权力之后,推行了一项统一全国思想的政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际上,汉武帝对儒生和儒学并不看重,在他手下更能够得到重视的反倒是一些偏法家的人物,比如张汤和桑弘羊等,甚至在历史记载中根本看不到几次汉武帝过问儒学的情况。与汉武帝比起来,他的异母哥哥刘德却是完全的迷恋上了儒家的学问。这个刘德,对儒学喜欢的不得了,他召集了一大批的儒学名士,全天下的收集儒家的经典,我们现在所熟

汉武帝在实际掌握了汉帝国的权力之后,推行了一项统一全国思想的政策「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际上,汉武帝对儒生和儒学并不看重,在他手下更能够得到重视的反倒是一些偏法家的人物,比如张汤和桑弘羊等,甚至在历史记载中根本看不到几次汉武帝过问儒学的情况。 与汉武帝比起来,他的异母哥哥刘德却是完全的迷恋上了儒家的学问。这个刘德,对儒学喜欢的不得了,他召集了一大批的儒学名士,全天下的收集儒家的经典,我们现在所熟知的《诗经》,其实就是刘德手下的博士毛苌整理出来的,当时被叫做《毛诗》。 在刘德看来,他潜心研究儒家经典完全符合汉武帝独尊儒术的国家大政方针,然而令他想不到的是,在一次汉武帝召见刘德讲儒学的会议时,却遭到了严厉的批评。 汉武帝刘彻元光五年,在中央 ... 设置了,《易》、《书》、《诗》、《礼》、《春秋》五经博士,并设立了太学由五经博士做教师,儒学成为了国学。 这一政策极大的鼓舞了刘德的心,作为国学的学科带头人和理论大师,他满心欢喜的跑到了长安,想要和弟弟好好说一说自己多年来研究国学的心得。 当天汉武帝问了刘德很多问题,刘德全部都根据儒家的理论进行了回答,在这次答辩结束的时候,汉武帝语重心长的跟刘德说「 ”汤以七十里、文王百里,王其勉之。「 ”,这句话可吓破了刘德的胆子,回去之后,他就完全放弃了儒学研究,开始把兴趣转移到对美酒美女的发掘和使用上,几年之后就死翘翘了。 虽然刘德死了,他的研究却保留了下来,他搜集整理的古书被存放在了中央皇家图书馆里,长期无人问津,直到有一天一个叫刘歆的人推开了国家图书馆的门。 那时候刘汉王朝已经岌岌可危,在汉哀帝的统治之下,手下的官僚们不但不拥护这个主上,甚至流传出了汉德将终的预言。 刘歆和刘向父子两个早就接触到了这批河间献王刘德供奉的藏书,并且做了大量的研究,在刘歆看来,当时刘汉朝堂上流传的儒学都是假儒学,只有这些古文字的藏书才是真正的表达了儒家的思想,他这种想法郁结在心中,一触即发。 王莽凭借外戚和儒学忠实实践者的的身份,权势如日中天,但是他也遇到严重的问题,虽然自己是外戚,但是比较疏远,而且当时能够阻碍他权势进一步加强的只剩下自己的姑姑王政君。 这时的王莽需要一套理论,来冲击当时的朝廷,刘歆的发现让王莽看到了这个机会。 王莽刘歆情投意合,一个需要理论的贡献,一个需要权力的支持,偏偏的权力和理论有时候又能相互转化, 刘歆大力的鼓吹在国家图书馆中看到的藏书,向今文经学发起了挑战,他的这一套理论就是我们称为古文经的东西。 与今文经不同,古文经学崇奉周公,视孔子为「 ”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的先师。这个改变看似简单,却非常犀利的冲击了当权官僚的核心。 在今文经盛行的西汉朝堂上,他们认为孔子是黑帝的儿子,生下来就是要为汉朝立法的,他们崇尚《春秋》的《公羊传》,把它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 如果孔子不是先圣,今文经学家们获得权力的源泉不就消失了吗,因此当刘歆第一次请立古文经《毛诗》、《左传》、《仪礼》于学官的时候,遭到了强烈的反对,并被赶出了长安。 现在王莽权力大了起来,就开始极力的扶持刘歆,而自己要做刘汉王朝的周公! 古文经的学理给了王莽做周公的依据,而《毛诗》的存在又在理论上大大的打击了皇太后的权威,通观《毛诗》我们可以明显的发现,它充满了对女人职责的限制,这与刘向所做《列女传》异曲同工。 终于在理论和权力的双重运作下,王莽合理合法,堂堂正正的取代了刘汉的江山。 对于这事儿后人颇有感慨诗曰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本文标签:汉武帝汉朝西汉刘德王莽儒家思想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